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工學院領軍人才創新實踐教育模式探索

2020-12-13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新時代北大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生院推出「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系列報導,集中展示各院系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的特色和成果,供相互學習借鑑交流,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

北京大學工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專業學位教育,並由副院長親自掛帥負責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和管理工作。目前學院共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項目9個(碩士項目6個,博士項目3個)。工學院專業學位教育在不斷創新、嘗試和摸索中,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培養模式。學院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推動知識、技術、產品、產業融合,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在科學技術一體化、學科發展交叉融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群化、科技發展速度指數化的新工科時代背景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具有深厚專業知識並能創造性解決複雜實際問題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2012年,北京大學工學院為適應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在借鑑吸收國際先行經驗的基礎上,啟動工程管理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簡稱MEM)項目招生,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生源質量逐年提高,報考人數穩步遞增。作為工學院首個專業學位教育項目,MEM項目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環境與實踐性培訓等方式,不斷創新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果。學院2019年開始啟動機械工程博士、材料與化工工程博士、機械碩士等多個專業學位項目招生。學院2020年首次招收錄取20名工程博士,生源來自國家重點企事業單位、科技創新公司、高校和研究所的高層科研技術專家等。

創新實踐教育培養模式探索——工程博士培養創新領軍人才

學院聚焦國家未來戰略發展亟待解決和攻克的「卡脖子」技術,以新工科理念加快培養先進位造、材料與化工、人工智慧等戰略必爭領域領軍人才,北京大學工程博士項目制定了具有北大工學特色的培養方案,針對學生特點打造精品小班課程。其中《前沿工學導論》作為工程博士基礎專業課,邀請學院資深教授及各行業權威人士對現代前沿工程科學如數據科學、工業工程、機械工業、航空航天、材料工程、能源資源等重點戰略研究領域及問題進行專題報告,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

在未來的學習中,工程博士將通過研究生院專業學位辦公室打造交叉學科學生培養平臺,使新工科背景領域的不同行業專業學生在掌握本專業領域知識外,豐富對新工科背景的理解,將實踐經驗帶入課堂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將產業資源整合進教育課程體系中,碰撞和激發新工科領域戰略問題的思路,緊跟時代步伐,迎接時代挑戰,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同時學院對接行業產業需求,匯聚校內外要素資源,聯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新奧集團等眾多社會資源,積極建設工程教育實踐教育基地和人才培養實踐創新平臺,為新工科工程博士創新領軍人才產教培養體系建設提供相關工程領域的重大、重點工程項目和重要產業項目資源,踐行「科學研究、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實現在創新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再創新的效果。

課程體系創新實踐——知識與應用並重

北大工學院MEM項目採取分模塊、分層次整合課程的方式,將開設的課程分為不同獨立的模塊——基礎類與專業課注重跨學科聯合培養,創新實踐類課程注重實踐能力整合訓練,滿足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創新實踐類課程在三大模塊中更突出強調了技術創新與變革的理念,將創新和實踐的元素與意識植入課程環節,塑造學生敢於創新、勇於創新、樂於創新的態度與價值觀。

MEM項目多年來開設了深受學生歡迎的《運籌學》《管理學》《應用統計學》等專業基礎工具課,在夯實了學生專業基礎的同時也將相關管理前沿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將專業與領導力相結合;《機器人工程創新實踐》《創新創業管理》等實踐創新課程為來自各行業領域的差異化學生而設置,以案例教學為平臺,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確保了優質的教學質量。

《機器人工程創新實踐》課程除了讓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以及產業化發展趨勢有全面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外,通過若干典型的機器人工程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技術難點以及廣闊的應用前景有充分的認識和體會;在課程項目的答辯環節展示學生科學、創新、表現的動手實踐能力,更進一步培養學生先進機器人發展理念以及初步的機器人創新意識,尋求事業新的發展機遇或平臺。2018年起北大工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合作,加入了工業設計要素,融入設計思維,拓寬了實踐思路,提高樣機品質,在課上學習和課下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創新、領悟創新、實現創新,最終實現機器人和創新的有機結合,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工程與藝術相碰撞,擦出了創新的火花。其成果展示會及課程被北京大學中英文官網、官微等多處媒介進行了新聞報導,展示了學生利用科技為美好生活服務的創新精神與創造力。

