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龍或釗:我的古樹核桃緣【興義融媒】

2020-12-24 騰訊網

我的古樹核桃緣

白碗窯鎮戈多村第一書記 龍或釗

興義市白碗窯鎮戈多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12個村民組818戶人家,貧困人口有238戶1109人。我從2018年來到這裡駐村,不僅與這裡的人結下不解之緣,也與這裡的核桃樹結下不解之緣。

戈多村地處偏遠,土地貧瘠,產業單一,自然條件惡劣。駐村伊始,我與村裡的黨員幹部和其他駐村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貧困戶一家一戶地走訪,跟群眾擺家常了解情況,大家七嘴八舌說開了……

「龍書記,我們也想快點脫貧,但這裡山多地少,種什麼也賺不了錢,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

「在家的除了養豬養牛養羊,真是找不到其他路子,但搞養殖風險大、賺錢少,難吶。」

「村裡面也沒有錢,這些年我們嘗試搞了很多產業,基本上都失敗了。」

「核桃樹倒是多,不過好多都是鐵核桃,送人家都不要。」

一番走訪座談摸清村情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關鍵的是要為群眾找準一條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但是,這路在哪裡呢?

一天,我到村衛生室買藥,跟村醫胡志學聊家常,他說要保持身體健康,應該多吃核桃油。見我很感興趣,他拉開了話題——原來,2014年胡志學到昆明醫院檢查,確診患了喉癌,四處尋醫問藥,偶然遇到一位老中醫,告訴他堅持吃核桃油會有較好的效果。胡志學從此改變了吃動物油的習慣,堅持吃核桃油,並且還在家中搞起了核桃油加工,自產自足。他說:「我們村有很多古核桃樹,我主要是用那些樹的核桃來榨油吃。幾年堅持下來,我發現自己的病竟然好了。」我心裡一動,問他:「村裡的古核桃樹有多少?」「有好幾百棵呢。」他說。我向他詳細了解核桃油加工的成本、技術、銷售利潤等情況後,心中有了想法。

回到村委會,我跟幾個村幹部開會商量,提出利用村裡的古核桃樹資源優勢,打造古樹核桃之鄉,建設核桃油加工廠,帶動核桃產業發展、帶動旅遊業發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想法。大家半信半疑,猶豫不定。我想,這事兒還得找專家來幫忙才行。

說幹就幹,我回到市人大,通過領導找到了州裡面的林業專家鄧朝義。鄧專家沒有推辭,和我一起來到村裡,跟大家一起爬坡下坎、走村串戶,詳細考察、了解、分析情況。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統計,我們全面掌握了村裡面的產業發展情況,尤其是核桃產業的情況。我們村12個村民組一共種有核桃2000多畝,已經掛果的有2873株,沒有掛果的有36690株,涉及農戶519戶,其中貧困戶136戶。

經專家鑑定,我們村的古核桃樹有400餘株,其中百年以上樹齡的有50多株,有一株的樹齡達到了300年以上,堪稱「核桃樹活化石」。專家還告訴我們,核桃的油脂含量高達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之首,核桃油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有健腦養腦、壯骨補鈣、促進生長發育、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增加記憶力等諸多功效。

專家的話給我和村裡的黨員幹部吃下了定心丸,經過市場調查和利潤核算,加工一噸核桃油可以實現利潤1.2萬元。有了信心,就有了幹勁,得到鎮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後,我帶著大家跑商標註冊、跑宣傳推介、跑項目資金、跑徵地建廠、跑設備採購。經過努力,現在我們村已經註冊了「白龍山戈多古樹核桃」商標,成立了「興義市戈多供銷合作社」,向市人大、市扶貧辦、市供銷社、市和諧辦以及白碗窯鎮政府多方爭取到資金160萬元,徵地4.2畝,建成了戈多村核桃油加工廠。

