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754條:融資租賃合同中租賃雙方的解除權及行使

2020-09-23 陝西科澤律師事務所

由於融資租賃合同的出租方先行出資購買租賃物,面臨承租人收取租金、租賃合同解除、租賃合同無效等巨大風險,因此,立法對出租方的保護相對較多。

民法典第75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或者承租人可以解除融資租賃合同:

(一)出租人與出賣人訂立的買賣合同解除、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且未能重新訂立買賣合同;

(二)租賃物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的原因毀損、滅失,且不能修復或者確定替代物;

(三)因出賣人的原因致使融資租賃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出租人和承租人均可解除融資租賃合同的規定。

【條文理解】

作為合同雙方均可解約的情形,本條規定並未考慮出租人或承租人是否存在違約行為或主觀過錯,而是以融資租賃合同客觀上的履行不能作為解除的前提。前兩種情形均以承租人無法繼續佔有、使用租賃物為合同解除的條件,至於合網解除後的還及賠償責任則可以依雙方的過錯由人民法院作出裁決。第三種情形是將出賣人的原因納入了雙方均可解約的情形,理由有兩個:(1)融資租賃的合同目的無法實觀,客觀履行不能:(2)在因出賣人的原因導致融資租賃合同無法繼續履行時,給承租人以解除融資租賃合同的方式進行救濟的權利,避免因出租人不解除買賣合同,導致承租人非因自身過錯仍要持續負擔融資租賃合同義的情形。

【司法適用】

鑑於融資租賃合同的「不可解約性」特點,本條對均可解約的情形進行了限定,對於出租人與出賣人訂立的買賣合同解除、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附加了「未能重新訂立買賣合同」這一條件,對租賃物意外毀損、滅失附加了「不能修復或者確定替代物」這一條件,實踐中要正確把握。(1)本條的用語為「未能」,而非「拒絕」「不願」,強調的是未重新訂立買賣合同、未修復或者確定替代物這一客觀事實而不強調形成這一客觀事實的主客觀原因。(2)融資租賃合同對買賣合同解

