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技術檢測cTn和BNP/NTproBNP的臨床應用,這幾點要了解

2020-12-19 CACLP

由北京精準醫學學會發起、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謝專病醫聯體組織的專家編委會,歷時近2年,通過多次深入研討並廣泛徵詢了全國心內、心外和檢驗醫學領域的專家意見。共識由葉紹東教授、黎勵文教授和藺亞暉教授主筆。11月27日,《規範應用心肌肌鈣蛋白和利鈉肽現場快速檢測專家共識(2020年)》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發布。

國內外多部指南建議使用心肌肌鈣蛋白(cTn)和B型利鈉肽(BNP)/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用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和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鑑別診斷和危險分層,以指導相關治療。鑑於胸痛和胸痛等同症狀以及胸悶(呼吸困難)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見症狀,而現場快速檢測(point-of-care testing,POCT)具有儀器小型化、操作簡單化、結果報告即時化(2~10 min 內提供結果)、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等優勢,本共識優先推薦特異度和靈敏度都較好的 POCT 技術檢測 cTn 和 BNP/NT-proBNP 分別作為懷疑 ACS 和心力衰竭患者在適宜臨床情況下的初診檢測項目。

但 POCT 在快速獲得測試結果、檢驗周轉時間短的情況下,可能會犧牲部分結果的準確性,還存在醫生不規範使用 POCT 和解讀檢測結果以及質量控制與管理等影響結果準確性的因素,甚至有可能導致錯誤的臨床決策,因此對 POCT 也需要加強質量管理。為規範 POCT 技術檢測 cTn 和 BNP/NT-proBNP 在臨床的應用,特編寫該共識。

POCT技術檢測cTn和BNP/NTproBNP的臨床應用

POCT 技術檢測 cTn

對於胸痛或胸痛等同症狀患者,結合常規的病史詢問、體檢和心電圖檢查,POCT 技術檢測 cTn可對疑似ACS患者進行排除、診斷及危險分層。中國胸痛中心的認證標準明確指出,胸痛中心應配備心肌損傷標誌物和BNP/NT-proBNP等 POCT檢查設備,並建議檢測cTn的結果應在抽血後20 min獲得。對於心力衰竭患者,也推薦檢測cTn,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診斷(如急性心肌梗死)和預後評估。在緊急情況下,可使用POCT技術檢測cTn用於ACS的排除、診斷和危險分層(圖 1)。在北美開展的急診醫師調查中,75%的醫生認為心肌損傷標誌物的報告時間應小於45min。

cTn cTnI、cTnT和cTnC三種不同的亞基組成,中cTnI和cTnT是實現心肌細胞收縮功能的組分,乎只在心臟中表達。血液中cTn 水平升高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99百分位,且存在動態升高或降低時,考慮存在急性心肌損傷。cTnI有心肌特異性,心臟組織損傷後水平不會升高;而骨骼肌損傷也可能會使cTnT水平升高,臨床解讀需要考慮cTn檢測種類。

儘管cTn水平升高可反映心肌細胞損傷,但心肌蛋白釋放可由多種原因造成,如心肌細胞的正常更新、凋亡、cTn降解產物的細胞釋放、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心肌細胞壞死等。因此,應該針對具體情況解釋cTn測試結果。但無論何種機制,cTn 值出現了動態上升和(或)下降都表明發生了急性心肌損傷,臨床上應注意非冠狀動脈事件的 cTn 升高和其他幹擾 cTn 檢測結果的因素。高敏cTn因其較高的敏感度得到廣泛應用,但目前的POCT設備尚未達到實驗室標準的高敏cTn檢測要求。

POCT 技術檢測 BNP/NT-proBNP

BNP 和 NT-proBNP 是利鈉肽家族中反映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血清標誌物,與心力衰竭的不良預後有關。血液中利鈉肽水平與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事件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診斷準確率可提高至80%。國內外指南均建議,所有急性呼吸困難和疑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應測量血清BNP或NT-proBNP水平,以區分急性心力衰竭與非心臟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難。在緊急情況下,推薦POCT用於疑似心力衰竭患者的排除、診斷、危險分層(圖 2)。對於有發生心力衰竭風險的患者,以利鈉肽生物標記物為基礎的篩查,結合優化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預防左心室功能不全或新發心力衰竭。因此,對於社區中存在心力衰竭的高風險人群,無中心實驗室檢查利鈉肽條件的醫院或診所可考慮應用POCT技術檢測利鈉肽,進行早期心力衰竭篩查和治療。一項納入14項隨機對照試驗(RCT)薈萃分析表明,比常規臨床組,BNP指導的治療組顯著降低了心力衰竭相關的住院風險(RR=0.79)。另一項多臨床中心研究表明,NT-proBNP 指導治療的高危心力衰竭患者組的心血管死亡率為 12%,常規護理組的心血管死亡率為 13%。

