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怎樣解除合同

2020-11-14 北京劉安藝律師

進行房屋租賃時,出租人與承租人要籤訂房屋租賃合同,租賃合同一般要以書面的形式籤訂。在租賃期限內,租賃雙方都要履行合同的義務,那麼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如何解除合同?

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

一、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怎樣解除合同

房屋租賃合同解散的方式有法定解除和協商解除兩種,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或者出現合同到期等法定情形時,也可以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條 【合同約定解除】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二、房屋租賃合同解除的時間如何確定

實踐中應區分以下情形處理:

1、訴訟前,當事人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權,通知對方當事人解除合同,相對方有異議致雙方形成訴訟,法院審理後認為當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權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解除合同通知送達之日即為合同解除之日。當事人訴訟請求中未要求確認合同解除具體時間的,可以在判決理由部分予以明確。

2、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逕行向法院起訴或反訴要求解除合同,法院審理後認為當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權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應當判決解除合同。

3、當事人雙方對合同是否解除存在爭議,法院審理後認為主張解除的當事人無合同解除權,合同應當繼續履行,但當事人在訴訟中均同意解除合同的,以雙方合意解除之日為合同解除之日。

劉安藝律師小結: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約定的事項出現時,可以解除合同。所以房屋租賃合同到期、雙方協商一致或者出現法定情形時,可以解除租賃合同。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
    那麼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是否可以單方面解除?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租賃合同依法成立的,無論是承租人還是出租人都不能單方面解除合同,如果合同是附條件解除的,條件達成後可以單方解除,如果單方非法解除的,要承擔違約責任。
  • 民法典房屋違章房屋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房屋所有人可以出租自己的房屋收取一定數額的租金,但出租人出租房屋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就是房屋要安全,那麼民法典房屋違章房屋租賃合同有沒有效力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房屋違章房屋租賃合同
  • 適用《民法典》判決解除合同 成都有了首例
    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近日,成都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判決解除合同案件開庭審理。據悉,成都某某置業有限公司與成都某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籤訂《商鋪租賃合同》,因教育公司未按約繳納房租,置業公司起訴主張解除合同,並主張其承擔違約責任。
  • 房屋租賃合同包括什麼,房屋租賃合同有哪些內容?
    現在人們會選擇租房子暫時性的度過一段時期的生活,租房子要籤訂房屋租賃合同,如果不籤訂房屋租賃合同就不能夠保障自己的權益,如果後期引起了糾紛就不容易解決。房屋租賃合同要看正規的合同才行,那麼房屋租賃合同包括什麼,房屋租賃合同有哪些內容?
  • 怎麼認定房屋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房屋轉租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房屋轉租是承租人不退出租賃關係而將房屋出租給他人使用並獲得收益的行為。那麼怎麼認定房屋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 聊民法典79:融資租賃,租賃物毀損,合同解除前,租金仍要照付
    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十二條第(三)項內容,對「欠付租金」進行了限制性的定義。司法解釋規定「合同對於欠付租金解除合同的情形沒有明確約定,但承租人欠付租金達到兩期以上,或者數額達到全部租金百分之十五以上,經出租人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的」。上述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的內容,並沒有被《民法典》採納為法律條文內容,這一點值得注意,很可能是一種新的立法變化。
  • 《民法典》租賃合同五大實質性修訂解讀
    《民法典》租賃合同五大實質性修訂解讀《民法典》租賃合同章共 32 條。本文詳解內容來自 Alpha 已上線的《民法典立法解讀》,全部條款解讀,可在 Alpha 法規庫和 Alpha 法律大數據小程序中學習。
  • 京都論典 | 民法典對合同解除規制的因襲與調整
    全國人大法工委石宏認為,「編撰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科學整理。」民法典中的合同解除規範亦是如此,民法典中有關合同解除的規則是將已有的立法及司法實踐中的有關合同解除的碎片化規範以及制度創新及規制指引,最終在民法典規定中包容並統一在一個法律文件之中,其總體沿用或因襲了此前立法、司法解釋中的體系規範,但也有重要的規制調整與創新。
  • 法官《民法典》解讀:「合同僵局」如何破解?
