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能不能不傷感情?| KY小調查:愛情中的金錢觀

2020-12-20 騰訊網

最近,一條「阿里P8程式設計師徵婚」的消息引發了微博網友的熱烈討論。

簡單來說,這位只33歲年薪已達170萬元的程式設計師希望在微博上徵得自己的人生伴侶,只從事業上來看,無疑這位阿里程式設計師的條件屬於婚戀市場的頂尖水平,況且年齡上也仍有上升空間,怎麼會引起熱議呢?

因為他開出的條件是這樣的:1. 外表身材雙在線;2. 211學歷月收入高於1萬元;3. 90後江浙獨生女;4. 顧家。

微博網友的意見主要分為兩派,一部分認為徵婚情況下將個人條件(或者說相應的經濟情況)一定程度上「明碼標價」是可以接受的。其中不少還覺得年薪170萬是很吸引人的條件。

而另一部分則認為,滿足要求的那一類女性其實根本上追求的並不是「夫唱婦隨」的婚姻生活。

說得樸實一點,這個社會議題很好地呈現了辯論雙方在愛情中的金錢觀——一方認為貧賤夫妻百事哀,配偶雙方維持良好的財政狀況,吃穿用度不用發愁即是婚戀的終極目標;而另一方則認為金錢並非選擇伴侶的至高標準,相比之下,感情中的理解、尊重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說,微博兩派觀點水火難相容的原因在於——是否贊成在感情中金錢至上,答案相左的伴侶雙方很難適應長期的共同生活

長假出遊時,我的一位朋友也因為類似的原因,主動和男友結束了不到2個月的戀愛關係。這位朋友對我表示,對方最令她無法忍受的一點是,對待金錢時的斤斤計較。

她和我「控訴」了一些「毀三觀」的小細節:出行一周,頓頓帶她吃路邊攤、吸麵條兒湯;便利店裡買瓶水左挑右選,生怕多花錢;最過分的是臨近旅行結束算錢時,因為是出國遊,對方竟按每筆開銷對應當天的實時匯率進行換算,然後進行嚴格地AA。這一系列的行為令都她心生厭惡。

我問她,這個矛盾真的嚴重到不能解決,非分手不可嗎?她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和他在這一點上不能合拍,就更不指望在其他事情上能和諧共處了,這屬於三觀不合。

親密關係中,為錢吵架最難對外人說,但其實很常見。人品、人格、自尊心、欲望等,人性中最原始的東西都在金錢折射下被放大。

我們面向ky粉絲做了一次調查,在收回的976份有效問卷中,15.16%的回答者為男性,84.73%的回答者為女性。86.88%為18-30歲的成年人。48.56%目前正處於親密關係中(戀愛中和已婚)。

調查結果進一步顯示,19.20%處在親密關係中的參與者經常因金錢問題和伴侶產生分歧,其中,58.24%起因於消費理念不同,尤其在日常支出、大件購物和出遊方式等方面的分歧較大。

並且TA們表示這些分歧的確對感情造成了相對大的影響。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73.63%的人會選擇和在金錢觀上與自己分歧較小的另一半。

不過,處在親密關係中的參與者們中,有接近70%認為,在相處過程中,伴隨消費觀念的相互影響,這些分歧能夠被慢慢消解掉。

而那些在金錢問題上和伴侶分歧較小的人群中,有超過一半的參與者認為,消費理念的匹配、生活方式的契合以及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是減小分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比起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找一個消費觀接近的人、然後多多和ta討論錢的問題,可能更為重要。

只有一半人認為,男生應該承擔相對於女生更多的經濟責任。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已經有一半人已經不再這樣認為了!