幾年的駐村幫扶,我帶著村裡的黨員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貧困群眾修路、安裝路燈、種方竹草、種魔芋、種中草藥、養香豬、養蜜蜂,所有貧困戶都實現了脫貧,戈多村黨支部被州委、市委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群眾的笑臉讓我充滿了幸福感。

如今,看著村裡的古核桃樹,看著正在調試設備即將開始生產的核桃油加工廠,我滿懷信心,我們戈多村的群眾又多了一條產業發展的新路,是幸福之路!我與戈多村的人、戈多村的核桃古樹結下的這分緣,是幸福之緣!(龍或釗口述 林照榮整理)

責任編輯:楊 徑

本期審稿:石 磊

值班總編:曾正波

往期推薦

法律顧問:貴州權衡律師事務所 張仕疆律師

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微博:@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微信:興義融媒(微信號 :xywgzwxh)

抖音:興義融媒(抖音號:xysrmtzx)

APP:掌上興義 Android/Apple

官網:http://www.xyrmt.cn

郵箱:2198045759@qq.com

聲明

凡「興義融媒微信公眾號」刊發的原創內容,均保留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興義融媒微信公眾號(微信號:xywgzwxh)」。

興義市融媒體中心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累並快樂著」,我經常這樣描述扶貧工作。我叫黃鵾鵬,是縣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19年6月,我掛任龍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下沉到村,開展扶貧工作。初到龍街鎮奢基姑村,我發現該村大部分土地屬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在路上丨興義思源實驗學校教師李鳳昌
    我叫李鳳昌。2000年7月,師範畢業後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分配到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小學教書,在鄉村學校一呆就是17個春秋。就在這一年,何德祥成了我的扶貧幫扶對象。  何德祥是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電灣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李文住:黨旗所指就是職責所在
    【我的扶貧故事】李文住:黨旗所指就是職責所在 2020-12-12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愛我的家鄉」融媒大直播 本次到站:「秦巴明珠」——安康!
    我愛我的家鄉安康 盡享漢江之美 陝西安康,漢江穿城而過,如玉如綢、似鍛似錦,兩岸翠山碧峰、青瓦白牆,江上漁歌唱晚。
  • 區縣融媒聯播:藍田縣 消費扶貧暖人心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區縣融媒聯播:藍田縣 消費扶貧暖人心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0-26 09:19 字號: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楊禹:與聯心村的連心之路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楊禹:與聯心村的連心之路 2020-11-06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周青蘭: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
    老公扶貧去了,他到村裡後要到每個周五的晚上才能回家來,有時候他工作忙,周末也不回來。老公一天在村裡到底幹了些什麼,我想一探究竟。那年暑假的一個周末,老公回來一天後又要走了,我告訴他,我也要去。我軟磨硬泡,老公答應了我。就這樣,我懷著孕挺著個大肚子和老公 一起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扶貧路。
  • 環縣融媒「大部隊」南下 奔赴華亭融媒「取經」
    「幸福」大巴 駛往距離家鄉342公裡的華亭市融媒體中心 大傢伙兒 懷揣著對新聞業務的一腔熱忱 承載著對融媒事業的滿心希望 充電吸收養分
  • 興義一中初中部正式落戶黔西南州義龍實驗學校
