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大山裡的海倫·凱勒」的我市盲人女教師劉芳,日前榮獲中央宣傳部授予的「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今年45歲的劉芳,是白雲區第三中學教師。1997年,她被確診患上不治之症——視網膜色素變性。但劉芳並沒有被吞沒在「黑暗」的痛苦中,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鋼鐵般的毅力,繼續堅守教育崗位。2007年,劉芳徹底失明了。帶完了最後一屆中考的學生,她被迫放棄了心愛的語文教學,選擇做一名心理諮詢老師,成立了「劉芳工作室」。劉芳用她的愛讓輟學的孩子重返課堂、讓叛逆犯錯的孩子走回正路、讓孤獨自閉的孩子重新感受到關愛……她雖身處黑暗之中,卻用自己內心最溫暖的愛帶領孩子們一起擁抱光明。
「時代楷模」是由中央宣傳部集中組織宣傳的全國重大先進典型,充分體現「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充分體現中華傳統美德,是具有很強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和典型性的先進人物。
此次「時代楷模」發布以「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時代楷模」劉芳的表彰決定,發布了劉芳的先進事跡,播放了反映她先進事跡的短片,展示了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為劉芳創作的楹聯和詩詞。
劉芳自述:「我會一直堅守農村中學」
「給自己一份生活的勇氣,也能給迷茫的人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我理解的榮譽就是,努力跋涉之後,在山坡上突然出現的格桑花。 2015年是我榮譽的豐收年,很多年度感動人物的稱號青睞我這個看不見五彩繽紛世界的人,卻讓我以特別的方式看到美麗的人心,我被美好的世界看到了!
2016年,我再一次獲得關注,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前兩天,中宣部頒給我「時代楷模」獎章,站在頒獎的舞臺上,我看不見炫目的燈光,卻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平凡人的榮耀和責任。我感覺責任更大,壓力也更大;我堅守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教師的基本條件,要量力而行,更會盡力而為。
如果說從前是我被照亮,如今我也能發出螢火蟲那樣的光亮,給自己一份生活的勇氣,也能給迷茫的人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有人問我,得了這麼多榮譽,將來會不會變?
我回答,肯定會變。我的年齡在變、容貌在變。還有,我對教育的理解也在變,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改變。因為時代在變,對我們的要求也會變。
但有些不會改變,我的信仰不會變,精神層面的堅守不會變。我會一直堅守農村中學。我不會申請調走,不會去別的單位工作,不會選擇退休,不會改變我的初心。
「感謝學校社會,讓我能以一個最具色彩的形象被發現」
2007年,我開始做一件讓我產生新的人生價值的事情,那就是做農村學生的心理輔導。
我把學校的心理諮詢室辦得有聲有色,雖然農村中學很少能把這樣的工作真正做起來,但是在領導的支持、老師們的幫助下,在孩子們最大的信任和包容下,我利用自己特殊條件和特有的方法做到了。
我為孩子們做成長記錄袋,裝滿了他們成長的快樂與憂傷,也裝滿了只能跟我講的小秘密,還裝滿了他們所有的夢想。我在辦公室裡和他們聊天,我走進教室為他們做心理小講座,和他們聊留守少年的辛酸苦痛,聊單親家庭的愛恨情仇,聊如何平安度過狂躁不安的青春期。
我永遠都忘不了每次走進教室時學生們雷鳴般的掌聲和見到我時驚喜的尖叫聲,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我想我是擁有這種職業幸福感最強烈的老師吧。
我原本只是簡單的認為這是一次工作轉型,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讓我留在心愛的三尺講臺上,沒有想到會產生這麼大的社會反響,尤其是對留守兒童的陪伴和幫扶,我覺得自己在被大家攙扶之後也有能力攙扶更需要關心的人。
感謝學校,感謝社會,雖然我看不見世界了,卻給我一個平臺,讓我能以一個最具色彩的形象被發現,我才可以走到今天。
「生活總要充滿希望,有嚮往才會有努力」
對於未來,我還有許多打算。生活總要充滿希望,我想每個人都應該這樣,有嚮往才會有努力。
(來源:光明網)
中國殘聯徵稿啦!
親愛的朋友們:
歡迎大家關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官方微信帳號!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朋友們及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中國殘聯特向廣大朋友們徵集稿件,歡迎您將相關內容發送至郵箱:zgcjrlh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