調查還發現,幾乎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金錢觀和三觀的重要程度相當,且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如果伴侶和自己在金錢觀上無法達成一致,會極大地影響這段關係的親密度。

而一個相對普遍的困擾在於,有將近一半的參與者坦言,一旦涉及到和錢有關的事,總是難以啟齒,擔心談錢傷感情。

帶著好奇心,我找到幾位對於親密關係中的金錢觀表有明確見解的朋友,以下是他們和我分享的經歷。

01:

金錢觀的差異可能不分對錯,

但它會消耗愛

友先生,23歲,分手不久

首先,我覺得男生並沒有既定責任和義務要多承擔親密關係裡的開銷,但社會默認規則和經濟發展形態似乎「賦予」了我們這一天然的使命。

和前任談戀愛是在大四下學期,我們是在公務員培訓班認識的,她大我5歲,已經工作2年。她家境不錯,但本身的賺錢能力並不強,而我當時的所有可支配「收入」幾乎都是來源於家裡的生活費。

但每月我們出去約會的開銷都是我主動承擔的,因為在我的觀念裡,主動支付這個行為還是挺重要的,更何況是為我喜歡的人,就是想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心意,我自己反正心甘情願,還挺開心的。

可不久後我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她喜歡買名牌包,我送不起的那種,她就刷自己的信用卡,我一直也沒幹涉過。有次一起吃飯,她跟我抱怨說還不上信用卡,我一時語塞,沒作出及時的回應,我心裡其實挺虛的。

我知道和我在一起,她的生活水平相比從前下降了許多,和圍繞在她身邊的追求者們相比,我的經濟條件遜色不止一點點。後來,有一個禮拜我察覺她都不怎麼高興,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作用,所以無奈之下問父母開口要了錢幫她把信用卡還上,她也欣然接受了。

但事後,我覺得有一顆不好的種子在我心裡、在我們之間發了芽,我開始強烈地感覺到在這段關係中,我們很難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和依賴的親密感了,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細小情境裡,我很難不對和錢有關的事不敏感,我越來越抗拒這種尷尬。

所以我向她坦白了自己的感受,結果得到的回應是她也表示自己無法接受和我在一起時候巨大的消費落差,而最悲哀的莫過於,即便是假設我當時已經實現經濟獨立,在物質需求方面,我們倆恐怕也跨越不了消費觀之間的鴻溝。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兩個金錢觀念差異太大的人我覺得很難走到一起,它可能沒有對錯之分,但它很容易消耗愛。

02:

能坦然面對錢的問題,

才能坦然「混」在一起

布朗尼熊,27歲,訂婚

我和男朋友計劃明年結婚,前段時間因為訂婚彩禮的事情,經常吵架。他覺得我家禮節多,我覺得他小氣心疼錢,想白娶老婆。但吵架歸吵架,我們彼此都知道我們還是會結婚,還是會按時舉行婚禮。

因為我們一直奉行,談錢不傷感情。

我沒錢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告訴他,我最近窮;他錢緊張的時候,我也會主動給他錢用。當然,前提是我們都知道對方有獨立掙錢的能力。

再比如最近我剛買了車,但由於我不是本地戶口,車就得寫在他名下,當時我就當面表示自己很不開心,捨不得把財產給他,他聽後並不會生氣,說這樣很好,很真實,表達真實的感受,彼此心裡才不會有芥蒂。

而越臨近婚期,他也越關注我錢花哪兒了,經常提醒我某樣東西好像不太必要,或者我最近已經買了好一些,建議我可以想一想再入。這時候我會首先跟他解釋為什麼要買,並坦率表達自己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地堅持自己或過度扭曲他的用意。因為我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一件事,就是算來算去,大家花的錢其實都是平均的,未來,不是他或者我一個人過日子,是我們一起過日子。

情侶在一起能走下去,過得和睦與否很難和物質金錢脫離關係,我認為兩個人的金錢觀差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三觀的差異。但就像世界上不存在三觀的完美匹配一樣,金錢觀的一致性也需要磨合期,能首先坦然地面對這種磨合,才能坦然「混」在一起。

03:

金錢觀矛盾的存在是必要的,

恰恰體現著對彼此獨立人格的尊重

大耳朵塗塗,30歲,戀愛中

按照職業習慣(律師),我可能會把金錢觀按收入和開銷比例進行一個等級上的劃分。但在親密關係中,我並不提倡這種做法。

我男朋友是名普通的工程師,薪資水平和我差不多,生活中柴米油鹽類的開銷,都是他主動支付,但我有一個習慣是,他如果付了1000塊,那下一個1000塊甚至2000塊我會找機會補上,一來一回,我們都習慣於尋求一個心理上平衡的狀態。實踐證明,這種平衡狀態的維持可以代替掉建立一致金錢觀的必要性。

事實上,我跟男朋友之間的消費觀完全不同,我屬於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買自己最喜歡東西的人,哪怕十分昂貴。他就不一樣,一直很穩,注重實用性和量力而行。這兩種觀念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調和的,他通常會覺得我買得東西太貴,我也經常diss他小氣,但我們絕不會過度幹涉彼此,或因此而爭執不下。

到後來,我們反而發現,我的消費觀能間接提高他的生活水平,他的消費行為也讓我在不穩定的生活中感到安心。甚至於,我們覺得這種矛盾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這恰恰是我們尊重彼此獨立人格和生活方式的體現,有時候還能從中補充自己觀念上的短板。

這樣看來,金錢觀還是原則性問題嗎?我覺得並不是。

04:

我們一致堅信,

財富和愛一樣意味著給予

天天爸爸,37歲,家庭主夫

今年是我做家庭主夫的第三年,也是寶貝兒子出生的第三年,三年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家帶孩子。家庭所有的經濟收入都來自我太太。周圍很多親朋好友會好奇,我們是怎麼接受這種分工的,也難免質疑我們在這種和社會主流相反的婚姻關係中的滿意度。

我想談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一致把家庭的利益排在各自利益的前面,這是個優先級取捨的問題。家庭的利益包含很多東西,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後,在一段相對特殊的時期裡,它要求夫妻中至少有一方需要作出更多的個人利益上的犧牲,從工作中抽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家裡。那以我為例,我是主動要求承擔這個責任的,因為我的賺錢能力沒有我太太強,但在持家能力上我覺得自己的潛力卻很大。

另一方面,我們並不認為,賺錢能力是考量親密關係中自我價值的最重要的證明。過去三年,我勸太太去國外深造,她因此實現了年薪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的跨越;她應酬多經常喝酒,我會去接她安全回家;平日裡洗衣服做飯也大部分是我做。但這一點都不影響我在經濟上的話語權,相反,她很尊重我的意見,她曾經在自己公司的年會上公開發表感言,感謝我對於她事業無條件的支持和對家庭的付出。

那麼我的踏實感則來自於,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不具備賺錢能力,而是相比從賺錢能力上獲得自尊和自我認同,我們共同努力經營美滿的家庭,這件事更讓我滿足。

而我和太太一致堅信,財富和愛一樣都意味著給予。

05:

我希望我們賺錢不卑、花錢不亢

愛吃榴槤的花生,26歲,結婚2年

我們戀愛沒住一起的時候,按他大男子主義+直男癌的情結,出去都是他花錢,堅決不花我的錢。同居後他主動把工資卡交給我,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是我管錢。

在消費觀念上,我們都比較認同:同等的經濟能力匹配同等的消費觀,所以很少出現倆人中有一方花錢特別多的情況。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總是對我很捨得,對自己卻特別摳,從不輕易給自己花錢,婚前婚後一直如此。

但婚後半年,有一天他回家告訴我想換工作,理由是覺得目前的工作薪資有些低,我當時挺費解的,我說平時我們開銷也不大,小日子過得還不錯,這份工作明明是你喜歡的,做得很開心,為什麼不堅持下去。

