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編真題,揣測命題走向: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5套詩歌鑑賞試題

2020-12-16 鐵無綿

彙編真題,揣測命題走向: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5套詩歌鑑賞試題(2)

彙編真題,揣測命題走向:

選材特點:範圍擴大,宋詩也選,傾向思辨,唯獨缺宋詞。2021可能宋詞!!!

(1)名家非名篇:

5首詩,《讀史》王安石、《苦筍》陸遊、《贈別鄭煉赴襄陽》杜甫,詩人都是名家,可詩篇沒有一篇是考生熟知的。

公平,反套路1。

(2)非名家非名篇:

選名家詩作是常識,備考時有經驗的老師會押題。

命題者心中肯定知道,故此,《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陸龜蒙、《贈趙伯魚》韓駒,這2個詩人、2首詩,很少見。

選材範圍不拘泥範圍,不管什麼名家不名篇,只要方便命題人出題,人家怎麼喜歡怎麼來。

公平,反套路2。

誰告訴你的,高考命題有套路?

(3)選材範圍,全是唐宋詩,宋詩也選,2021可能是宋詞!!!

唐詩宋詞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今年不選宋詞,選宋詩好奇怪。

相對唐詩,宋詩善議論少意境,沒選宋詞可能是宋詞言情為主,不受命題人喜歡,當然也有可能題量過大,沒選宋詞。

有心人可能會說,2020沒出宋詞,可能以後不重視宋詞。

賭一把,鄙人覺得2021會出宋詞,若擔心文字量大,前面的「信息類」文本一定會壓縮。

當然有可能選古體詩,就是不選宋詞,讓你猜不著,公平,反套路3。

玩的就是反套路,不讓一線老師猜題,保證高考的原創性、選拔性和公平性以及嚴肅性。

(4)選材內容,傾向現實:與生活緊密掛鈎,照樣可以關注現實人生。

唐詩宋詞,太過古老,常被誤讀為老古董,不但學生讀不懂,老師也不一定搞得定,詩詞鑑賞的確有難度,這是一項奢侈的藝術審美活動,沒有一定積累吃不消。

故此,出題者玩個花樣,所有內容照樣可以與現實生活有關。

現實生活那麼廣闊,你怎麼猜?公平,反套路4。

1卷,陸龜蒙給朋友和詩,相當於今天發微信問候老朋友,「你還好?期盼你早日康復,我們一起去昆明湖賞花。」2卷,王安石讀歷史,得出新的體會感悟:「有些歷史書難免失真,是假的,腐儒們要學會辨別、質疑。」3卷,陸遊的《苦筍》,就是生活隨感:苦筍雖苦,但和人才一樣,在苦的環境裡能長出苦的氣節來,這難道不像我們的人才培養嗎?魏徵就是此類人的代表。

新高考1卷,杜甫送別朋友,安慰囑咐一番;新高考2卷,《贈趙伯魚》,完全就是老師與學生的寫作心得交流。

這裡的題材有唱和詩、贈別詩、即事抒懷、詠物詩,無論哪一種題材,所寫內容都是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與朋友交流、送別,交流讀書、生活感悟;這些題材內容,難從外觀判斷情感和手法,反套路很明顯。

(5)立德樹人,考察素養:

傾向議論、思辨,弱化審美藝術,暗示詩歌是表情達意的,為現實服務。

唐詩宋詞,能成為瑰寶,肯定因為其藝術性與思想性,思想是附著在藝術之上的。看教材所選的詩詞文質皆美,以賞析「詩家語」等「意蘊」為主,推崇藝術性。

可綜觀2020的5首詩,說句實話,這些詩,在當時可能就是口水詩、大白話,毫無意境、藝術可言,弄通字詞就可懂,無需刻意賞析,真沒啥「意蘊」,藝術審美是被弱化的,反課本教材的注重藝術審美的套路,公平,反套路5。

整個詩歌試題凸顯滲透,「思想性」很強,重思辨、重議論,「說教」味道比較濃,這肯定是為了兼顧「立德樹人」宗旨。

高考畢竟也是一次考試學習,滲透立德樹人絕不放過,畢竟導向教學的目的也在其中。告訴學生和老師們,套路化沒用,專家不喜歡這一套,我們要培養的是真正理解內容的人才,不是投機取消的,這些詩歌:你讀不懂就是讀不懂,考的就是你的素養,你平時不讀,讀不起,高等學校選拔沒你的份,反套路6。

如,1卷陸龜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大白話說就是「這一次去不了昆明寫不了詩,沒關係,我最近忙著教學培養人才,待到你眼睛好了,我們照樣可以看兩岸盛開的江花」,表面是說「賞江花」,實質就是推崇「培養具備蘭、蕙品格的人才」;

陸遊的《苦筍》就更明顯了,以筍喻人,直白地談人才培養,立「苦節」,培養魏徵一樣的「苦筍」供君王使用,報效國家,傳遞出人才培養要經風雨的現代觀念,2020疫情,曾經不成熟的90後、00後一夜成才了,是不是我臆測過度了,各位自行揣測立德樹人。

