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為了秦安小曲的傳承與發展

2020-12-19 秦安縣人民政府門戶網

聚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系列報導之四

為了秦安小曲的傳承與發展

  「眾老聽兄言,為弟表一番,提起當年比過桃園,弟兄三人一同眠。福三川劉備仁義過天……」這是秦安小曲的一個唱段。秦安小曲作為「非遺」的一枝奇葩,始見於明代、盛行於清代。小曲在秦安已經走過了500多年的滄桑歲月,500多年來,它記載和傳唱著成紀人的情懷和心聲,見證著秦安人的喜怒哀樂和秦安縣的今昔變遷。

  為了加強對秦安小曲的保護和傳承,加強秦安小曲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全縣文化旅遊產業深入發展,秦安縣結合千名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專門對秦安小曲人才進行培訓,並於12月22日在郭嘉鎮政府開班。秦安縣委組織部、縣文化廣播影視、郭嘉鎮黨委負責同志,郭嘉鎮秦安小曲傳承者、愛好者共100多人參加了開班儀式。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邵新建,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常文茂,郭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元定在培訓班上分別作了講話。

縣文化館館長姚常德對秦安小曲進行講解

  縣文化館館長姚常德從理論層面對秦安小曲進行了全面講解,姚常德說,秦安小曲採用秦安當地的方音演唱,表演形式或為一人自彈中三弦自唱;或為二人分持三弦與摔子(銅質碰鈴)對唱;或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輪唱。唱腔屬曲牌連綴體式,分為:「大調」和「小調」,常用的曲牌有[越調]、[越尾]、[穿字越調]、[四六越調]、[十裡亭]、[滿江紅]等40多個。曲調高古而通俗,旋律簡潔而豐富,唱法柔媚而雅致。傳統曲目除了相傳由該曲種的首創者秦安人胡纘宗採用「四六越調」所作的《玉腕託帕》,還有清代嘉慶年間秦安人張思誠所作之《小登科》、《昭君和番》、《重臺贈釵》,以及民國以來廣泛傳唱的《伯牙撫琴》、《王祥臥冰》、《狀元祭塔》、《百寶箱》等。秦安小曲最初在文人雅士中流傳,後普及到民間。歷史上的演唱活動已知以清末民初最為廣泛和活躍,是當地民眾娛樂消遣和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與手段。秦安小曲最初形成於秦安縣興國鎮,後來發展到郭嘉、葉堡等鄉鎮,在興國、郭嘉、葉堡等鄉鎮廣泛傳唱,後又流傳到王窯、安伏、西川等鄉鎮和周邊部分縣區的鄉村。2008年,秦安小曲作為曲藝項目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3年,秦安縣將散見於民間流傳的40餘種秦安小曲,聘請有關專家學者配合秦安小曲傳人,通過發掘、整理,出版了《秦安小曲集成》。縣上一方面引導鼓勵中青年人學唱秦安小曲,進行健康傳承,另一方面對年已古稀的少數有傳承能力的傳承人生活給予補助,定期進行體檢,確保其身體健康,並對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職稱評定。我們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演出和研討活動,並為演出隊伍購置了相應的服裝、樂器等設備,提供了演唱的必備條件。秦安縣文化館成立了專門研究機構——秦安小曲藝術研究室,進一步推動了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

  秦安小曲傳承人之一安致平介紹了其淵源和發展態勢,並進行了現場培訓和指導。安致平說,「非遺」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傳承,是人類生活記憶的起點,秦安小曲是秦安的驕傲。如何將她延續為一種永恆的矜貴,將精彩鐫刻為經典,對她進行科學保護,讓其在未來的日子裡依舊大放異彩,是擺在秦安縣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廣大藝人面前的一道課題。現在,縣上將秦安小曲人才納入全縣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集中培訓,足見對秦安小曲的高度重視。我們要深入挖掘小曲文化,積極培養小曲傳人,嚴格規範小曲管理,豐富內容,多出精品,打造品牌,讓秦安小曲發揚光大。

  秦安小曲愛好者邵正海說,參加了秦安小曲人才培訓班,不但對理論知識有了深入了解,而且通過老師指導示範,在彈奏、演唱等技術要領上有了長足進步。我相信,以縣文化館為保護單位,以代表性傳承人為主體,中青年愛好者為群體的秦安小曲演唱隊伍,一定能擔當大任,弘揚文化,傳繼精髓,為秦安歷史文化發展和小曲人才培養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樣的培訓真的很好,很及時,很有意義。

演唱示範

 

  

