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需要學習嗎?學什麼?要怎麼學?

2020-09-04 理工學爸


孩子的學習從來都是家長們最看重的問題!不管自家孩子學習好與壞,作為家長,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孩子們永遠都是在上課外補習班或者在課外補習班的路上。是的,這是孩子上了小學的情形,當然有些學齡前的小朋友也早早地踏上這條路。而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們是不是應該接受文化課的薰陶!幼兒園階段到底要不要學習?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還需要解決「幼兒園階段要學些什麼?怎麼學習?」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學習?

我們知道,孩子從一出生下來其實就在學習,咿呀學語,用觸摸以及嘴啃的方式來感知物體的材質溫度軟硬等等,這是廣義上的學習。狹義的學習就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這些知識又分為結論性知識和方法類知識,結論性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體的知識」,方法類知識就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了。

明確了以上,下來的描述就相對容易了。



目前公立性幼兒園一直響應國家教委號召,不提前教授孩子文化課程,強調要幼兒玩,不能學習。這時候許多家長就開始焦慮了:如果去公立幼兒園就讀是否自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呢?玩是孩子天性,但是如果一直玩,單純的玩,一年級一定會非常吃力。這時候讓他養成好的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及思維方法,提高自信才是正確的打開學習的方式。

學習不一定非要說認識了幾百個漢字,背誦了幾百個單詞或者古詩。我們捫心自問一下,現在你還能記得多少個數學公式?還能說出多少英語語法點?



盧梭說: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英國教育家懷海特說: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那麼課堂之外剩下的到底是什麼?是完全滲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一種充滿學問和想像力的生活方式。不管以後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形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對完整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塑造都有積極意義。

你希望自己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滿嘴之乎者也出口即是子曾經曰過還是動不動就開始套公式背公理?當然我沒有說這樣不好,但死讀書讀死書,那些東西終歸不是自己的。能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孩子才是未來。

所以建議家長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帶孩子一起去探索。去看森林中各種各樣的昆蟲與小動物,找出它們的相同相異;和孩子一起觀察樹葉,甚至根據動物的糞便來猜測是什麼動物。孩子總會用一雙探索的眼睛去觀察自己周圍的世界,我們要善於引導,輔助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最終讓所見所得內化成孩子自身的能力。



好了,這就進入了下一個話題,孩子應該學什麼的問題了。

記得在研究國外分級讀物的時候,發現英語系的國家對孩子啟蒙的分級讀物進行了一個分類:虛構類讀物及非虛構類讀物。虛構類讀物當然是一些童話故事之類的了,他主要是對孩子交際情商等的啟蒙,而非虛構類讀物則著重於讓孩子認識世界的多樣性,簡單來說就是科普類的書籍。選好書,選對書很重要,然後就是堅持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記住,這不是重點,因為在閱讀之後還需要引導孩子進行反思。

而這,只是閱讀。整天關在屋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是大家閨秀。我們的孩子需要多接觸社會,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蘇霍姆林斯基一周兩次把孩子帶到野外,因為他們要到「詞的源泉」去旅行,他把這稱為「藍天下的學校」「快樂的學校」。所以,帶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大自然沒錯,錯的是知識接觸,沒有反思,沒有對各種現象的內化。

教育的內容來源於自然環境和生活場景,孩子對這種直接參與的體驗式教育興趣更濃,不僅可以學習到相關知識,也能過學會在急劇變化的社會裡,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主動的做出判斷和行動,有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具備能夠生存下去的健康體魄。這些素質和體能,就是我們理解的必備「生存能力」。



建議家長們,在每天臨睡前,專門抽出一段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今天都做了什麼,並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隨便聊天就行,天馬行空的,不要拘泥於形式,這樣就不是就可以一舉奪得了嗎?

以上,其實已經說了,怎麼學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在生活中學習。家長要善於利用任何一個場景,讓孩子學會反思、總結、能夠發現問題,主動思考判斷,並能解決問題。



最後,說一說具體文化知識的學習該怎麼進行。畢竟,這是所有家長所關心的一個問題。

要給孩子傳授具體知識,需要知道孩子在學齡前階段的特點。這時候的孩子記憶裡強,理解事物的方式卻和承認是不一樣的。我們成人都是通過簡單的推理(迅速在腦中形成結論),以理解為主。而孩子們這時候卻主要是通過觀察,對事物形狀、顏色、性質、用途、材質等的觀察,再通過家長正確的引導,進行簡單的歸納、概括、對比、比較、分析、綜合等手法,最終形成孩子自己的理解,構建孩子的認知體系。