5首詩,明裡暗裡滲透「立德樹人」,反覆訴說一個「培養人才」供誰使用的問題,選拔人才的根本依據在「德」與「學」。緊密圍繞立德樹人和素養考察。

前面分析了「德」,現在我們分析「學」。

有德無才是不行的,這些有德之人還要學習。

你看《讀史》和《贈趙伯魚》,談的就是如何學習的問題,要思辨、要質疑、要轉益多師,多多學習啊,年輕人。哪怕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贈別鄭煉赴襄陽》,也在杜甫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裡尋找立德樹人,寄託了一種「德」的嚮往和慰藉:為於耆舊內,試覓姓龐人。那一個「姓龐人」就是我們時刻該要學習的、樹為榜樣的前人知己。

一言以蔽之:高考詩歌題,均圍繞立德樹人作文章,傾向議論、思辨,弱化審美藝術,暗示詩歌是表情達意的,為現實服務。

備考啟示:

1.反套路,以紮實的基礎不變應萬變:

高考題,原創試題,百度搜不到,老師看不到,學生也是第一次遇到,但請不要害怕。

詩詞裡的字詞肯定都學過,絕對與教材有勾連。

如,1卷陸龜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次韻、《離騷》等艱澀字詞、文學常識,老師們肯定是複習過的。陸遊《苦筍》,魏徵你都不知道,那你不要怪語文老師了,怪歷史老師,你的素養的確得加強。

杜甫的「地闊峨眉晚、天高蜆首春」,和「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詩詞有什麼區別?是不是都沿襲詩詞裡「借山怨水」的文學傳統?直白點說就是借時間、空間的推移,寫出自己的孤獨,表達對朋友的依依不捨。

2.過基本古文關、文常關,真讀懂,是關鍵。

語文是基礎學科,具備工具屬性,你連基本的古文字詞都不過關,妄想讀懂詩詞,是很難的,因為你不理解字詞,你怎麼讀得懂詩詞內容?

綜觀5套試題,選擇題考察的均是字詞、字句理解。

你不理解「奉和」二字包含的文化常識,就做不對「與外界不通音訊」。好朋友互相之間寫詩唱和,怎麼可能是不同音訊的?

眼睛壞了也不一定是全瞎,微信語音還可以用啊。「行藏終欲付何人」,你不理解,就可能被誤導「避免身後湮沒無聞的可能」。不理解「後生好學果可畏」的「畏」,你就不懂這是敬佩、讚許,而不是告誡、訓斥。

3.聯繫語境,疏通文意,真讀懂,是關鍵。

語文是第一科,絕對不會太難,新高考更是不會為難,第一年玩難了,以後怎麼考?還怎麼面對強大的輿論攻勢?

當然,也不要妄想人家專家會放水,專家們肯定是根據7:2:1的難度套路來。區分度肯定在專家的考察範圍內,否則怎麼完成人才選拔?

要讓所有考生在高考中有獲得感,肯定是你難,題目就難,因為你不學習嘛,覺得難不是公平的嗎?你容易,題目就容易,因為你真讀書了,溫儒敏等教授就喜歡你這樣的人。像今年浙江的作文滿分,能寫出卡爾維諾之類高人,你說人家沒積累、沒讀書,顯然說不過去。

記住,素養很關鍵。素養怎麼來,老老實實跟隨老師學套路,最大的套路就是基礎。

有素養,聯繫語境,你照樣可以理解。如,「我見魏徵殊媚嫵,約束兒童勿多取」,答案選項是「吩咐不要過多取食。」你稍微聯想下魏徵、兒童,都寫到魏徵了,你還相信以為陸遊是像陸文夫那樣的吃貨?陸遊什麼人?一生思念沙場,做夢還在打仗,你以為他有那麼愛美食?陸遊心有苦衷,肯定意有所指,聯繫「人才自古要養成」。你說魏徵、兒童和人才在一塊,陸遊的用意是不是很明顯,是叫你多吃筍,還是讓「苦筍」這樣的人成才?

你說,小兄弟。素養也包含思辨,適當分析能力要具備。

還有,聯繫杜甫的「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你真以為杜甫和人離別就「驚神」?你也太小瞧老杜了,老杜無論寫什麼都與家國苦難聯繫起來,他是那種離別就兒女沾巾的人嗎?聯繫前後語境,「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一「交馳際」,一「念此別」,「此別」是在大背景下進行的,不同尋常啊,飽含家國情懷。

4.真讀懂,很關鍵:從詩歌主觀題看,全要求讀懂、理解。

2020年的高考詩詞主觀題,除了山東卷考了「表達離情有何作用」涉及「借景抒情」的手法考察外,主要考察思想內容、情感態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情感考點。如何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態度觀點,肯定是需要全文理解詩詞內容,你讀不懂,都不理解?怎麼談情感、態度?怎麼評價?哪能寫出啟示?

