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經歷來看,完全沒有必要。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學到大學畢業也就能考個六級。我去法國留學之前,在國內只學了500個學時的法語就上飛機了。法國老師有個特點,他們上課不像我們一樣,還給留學生單獨編班,搞什麼英語教學。我當時就和法國土著一起上課,老師講課的語速不會因為班上有非法語母語的留學生而放慢。
我剛去的時候幾乎什麼都聽不懂,只能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在巴黎實習的那半年,我的法語突飛猛進。三年之後,我順利畢業了。
現在我的法語比英語強。
語言這個東西,不是什麼世間的真理,也不是什麼財富的源泉,它說到底也不過就是個工具。
「我藝無他,唯手熟爾」。
英語比法語簡單多了。英語你學一個動詞最多再認識它的過去將來就行,法語你試試?學一個動詞恨不得把它祖宗十八代認個遍。
être, suis, es, est, êtes, sont, étais, été, fus, fûmes, serai, sois, fusse……這一串單詞不過只是être(相當於英語中的be)的一部分變化形式。
但是我學了這麼多年英語,還不如那500個學時來得效果好。
所以說,語言這個東西,學得再晚也不算晚。
再來說說外教的事。
我就先不說有的學校為了撐門面,從什麼肯亞、奈及利亞、巴基斯坦什麼亂七八糟的國家找些瓦肯達口音的外教,英語水平還不一定有英語專業大一的學生好。咱們就先假設所有的外教都有資質,都來自英美加澳這些主流的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
我不知道您諸位有沒有跟老外打過交道,知不知道他們的整個世界觀的基礎是什麼?
是基督教。
不管他本人信不信教,他的言行都有基督教的影子,教孩子唱的歌都是什麼「哈利路亞」,甚至每一句話都離不開基督教。即便他沒有向孩子傳教的主觀意願,甚至他本人也不信教,但其基督教的思想基礎還是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造成影響。
因為他們是宗教的民族,宗教構成了他們文明的基礎和框架。
這就相當於什麼呢?相當於家長花錢,請了個老外來專門給孩子洗腦。洗到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像中國人,變成不是中國人,最後變成你沒有孩子了。
這對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極大的打擊。
很多幼兒園的老師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因為家長的壓力太大,你不教英語我就換一家。
就是這麼回事。
多少人把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待了幾年感覺完全變了個人,甚至連親爹親媽都不認了?科學技術沒學到多少,基督教衍生出的個人主義倒是學到了精髓。
我很不喜歡外企的某些人,明明漢語中有非常確切的詞可以用,他非得夾雜上英文。像Word、Excel、MATLAB、project(在一些情況下,這個詞的意思是「幾個人在一定時間內一起完成的、需要以PPT或某種方式公開展示的研究性項目」)這種詞,或者一些專業名詞,大家為了溝通方便,說英語是無可厚非的,但meeting、interview、review這種詞,漢語找不到一個簡短而又準確的詞與之對應嗎?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幼兒園的孩子。
我不是說抵制學習英語,在當前的背景下,英語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具。但既然是工具,就要本著「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來學習。三年級不算晚,初中再學也來得及。
我說一句玩笑話。現在中央不是提出「三個自信」嗎?那好了,不妨對界面上那些招牌只有英文或者什麼文的字母的店面加倍收稅,你看他自信不自信。招牌掛出來是給人看的,寫上中文至少能保證你招牌上的一半內容大家都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