每一個人的認知以及思考方式是不同的,但是都遵從對事物靜態認知到動態感知以及關聯歸類的一個過程,而這個思維體系架構的形成,是從孩童時就開始構建的。

所以家長們必須重視的是孩子能夠進行科學的思維,之後,在這種思維架構之上進行知識的累積。知識是永遠也學不完的,而且,知識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是在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自己個性化的知識結構體系,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學習。而這些,恰巧是學校中較少涉及的。



我們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培養,最終想成孩子的思維習慣,當這種習慣變成了一種自然的表露,這才是能力。

最後,分享一個我給孩子教認字的一個辦法:趣味說文解字學習法(網上有很多類似的資源)。用這種方法,孩子每天可以識字二十多個,然後通過閱讀淺顯的繪本來鞏固,那效率,槓槓的!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階段,數學學什麼?
    幼兒園階段,小朋友數學學什麼,家長教孩子數學教什麼?先來看看學齡前孩子的思維特點。學齡前孩子的思維特點學齡前孩子的思維主要是直觀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大多數孩子還沒有具備抽象邏輯思維。如果過早讓孩子學運算,不僅孩子學起來吃力,大人教起來也費勁,極易給孩子造成厭學心理,給以後的學習埋下隱患。幼兒園階段學習的數學老師和家長可以陪孩子玩一些數學遊戲,可以用串珠、積木、橡皮泥等作為輔助工具,在操作中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 幼兒園的小寶寶們要不要學英語?怎麼學?
    幼兒園寶寶的家長們大多會有這種疑慮,就是孩子還這麼小,要不要學英語,怎麼學?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還這麼小,對中國話的理解和表達還不熟練呢,何談學英語呢?而且孩子這麼小,應該多享受童年時光,不能早早被學習套牢。
  • 小學階段學習英語到底要學什麼?應該怎麼學?
    學習英語要注重四個方面:聽說讀寫。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看似簡單易懂,實則,從實際處做起,卻無從下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小學英語到底要學什麼?順便講講怎麼學?1.聽——從哪聽?聽什麼?通常情況下,都是聽老師讀英語,聽錄音播放英語。時間有限,僅限於課堂,一周兩三節課,不足以滿足「聽」的要求。
  • 幼兒園以後還需要上嗎?幼兒園學什麼?
    幼兒園不能教拼音和認字,不能教數學,那孩子不是光玩嗎?等他們到了小學,什麼都不會,不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嗎?以後怎麼高考?還有,拼音不準教,英語更不能教,我的孩子還要留學,等他出國,不是兩眼一抹黑嗎?小班不教拼音識字還可以接受,小班孩子哭哭鬧鬧也學不了什麼,可是,中班呢?大班呢?尤其是大班最後一學期,也什麼都不學,那真的把孩子毀了。
  • 孩子在幼兒園貪玩什麼都不學,家長要教會孩子「玩中學」的精髓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在幼兒園到底是「去玩」還是「去學」呢?如果只是學習而不玩耍,孩子這麼寶貴的童年時期可能都要在壓力中度過,況且,幼兒園也不是學校,本身就不應該有什麼學科壓力。但是,如果只是玩耍的話,父母又擔心在3到6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什麼都沒有學,會不會很浪費呢?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是一件很矛盾的思想。
  • 幼兒園學習英語有多重要?怎麼學?
    所以,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尤其英語是很重要的!伴隨著英語學習越來越「低齡化」,一些家長看到班裡有好多小朋友英語講得很好,內心十分著急,就忙著送孩子去讀培訓班了。那麼幼兒園就要這麼拼命讓孩子學習英語真的這麼重要嗎?
  • 幼兒園階段到底要不要學習?
    孩子的學習從來都是家長們最看重的問題!不管自家孩子學習好與壞,都不願他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孩子們行走在了課外補習班的路上。這是孩子上了小學的情形,而今天我們說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們是不是應該接受文化課的薰陶!其實這是一個很令家長矛盾的問題。
  • 一問三不知,孩子在幼兒園什麼都沒學到嗎?
    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家長們都會想和孩子多聊聊在幼兒園的事情:」今天老師教了什麼呀?「「今天在幼兒園裡學到什麼本領呀?」「今天吃了什麼呀?」難道孩子在幼兒園裡每天過得懵懵懂懂,什麼都沒有學到嗎?其實,孩子回答不上來「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的問題,主要原因有:1、孩子的記憶能力有限在0-6歲階段,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
  • 為何要幼兒園去小學化?在幼兒園要學什麼?家長心裡要有數
    老師都是在平時和孩子玩耍、活動的時候教孩子一些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是我當初選擇幼兒園最看重的一點。近幾年幼兒園去小學化的說法吵得沸沸揚揚,可還是會有很多幼兒園讓孩子提前學習了小學的內容。為什麼會有幼兒園去小學化的說法?在幼兒園到底該學些什麼呢?每位家長都應心裡有數。
  • 中大班幼兒園的孩子,也要適量學一些小學知識
