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遊、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
秦安:文化惠民為幸福加碼
文化廣場上歌舞翩躚,生態公園裡人流如織,農家書屋內書香四溢……隨著文化惠民工程的大力實施,秦安縣城鄉居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改革發展帶來的諸多變化,而在文化大旗飄揚的獵獵聲中,幸福生活也在一點一滴地累積、凸顯……
如今的秦安縣,隨處可見的文化設施成了一大亮點。
近日,在秦安縣葫蘆河生態園記者看到,儘管已到冬天,來這裡休閒的人們仍然是絡繹不絕,健身的、讀書的、散步的……「原來沒地方去鍛鍊,現在這裡修好了,環境優雅,讀書、看報、下棋、聊天、健身,感覺挺好的,我每天來這裡。」老幹部劉保全笑呵呵地說。
近年來,秦安先後建成安家園子和鳳山公園休閒廣場等文體活動場所;總投資2431萬元的葫蘆河生態治理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先後爭取到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資金360萬元,建成了千戶、王窯等1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達4650平方米,實現了「鄉鄉都有文化站」的目標;建成農家書屋428個,使農家書屋覆蓋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在432個自然村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使15586戶8萬多農民群眾能夠收聽收看到中央和各省的47套廣播節目和48套電視節目;配合院線公司組建了25支農村電影放映隊,每年放映各類電影5388場(次),確保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普及率達100%。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是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的又一亮點。
隨著秦安縣對文化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眾多群眾在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提升的同時,精神生活也得到不斷充實,春節聯歡晚會、秦腔名家演唱會、小曲演唱會、農民運動會、新年音樂會、愛國歌曲大家唱和「紅歌唱響秦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如雨後春筍,相繼走進群眾生活;「千臺大戲送農村」和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更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僅秦安縣劇團年均演出就達410多場(次)。
受越來越濃厚的文化氛圍影響,秦安縣蓮花鎮馮溝村、隴城鎮鳳尾村等秦腔業餘演出隊相繼成立,郭嘉鎮暖泉村、安伏鄉安伏村等農村的秦安小曲自樂班等業餘演出團體隱然已成為當地的民間文化品牌。暖泉村村支書王大娃對農村出現的這種變化高興地說,「文化活動多了,村裡風氣正了。可以說,文化惠民不僅僅是豐富了群眾的業餘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農村建設發展的精神源泉。」
在秦安縣王尹鄉王新村的農家書屋裡,記者看到村民張保恆正在拿著一本果樹栽培技術的書翻看,頗為感慨地告訴記者,「咱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連樹都種不好。好在現在想看書,農家書屋裡關於農業方面的基本都有。你別說,還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