他告訴我說,要想在這份喜歡的工作領域取得高薪,還需要很長的學習過程,如果他任性去學了,這段時間我們就會過得比較辛苦。之前是捨不得我吃苦,以後可能還得加個孩子。

我聽了以後挺心疼的。其實一直以來,我都知道他賺錢壓力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首先不是我們的婚姻帶給他的,從小他爸爸賭博,媽媽一個人賺錢養家,這段經歷讓他過早地承擔了金錢的壓力。所以後來他還是堅持去了一份高薪很辛苦的崗位。

不過從那以後,我堅持不要他把工資交給我了,因為我不希望他在這個年紀畏手畏腳地生活,並且難以從掙錢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我想嘗試改變他,從起碼的經濟自由開始。我希望他有可自由支配的財產,去做一點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買一雙喜歡的籃球鞋。

因為,金錢觀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格局,而在親密關係中,我想我們都會更愛彼此不卑不亢的樣子。

其實做這期微訪談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親密關係和金錢觀放在一討論,我們究竟希望從或和諧或矛盾的案例中探討出一個怎樣的結果?

後來從大家的故事中我漸漸明白,金錢觀之於親密關係的特殊性很多時候在於:相比其他社會關係,每個人人性最算計的一面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被暴露出來,進而給感情帶去或多或少的傷害。

在彼此相愛、想要更進一步的大前提下,我們就會迫切想要尋求一種將傷害程度降到最低的統一的金錢觀。

但這件事,太難了。因為對於成年人而言,金錢觀是在多種複雜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深深地植入在我們的成長經歷裡,濃縮著自我道德感、對於生活的態度和人生的價值取向。

那麼,面對親密關係中因人而異、難以調和的金錢觀差異,我們到底應該堅持些什麼呢?結束訪談時,我最強烈的感受是:不斷強化符合親密關係下「共同利益」的信念,是最值得被提倡的一種。