BNP前體形成後裂解成為BNP和NT-proBNP,BNP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後入血,通過血清中的BNP受體C和中性內肽酶降解清除,而NT-proBNP在肌肉、肝臟等組織器官中降解,僅通過腎臟排洩清除。雖然二者等摩爾分泌,但半衰期存在差異,BNP為20min,NT-proBNP為120min。

利鈉肽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疑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若血漿水平正常則通常可排除急性心力衰竭。將BNP和NT-proBNP的閾值設置為100ng/L和300ng/L時,其敏感度分別為0.95(95%CI:0.93~0.96)和0.99(95%CI:0.97~1.00),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94(95%CI:0.90~0.96)和0.98(95%CI:0.89~1.00),較高的陰性預測值是其主要優勢,在排除心力衰竭方面具有很高的效能。2016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和2014年加拿大心血管學會心力衰竭治療指南建議,在緊急情況下,BNP值小於100ng/L或NT-proBNP值小於300ng/L時可排除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但BNP和NT-proBNP在排除心力衰竭的效能方面有差異。BNP值高於400ng/L與心力衰竭的診斷有關,而NT-proBNP的診斷臨界值隨患者年齡和性別而變化。

雖然利鈉肽在診斷心力衰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許多心臟和非心臟因素可影響BNP或NT-proBNP的水平,心臟因素包括ACS、左心室肥厚、瓣膜性心臟病、心包疾病、心房顫動、心肌炎、心臟手術、電轉復後和癌症化療藥物的心臟毒性等;非心臟原因包括性別、年齡、貧血、肥胖、腎功能不全、膿毒症、肺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臟疾病等,不能單獨依據利鈉肽升高來診斷心力衰竭,需要結合臨床綜合判斷。診斷急性心力衰竭時,NT-proBNP水平應根據年齡和腎功能不全分層。某些心力衰竭終末期患者的利鈉肽水平甚至可能會很低。

有研究表明,當利鈉肽的POCT分析使用與中心實驗室相同的抗體和標準材料時,分析結果無較大差異。與常規診療相比,POCT技術檢測BNP可將治療時間縮短27min,住院時間縮短4d,醫療成本降低26%。但不同的POCT結果存在差異。有研究報導,不同的BNP免疫測定法之間的結果差異高達50%,因此建立標準化的POCT十分必要。

POCT技術檢測cTn和BNP/NT-proBNP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診治

COVID-19主要累及呼吸系統,還可損傷其他各個系統,尤其是心血管系統,以心肌損傷最常見。心肌損傷在COVID-19住院患者中的發病率約為7.2%~40.9%,在重症和死亡患者中更為常見。COVID-19相關心肌損傷的臨床症狀並不特異。胸痛可能提示心肌損傷的發生。約13%的心肌損傷患者出現胸痛症狀,而在無心肌損傷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心肌損傷是COVID-19病情惡化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院出現了心肌損傷的患者死亡風險是無心肌損傷患者的6.6~26.9倍。老年、合併慢性基礎病的患者更易發生心肌損傷。且一旦發生心肌損傷,有基礎病的患者的死亡率遠高於無基礎病的患者(69.4%vs.37.5%)。

對於COVID-19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心肌損傷檢測,由於有可能存在病毒血症,血液樣本有傳染性,應儘可能減少標本的轉運、接收、分揀和離心等操作,以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建議採用體積小巧、靈活可移動的POCT裝備在患者床旁完成快速檢測,如果是微流控技術測試可在單張測試卡上完成,避免交叉和人工幹預造成的汙染。標本採集和常規的生化血氣等檢查應該遵循最新的COVID-19相關實驗室檢測的生物安全指南,採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

