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白大褂演戲,包裝身份做生意?小心這些育兒自媒體

2020-12-23 西部網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不管什麼人,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有些爆款文章表面傳授育兒經驗,背後卻是一本營銷帳……面對便捷卻又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育兒,年輕父母疾呼「救救孩子」!

1

套個白大褂就裝醫生,聊兩句育兒就賣東西

陝西省西安市寶媽趙欣一心秉持科學育兒態度:「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當時我的想法就是,要在網際網路上找到『真理的源頭』。」然而,在網際網路浩瀚的信息之中,她迅速陷入信息焦慮。如嬰兒是否需要在太陽下曬黃疸、夏天穿不穿襪子等問題,趙欣在網絡上搜到了截然不同的說法,甚至出現如「餵糖水退黃疸」等明顯有違常識的「方法」。

來自北京的年輕媽媽王女士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她在短視頻網站關注了許多育兒帳號,後來慢慢發現這些育兒帳號主體身份混亂。有的育兒自媒體帳號名叫「某某育兒經」,帳號認證主體不具有任何醫療教育背景,卻經常發布一些所謂的育兒知識,例如「媽媽想要生出高顏值的寶寶,要多吃這些東西」「多吃葡萄能讓寶寶的眼睛又大又亮」「寶寶幾點出生決定了他以後的性格」。王女士半信半疑,後來在另外一個認證過的醫生自媒體帳號上看到醫生反駁說:「吃水果就能改變眼睛大小,那還關基因什麼事?」

「這些自媒體動輒就有十幾萬瀏覽量,把我們都搞糊塗了,希望平臺能夠管管。」王女士說,有的育兒自媒體甚至熱衷於拍攝各類短劇,為了增加可信度,套個白大褂就裝作是醫生,自導自演一些就診情景,嚴重誤導家長。

還有一些表面上介紹育兒經驗的自媒體文章,背後衍生出一條「漲粉—帶貨—變現」的商業路徑。「號稱是醫生、育兒師,在短視頻平臺每天傳播一點育兒經驗,開直播時候就帶貨、建粉絲群。」在自媒體直播中購買過幾次產品之後,趙欣感覺自己交了「智商稅」——購買的某品牌嬰兒孕婦電蚊香,使用說明處大字寫著「孕婦禁用」。

被「惡意」營銷帶貨,花錢尚屬小事,萬一不慎,可能會對一個家庭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今年上半年,一則「嬰兒趴睡」死亡的事件引發關注,一名新手媽媽加入某「付費睡眠引導群」,聽從相關「老師」的建議,訓練3個月大的孩子單獨在房間趴睡,孩子哇哇大哭也沒有進去看。兩小時後,這位家長發現孩子嘴唇發紫、沒了呼吸。

2

表面說生育,實際做生意

海量的網際網路育兒信息,往往打著「為了孩子更好成長」的旗號。但受訪人士認為,流量經濟之下,商業利益催生了育兒自媒體亂象。

——身份靠包裝。據報導,今年上半年「嬰兒趴睡」死亡事件中,該名家長加入的「付費睡眠引導群」由一家商業機構建立。該機構搭建了多個自媒體渠道——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然而,該機構主體只是一個文化傳播公司,並不具有專業醫療資質,「導師」本人宣稱所擁有的國外育兒師的頭銜則真假難辨。

——圈錢流程化。網際網路營銷從業者詹亮表示,如今育兒領域是一片藍海,不排除別有用心者想在育兒領域「分一杯羹」,甚至出現了育兒領域「割韭菜」教程。

一篇《教你做育兒類的自媒體,一個年入百萬的項目!》的公眾號文章介紹如何「零門檻」做育兒自媒體:先將自己塑造成專家、講師,發布一些比較簡短的視頻,寫一段比較吸引人的文案,例如《孩子這麼養,長大了肯定有出息》;再做引導,告訴大家你已經整理了全套的家庭教育方法,推薦用戶添加微信公眾號、關注微博等;最後售賣課程,100元以下的課程大家普遍能接受,還可以在微店、平臺商品櫥窗中推薦書單,如果沒有貨源可以找上遊機構做圖書分銷。