    為了回應實踐中這種需求,《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第353條第3款曾規定,合同不能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有解除權的當事人不行使解除權,構成濫用權利對對方顯失公平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對方的請求解除合同,但是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該條文公布後,在理論界引起了激烈爭議,《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最終刪除了該條規定。
  • 《民法典》房屋租賃四大變化,出租人與承租人權益更加保障誰?
    《民法典》在整合這些單行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司法實務對原有單行法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修改和增加,使其更能反映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民法典》對房屋租賃部分的規定也凸顯出四大新變化。從《民法典》房屋租賃部分相關規定整體來看,其對承租人居住權的保護更為有利,當然同時也兼顧了出租人的權益。本文將立足於承租人的權益角度,對《民法典》關於房屋租賃新規定的四大變化進行理性、客觀的簡述。
  • 房屋租賃合同20個法律風險及解決思路(上)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9年7月30日發布的《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為」解釋「)用了25條對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的適用做了專門規定。《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又在《合同法》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擴充,發展到32個條款。租賃合同中,房屋租賃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為,充分認識房屋租賃合同中的法律風險並予以提示是十分必要的。
  • 《民法典》下合同解除制度淺述
    本文擬對《民法典》下合同解除制度進行研究,淺述與原《合同法》相比合同解除制度的變更。《民法典》中第562條至566條是有關合同解除的規定。其中第562、563條規定了合同解除的不同類型,第564、565條規定了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與行使期間以及異議權的行使方式,第566條規定了合同解除後的法律效果。
  • 《民法典》對商品房銷售和房屋租賃的影響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屆時現行《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民法總則》等將同時廢止。  《民法典》對于格式條款、抵押財產轉讓、預約合同、居住權和優先承租權等事由的規定將對我國商品房銷售和房屋租賃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
  • 房屋租賃合同解除公告
    原標題:房屋租賃合同解除公告   黃新祥:  2015年3月26日公告方(出租方)與貴方(
  • 綺惠說法 | 淺析民法典中的五大合同解除規則
    《民法典》關於合同解除的規定主要集中在第五百六十二條~第五百六十六條以及第五百八十條。短短六條規定,即從解除情形、解除方式、行使期間等諸多方面對《合同法》中的合同解除規則進行了修補完善。本文主要通過對比《民法典》與《合同法》總則部分,簡要分析《民法典》中的五大合同解除規則。
  • 《民法典》典型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3.租賃期間出租人將租賃物賣給第三方的,承租人還能否繼續使用租賃物? 答:「買賣不破租賃」。根據《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如買賣、贈與等)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承租人還可繼續使用租賃物。
  • 2021年起,《民法典》租賃合同增5項新規
    2021年1月1日,現行《合同法》將被廢除,《民法典》將取代其地位。其中關於房屋出租的法律規定做了重大的修改。總體來看,更加有利於保障租房人的居住權益,同時也兼顧了出租人的權益。 法律風險提示:租房人應當要求在《房屋租賃合同》中寫明:「該房屋沒有設立居住權,且在租賃期間也不得新設居住權。否則出租人應承擔****元違約金。」 法律規定: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
  •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怎樣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沒有買房就會選擇租房子,通過參考房屋租賃合同範本籤訂了合同後出現了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遇到這種糾紛,許多的租客和房東都不知道找哪個部門解決,租客與房東就這樣一直耗著。那麼,作為當事人需要了解一下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怎樣處理。以下由小編為您介紹一下。
  • 房屋租賃合同可以行使留置權嗎
    而且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房屋租賃廣告,其中還存在欺詐的信息,沒有房子,卻也拿出來租賃,騙取租金,這一定要注意。值得一問的問題是,房屋租賃合同可以行使留置權嗎?由於目前法律、法規甚至最近2009年7月新頒布的《城鎮房屋租賃合同司法解釋》也沒有明確規定、賦予房屋租賃合同出租方享有留置權,且理論上對房屋租賃合同的出租方是否享有留置權至今仍存在分歧和爭議,考慮留置權的安全、有效,規避日後的爭執,在房屋租賃合同中應對出租方享有在承租方逾期支付房租、費用的情況下對出租房屋內承租方的動產、財物,依法享有留置權的約定,而不僅僅是對房屋內動產、財物的一般處置權、處理權等不規範的表述
  • 民法典754條:融資租賃合同中租賃雙方的解除權及行使
    由於融資租賃合同的出租方先行出資購買租賃物,面臨承租人收取租金、租賃合同解除、租賃合同無效等巨大風險,因此,立法對出租方的保護相對較多。民法典第75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或者承租人可以解除融資租賃合同:(一)出租人與出賣人訂立的買賣合同解除、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且未能重新訂立買賣合同;(二)租賃物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的原因毀損、滅失,且不能修復或者確定替代物;(三)因出賣人的原因致使融資租賃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