談錢是否傷感情其實沒那麼要緊,更要緊的是,我們是否對自己提出過要求,即在談錢的時候依然還能把尊重對方、理解對方也放在心頭上。

也正如訪談者提到的,金錢和愛一樣,意味著給予。

以上。

相關焦點

  • 情侶之間怎樣談錢不傷感情?
    但是,因為自己花多了錢,覺得男友言行不一致而分手的小沫,如何說出這樣的分手理由呢?說錢傷感情,不說自己又憋出內傷。那麼,男女朋友之間應該如何談錢不傷感情呢?但中國人總愛說一句老話:談錢傷感情。我們常常覺得談錢是庸俗的,沒有人情味的。生怕讓人覺得功利、勢利或虛榮,甚至是被看不起。
  • 夫妻誰管錢好?婚姻中如何「談錢不傷感情」?
    婚姻是一座建築,以愛情為原料的婚姻是一幢漂亮的別墅;以金錢為原料的婚姻是一間用鈔票砌成的紙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婚姻是一項投資,愛情相當於註冊資金,結婚證相當於營業執照,婚禮相當於開業典禮。至於收益如何,那要看甲乙雙方的合作情況了。
  • 聰明女人在感情中都勇於談錢!別讓金錢觀的差異毀了你的感情!
    談錢真的那麼難以啟齒嗎?聰明的女人在感情中一定敢於談錢,金錢觀一致的伴侶才能真正共同過好後半生的生活!很多女孩兒都有一個心理,怕在戀愛中和自己的男朋友談錢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自己不想表現得太物質,所以一遇到金錢上的問題就避而不談,這樣是最錯誤的做法。在結婚前沒有勇氣探討雙方的金錢觀,在婚後再後悔也是徒勞。
  • 談錢傷感情,婚前協議真的不重要?
    也就是說,婚前財產協議是婚前財產公證的前身和基礎,協議公證了就是婚前財產公證,未公證就是婚前財產協議Q2:那婚前則產協議到底需不需要公證?A2:原則上說,只要婚前財產協議內容合法,既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也不違反公序良俗,那即使不公證,只要有兩人籤字,就具有法律效力。
  • 有人說愛情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談錢傷感情
    談婚論嫁就難免會提及彩禮。有人說愛情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談錢傷感情。現在也提倡取消彩禮這個風俗。我且不說這樣的觀點正確與否,我今天就把我身邊的兩個關於彩禮的真實故事分享一下:故事1就說我自己吧。和老公是自由戀愛的,那時候還年輕,愛情至上啊!只談感情,我從來不考慮他家的現實經濟能力。
  • 都說談錢傷感情,現在的親情越來越冷漠,是否也是金錢所為?
    整個社會受到金錢觀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現實,大家對生活的態度越來越浮躁。在這種情況下親情之間似乎越來越冷漠,農村人也受到城市風氣的影響,尤其是現在進城裡打工的年輕人,他們每到春節都不樂意走親戚,親情之間越來越疏遠了。現在的親情越來越冷漠,是否還是因為農村那句老話「談錢傷感情」所引起的?
  •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還總是跟別人說,她們掙點錢也不容易,以後還要留給孩子上學,買房子。經常會有人開玩笑說「談錢很俗氣」,「談錢傷感情」。可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錢,我們總是會談到錢,會想到錢,會需要錢,會賺錢,會花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錢,或多或少。《茶花女》中有一句經典名言: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
  • 和孩子談「錢」不傷感情!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宜早不宜遲
    長大了,工資也在中上水平,明明工作很長時間了,因缺乏正確的金錢觀,不懂得平衡自己的欲望與收入之間的比例,沒能存下什麼積蓄。你會說從小和孩子談錢是不是太物質了?那長大了再談是不是也太晚了呢?不要說你從來就不是一個物質的人!
  • 談錢傷感情?僅2/5澳大利亞情侶有聯名銀行帳戶
    資料圖:澳元。   中新網2月12日電 據澳洲網11日報導,愛情與金錢的衝突一直都存在,而很多澳大利亞人認為,愛情與金錢完全不應攪合在一起。據澳大利亞教師互助銀行(Teachers Mutual Bank)10日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5的澳大利亞情侶沒有聯名銀行帳戶,直到他們正式結為夫妻。   報導稱,13%的澳人自稱永遠不想與情侶擁有聯名帳戶。
  • 男子當街持棍打死情人:為什麼好的婚姻都要談錢?
    曾看到過一句話覺得頗有道理:談錢並不傷感情,真正傷感情的是不談錢和只談錢。深以為然,婚姻關係中最怕不談錢和一味地談錢。一份長久的愛情背後,總是有一個好的家庭做支撐,衣櫃、廚房、銀行卡、床榻,生活的很多細節,都會透露你們的婚姻質量和家庭和諧程度。好的婚姻是感情雙方一定都擁有正向的金錢觀。談錢真的一點都不庸俗。
  • 過年回家給父母錢,丈夫因此跟妻子置氣:談錢傷感情,不談錢傷心