——平臺監管不力。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UGC(用戶原創內容)網絡平臺上都有帳號認證等方式,但對用戶個人信息的管理十分混亂。一些平臺雖然有用戶資格驗證的機制,但是偏重形式審查,如營業機構代碼、專業證書等真偽難辨。半月談記者嘗試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註冊帳號,發現畢業學校、專業、工作單位等可以隨意填寫。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自媒體帳號甚至存在「買號」「洗號」嫌疑,即帳號通過各種方式積累粉絲後,變更帳號介紹和主推內容。半月談記者發現,一名為「某某育兒經」的短視頻博主,自稱「資深育兒師」,並已擁有300多萬粉絲,但其發布的300多個短視頻中,有一半都是非育兒知識,且帳號未經過任何機構認證。

——部分育兒知識缺乏普適性。多位醫學專家表示,除去內容提供方和平臺等因素外,一些育兒知識本就缺乏普適性。臨床醫學兒科方向在讀碩士高寧博說:「比如新生兒晚上哭鬧不止等問題,背後可能涉及多種原因,很難簡單通過網絡問答給予診斷。」

3

年輕父母期盼更多支持

「我們期盼政府部門能夠搭建公益性權威育兒問答知識平臺,聘請資深醫學專家結合當地實際,在一些普適性問題上給年輕父母答疑解惑。」趙欣等年輕父母說,網際網路育兒知識「國家隊」的出現,將給予年輕父母更多支持。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門診主任何麗雅等業內人士介紹,如今很多醫院都有專門的科普在線講堂、孕婦學院等,家長可通過正規的途徑關注、學習育兒知識。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表示,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管理規定》明確了網際網路平臺的監管責任,平臺應當建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機制,健全用戶註冊、帳號管理、應急處置和網絡謠言處置等制度。

