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綠堤:「1+1+1>3」,為幸福民生「加碼」,讓群眾喝上好水

2020-12-20 杭州城管

第20期

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是當前全國公共服務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上城區從2018年開始破冰對轄區內6個街道22個高層住宅小區實施改造,惠及居民7660戶。通過樹立一面旗幟,制定一套標準,履行一份承諾,優化三大模式,「1+1+1>3」助推上城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邁向2.0階段。

改造過程中不僅形成了「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企業實施」的上城模式,還推出了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用戶諮詢投訴24小時「管家式」服務及重要施工環節「技術論證」「樣板工序」管理等舉措,讓二供改革更有深度,更有速度,更有溫度。

黨旗引領,3萬居民喝上清冽優質水

水潤大地萬事興。上城區立足自身黨員隊伍,吸收社區、水務集團的黨員骨幹成立臨時黨支部,今年9月份以來,組織召開協調會37次,其中現場工作會31次,群策群力推進改造。改造過程中,推動社區、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架馬車」共同參與小區管理。針對小區的不同狀況,居民的不同訴求,街道社區、業務會、物業單位等合力做好群眾工作,城管、住建、水務則合力解決技術難題,各方主體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因地制宜,一戶一方案,滾動實施,穩步推進。

履行承諾、對症下藥,破解多年難題

2012年起,市人大代表多次就上城區清波街道中山苑小區用水情況提交議案,希望開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市城管局高度重視,並承諾實施改造,讓居民用上放心水。

最終在上城區人民政府、上城區城管局和清波街道等部門通力協調下,這個交付時間超過22年的小區克服各類困難,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改造,通水後惠及4幢546戶居民,獲得群眾點讚。對二次供水改造後的中山苑小區,居民許大爺豎起了大拇指:「改造後的自來水,水質好,水壓也足。」

用心服務,改造全過程充分聽取民意

成立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專班,吸納業務技術骨幹靠前服務,將市水務集團、區城管局、街道、社區、業委會、物業等單位聚攏起來,專人專職專責推動改造。針對業主訴求和突發情況,區城管局、屬地街道、水務集團通過設立微信工作群、上門走訪、現場協調等方式多渠道互動,多級聯動協同推進。

優化模式,精心打造,突破困境創新路

攻靶點,優化管理模式

形成區城管局牽頭抓總,街道社區負責、業委會、物業聯動,齊抓共管、共推進的體制。區二供專班統籌協調,各主體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和例會制度,讓改造更有深度。

破卡點,優化自治模式

為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上城區成立小區「改造顧問團」、「民主監督小組」,通過議事協商的形式參與方案設計編制、施工進度質量、安全檢查等具體事項,同時配合宣傳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政策,協調解決居民與施工單位之間難點問題,讓改造更有速度。

梳堵點,優化法治模式

為實現居民訴求理性化、規範化、程序化,上城區以小區「改造顧問團」為依託、「民主監督小組」為陣地、以「民間樓道長」為中堅力量,打造「三位一體」的矛盾化解模式,讓改造更有溫度。