    婚姻好不好,其實錢最知道。雖然說,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談錢傷感情。但越是好的感情,其實更應該談情。因為只有沒有經濟糾紛了,彼此的感情才能牢固,不會被利益左右。就拿前面給父母紅包的妻子來說,相信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的婚姻中,應該也時有發生,也許在她看來,是丈夫計較她給了父母錢,而她的娘家卻沒有為兒子準備禮物。但這個背後,也許是他親眼所見自己的妻子曾以各種藉口給父母錢,貼補娘家,但自己的小家庭也正處於上升階段,孩子讀書需要錢,夫妻倆生活需要錢,甚至於兩個人一起規劃的未來,也需要各種各樣的錢。
  • 認清一個女性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談錢
    俗話說得好:「談錢傷感情」,可有時談錢就能讓我們看透一個人,更何況生活真的可以離開金錢嗎?即使美好的愛情,也離不開金錢和物質。網絡上也一直流傳著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可見,錢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說,當錢觸及到情感時,就很容易看清一個人的本來面目。也許,表面上我們看不透一個女人的本性和心意,通過談過錢之後,再看看女人的態度,以及一些相處的細節,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個女人。
  • 小孩子不能談錢?不想孩子「走歪路」,就得和孩子好好談談錢
    但過幾天後,消費記錄卻顯示,這張卡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被花掉了7萬元!王師傅與妻子覺得很納悶,調查一番才發現,這7萬元竟然是被自己上中學的14歲的兒子花掉的。我們就是隨手一搜,網絡上熊孩子敗家的事例就不勝枚舉:江西一個小學生,在朋友的鼓動下開始學著打網路遊戲,並且為購買遊戲中精美的裝備偷偷花掉了銀行卡中的上萬元,而這些錢,是爺爺奶奶攢了半輩子給孫子娶媳婦的錢;上小學的小女孩被漂亮溫柔,聲音又好聽的美女主播姐姐所吸引,為了表示對她的喜歡,一夜之間打賞主播
  • 什麼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最近跟人打有關錢的交道挺失敗的,讓我狠狠的領略了一下「談錢傷感情這句話。」讓我不得不去思索我自己的金錢觀是不是有問題。百度百科對於金錢觀的定義是: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和人生觀緊密相連的,屬於物質觀,作為物質世界的一種表現;金錢作為人類社會一般等價物的載體表現。金錢觀也可以說是人類在人類社會中對物質世界的一種認識。好吧,以上說法太過高大上,再扯下去可能就是從經濟的角度看世界了,一副經濟史就要蠢蠢欲動了。
  • 如何科學地與孩子談錢,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知道生活中少不了它。同時,要告訴孩子錢也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二是讓他們明白,錢要通過辛苦勞動才能獲得。要明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貪不義之財。三是告訴孩子錢要怎麼用,要教會孩子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零花錢,這對孩子形成理財的思想很有幫助。
  • 大學生社交中的金錢抉擇
    作為學生的我們,每當在社交中遇到與同學、朋友間的金錢問題,也會反應地如此遲緩嗎?情侶間AA制,同學忘記還錢,朋友請求幫忙卻不付報酬……無論是哪一項,都有可能使我們糾結。大學生談錢,尷尬嗎?大學生談錢,到底有多尷尬?
  • 如何和孩子談錢?巴菲特:一不哭窮,二不炫富,細節掌控金錢觀
    這也足以說明和孩子談錢要趁早,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思維模式,更有助於他們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如何和孩子談錢?巴菲特:一不哭窮,二不炫富,細節掌控金錢觀談到巴菲特我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著名的全球億萬富豪投資人被人尊稱為「股神」,財物的數額可謂龐大到驚人。巴菲特之所以能擁有今天的財富,這和他從小的生活習慣是離不開關係。
  • 該不該與另一半採取AA制?| 關於愛情裡的「錢」,你需要知道這些
    其實,許多人都在親密關係中有過關於財務方面的糾結:我想AA,但對方不同意,該怎麼辦?對方不告訴我ta的收入支出,我能問嗎?對方不認同我的消費習慣,我該改嗎?我可以讓對方為我出錢嗎?一談錢就吵架,我們是不是不適合在一起?
  • 女人:看清楚一個男人,就要從談錢開始
    談錢當真傷感情嗎?不談就當真是為人高尚嗎? 衣食住行,愛情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談錢,談何生活? 男人對一個女人是不是真心,金錢上,就可見一斑。
  • 家長爭執不下!4步幫助孩子管理金錢
    傳統觀念常出現「談錢」傷感情,相對於生活現在時代的人來說,在婚姻生活裡,「不談錢」才傷感情。「談錢傷感情」的想法一向在我們頭腦裡迴蕩,然而,伴隨著我們逐漸成長和成熟,我們會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都離不開錢的話題。其實,小孩從呱呱墜地起就和錢建立了不可分割的關係,金錢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