《機器人工程創新實踐》結課時師生合影

《創新創業管理》課程從實踐論出發,以「創新鏈」為邏輯起點,分析「創新鏈」不同階段的管理對象及管理性質,整合工程、經濟、管理相關知識及創新原理課程,構築課程基本體系。結合工業製造、環境保護、健康醫療養老等領域科技發展與產業融合的典型案例,豐富多彩的形式將課堂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互銜接,通過workshop、項目參與、論文等形式,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地參與實踐,實現創新。

工學院與德稻合作定期舉辦的《對話全球創新大師》已成為體現國際化高水平教學特色的北京大學品牌課程。瑞士國際品牌戰略大師Florin Baeriswyl(白福瑞)、德稻數字媒體藝術大師Craig Caldwell(歐蕾)等知名權威專家參與全球創新大師系列講座,講座內容涵蓋「品牌與創新、動畫、遊戲和互助媒體的故事結構和發展」等諸多領域,與「填鴨式」的傳統課堂不同,國際化教學能夠積極啟發學生思考,拓展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維。

教育培養創新實踐——「工行天下」業界導師

北大工學院MEM項目採用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雙導師制」。在師資團隊方面,除了各系強大的師資力量,充分利用校內兄弟院系(如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等)、海內外名校(MIT、USC)、研究機構(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臺灣「清華大學」等)、行業協會的優秀師資和權威專家,以及在創新創業領域有所建樹的企業家,構建師資系統。同時學院依託工學院特色的產學研體系與強大的社會資源,以企業實習、案例教學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第二課堂資源,以專場招聘、定向就業等形式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機會,培養高端創新人才。

MEM項目業界導師遴選自理事單位或者知名企業、尖端科研機構,與學校導師構成「1+1」模式,從學術層面和實踐層面對學生的研究進行雙向指導。業界導師對於同學們的幫助不僅僅在於專業領域內學術知識的答疑解惑與知識引導,更重要的是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以學業方向的引導為個人的發展搭建良好的平臺拓寬眼界、積累人脈,以個人豐富的閱歷給學生寶貴的人生啟迪,提升人生層次。MEM項目業界導師都已具有豐富的學生指導經驗,與學院方面及時溝通,對工學院MEM的培養過程、培養目標等內容有足夠了解,能夠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彌補了學生在實踐應用方面的不足。與此同時,學院定期會對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情況做相關了解,通過課後調研、走訪等多種手段,及時與雙方交流,保證雙導師制的實施質量。

MEM學生與業界導師進行企業參訪交流活動合影

項目成果實踐——打造學生創新創業平臺

學院針對少數優秀學生利用自己的創新成果進行創業的行為予以大力支持,不僅聘請國內外傑出學者或企業家講授相關知識,更為其提供施展身手的平臺,為其提供悉心指導及資金、資源等力所能及的各方面扶持。在學院領導和業界導師的扶持指導下, 2015級MEM學生楊玥創立北京華坤昊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並已獲得第二輪天使投資。2016級MEM學生嶽斌啟動MAE智能運動管理系統項目,目前還在籌備註冊中。創立於2018年的「工學之子」項目,在北京大學工學院也已經孵化成功一系列創新創業項目,如三個農夫乾果項目,深受用戶好評。2017級MEM學生胡運興創立的華納創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第二屆全球創業者世界盃(EWC)中國區總決賽中北大獲獎團隊合影

北京大學工學院專業學位教育肩負著新工科時代的歷史使命,學院將科學知識、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相融合,形成科學知識與生產力之間良好的知識循環,旨在培養勇擔歷史使命、兼備科技深度與應用實力、靈活運用創新能力的新工科創新領軍人才,從而實現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良性循環,使他們承襲前沿科技,開啟戰略產業之祖庭,擔負實業興國的重任。

