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住10平方,34歲兒子沒睡過正式的床!蝸居的他們盼到了

2021-01-08 河南都市頻道

鄒阿姨的家

距離人民廣場步行還不到一刻鐘

住在這樣「黃金地段」的一家人

卻日夜期盼著能夠搬家

因為他們所居住的新閘路(二期)地塊

都是近百歲高齡的二級以下舊裡

破舊、狹小,還缺少獨用廚衛

鄒阿姨一家三口就蝸居在

10平方米陰暗逼仄的老房內

正常的床擺不下

鄒阿姨只能給34歲的兒子

弄了張彈簧床

晚上支上,白天再收起來

怕兒子睡傷了腰

彈簧床上面又鋪了塊舊床板

最尷尬的是

家裡沒有抽水馬桶

白天還可以去外面的公共廁所解決

晚上只能在房間裡用痰盂罐

三個成年人很是尷尬

在住了整整28年後

鄒阿姨一家終於盼到了舊改

今天,新閘路地塊(二期)舊改正式生效。鄒阿姨第一時間籤約,她都想好了:「用上貨幣補償,再讓兒子貸些款,去楊浦可以買套像樣的兩室一廳。」

舊改生效後

不少居民已開始著手搬家

新閘路地塊(二期)的生效,也標誌著黃浦區在2020年舊改歷史性突破了2.1萬戶,順利完成全市一半的舊改量。

舊改快一些、再快一些,一切為了老百姓的福祉。2020年還未過去,黃浦區已有6個舊改項目貼出了徵收啟動公告。「在規劃中,這6個項目是2021年上半年啟動的項目,我們提前謀劃、提前啟動,希望老百姓能早些受益。」區舊改辦相關負責人說。據悉,6個項目將涉及1萬多戶居民,在今年春節前會完成首輪意願徵詢。

「十三五」期間,黃浦區累計啟動35個舊改項目,收尾31個項目,實現舊區改造受益居民超過5萬戶,超額完成「十三五」舊改目標。「新的一年,黃浦區將繼續聚焦『政企合作、毛地項目、區級投資』三種實施路徑的18個項目,保持完成舊改2萬戶以上目標。」黃浦區委書記杲雲說。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上觀新聞