除、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後重新訂立買賣合同的期限,以及租賃物意外毀損、滅失後修復或者確定替代物的期限有約定的,在該期限屆滿前,不產生解除權;融資租賃合同對前述期限未作約定的,應參照適用本編第563條第3項「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規定,確定解除權產生的時間。(3)訴訟期間,出租人與出賣人重新訂立買賣合同,租賃物得以修復或者確定了替代物,且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不存在其他障礙的,不應判令解除融資租賃合同。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怎樣解除合同
    在租賃期限內,租賃雙方都要履行合同的義務,那麼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如何解除合同?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怎樣解除合同房屋租賃合同解散的方式有法定解除和協商解除兩種,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
  • 民法典下融資租賃合同修改要點整理
    我們認為,融資租賃合同中存在出租人、承租人和出賣人三方當事人,售後回租模式下,出賣人與承租人為同一人。《民法典》雖規定了融資租賃的一般形態,但並未禁止或限制承租人和出賣人為同一主體的情形。同時,實踐中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直租、售後回租均屬於融資租賃已經成為共識,售後回租模式具有相當一部分比例。從保護交易安全、促進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的角度,也應認定售後回租交易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係。
  • 《民法典》合同解除權行使實務探析(含合同法對比)|必學內容
    其中《民法典》中關於法定解除權相比原來《合同法》的規定,有了一定的改變。《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在《合同法》原第九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二款:「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這一不定期合同的任意解除制度。該規定的適用前提為「不定期合同+繼續性合同」,也就是說,只有對於合同期限未明確且雙方權利義務的發生屬於持續性的合同類型,才能夠適用於該條款,另外從程序上而言,解除權人應當在合理期限內通知對方。
  • 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
    那麼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是否可以單方面解除?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房屋租賃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租賃合同依法成立的,無論是承租人還是出租人都不能單方面解除合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零九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 法官說法典⑧ | 承租人違約,融資租賃出租人收回租賃物,為啥卻要付錢給承租人?
    隨著融資租賃市場規模的擴大,引起的矛盾糾紛也日漸增多。如果承租人沒法按期支付租金,融資租賃公司可以收回租賃物並要求提前支付全部租金嗎?來來來,看看民法典怎麼說。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條規定,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秋名山公司與拓海籤訂融資租賃合同,到其指定的4S店購買夢之車給拓海使用,再由拓海按月支付租金。拓海正是運用融資租賃模式,才能夠在沒錢的情況下,開上網約車。根據民法典第七百五十二條規定,融資租賃合同中,承租人須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 《民法典》:「合同解除」須注意哪些法律要點?解除權如何行使?
    本文導讀:《民法典》共1260條,合同編佔526條,其他章節涉及合同條款的又佔121條,可以說「合同」佔據了整個《民法典》的「半壁江山」。在民法典即將頒布實施之際,本文就帶大家詳細了解——關於【合同解除】的法律要點:一、兩種解除方式:「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分別須注意什麼?二、如何正確行使「解除權」?
  • 合同解除權行使「合理期限」之司法認定
    這即是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的方式對《合同法》第95條第2款合同解除行使的合理期限予以補充。此外,學界也提出在民法典編纂中,以立法來消除這一漏洞,「合同編有必要對合理期限做更為具體的規定,尤其是明確界定合理期限應當參考的因素。」
  • 《民法典》租賃合同五大實質性修訂解讀
    《民法典》租賃合同五大實質性修訂解讀《民法典》租賃合同章共 32 條。本文梳理了該章中實質性修訂的法條逐一進行解讀,以供大家參考。本文詳解內容來自 Alpha 已上線的《民法典立法解讀》,全部條款解讀,可在 Alpha 法規庫和 Alpha 法律大數據小程序中學習。
  • 《民法典》下的任意解除權
    有人說,「任意解除權」在《合同法》中是個「BUG」級的存在。(好吧,就是法天使何力老師說的)如今,《民法典》的出臺對任意解除權有什麼影響呢?這種轉變應該是一種好事,可以認為是《民法典》更多強調了契約應當遵守,有了更多「商法」的色彩。以下將基於新的《民法典》,對合同中廣泛存在的任意解除權作簡要分析。
  • 最高院法官:合同解除權行使「合理期限」之司法認定
    這即是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的方式對《合同法》第95條第2款合同解除行使的合理期限予以補充。此外,學界也提出在民法典編纂中,以立法來消除這一漏洞,「合同編有必要對合理期限做更為具體的規定,尤其是明確界定合理期限應當參考的因素。」
  • 【法律實務】合同解除權行使「合理期限」之司法認定
    這即是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的方式對《合同法》第95條第2款合同解除行使的合理期限予以補充。此外,學界也提出在民法典編纂中,以立法來消除這一漏洞,「合同編有必要對合理期限做更為具體的規定,尤其是明確界定合理期限應當參考的因素。」
  • 創財經法律講堂:《民法典》第580條 違約方解除權行使的相關規定
    約定解除權的行使應當以解除權的行使建立在解除權約定條款基礎之上,往往是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好的,待條件成就時單方解除合同的一種方式。《民法典》為了更好兼顧社會各種複雜的情況,尤其是更好地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保障多方利益的情況下,打開了違約方解除權的大門,開啟了違約方解除權的新時代。
  • 小施說法 //《民法典》中的「違約方解除權」
    在《民法典》編纂期間,實質合同僵局的核心法律障礙被概括為是否承認效率違約。我國學界通說不承認效率違約,《合同法》第94條中的「當事人」也被解釋為債權人,從而否認了違約方的解除權。但也有學者認為,合同的前提雖為雙方意思表示的合致,但在雙方合同目的都無法實現之際,解除權的主體不應以是否是違約方來區分。
  • 朱虎:解除權的行使和行使效果丨前沿
    在結構上,以解除權行使作為主線索,討論解除權行使與風險負擔、履行不能等規則之間的適用關係,分析解除權的具體行使在《民法典》中的變化原因和具體適用,確定合同解除的溯及力、直接效力和間接效力以及相關的具體問題,形成一個完整的論域。
  • 聊民法典79:融資租賃,租賃物毀損,合同解除前,租金仍要照付
    出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租人有權請求其賠償損失:《民法典》本條內容是《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與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十七條內容的合併。佔有和使用,就是租賃的本來之義,因此,保證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佔有和使用,就應當是融資租賃合同中出租人的主要義務之一。
  • 《民法典》典型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江西順合律師事務所 葉雙湖 一、第十四章租賃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民法典》保留了原《合同法》中租賃合同章節中的相關條款,同時就居住權問題進行細化並編撰成獨立章節,就租賃物正常使用損耗是否需要賠償、維修費用誰承擔、期滿續租等問題進一步明確
  • 民法典第760條:融資租賃合同無效情形下租賃物的歸屬
    民法典第760條:融資租賃合同無效,當事人就該情形下租賃物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租賃物應當返還出租人。但是,因承租人原因致使合同無效,出租人不請求返還或者返還後會顯著降低租賃物效用的,租賃物的所有權歸承租人,由承租人給予出租人合理補償。
  • 法官《民法典》解讀:「合同僵局」如何破解?
    既然解除權是一種私權,其行使原則上也就不能被幹涉,法院通常只是對當事人的解除通知效力進行評價,而非依職權認定合同是否應當解除。不僅如此,《民法典》還在第564條增加規定了解除權的除斥期間,認定解除權人不及時發出解除通知會產生權利消滅的效果。
  • 綺惠說法 | 淺析民法典中的五大合同解除規則
    《民法典》關於合同解除的規定主要集中在第五百六十二條~第五百六十六條以及第五百八十條。短短六條規定,即從解除情形、解除方式、行使期間等諸多方面對《合同法》中的合同解除規則進行了修補完善。本文主要通過對比《民法典》與《合同法》總則部分,簡要分析《民法典》中的五大合同解除規則。
  • 律師說法—《民法典》與《合同法》不同之處的解讀(下)
    13、所有權保留適用登記對抗主義民法典第641條第2款將登記對抗主義運用到所有權保留買賣中,出賣人只有辦理了登記,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這一全新規定更有利於維護交易安全。《民法典》第641條 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