綠色生態發展寄託著殷切的希望,承載著市民群眾的共同心願。2020年自垃圾分類、二次供水、美麗河湖三項工作入選民生實事項目以來,一些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逐步破冰,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實事正在落地,以後大家又將收穫哪些實實在在的紅利?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開封:破解民生「八需八難」 為百姓幸福「加碼」
    2018年年初,開封市委書記侯紅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破解民生「八需八難」。侯紅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把破解民生『八需八難』作為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的總抓手和出發點、落腳點。」
  • 讓更多的群眾喝上放心水幸福水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為破解農飲工程小而散的難題,我市堅持規劃先行, 深入各縣區、水廠實地調研,摸清存在問題,深入分析研究,組織各縣區編制完成了《農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規劃》和《「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規劃》。
  • 平安街道:書寫城市提升篇章,為群眾幸福「加碼」
    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在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的同時,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目標要求,強調要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德江桶井鄉:清泉穿山來,群眾喜飲幸福水
    曹永紅老人用上了安全水「這水好清甜!」「這是幸福水!"這水比金子還貴!」6月19日,全省極貧鄉德江縣桶井土家族鄉,各家各戶浸沉在無比幸福中,大家都為喝上自來水紛紛點讚黨的好政策。公路上,青年男女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激情歌唱幸福新生活。 地處烏江之濱的桶井鄉,由於受烏江切割太深,加之石漠化嚴重,長期乾旱缺水。兩萬餘群眾飲水全靠屋面積雨。稍遇乾旱天氣,群眾就得到下到5000多米距離的烏江河擔水,水質極不衛生。資源性缺水嚴重製約了地方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 照亮」民生幸福路
    同時,加快補齊「3+1」保障短板,創新「2225」扶貧脫貧模式(住房產業補助兩到位、通水利建設兩集中、金融扶持小額信貸兩支撐,圍繞教育、衛生、勞務、文化、黨建5個重點下功夫),讓群眾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安和飲水安全,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幸福昌平的2020=1+1+1……+1
    2020年昌平居民的幸福生活是多元治理的社區是整潔舒適的生活圈是智慧、便捷、高效的辦事渠道是共建、共治、共享更是一項項不斷疊加的民生福祉辦事有1「端」私建房屋、佔道停車、施工擾民……為做好這件民生大事昌平盡顯「十八般武藝」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聯合「回天」7個鎮(街)成立「回天環保聯盟」打通宣傳、教育、減量、家庭源頭分類、社區分類投放5個環節聯合了20餘家垃圾分類上下遊企業促進垃圾分類工作百善鎮林溪社區生活垃圾「乾濕分離」,9個大型桶站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 洱源:美麗縣城建設為幸福加碼
    從縣城高地遠眺,茈碧湖草海溼地、大佛村梨園溼地、上村水庫溼地環繞出碧水藍天勝景……漫步洱源縣城,路暢、街淨、園美、人和,這幅高原水鄉畫卷,就是縣城居民可感可觸的詩和遠方。2019年以來,為進一步優化縣城環境,提升縣城形象和品位,建設生態良好、文明開放、整潔優美、特色鮮明的美麗縣城,洱源縣加快構建以綠為韻、以水為脈、以文為魂的美麗縣城建設,為廣大居民營造更加舒適的人居環境,不斷為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碼。
  • 長沙雨花區: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雨花區將每年新增財力八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書寫高質量惠民的時代答卷 怎樣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成為生動實踐?近年來,雨花區堅持將每年新增財力的八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朝著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民生願景不懈奮鬥,雨花正奮力書寫好新時代惠及百姓的民生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引擎,是建設財富品質幸福雨花的原動力。」
  • 支氣管炎易復發,1種「天然消炎水」,每天喝3杯,斷根並不難
    患上慢性支氣管炎,經常會咳嗽氣喘,若長期劇烈的咳嗽,會對人的心臟等器官造成損害,加重身體的炎症,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對於慢性支氣管炎怎麼治、如何好得快,儼然成為了全家的難題。
  • 聊城度假區:文明實踐為群眾幸福「加碼」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政哲 通訊員 司媛 宋靜  近距離聆聽遍布城鄉的理論宣講,感受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觸摸自內而外的文明之美……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正以各種方式融入群眾生活,在度假區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 開福區清水塘街道:「紅格子」激活一塘清水幸福來
    開福區清水塘街道發揮「黨建+網格」社會治理聯動優勢,黨建引領融入微服務,聚焦大民生——  「紅格子」激活一塘清水幸福來就在以這塘清水命名的開福區清水塘街道,一個個「紅格子」裡也漾起幸福的漣漪:30個「黨建+網格」,按樓宇企業、學校、小區等不同屬性訴求,「一格一專業、一格一品牌」,以黨建引領,推出針對白領、企業主、青少年、居民、特殊困難群體等個性化的網格服務,整合網格內的各類資源,實現基層黨建全覆蓋、服務群眾零距離、社區服務精細化、社會治理無縫隙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 【民生實事】北安市民正式喝上「山口」水
    作為我市歷史上單體最大的民生工程,經過十九個月的緊張建設,工程實現全線通水我市研究提出了多套供水方案,經省內多位專家綜合比較,山口水庫供水方案為最佳引水方案。地處五大連池市境內的山口水庫總庫容為9.9億立方米,可調水水量達4.3億立方米。水庫周邊自然生態優越,水質優良,是全省重點水源地保護區,引水條件得天獨厚。
  • 安徽33項民生工程加速跑 全力繪製民生幸福新畫卷
    加碼民生提高幸福指數「我們小區是老舊小區,沒改造之前,髒亂差,路面破破爛爛,一到下雨天就到處都是水坑,老人孩子都不敢出門,現在政府出錢給我們改造,我們放心了,生活得也更安心了。」在合肥市廬陽區合肥師範學院宿舍整治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加緊小區雨汙水道排施工,用不了多久,小區就會煥然一新,安居的夢想照進現實。
  • 「脫貧攻堅調研行」走進阜陽 60萬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
    潁泉區因水而得名,而今再度因水而「紅」了。2019 年9 月3 日,在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會上,潁泉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被視作典範,成為全國8個榜樣單位之一。潁泉區緣何成為全國「治水」典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又給貧困群眾帶來哪些好處?4 月22 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跟隨省委宣傳部「脫貧攻堅調研行」採訪團走進阜陽潁泉區,尋找答案。
  • 每天要喝多少水?專家建議1.5-1.7升
    很多人都知道,想要健康,每天必喝八杯水。俗話說:「好水喝足,百病可除。」什麼水是好水,每天喝多少水才算是喝足。近日,在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達能飲料協辦的中國居民飲水適宜量研討會上,專家建議,中國居民每天的單獨飲水適宜量為(女)1.5- (男)1.7升,高於以前推薦量的1.2升。
  • 為幸福加碼,江西用「智能化+治理+民生」思路創建智慧平安小區
    前不久,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幸福裡社區的李女士為方便出行購買了一輛電動車,使用幾天後卻發現充電成了難題:小區沒有智能充電站,如果從家裡搭線到地面充電又太危險。和李女士一樣,幸福裡社區不少居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怎麼辦?「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
  • 【回眸2011·文化篇】秦安:文化惠民為幸福加碼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遊、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
  • 每天要喝多少水 專家建議1.5-1.7升
    【慧聰淨水網】俗話說:「好水喝足,百病可除。」什麼水是好水,每天喝多少水才算是喝足。近日,在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達能飲料協辦的中國居民飲水適宜量研討會上,專家建議,中國居民每天的單獨飲水適宜量為(女)1.5-(男)1.7升,高於以前推薦量的1.2升。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讓群眾實現「喝上水」到「喝好水...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讓群眾實現「喝上水」到「喝好水」——​靈臺縣持續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2020-12-0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