編輯:劉婉如

相關焦點

  • 一家三口住10平方米,蝸居在人民廣場旁的他們盼到新家
    一家三口住10平方米,蝸居在人民廣場旁的他們盼到新家 2021-01-05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4歲兒子和爸媽住10平方米小屋 蝸居人民廣場旁終於盼到舊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一家三口住10平方米,34歲兒子沒睡過正式的床!蝸居在人民廣場旁的他們盼到了鄒阿姨的家距離人民廣場步行還不到一刻鐘,住在這樣「黃金地段」的一家人卻日夜期盼著能夠搬家。因為他們所居住的新閘路(二期)地塊都是近百歲高齡的二級以下舊裡,破舊、狹小,還缺少獨用廚衛。鄒阿姨一家三口就蝸居在10平方米陰暗逼仄的老房內。正常的床擺不下,鄒阿姨只能給34歲的兒子弄了張彈簧床,晚上支上,白天再收起來,怕兒子睡傷了腰,彈簧床上面又鋪了塊舊床板。
  • 一家三口蝸居10平方米卻藏書過萬!他們的教育方法讓人驚豔
    在不少父母心目中,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他們要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住更大的房子、坐更好的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或許,他們會給您不同的答案,希望能給父母們啟發。1一家三口蝸居10㎡陋室,卻藏書過萬10平米的家,有多大?可能是一個普通家庭最小的臥室,也可能就差不多一個廚房的面積,但在北京一個10㎡ 的家裡,卻擠了一家三口。
  • 15平方米小房間 一家三口「蝸居」30年
    30年了,68歲的向元琪一家居住在曹家巷一老公房內,沒有廁所,半斤重的老鼠與他們「相伴」,窗戶也與公路齊平。他最大的心結是——自己工作一輩子卻只能為三口之家提供15平方米的房子,女兒從小學到高中竟只能睡在沙發上,「蝸居」一直上演著……昨日,成都晚報記者見到了已成為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代表之一向元琪,他說:「30年的心願終於要實現了。」
  • 參觀陳浩民在香港的家,一家六口蝸居在一起,要委屈孩子睡雙層床
    參觀陳浩民在香港的家,一家六口蝸居在一起,要委屈孩子睡雙層床我們大家一定都認識陳浩民,他飾演的段譽非常讓人喜歡,後來他演的濟公也是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在每個劇中的形象都比較多變,事業無疑是成功的,同時他還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這也讓很多人喜愛
  • 一家三口睡了一年的床 靠包裡居然布滿毒水銀
    但水銀出現在自家的床上,而且長達一年以上,這種事情台州市仙居縣城關鎮的鄭慧怎麼都不會想到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前段時間,她偶然拆開床上的靠包,居然發現裡面布滿了水銀顆粒。而且鄭慧懷孕後,一直在睡這張床。現在,他們全家特別是才10個月大的兒子,出現了嚴重的汞中毒症狀。  追蹤:床頭裡的有毒水銀究竟哪裡來的?  8月7號,記者趕到了仙居縣。
  • 租住鬥室20年 一家四口盼「廉租」
    租住鬥室20年 一家四口盼「廉租」  原業主兩年多前就要收回房子,租戶收入微薄無力轉租下一住處  本報訊(記者朱豐俊)租住在廣大路20平方米小屋內的八旬老人蔡老先生,一家四口面臨著將要流浪街頭的尷尬境地。房東要收回房子,判決書都已經下來了,可是收入微薄的一家人卻無力轉租到下一個住處。
  • 兒子120平方的房子出租,住到父親家:你們租房住,16萬過渡費算清
    兒子把自己房子出租,住到父親家:你們租房住,16萬過渡費算清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兒子有房不住搶父母房子 幾年前,家裡房子拆遷,一家人都得到了許多好處,當時的安置人口有父母親,父親的丈母娘,大兒子一家三口,按照每人50平方的安置房
  • 住學區房的一張床,還是小地方的大House?這三個家庭的做法令人驚豔!
    而「到底是住學區房的一張床,還是小地方的大House?」這樣的問題,對每個家庭來說,意義也不盡相同。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下三個完全不同的家庭。以下是他們對上述尖銳問題做出的選擇。希望能給父母們啟發。10平米的家,有多大?
  • 這一家三口,值得所有父母借鑑
    這位爺爺不僅為了接送孫女上補習班把自己累出病了,還出於心疼孫女上很多補習班,還要嚴格按照作息表生活,只是讓她睡了一天「懶覺」,僅僅睡到八點而已,就造成了家庭矛盾。很多父母只想到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卻沒有意識到,幫助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閱讀,會比上十個補習班更有意義,因為好的習慣是能讓人終生受益的。
