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回鄉偶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2020-12-09 最美詩畫

唐玄宗天寶二年十二月,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年已八十六歲,距離他少年離開家鄉已經五十多年了。詩人在年老之際置身熟悉又陌生的故鄉環境,心頭無限感慨,寫下了《回鄉偶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兩句是說少年時期就離開了故鄉,直到兩鬢斑白才回來,這中間也不知道發生了多少人事滄桑的變化,雖然鄉音未改,但也是白髮蒼蒼,在兩相對照中自有不勝蒼茫之感。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後兩句從充滿感慨地自言自語轉為富有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

就全詩來看,前兩句平淡無奇,三、四句卻從一個兒童不識相問的小小細節說起,將年老重返故鄉時那種既喜悅又惆悵的複雜心情表現得十分真切,讓人回味無窮,是「以少總多」的範例。

這首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年離家和老大歸鄉的對比,突出了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和鬢毛易衰的對比,突出了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髮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的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

範晞文《對床夜語》: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

相關焦點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二首朝代:唐代     作者: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⑷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⑸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⑹消磨:逐漸消失、消除。⑺鏡湖: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方圓三百餘裡。賀知章的故鄉就在鏡湖邊上。【作品鑑賞】《回鄉偶書二首》緬懷故裡,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第一首是久客異鄉、緬懷故裡的感懷詩。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兒童」新解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想必大家都學過,不過就在前幾天筆者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些老師對詩的後兩句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兒童」二字有新的解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〡必背古詩《回鄉偶書(其一)》NO.7
    然而倒黴蛋中還有一位人生贏家,賀知章。      說賀知章是人生贏家,一點也不為過。首先他學習好,是浙江省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狀元。其次他官運亨通,最後當上了太子的老師,是正三品大員。不僅官做得好,人緣更好,他辭官回家的時候,李白專門寫詩給他送別。甚至皇上,也賞賜給他鑑湖用來養生,還親自率領太子和百官,在長安城東門外給他送行,這種待遇,讓本來狂傲的賀知章心情還有點小激動呢!
  • 詩詞謎語:笑問客從何處來?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解答謎] 笑問客從何處來(打四字文學名詞一)謎底:章回小說解謎時要聯繫全詩內容來看,因為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家鄉的兒童們根本不認識這「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老人是誰,於是才笑著問「客」從何處而來。
  • 兒童相見不相識,一舉成名天下知.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殷堯藩《同州端午》云:「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立意相同若此,風味有何不同?予謂賀詩起句「少小」、「老大」是時間對比;離別如此之久,承句遂有「無改」、「衰」,此是音容對比。兩處對比非惟銜接自然,敘述更覺生動,故後二句亦水到渠成矣;殷詩起句唯描述當前衰老之狀,承句唯言數離別年限,稍覺平直寡淡,如是,則後二句亦難引人入境矣。
  • 朗誦詩 | 我笑問客從何處來
    朗誦詩我笑問客從何處來作者:黃亞洲朗誦:朱建陽  好像我就是那個孩子>許多夢裡,我都是那個一臉訝異的孩子於是我就問他,你從哪裡來我的蒼茫的聲音傳向遙遠的唐朝就是那個尖細的孩童嗓音 我就是那個蕭山的孩子我的祖籍就在思家橋的波影裡我就是那個生活在文筆峰下的孩子所以我抬起臉的時候,總會看見路的盡頭,那位老人慢慢走來我在笑,而他的臉上掛著淚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比如著名的「四明狂客」賀知章僅有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其經典的《詠柳》,而是下面這首《回鄉偶書》:回鄉偶書·其一唐·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於三十餘歲時離鄉宦遊,考中狀元,自此在京城為官。直到八十六歲時,他才致仕告老還鄉,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一年了。
  • 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28字寫出他告老還鄉的無奈感慨,都是淚
    他就是唐代著名大詩人,素有「詩狂」之稱的賀知章賀大人是也! 賀知章擅長寫絕句,詩作風格清灑脫自然,代表作有我們剛剛提到的《詠柳》,還有《回鄉偶書》。賀知章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書法造詣也是可以秒殺無數人!
  • 賀知章最著名的四首唐詩,每首僅有四句,卻都值得回味!
    賀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今浙江蕭山人,唐代詩人。以絕句見長,風格清新瀟灑,著名的作品有《詠柳》、《回鄉偶書》等。賀知章最著名的四首唐詩,每首僅有四句,卻都值得回味。不知道著細嫩的翠柳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那二月中像剪刀一樣的春風裁剪而成的。二、《回鄉偶書》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 詩狂賀知章知名詩歌盤點!首首經典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詩狂賀知章的經典詩歌!詠柳[唐] 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回鄉偶書[唐]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讓孩子愛上古詩詞:修真的賀知章,與李白是酒友,皇帝親自賜名
    賀知章其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 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 19 首。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賀知章《詠柳》
    賀知章生於貞觀之治(627一649年)後的第十年659年,大唐經濟繁榮,朝廷內外一片生機勃勃,度過了整個"開元盛世"(712一741)這一大唐最繁榮的時期,85歲告老還鄉,744年在家鄉逝世。大唐因「安史之亂」(755-763年)而走向衰落時候,賀知章已經不在人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賀知章:回鄉的路,我一走就走了一生
    作者:彎彎,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文人寫久客異鄉,思念故裡的感懷詩眾多,唯有賀知章那首《回鄉偶書》直擊人心,於滄桑感喟處引發共鳴,於悵然若失裡觸動鄉情。 賀知章也沒想到,回鄉的路,他竟走得那樣漫長,一走就走了一生。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
  • 樂品詩詞:賀知章與李白的往事,互相鼓舞,相互努力
    整個唐代只有19首詩,而唐代三百首詩中只有兩首:《回鄉偶書二首》: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其二: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然而,很多人其實不曉得的是,便是這組詩創作以前,李白就向賀知章獻詩,作品的知名度也不小。天寶二年,八十六歲的賀知章重病,病好之後,他便要求回家成為一名道士。賀知章36歲考上進士,縱向和橫向官場數十年,雖然不是功名雙收,但趕上了唐朝最繁榮的時代,特別是運氣好。
  • 幾首關於兒童的古詩,一首更比一首好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代 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唐代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七首含「笑」詩詞,哪一種笑最讓你開懷,哪一種讓你感慨?
    童真的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年少離家,歷經世事沉浮,年老時終於回到了故鄉。雖然雙鬢皆已蒼白,但鄉音依然沒有改變。只是,這麼些年過去了,變化的不只是自己的青春,還有家鄉的人事——當年的小夥伴都不在了,故土裡認識自己的人寥寥可數,以致於村子裡小孩一派天真地問自己,「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小孩子的笑那麼天真,那麼可愛,卻掩蓋不住遊子歸鄉的落寞、物是人非的傷感。2.
  • 【滬語】用上海話讀古詩原來這麼好聽,你也來試試?
    【滬語】用上海話讀古詩原來這麼好聽,你也來試試?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小布發的《回鄉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