推薦

1、推薦院前急救、急診分診、胸痛中心、重症監護病房(ICU)、冠心病監護病房(CCU)等處理急危重症患者的醫療場所常規配備可檢測cTn和BNP/NT-proBNP的POCT設備,並且中心實驗室具備cTn和BNP/NT-proBNP等相關檢測項目。

2、推薦內科、老年科、呼吸科等有可能處理心腦血管疾病急症的醫療場所配備可檢測cTn和BNP/NT-proBNP的POCT設備,並且中心實驗室具備cTn和BNP/NT-proBNP等相關檢測項目。

3、對於基層診所或社區醫院也建議配備可檢測cTn和BNP/NT-proBNP的POCT設備,若根據病史、心電圖和臨床表現明確為ACS或心力衰竭患者應儘快轉診,對於病史、心電圖和臨床表現不典型但cTn或BNP/NT-proBNP檢測異常的患者也應儘快轉診。

4、POCT技術檢測cTn和BNP/NT-proBNP結果報告應在20min內完成,診斷和鑑別診斷應當結合病史、體檢結果、心電圖、影像學檢查等。

5、POCT技術檢測cTn和BNP/NT-proBNP時推薦使用提供定量結果的POCT檢測設備。

6、由於POCT主要優勢在於即時性,出現陰性結果需要聯合輔助評價措施,並同時採用中心實驗室複查,對於疑似ACS的患者需要進行動態檢測。

7、POCT和實驗室的檢測結果不能直接比較,只有使用相同的檢測平臺和相同的心臟標誌物才可比較。

POCT 質量管理

在提供POCT服務時,存在設備維護、人員培訓、與實驗室系統的連接、質量控制與管理等一系列影響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尤其是當操作不規範或質控效果不佳時,POCT結果的準確性會大大降低,從而導致錯誤的臨床決策,因此POCT的質量管理髮揮著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實驗室專業人員的支持下,對POCT實施質量管理將會提高測試結果的質量。質量管理應納入院內整體的POCT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院級指導性文件和心血管疾病標誌物POCT專屬的人、機、物、法、環管理實施細則文件。

對POCT的質量保證包括內部質量控制和外部質量保證。內部質量控制旨在檢測、減少和糾正POCT過程中的偏差,應針對cTn和BNP/NT-proBNP檢測制定各自的POCT內部質控計劃。通常每天可採取濃度已知的分析物作為質控液,至少包括高、低兩個濃度,將POCT結果與預期值範圍進行比較。尤其是在診斷界值附近,應有對應濃度的質控品。外部質量保證旨在保證某院內檢查測試結果的整體質量,外部質量保證在解釋結果一致性方面非常重要,通常結果的差異來源於操作者、設備和地點等因素。每家醫療機構應根據使用的POCT設備和其他因素確定本單位的參考值範圍和臨床診斷界值。對於cTn檢測方法,應在不少於10%的表觀健康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均能夠檢測到cTn,並且檢測值等於或高於最低檢測限。

POCT操作人員應做好日常質量控制、質量控制記錄填寫和POCT結果的報告。POCT結果必須與時間、患者信息和消耗品批號一起記錄,從而有利於結果的追溯。胸痛中心POCT從採集到報告結果應在20min以內完成。

推薦

1、建議採用酶聯免疫法、免疫螢光或化學發光技術的定量方法進行分析。樣本類型最好能夠兼容全血和血漿。建議設備應該具有有線或無線數據傳輸功能,通過實驗室信息管理接口實現數據電子化。

2、建議定期將POCT結果與中心實驗室結果做對比,進行質量控制,POCT方法與中心實驗室檢測結果間偏倚應≤20%。有條件最好每年評估1次POCT分析靈敏度和功能靈敏度。cTn檢測方法應評估最低檢測限和10%和20%變異係數時的最低功能檢測限。傳統cTn可報告範圍上限至少達到50ng/ml,BNP達到5000pg/ml,NT-proBNP達到30000pg/ml。

3、對於不同廠家產品應建立自己的表觀健康男性和女性特異度的第99百分位值,並評估其對表觀健康人群的檢出率。對於cTn檢測方法在不少於10%的表觀健康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均能夠檢測到cTn,並且檢測值等於或高於最低檢測限。為了更好地針對具體的患者人群和臨床實踐,每個機構均應確立本單位的參考範圍和判斷水平。