    2020年8月4日上午9:00,義龍實驗學校隆重舉行黔西南州興義一中初中部揭牌儀式。黔西南州興義一中教育集團總校長李坤、黔西南州興義一中黨委委員、副校長王甫尤,黔西南州興義一中黨委委員、工會主席楊凌霄、義龍新區教育局副局長譚習彥、學校董事長王金華、學校副董事長魏勇、欞星書院院長陳黎、黔西南州興義一中組織人事科科長王必盛、黔西南州興義一中教育集團義龍校區校長謝博、義龍翔泰高級中學校長盧中文及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部分學生代表共同見證義龍實驗學校成長史上的一件大喜事——黔西南州興義一中初中部正式落戶義龍實驗學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羅鳳:扶貧路艱辛更暖心||文興智:從...
    「故事」,因此我的扶貧同事笑說:「耶,你扶貧還混得個『姑媽』當呢!」 我叫羅鳳,貞豐縣永豐街道辦事處職工,2018年3月單位選派我到巖魚村駐村幫扶,聽到駐村雖恐懼卻也義無反顧前往,真心做好幫扶。 同年8月,扶貧動態調整新識別了5戶建檔立卡戶,我抽到了王吉熙家進行幫扶工作,也正是這戶人家讓我感受到扶貧路艱辛卻也暖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我看「融媒辭書」
    「聚典平臺」體現了「融媒辭書」的思路。2019年3月22日,「中國辭書學會融媒辭書專題研討會暨常務理事會擴大會議」在魯東大學召開,會上提出了「融媒辭書」的理念。「聚典平臺」就是體現了融媒辭書的思路。    融媒體的核心思想是「跨界關聯」。「聚典」者,即把各種詞典數據集聚一起,形成超資料庫連結。
  • 合陽融媒體:我把「融媒」的2020講給你聽
    是忙碌的一年,是改變的一年星辰閃爍,不斷追逐,奮力奔跑我們深度融合始終站在離新聞信息和群眾生活最近的地方我們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全力打造縣級一流媒體平臺2021一路前行,不懼風雨,只爭朝夕擁抱昨日的收穫,暢想明日的目標「一起走向春天」讓我把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從陌生到無話不談丨威寧自治縣龍街鎮黨委...
    我叫黃鯤鵬,2019年6月,我從威寧自治縣體育發展中心被選派到龍街鎮,掛職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主要負責奢基姑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黃鯤鵬正在整理信息資料初到奢基姑村,我發現村裡大部分土地位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的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
  • 海看助農惠民行,點燃扶貧新引擎! 山東IPTV聯合百城融媒開啟愛心助...
    山東IPTV聯合百城融媒開啟愛心助農公益活動 2020-05-18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和媽媽去扶貧
    我是興仁市第七小學五(9)班學生龍譯賢。三年來,媽媽扶貧的點滴故事,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明白:有一種親戚,叫做不是親戚,勝似親戚;有一種幫扶叫做用心、用情、用力;有一種幸福的笑容,叫做微笑和燦爛,他們盡情的展現在每一個貧困戶的臉上…… 2017年10月的一個周末,我們一家人正準備外出享受周末的快樂時光,這時,媽媽接到學校領導電話,說是要召開扶貧工作會議。
  • 釗釗媽媽的一日隨筆
    今天婆婆要回哈密辦事,公公一個人在這帶釗釗。公公也會帶寶寶,但是現在寶寶還不會走路,但是還很調皮,喜歡讓人抱抱,平時公公婆婆兩個人帶都說累!這下釗釗爺爺可有的辛苦了!早晨我上班前給餵了奶去上班,到中午下班回家,釗釗都不在家待著,要爺爺奶奶帶到公園玩,也不睡覺,就等我回家餵了奶才睡覺!
  • 「我愛我的家鄉」之《聚勁延安》八小時融媒大直播12月20日上午10...
    由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陝西廣播電視臺)聯合人民網人民視頻主辦的「我愛我的家鄉」大型融媒直播活動《聚勁延安》將於12月20日上午10時在全網「聚勁」開播。「我愛我的家鄉」大型融媒直播活動是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陝西廣播電視臺)在成立後精心策劃推出的融媒產品,旨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從不同角度展示全省各地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壯美畫卷。縱橫南北中,十一地市聯動表達;全省107縣,全程4個月,12場主題直播話家鄉。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斷成長|黎平縣龍額鎮上埠村駐村幹部...
    我叫石慶華,2015年作為一名見習生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地坪鄉扶貧工作站工作。3個月後領導安排我包村,我開始了走村串戶的工作。群眾工作是一項很考驗人的工作,存在各種各樣的難題,真的很辛苦。 2016年9月,我考取了財政所,被分配到了龍額鎮,開始包龍額最大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