一言以蔽之,考素養,反套路、新題目,出題者也很為難,一定是考察你是不是真讀懂、真理解?否則,這一場大遊戲,誰都不好交差,你還是好好學習古詩詞,從零開始吧,不要老想投機取巧,找套路了。

新高考最大的套路,一定是沒套路。

說實在,沒套路我歡迎,因為學生刷題,老師也要刷題,苦累都一樣。

放下手中的忙碌,扎紮實實讀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或葉嘉瑩的《唐宋詩詞十七講》吧,否則,天王老子也不太懂古詩詞。

註:本文是鐵無綿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真題彙編,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5套詩歌鑑賞試題
    真題彙編,揣測命題走向: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5套詩歌鑑賞試題(1)01>真題彙編:一點說明: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全國卷共5套,分別是我們常說的全國1、2、3卷,以及今年參加新高考的山東和海南2個省份。
  • 《贈別鄭煉赴襄陽》:2020新高考1卷(山東卷)詩歌鑑賞命題解析
    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出了5套,分別是全國卷一、二、三,新高考一(山東用),新高考二(海南用)。另5套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5省市自主命題。杜甫的《贈別鄭煉赴襄陽》是新高考一(山東卷)的古詩鑑賞材料。下面就命題情況做一下簡單分析。
  •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山東使用)、新高考Ⅱ卷(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各命制1套。1.1 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 深度解讀2010高考(北京卷)語文試題
    於是,部分有革新、整體較穩定就成為今年試題的特色。縱觀剛看到不久的2010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考題,我個人感到與課上講過的內容、方法都非常契合,相信同學們在做題時會有一種相似的熟悉感。 今年古典詩歌鑑賞部分的題目與去年相比,除了考綱增加了一道閱讀延伸題之外其他試題沒有顯著的變化,在命題的形式和測試內容方面都保持了相對穩定。
  • 2020年高考語文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試題評析,專家認為,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
  • 2020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山東使用)、新高考Ⅱ卷(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各命制1套。
  • 高考全國卷語文高頻考點 語文備考策略
    一、高考全國卷語文試卷整體概況  從試卷結構按排角度看,均沒有多大變化;  從命題設計角度看,試題能夠均勻分布各知識點,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從試題題量上看,題量安排科學,分值設計合理,難度適中,考點全面;
  • 「高考」全國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1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高考命題專家詳解2015年高考語文試題命題思路
    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作為語文重要組成部分的古詩文經典已融入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血脈,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高考語文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素養的考查力度。全國卷在古詩文閱讀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譯、古詩詞鑑賞等傳統題型,又有斷句、文化素養以及在具體情境中默寫名篇名句等新題型。
  • 教育部命題專家解讀:今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傳遞出哪些信號?
    2019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體現了哪些新理念、新特點?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給老師們未來的教學帶來怎樣的啟發?圍繞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一線教師等進行解讀。語文試題: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2019年高考語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份自主命制5套。8套試卷,釋放出哪些教改信號?
  • 「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全國全國II卷)、英語(全國全國...
    1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特點分析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
  • 「創作開運禮」2020高考:回歸高考真題,掌握詩歌鑑賞的景與情
    2020高考:回歸高考真題,掌握詩歌鑑賞的景與情高考詩歌備考,如果能夠懂景賞景悟情,高考詩歌得高分就難度不大。2019年高考全國卷與地方卷客觀選擇題側重於逐句解讀,鑑賞寫景手法,分析景與情的關係,主觀題常規題與創新題都側重於用詩歌情感分析意象、名句、語言。詩歌賞析,抓住了景,找全了情,就抓住了詩歌賞析的牛鼻子。高考真題實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 升學幫丨202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匯總及高考語文試題官方解讀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官方解讀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 2014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鑑賞
    舉國矚目的2014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已結束,新東方在線高考名師團隊第一時間對2014高考語文真題進行了點評,希望能對考生、家長有所幫助,也希望對2015高考考生提供借鑑。 以下是廣州新東方高考語文老師張麗靜對廣東語文詩歌鑑賞題的解析和點評。
  •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信息歸集與高考命題預測
    (2)題型示例(含個別題型)有變化:2018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題型示例,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加了新聞材料的閱讀,且題型發生了變化:設置了兩道「四選一」題,均選擇「不正確的一項」。寫作的題型示例,增加了2017年全國新課標高考的三道作文題。提示一:2018年全國新課標語文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完全可能繼續考新聞。
  • 專家點評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
    平穩過渡以文化人,潛移默化全面育人: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試題點評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依託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高考語文在素質教育中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
  • 轉發: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官方解讀
    7月7日,全國高考拉開序幕,首科語文試題引起熱議。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 近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考點分布+複習建議 | 2017考生必備!
    從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閱讀試題一直保持比較穩定的態勢,以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該題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約佔高考語文試題總分的12%。其中客觀題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主觀題為翻譯題,包括兩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