4、cTn檢測在第99百分位值對應的變異係數≤10%;BNP/NT-proBNP檢測在急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截斷值附近對應的變異係數≤10%。

5、制定室內質控計劃,每天檢測樣本前應檢測各廠家提供配套質控液或第三方質控品,至少包括高、低兩個濃度。尤其注意在診斷界值附近,應有對應濃度的質控品。質控超出精密度要求時宜具備警告提示。

6、每臺設備參加國家級或省部級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活動。若同一醫療機構內設備較多,建議選擇日均檢測標本量較多的臨床科室設備參加室間質評計劃,同時定期組織全院POCT設備間以及與中心實驗室的比對。

7、結果報告名稱應符合標準全稱和英文縮寫,勿混淆高敏和普通敏感性cTn,檢測結果報告單位應採用國際公認單位,高敏cTn單位為ng/L,傳統cTn為g/L或者ng/ml。

8、對於一個設備點,最好設置設備專員進行重點、深入培訓,使其掌握基本原理、性能以及主要影響因素,熟練進行樣本和質控物檢測。

POCT 問題與展望

POCT技術檢測cTn和BNP/NT-proBNP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在初級醫療機構中,部分POCT在臨床結果上的效能被證明與中心實驗室無異,也獲得很高的患者滿意度。但POCT的優勢依賴於POCT的質量管理,在制度上也存在一系列障礙,只有遵循質量管理的實踐指南,才能有效確保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決策快速提供依據。全球POCT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的230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380億美元,主要驅動力來自重症監護醫學和以患者為中心的個性化醫療領域中POCT使用的增加,因此未來POCT在醫療機構的應用將呈不斷上升趨勢。此外,模型研究表明,重新設計優化POCT流程,充分利用減少的治療周轉時間,可進一步降低成本,從而達到高的成本效益。遺憾的是,目前缺乏將POCT與中心實驗室進行比較並評估臨床結果的RCT研究,長期的POCT真實臨床結局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未來應規範cTn和BNP/NT-proBNP的POCT在醫療衛生機構的應用,因為確保POCT結果的質量至關重要;還應了解患者和臨床醫生的需求,基於需求再研究新的POCT技術,從而改善臨床護理。

執筆者:葉紹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黎勵文 (廣東省人民醫院),藺亞暉(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周 洲(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唐熠達(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北京精準醫學學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謝專病醫聯體共識編委會成員(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程翔(華中 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郭遠林(中國醫學科學 院阜外醫院),胡敏(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黎勵文(廣東省 人民醫院),李廣平(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李琳(中國醫 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劉剛(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君(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 院),劉銘(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魯志兵(武漢大學中南醫 院),陸士娟(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裴海峰(中國人民解 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沈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孫 偉(江蘇省人民醫院),唐熠達(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佟倩(吉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汪芳(北京醫院),王麗(石 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王偉(汕頭大學附屬第二醫 院),王學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徐通達(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嚴曉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 和醫院),楊進剛(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清(天津 醫科大學總醫院),袁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曾建平(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張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 屬第一醫院),張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真路(武 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周洲(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鍾 志雄(廣東省梅州市中心醫院)

利益衝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衝突

-END-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2020年11月第35卷第11期、《規範應用心肌肌鈣蛋白和利鈉肽現場快速檢測專家共識(2020年)》、臨床實驗室

