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古樹核桃緣
白碗窯鎮戈多村第一書記 龍或釗
興義市白碗窯鎮戈多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12個村民組818戶人家,貧困人口有238戶1109人。我從2018年來到這裡駐村,不僅與這裡的人結下不解之緣,也與這裡的核桃樹結下不解之緣。
戈多村地處偏遠,土地貧瘠,產業單一,自然條件惡劣。駐村伊始,我與村裡的黨員幹部和其他駐村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貧困戶一家一戶地走訪,跟群眾擺家常了解情況,大家七嘴八舌說開了……
「龍書記,我們也想快點脫貧,但這裡山多地少,種什麼也賺不了錢,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
「在家的除了養豬養牛養羊,真是找不到其他路子,但搞養殖風險大、賺錢少,難吶。」
「村裡面也沒有錢,這些年我們嘗試搞了很多產業,基本上都失敗了。」
「核桃樹倒是多,不過好多都是鐵核桃,送人家都不要。」
一番走訪座談摸清村情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關鍵的是要為群眾找準一條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但是,這路在哪裡呢?
一天,我到村衛生室買藥,跟村醫胡志學聊家常,他說要保持身體健康,應該多吃核桃油。見我很感興趣,他拉開了話題——原來,2014年胡志學到昆明醫院檢查,確診患了喉癌,四處尋醫問藥,偶然遇到一位老中醫,告訴他堅持吃核桃油會有較好的效果。胡志學從此改變了吃動物油的習慣,堅持吃核桃油,並且還在家中搞起了核桃油加工,自產自足。他說:「我們村有很多古核桃樹,我主要是用那些樹的核桃來榨油吃。幾年堅持下來,我發現自己的病竟然好了。」我心裡一動,問他:「村裡的古核桃樹有多少?」「有好幾百棵呢。」他說。我向他詳細了解核桃油加工的成本、技術、銷售利潤等情況後,心中有了想法。
回到村委會,我跟幾個村幹部開會商量,提出利用村裡的古核桃樹資源優勢,打造古樹核桃之鄉,建設核桃油加工廠,帶動核桃產業發展、帶動旅遊業發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想法。大家半信半疑,猶豫不定。我想,這事兒還得找專家來幫忙才行。
說幹就幹,我回到市人大,通過領導找到了州裡面的林業專家鄧朝義。鄧專家沒有推辭,和我一起來到村裡,跟大家一起爬坡下坎、走村串戶,詳細考察、了解、分析情況。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統計,我們全面掌握了村裡面的產業發展情況,尤其是核桃產業的情況。我們村12個村民組一共種有核桃2000多畝,已經掛果的有2873株,沒有掛果的有36690株,涉及農戶519戶,其中貧困戶136戶。
經專家鑑定,我們村的古核桃樹有400餘株,其中百年以上樹齡的有50多株,有一株的樹齡達到了300年以上,堪稱「核桃樹活化石」。專家還告訴我們,核桃的油脂含量高達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之首,核桃油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有健腦養腦、壯骨補鈣、促進生長發育、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增加記憶力等諸多功效。
專家的話給我和村裡的黨員幹部吃下了定心丸,經過市場調查和利潤核算,加工一噸核桃油可以實現利潤1.2萬元。有了信心,就有了幹勁,得到鎮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後,我帶著大家跑商標註冊、跑宣傳推介、跑項目資金、跑徵地建廠、跑設備採購。經過努力,現在我們村已經註冊了「白龍山戈多古樹核桃」商標,成立了「興義市戈多供銷合作社」,向市人大、市扶貧辦、市供銷社、市和諧辦以及白碗窯鎮政府多方爭取到資金160萬元,徵地4.2畝,建成了戈多村核桃油加工廠。
幾年的駐村幫扶,我帶著村裡的黨員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貧困群眾修路、安裝路燈、種方竹草、種魔芋、種中草藥、養香豬、養蜜蜂,所有貧困戶都實現了脫貧,戈多村黨支部被州委、市委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群眾的笑臉讓我充滿了幸福感。
如今,看著村裡的古核桃樹,看著正在調試設備即將開始生產的核桃油加工廠,我滿懷信心,我們戈多村的群眾又多了一條產業發展的新路,是幸福之路!我與戈多村的人、戈多村的核桃古樹結下的這分緣,是幸福之緣!(龍或釗口述 林照榮整理)
責任編輯:楊 徑
本期審稿:石 磊
值班總編:曾正波
往期推薦
法律顧問:貴州權衡律師事務所 張仕疆律師
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微博:@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微信:興義融媒(微信號 :xywgzwxh)
抖音:興義融媒(抖音號:xysrmtzx)
APP:掌上興義 Android/Apple
官網:http://www.xyrmt.cn
郵箱:2198045759@qq.com
聲明
凡「興義融媒微信公眾號」刊發的原創內容,均保留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興義融媒微信公眾號(微信號:xywgzwxh)」。
興義市融媒體中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