暨南大學法學院講師陳賢凱認為,如果平臺入駐專家實際上沒有相關資質,那麼平臺的宣傳就構成虛假宣傳,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平臺的價值不僅僅是創造內容,還要治理好內容生態。」業內人士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自媒體監管,通過不定期巡查清理惡意營銷帳號,對屢屢「不聞不問」的平臺給予懲戒,並將嚴重不屬實的內容進行廣泛展示,及時闢謠。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套上白大褂演戲,包裝身份做生意?小心這些偽科學育兒自媒體
    她在短視頻網站關注了許多育兒帳號,後來慢慢發現這些育兒帳號主體身份混亂。有的育兒自媒體帳號名叫「某某育兒經」,帳號認證主體不具有任何醫療教育背景,卻經常發布一些所謂的育兒知識,例如「媽媽想要生出高顏值的寶寶,要多吃這些東西」「多吃葡萄能讓寶寶的眼睛又大又亮」「寶寶幾點出生決定了他以後的性格」。
  • 半月談|套上白大褂演戲,包裝身份做生意?小心這些偽科學育兒自媒體
    套上白大褂演戲,包裝身份做生意?小心這些偽科學育兒自媒體半月談記者 胡林果 楊穩璽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 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大量自媒體帳號全靠包裝,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某些帳號一旦積累足夠粉絲,便開始帶貨、賣課,「漲粉—帶貨—變現」的生意經玩得火熱,產品質量卻無從保證。有人按推薦買回「嬰兒孕婦電蚊香」,卻發現使用說明赫然寫著「孕婦禁用」。
  • 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   信息混亂到什麼程度?諸如嬰兒黃疸是否需要曬太陽等基本問題,都會有完全衝突的答案。
  • 網際網路育兒經不能成了偽科學生意
    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信息混亂到什麼程度?諸如嬰兒黃疸是否需要曬太陽等基本問題,都會有完全衝突的答案。苦心求解越搜越亂,已經給人添堵,而更讓人鬱悶的是,一旦不慎還可能被割「韭菜」,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 國考申論熱點: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國考申論熱點: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國考,公務員考試,公務員,國家公務員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北京日報評論: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某些帳號一旦積累足夠粉絲,便開始帶貨、賣課,「漲粉—帶貨—變現」的生意經玩得火熱,產品質量卻無從保證。有人按推薦買回「嬰兒孕婦電蚊香」,卻發現使用說明赫然寫著「孕婦禁用」。
  • 不能放任育兒自媒體兜售偽科學
    《半月談》近日刊發的報導顯示,網際網路已成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在家長對育兒知識渴求的當下,一些育兒自媒體的確有著不小的市場。但海量網際網路育兒信息往往真假難辨,流量經濟之下更是亂象不少。
  • 「愛寶育兒手冊」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愛寶育兒手冊」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母嬰育兒百科」自媒體收益排行榜,自媒體有哪些平臺必須做
    「母嬰育兒百科」自媒體收益排行榜,自媒體有哪些平臺必須做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大宇媽媽說育兒」自媒體收益排行榜,自媒體有哪些平臺必須做
    大宇媽媽說育兒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1,綜合排名位列992480名,母嬰育兒分類排名位列30016名,領先了10.8%的百家號。   大宇媽媽說育兒的簡介為孩子你慢慢來,我們陪你一起成長,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6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 自媒體賺錢的方式,基本上第一個環節就是做...
    靠賣課能賺多少錢呢,賺資本的錢才是大錢,這些才是真正的自媒體大佬,無論個人的專業水平,還是行業經驗,和授課,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當然她也有自己的付費社群,模式都差不多,低價的社群,在裡面進行交流,不斷的在群裡發布自己的內容,有什麼課程也會在群裡通知,每天也有助手發布行業乾貨等。
  • 育兒自媒體良莠不齊 家長謹防陷阱
    由於門檻低,育兒類自媒體質量參差不齊,更有不少自媒體依靠販賣焦慮吸引流量,甚至充斥大量偽科學。近日微博公示處置違規自媒體帳號的名單,其中不乏育兒類自媒體。如何去偽存真成為年輕父母必須面對的難題。專家認為,育兒自媒體的出現迎合了年輕人重視科學育兒,偏愛網際網路互動的特點,能夠為新手父母迅速「充電」。但更需注意的是,育兒沒有標準答案,家長在使用育兒自媒體時需學會鑑別真偽,避免盲目跟風。
  • 「育兒體會之談」自媒體母嬰育兒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育兒體會之談」自媒體母嬰育兒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育兒體會之談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2,綜合排名位列734798名,母嬰育兒分類排名位列20355名,領先了33.9%的百家號。
  • 【風險提示】育兒自媒體良莠不齊 家長需謹防陷阱!
    育兒時遇到問題,你會怎麼辦?時下,不少年輕父母的答案是:求助育兒自媒體。憑藉傳播快、圖文並茂、易「種草」等優勢,近年來育兒類自媒體蓬勃發展。由於門檻低,育兒類自媒體質量參差不齊,更有不少自媒體依靠販賣焦慮吸引流量,甚至充斥大量偽科學。上海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專家許靜認為,成長於物質豐富、生活便捷的網際網路環境,90後在育兒心理上往往追求「快捷」 「高效」,而依託於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育兒類自媒體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 科學育兒不應偏信自媒體
    【網言】作者:吳佳穎當下,各種育兒理念層出不窮,育兒類公眾號、視頻節目不斷湧現,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著實讓年輕父母頭疼。日前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遇到育兒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類自媒體,但60.5%的受訪家長認為自媒體中無用信息過多。
  • 科學育兒須遠離「偽育兒經」
    江德斌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不管什麼人,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有些爆款文章表面傳授育兒經驗,背後卻是一本營銷帳……面對便捷卻又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育兒,年輕父母疾呼「救救孩子」!
  • 【上三路與下三濫】男女在自媒體「賺錢」的不同
    網際網路吧---網羅網際網路中的「秘密」按說做自媒體就做自媒體不僅有,還逐漸分化出來男女「上三路和下三流」的不同玩兒法。這裡並不是說哪個性別做自媒體就好,而是在優質和劣質中,男女作者走的方向還有一些不同(也就是男女在做自媒體時的區別)。
  • 「生活滴滴答」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生活滴滴答」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安馨老師」自媒體母嬰育兒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安馨老師」自媒體母嬰育兒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