相關焦點

  • BNP與NT-proBNP的那些事兒
    BNP與NT-proBNP是心衰診斷最常用的標誌物,也是臨床醫生比較熟知的,但是大家真的了解BNP與NT-proBNP的"淵源"或異同嗎?本期節目中,孔醫生將帶大家一起了解BNP與NT-proBNP的那些事兒。 【知識點小結】 一、既然有BNP,那麼有沒有ANP、CNP、DNP 、ENP、VNP 等,如果有,它們的作用是?
  • 快速檢測(POCT)技術臨床應用與存在問題
    作者 李智 來源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檢驗科一、POCT的定義和特點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床邊檢測」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相反,在診斷測試建立的初期,POCT就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而形成了。
  • POCT發展現狀及臨床應用關注的問題
    技術的革新使得POCT產品的檢測結果質量和傳統臨床實驗室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某些檢測項目的準確性已經達到實驗室檢測水平,而且更多複雜的標誌物檢測得以實現[6]。> POCT管理委員會的設立問題POCT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的問題 POCT結果比對的問題POCT數據管理的問題POCT效益成本分析POCT臨床應用發展趨勢問題在結果比對這一點,同行一定要注意,不能以EP9-A2文件來執行,只要能夠達到POCT的技術標準即可。
  • NT-proBNP與BNP區別--基礎篇
    正常健康女性 NT-proBNP 要明顯高於健康男性,肥胖人群 NT-proBNP 水平要低於非肥胖人群,而年齡和腎功能對 NT-proBNP 影響就更大。早期 NT-proBNP 的診斷指標並沒有設定年齡分層。
  • 周誠:B肝快速檢測試劑在POCT臨床檢測中意義重大
    正基於此,HBV快速診斷具有快速和簡便的特點,非常適合現場獻血員開展篩查和其他應急檢測,以及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常規臨床檢測,因此在POCT臨床檢測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HBV)診斷試劑在POCT上的應用和標準方面進行闡述和探討。
  • 同是心衰指標,BNP與NT-proBNP區別在哪裡?
    B型利鈉肽(BNP)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在心衰診療中應用最廣,還有諸多研究也在探索其他心衰生物標誌物在心衰診療和預後判斷中的作用。NT-proBNP和BNP各有什麼特點?BNP和NT-proBNP診斷和排除切點之間為「灰色區域」,心力衰竭的診斷為臨床診斷,而非實驗室診斷,所以當測值位於「灰色區間」時,應該結合臨床,提高診斷準確率。NT-proBNP和BNP升高是否一定可以診斷心衰?
  • 技術 PAPP-A檢測的臨床應用
    PAPP-A可與其他指標一起診斷各類疾病,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廣泛。PAPP-A降低的臨床應用價值1.  產前篩查目前普遍認為,PAPP-A是孕婦血清學產前篩查的一項重要指標,母血PAPP-A異常低值會導致胎死宮內,無腦兒,胎兒畸形等,這與胎兒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異常相關,有研究表明,利用母血清PAPP-A與β-HCG對早孕74-97d婦女進行胎兒的21-三體和18-三體的產前篩查,發現PAPP-A與β-HCG唐氏症候群存85.2%的篩查率。
  • POCT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領域中的應用
    直接形態學檢查包括肉眼或顯微鏡觀察,主要用於初篩並提示進一步檢查方向,臨床上應用廣泛,其優點是快速經濟,缺點是靈敏度低,很少用於確診;抗原檢測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床邊檢測,其優點是快速簡單,特異性較好,缺點是靈敏度低;抗體檢測主要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和回顧性診斷,缺點是有交叉反應,靈敏度和特異性較差;微生物培養主要包括瓊脂肉湯等無生命培養基和組織細胞等有生命培養基培養,是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其優點是靈敏度和特異性高
  • 什麼是nt nt的最佳檢查時間是什麼時候
    nt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這確是孕婦必須做的常規檢查之一。那麼nt檢查是什麼呢?做nt檢查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做nt檢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nt的相關知識吧。需要重點記錄,便於在後期的唐氏篩查(16-18周)和四維彩超(24周)排擠檢查時提示醫生重點關注。目前在我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專家獲得了該技術的國際認證。在醫學界這是唯一一項需要通過國際考試才可以檢查病人的檢測。
  • 5分鐘了解NGS技術和應用!分享故事贏好禮
    金斯瑞NGS專家為您深入淺出的介紹NGS技術和應用,文末歡迎您分享關於NGS的故事和觀點,贏取精美實用的好禮!NGS原理是通過橋式PCR或者微球PCR放大鹼基信號,記錄螢光或電信號。主要流程為樣品準備&質檢、建庫、靶區域富集(可選)、生物信息學分析。
  • 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在病原微生物檢測中的臨床應用與存在的問題及面臨挑戰