    再或者,孩子幾乎不認識什麼字,那麼,孩子到小學的時候會很吃虧,從一筆一划學起,也會非常的累!這種情況很真實,最初小學的時候,雖說是從拼音開始寫,但是每天也是有一些作業的,如果這個孩子從來沒有寫過字,那麼孩子要完成這些作業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且學的知識對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孩子學起來也會非常的吃力,這都是很真實的情況!
  • 這一學期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分享給家長
    轉眼到了年末,回顧孩子這一年的收穫,不少家長有些疑惑:怎麼感覺孩子天天在幼兒園玩,什麼也沒學到呢?
  • 禁止孩子「超前學習」?你家超前學了嗎?
    我就後悔沒提前學,現在孩子小學二年級,學習很吃力。快樂童年的毒雞湯不能信,信了,你孩子以後就慘了!其實提前學根本就不是問題,而是怎麼個提前學法。有些家庭即使沒有讓孩子提前學一些知識,但也在努力構建基礎大框架,比如好習慣、多運動、親近自然……這樣的孩子,你能說他沒有提前學嗎?從這個角度說,放養的確更好,可重點得想想,你想把娃放養,放的地方有好「草」麼?
  • 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最應該學到什麼?
    幼兒階段要學習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對照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就能看出來,在幼兒階段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語言與閱讀能力、社交與情緒管理能力、數學科學啟蒙、藝術感知能力這五大方面。
  • 開學必看 新學期孩子學什麼?怎麼學?(1-6年級學習攻略)
    每個年級的孩子都要升入新的年級。新學期,孩子學什麼?怎麼學?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一起看看1-6年級的學習攻略吧!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自私、懶惰、撒謊、拈輕怕重、沒有責任感的人。4.教會孩子生活能力。生活中需要學習的技能我們都要教孩子:自理能力,安全意識,交友能力,為人處世能力,說話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都需要帶著學。5.加強孩子書寫訓練。
  • 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學拼音?
    一邊是教育部的禁文,一邊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幼兒園到底該學什麼?總體上說,讓孩子過早學拼音、注音、識字等並非明智之舉。從生理髮育上說,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4~5歲時開始形成,7歲之前發展緩慢,對事物的理解僅建立在直覺及肢體感覺的基礎上,無法滿足語言學習要求。此時學拼音,往往難以掌握對應關係、拼讀規律。
  • 幼兒園「小學化」被叫停:0-6歲最該學什麼、怎麼學?後悔知道太晚了
    自理能力、社交能力這些是基礎,無論你的孩子將來學什麼,有什麼樣的特長,從事什麼職業,這些基礎能力都是需要的。 那麼在這個基礎之上,還要去發展具體的知識,包括美國21世紀能力框架裡的這些東西,這是我們給孩子做整體學習規劃的時候需要考慮的。
  • 上幼兒園嗎?不讓學「知識」的那種
    首先,幼兒園學小學知識違背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任何知識的掌握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身心發展水平的。最好的教育應該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水平的。比如,學習加減法。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思維還無法完全脫離具體事物。因此,他們算數需要用小棒或者數手指頭。如果強行要求他們學口算,甚至是兩位數加減,其實超越了孩子現有認知水平和能力,真的是趕鴨子上架,難為孩子。最終,孩子只能是死記硬背,造成隱患(見下文)。其次,幼兒園學小學知識帶來的優勢真的沒有您想的那麼大!為什麼要早一些學知識?因為我們希望孩子上小學之後,有更大的優勢。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不過,不少家長認為幼兒園沒學什麼內容,每天就是陪孩子玩,還不如提前學點東西,反正小學也得學。所以不少家長強烈建議幼兒園學校應該讓孩子提前學一些小學的知識,比如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知識。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超前教育,還有這麼多幼兒園這麼做?到底要不要在幼兒園教孩子學拼音識字?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上小學就要吃大虧?
  • 幼兒園,最應該學到的是這些,你們上的幼兒園做到了嗎?
    導語:幼兒園,最應該學到的是這些,你們上的幼兒園做到了嗎?孩子三歲多,就要考慮上幼兒園了,三歲半到六歲都是在幼兒園裡度過的,幼兒園是人一生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基礎打好了,會讓人受用終身。那麼,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重要的應該學什麼呢,大家肯定是意見各異,大部分父母認為幼兒園裡應該多學知識,背詩識字,學數學,為幼升小做好銜接。可是,我覺得,孩子幼兒園裡學會制度規則,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自理能力等更重要。
  • 你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都學了什麼嗎?
    有的家長可能很好奇,孩子每天在幼兒園都學習什麼?是不是每天就在玩玩具了?為什麼孩子不學一些拼音寫字呢?我們今天便來說一說孩子每天在幼兒園都學了什麼。幼兒園的課程分為五大領域,分別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