相關焦點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以資助體系改革為突破口探索研究生...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專業學位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相結合...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 勇擔新時代...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雙學位,主修+輔修——滙豐商學院積極...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走向「一帶一路」——北京大學研究生...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營造濃厚學術氛圍 培養高水平人才...
    > 研究生教育與培養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學院長期以來堅持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獨立思辨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傑出人才為使命,重點培養在校研究生探索科學真理的方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北大化學系/化學學院成立至今,共授予研究生學位4864人(其中博士學位2264人,碩士學位2600人)。多年來,學院持續不斷探索研究生培養途徑和方法,逐漸形成了一套以人為本、科學規範、成效顯著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 蔣蓉: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湖南25萬多名小學專任教師,聽過她課的不下3萬人;所主持的省級、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點擊率逾50萬人次。作為核心成員全程參與了所在單位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全國率先啟動的面向農村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出「綜合培養,分向發展,注重研究,全程實踐」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 北京大學工學院攜手中原銀行鄭州分行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
    為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實踐育人效果,為北大學子提供多層次的成長鍛鍊平臺,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8月12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攜手中原銀行鄭州分行,舉行了「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籤約儀式。北京大學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婧和中原銀行鄭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軒分别致辭,正式籤署了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合作協議,並共同為基地揭牌。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以學生為本,給管理賦能,助力研究生...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全過程管理,全方位育人」——國家...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城市與環境學院健全完善博士生培養各...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達內教育技術副總裁郭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原標題:達內教育技術副總裁郭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探索實踐紀實
    北大新聞網特聯合北大教務部、北醫新聞網,開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巡禮】專欄,對七項獲獎項目進行專訪,以展示北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嚴謹篤學、改革創新的精神風貌,展現北大在人才培養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 「雙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創新探索
    根據「雙一流」建設目標,在2016年學校開展人才培養大討論後,確定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堅持學術為基、育人為本,辦好中國特色、人民滿意的教育;面向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熱愛祖國,具有創新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引領科技創新、行業發展、社會進步的高水平拔尖領軍人才[1]。
  • 天津大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改革與實踐②
    在項目的持續支持下,各專業領域湧現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  精儀學院儀器儀表工程領域探索專業學位碩士人才培養的創新體系,通過與3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和創新創業中心,形成了校企實踐教學聯盟,構建雙贏、可持續、長效的產學研全方位深度合作機制,企業每年投入到創新實驗室的固定經費達100多萬元。
  • 北京大學召開工程教育戰略研討會 探索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交叉學科建設、學分調整等一系列本科生教育工作探索後,優先提出「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培養」的本科教育16字方針。在南方科技大學,理學學生的培養注重學生科研熱情和素養的養成,鼓勵學生大二走進實驗室;經濟類方向注重與金融公司的緊密互動,學生必須參加到金融公司的實踐中去;醫學類學生的培養目前還在探索階段。黃克服著重講述了南方科技大學在新工科教育方面的舉措,包括創新創業資深教授級人才的引進、創新創業學生的挑選、創業項目的設計等。
  • 碩博直通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摘 要:為探索新形勢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質量,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在原有碩博連讀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打通了過去相對獨立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分階段培養的課程體系,遵循「自願選擇、制度引導、擇優錄取、重點培養」的工作理念,把有學術潛力和學術理想的研究生提前選拔到博士研究生層次進行培養。
  • 達內教育技術副總裁郭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8月28日,「達內教育集團—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優秀項目分享會暨2020年第十四屆達內集團校企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創變求新,聚智前行」為主題,分享了優秀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經驗和實踐,探討了校企合作新趨勢和新模式。本次分享會由達內教育集團主辦,中教全媒體承辦。
  • 打造人才高地 廣工大研究院探索人才培養與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自建院以來,在佛山市、區人社局、教育局以及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佛山廣工大研究院充分發揮其高端創新育人平臺優勢,在人才培養上主動與產業升級對接,與市場需求對接,探索「高校-產教研中心-科技型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與創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
  • 全球勝任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清華大學(以下簡稱學校)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積極探索中外學生混合住宿模式,經過四年的探索實踐,已經驗證了利用第二課堂對中外學生集中教育培養的方式對提升學生全球勝任力的重要作用,較好地契合了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要求。通過介紹學校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的運營經驗及取得的育人實效,為推進國際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