  • 疫情下他一家三口分居三處 只能在網上給兒子過生日
    故事一疫情下他一家三口分居三處在疫情發生之後,因為夫妻雙方都是醫護人員,深圳市龍崗區某重點醫院的醫生鍾偉(化名)把其年幼的兒子送回老家,由父母代為照看。而他妻子因為是肺病科護士,近期也主動「請戰」,前去支援當地隔離疑似病例的醫院,暫時不能回家。
  •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網友:你憑啥生二胎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真是越窮越愛生二胎在蘇州,就有一家四口擠在24平米的房子裡,戶型是簡單的一臥一廳一廚一衛,若是3個人住,勉強能夠過下去,可是四個人住,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 10歲兒子常年跟媽媽睡,半夜媽媽被驚醒分床睡,醫生說太遲了
    導讀:10歲兒子常年跟媽媽睡,半夜媽媽被驚醒分床睡,醫生說太遲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0歲兒子常年跟媽媽睡,半夜媽媽被驚醒分床睡,醫生說太遲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直擊全球各色蝸居現象(組圖)
    包廂面積只有2.8平方米,高2.3米,床佔到房間近一半。房間內有通風系統、液晶電視、無線上網、電源插座和行李空間,還裝有除菌石英燈,在每位住客離開後進行消毒殺菌。房租實時計算,從15分鐘到幾小時不等。英國:最小蝸居沒撞球桌大  英國版「蝸居」:倫敦最小公寓還沒撞球桌大  2010年3月,現年49歲的英國男子雷爾·貝克在寸土如金的倫敦是個令人羨慕的「有房族」,雖然他的住宅面積甚至還不如一張斯諾克撞球桌的面積大!
  • U2主唱家庭生活幸福 一家六口同睡一張床
    U2主唱家庭生活幸福 一家六口同睡一張床你聽了一定會感到驚訝,但是請不要想歪,這張床是為波諾夫婦和他們的4個孩子設計的。    事實上,這個顧家的男人和他青梅竹馬的妻子艾麗將迎來結婚20周年的紀念日,他們有4個孩子:15歲的喬丹、13歲的伊夫、5歲的伊麗亞和3歲的約翰。波諾解釋說,安置這張大床完全是為了孩子們,因為他們喜歡和父母共眠。波諾說:「孩子們會來我們的床睡,有時他們會4個一起來,所以這張床有這麼大。」
  • 10歲兒子常跟媽媽睡,半夜媽媽被驚醒趕緊分床睡,醫生說太遲了
    導讀:10歲兒子常跟媽媽睡,半夜媽媽被驚醒趕緊分床睡,醫生說太遲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0歲兒子常跟媽媽睡,半夜媽媽被驚醒趕緊分床睡,醫生說太遲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家四口睡在一張床上,是什麼樣的感覺?真是有趣又很累啊
    在很多有二胎的家庭中,有時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很多媽媽會選擇讓老人幫助照顧孩子,讓大寶和家裡的爺爺奶奶一起睡覺,但也有很多家庭,大寶和小寶相差不是很多,也不想因此影響大寶的性格等等,就選擇一家四口睡在一張大床上。一張床上兩個大人兩個孩子,是怎麼樣的畫風呢?每一種都可以想像出一個有趣的畫面。看看各位網友的分享。
  • 一家三口10㎡「蝸居」,十年不看電視但藏書上萬,這樣真的好嗎
    十平方住了3口人,和兒子成「住上下鋪的兄弟」在北京的一個小小房間裡,住著一家三口。整個家10㎡,沒有衛生間,沒有第二個臥室,兒子和夫妻倆住的是上下鋪。家裡小的廚房裝不下吸油煙,廚房轉不開身,一年四季只能開風扇吹炒菜散出的油煙,家裡沒有電視,媽媽說十年沒看過了,但是每天必須讀書。媽媽只有三件衣服,表示,我可以不要衣服,但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大書櫃。在問及打扮的時候,孩子問媽媽不想漂亮嗎。
  • 一家4口「床照」走紅,父母是真愛,孩子是意外,網友:相互取暖
    但在孩子正式出生以後,不少人卻沒能做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熊父母"。前段時間,一對夫婦曝光了自己的家庭"床照"引來大量網友的圍觀與熱議。從照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對夫婦一共生育了兩個兒子,組成令人羨慕的一家四口。然而,照片當中夫婦二人的表現卻讓不少網友啼笑皆非。
  • 從德國返滬的一家三口,他們的集中隔離生活
    我的兒子目前在上海一所國際小學讀五年級。我的老公是做餐飲行業的,曾經在德國漢堡的一家很有名的咖啡店工作,還是那邊第一位成為咖啡師的亞洲人。我們一家三口2月26號從德國漢堡出發,在德國,幾乎沒有人戴口罩,和平時相比沒有感覺不正常。在莫斯科轉機等了6個小時,走到登機口準備登機的時候,我卻突然有了一種緊張感,因為發現周圍幾乎所有人都戴著口罩,就我們一家沒有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