    2000年,宏基因組學的應用開始從環境拓展到臨床,臨床宏基因組學(Clinical metagenomics,CMg)以獲取臨床相關的微生物信息為目的,對臨床標本中所有的核酸序列進行測序分析[2],其常用技術為mNGS。mNGS屬於二代測序技術,無需培養、無偏好性檢測病原,獲取病原體的物種分類、血清型、耐藥及毒力等一系列生物信息[3]。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
    基因檢測技術可用於醫療健康、農業育種、司法鑑定等多個行業,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醫療健康行業的臨床應用。 在《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一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臨床應用,並對基因檢測的全球與中國市場規模進行了估測分析。接下來, 本文將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幾個重點細分市場情況展開進一步分析。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幾個重點細分市場規模預計2022年合計達到550億元。
  • 萬孚生物:國內POCT的龍頭企業,下一隻英科醫療(300482)
    公司現有免疫膠體金技術平臺、免疫螢光技術平臺、電化學技術平臺、乾式生化技術平臺、化學發光技術平臺、分子診斷技術平臺、病理診斷技術平臺,以及儀器技術平臺和生物原材料平臺,並依託上述九大技術平臺形成了心腦血管疾病、炎症、腫瘤、傳染病、毒檢(藥物濫用)、優生優育等檢驗領域的豐富產品線,產品銷往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運用於臨床檢驗、危急重症、基層醫療、疫情監控、災難救援、現場執法及家庭個人健康管理等領域
  • 上海閔行什麼醫院可以做nt,nt檢查要多少錢
    核心提示:上海閔行什麼醫院可以做nt,nt檢查要多少錢?為什麼要做NT檢查?隨著NT檢查在產科醫學的普及,很多人對NT檢查已經不陌生了。頸部透明層檢查(NT)的目的是為了在妊娠較早階段診斷染色體疾病和發現多種原因造成的胎兒異常,就是早期唐氏篩查的診斷依據之一,NT檢查是孕早期胎兒排畸的必查項目。
  • 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平臺的建立和臨床應用
    企業科技攻關項目難題招賢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平臺的建立和臨床應用單位名稱公司在分子生物學技術方面特別是基因診斷技術及其試劑產品的研製、開發和應用上始終處於領先。擁有設施齊備的研究生產基地, 4000多萬元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設備,1800平方米的研究實驗室,有符合我國GMP標準的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車間,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良好,配套資金充足。
  • nt檢查是什麼 nt檢查竟有這麼多意義
    那麼nt檢查是什麼?孕婦為何要做這項檢查呢?nt的力創意義又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為正在孕檢或正在被備孕的女性進行常識普及,大家一起來聽聽吧。nt檢查是什麼nt就是頸項透明層的簡稱。它指的是胎兒頸後皮下組織裡面液體積聚的厚度,這項檢測是唯一需要通過國際考試才能替病人檢查的專利。nt檢查就是解剖染色體異常,或是檢測一些遺傳的綜合症。
  • 談臨床微生物檢測
    近年來,質譜技術相繼通過美國FDA和中國CFDA的認證,MALDI-TOF質譜檢測技術在臨床微生物檢驗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質譜技術在鑑定微生物的最主要優勢是可到達快速病原菌鑑定的目的,相對於傳統微生物培養方法,質譜儀可以在數分鐘內報告鑑定結果。
  • 臨床檢測中LC-MS/MS應用——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
    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LC-MS/MS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我們特別請到檢驗科郭瑋老師來談談這項技術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和意義。  我們此次就臨床檢測中的LC-MS/MS應用採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
  • POCT(即時檢驗)相關技術歸納
    (4)應用生物感應技術,利用生物感應器檢測待測物。採用多層塗膜技術製成的乾片,比幹化學紙片平整均勻,用儀器檢測,可以準確定量,如目前臨床使用的幹板化學分析系統,可用於大多數血液化學成分,如蛋白質、糖類、脂類、酶、電解質、非蛋白氮類及一些血藥濃度的監測,可供檢測的項目達數十項,幾乎覆蓋了常做的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由於其操作簡便、快速、常用於急診檢查,也相應推出了一些小型儀器,可做床邊檢驗,但乾片成本較高。
  • POCT(即時檢驗)相關技術發展迅速
    如今,POCT的使用更為便捷,檢測和應用的範圍更為廣泛,從最初的檢測血糖、妊娠,擴展到監測血凝狀態、心肌損傷、酸鹼平衡、感染性疾病和治療藥物濃度監測(TMD)等;使用的場所,從事故現場、家庭,延伸到了病房、門診、急診、監護室、手術室甚至海關、社區保健站、私人診所;應用的領域也已經從臨床擴展到食品衛生、環境檢測、禁毒、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