相關焦點

  • 廣場舞進了山,可是秦安小曲呢?
    (作者:李成義)這個春節,甘肅秦安農村老家的山區突然有了廣場舞。我們北面的鄰村就搭起了活動室,晚上燈火通明,掛著「歡度春節」的橫幅,十幾個婦女穿著一襲紅,唱啊,跳啊。對我這個長年在城市生活的人來說,這畫面太熟悉,不就是廣場舞嘛。
  • 畢之航|隱藏在黃土溝壑間的大宋風華——秦安小曲印象
    然而,秦安小曲確實已經傳承下來了,雖然可能它在秦腔大海的氛圍中受眾寥寥,但非常幸運的是,在經歷了上世紀最艱難的歲月,它頑強地被酷愛它的人們以口口相授的方式保留下來,也終於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作為「非遺」被保護和發揚起來,這值得慶幸!
  • 秦安小曲《夢圓中華》在首屆「大巴山文藝推優工程」中獲推優獎
    這是今年以來秦安縣文藝工作者在繁榮文藝創作,傳承非遺文化,打造地域特色,促進文化傳播交流上所做的又一次努力和突破,也是加強對外文藝交流,促進秦安地域文化蓬勃發展的重要舉措。       秦安小曲作為秦安縣獨有的文化特色,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本次「大巴山文藝推優工程」中,被天水市文聯以曲藝類作品推薦演出,自參賽以來,參演代表們高度重視,精心策劃
  • 【回眸2011·文化篇】秦安:文化惠民為幸福加碼
    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 瀕臨滅絕的小曲-寧夏小曲
    據老藝人的回憶,清朝中後期寧夏境內已有民間小曲藝人活動。在清光緒年間,寧夏小曲的演唱廣為流行,寧夏小曲的賣唱藝人也逐漸多起來,銀川、永寧、吳忠、石嘴山等地都有賣唱班社,這些班社對寧夏小曲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寧夏小曲的源頭至少在清代,1937年,著名回族學者白壽彝隨國民政府組建的「西北考察團」,對寧夏進行了一次走訪考察,並以日記的形式做了記錄。
  • 量身打造農民職業培訓「項目制」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2020年以來,墾利區人社局立足保就業、穩就業大局,堅持立足農民需求導向,緊跟時代潮流與鄉村振興需要步伐,自8月起率先打破培訓目錄壁壘,根據實際需求,為農民量身打造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技能提升項目」,做到了「項目培訓」引領、「線上+線下」同步,先後舉辦鄉土氣息項目培訓19期,惠及612名農民,不僅為農民帶去了最先進的知識技能,著重培養了一批生力軍,還積極發揮了農村致富「頭雁」的作用,為農村產業發展、人才培育
  • 陵水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站掛牌成立
    近日,陵水在本號鎮掛牌成立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站。近日,陵水在本號鎮掛牌成立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站。為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紮實推動鄉村人才振興,4月,經過各鄉鎮推薦,並經陵水農業農村局核實,陵水啟動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系列幫扶活動。評選出首批生產型、經營型、技能服務型、技能帶動型等方面共59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
  • 記我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降國梁
    編者按人才是引領發展的戰略資源、第一資源。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在完善人才政策、強化人才服務、優化人才環境上下足功夫,全力打造最優人才生態。「晉中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晉中工匠」「山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等不斷湧現。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我市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營造愛才、惜才、重才、用才的濃厚氛圍,本報將陸續刊發他們的先進事跡,展示人才風採,敬請關注。在介休市鐵鞏循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草莓種植大棚內,一排排紅紅的草莓點綴在綠葉之中煞是喜人。
  • 浙江:康元公司西演食用菌基地成為市級農村實用人才實訓基地
    浙江:康元公司西演食用菌基地成為市級農村實用人才實訓基地發布日期: 2011-02-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浙江省麗水市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協調小組辦公室發文公布全市6個農村實用人才示範實訓基地,慶元縣康元食品有限公司西演食用菌基地榜上有名。
  • 西南大學多層次推進農業人才培訓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西南大學充分發揮農業教育優勢,大力開展農業人才培訓,主動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服務。今年學校共舉辦農業人才培訓班27期,其中包括全國縣級農業領導幹部專題研究班和重慶市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幹部培訓班,培訓各級各類農業幹部、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業農民1992人,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智力輸出、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 唐仁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 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人才...
    >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12月12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會議暨農廣校發展座談會在京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傳達學習李克強總理對中央農廣校建校40周年的重要批示,回顧總結髮展歷程和成效經驗,研究部署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工作。
  • 突出「四個聚焦」促進民族團結 以人社民族傾斜政策助推脫貧攻堅...
    、就業創業、人事人才等少數民族傾斜政策,為包括隆林各族自治縣在內的各貧困縣提供完善的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和人事人才保障,助力打贏全區脫貧攻堅戰。近年來,隆林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落實人社各項少數民族傾斜政策,按照「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主線,以「四個聚焦」為抓手,紮實開展技能培訓、就業創業、人事人才等工作,自2015年以來,全縣累計實現減貧78247人,87個貧困村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3.57%下降至2.02%。
  • 秦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一年來,秦安縣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年共落實各類項目109項,總投資67.2億元,當年到位資金23.2億元,其中國家、省、市資金10.2億元,政策性銀行貸款(基金)13億元。  隨著城市路網的逐步完善,市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寶蘭客專建成通車,天平高速全面建設。
  • 山東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全文)
    強化政策支持,構建良好環境,圍繞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壯大一批富有活力的農村發展帶頭人和「引領者」。  三、重點工作  (一)聚焦「引進來」,實施高端人才引進計劃。  1.強化農業科技領軍人才「領頭雁」作用。依託泰山人才工程、外專雙百計劃,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 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
    充分利用現有網絡教育資源,加強農民在線教育培訓。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培養造就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育。深入推進家庭農場經營者培養,完善項目支持、生產指導、質量管理、對接市場等服務。建立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加強對農民合作社骨幹的培訓。
  • 秦安二中被甘肅農業大學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
    ​ 7月23日,甘肅農業大學·秦安縣第二中學「優質生源基地」授牌儀式舉行,甘肅農業大學副校長白江平,秦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文斌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秦安二中200餘名師生參加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上,秦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文斌代表秦安縣委
  • 自治區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自治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實施健康新疆戰略,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積極貢獻。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專業醫學生規模,簡化就業招聘流程,允許在區內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流動;定向培養中醫藥學生履約報到後,須參加3年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培訓合格後在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與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等對待,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落實工資、周轉住房、社會保險等相關待遇;建立誠信檔案,實行失信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