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科創財經匯 楊陽
編輯|林奇
擁有3000萬會員和超過200家大型超市的家樂福中國,即將易主了。
6月23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蘇寧國際以48億元現金收購了家樂福中國的80%股份。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
這也就意味著,家樂福中國的100%股權的價值,也只值60億元。與之相比,永輝超市的市值目前已經達到將近1000億元。今年5月初,媒體曝出家樂福考慮出售中國業務時,當時家樂福為中國業務尋求的出售價格,還是10億美元左右。
自從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截止到今年3月,家樂福中國已經開設了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擁有6大倉儲配送中心,覆蓋了22個省份和51個大中型城市。但是根據蘇寧的公告,它卻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之中。2018年度,家樂福中國的營業利潤為-4.12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78億元。蘇寧的公告中表示,這主要是由於近年來線下零售的業態,遭受了網際網路的衝擊,帶來了家樂福中國階段性的經營虧損。
在此之前2017年家樂福中國的業績也出現了10.99億元的虧損,成為家樂福全球業績表現最差的市場。而且,2017年-2018年,家樂福中國的負債總額均超過了資產總額,處於資不抵債狀態。
自從2018年1月,家樂福宣布和騰訊、永輝籤訂股權投資意向書時,它就已經頻頻傳出「退出中國」的傳聞。而在騰訊之前和家樂福傳出「緋聞」的,則是阿里。《財經》就曾報導稱,阿里和家樂福談判的方案是將家樂福整體出售給阿里,但雙方最終並未達成協議。隨後,阿里否認了曾與家樂福談判。但就在外界已經普遍認為家樂福將花落騰訊時,現在,家樂福宣布被蘇寧易購拿下。
而早在2015年,阿里就以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成為了蘇寧的第二大股東。轉來轉去,家樂福總歸還是沒有繞開阿里。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零售領域招兵買馬,外資的線下傳統大型零售商超們的日子,從幾年前開始就已經都不好過了。
不止家樂福,海外傳統零售巨頭之一的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發展也遇到了瓶頸。2016年,沃爾瑪首次傳出了規模性關閉13家門店的消息。隨後,「關店」成為了沃爾瑪在中國的新聞關鍵詞。在2017年,沃爾瑪在中國新開了27家門店,關閉了24家。而到了2018年,僅僅在上半年,沃爾瑪就關閉了16家門店,新開門店卻僅有6家。
2016年,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樂天瑪特在海外營業額就遭遇了240億韓元的虧損,其中80%-90%左右都是在中國市場虧掉的;樂天百貨中國業務也在2017年上半年內就面臨了5000億韓元的虧損。2017年11月,樂天宣布出售在華所有超市,退出中國市場。2018年5月,利群集團宣布以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100%股權的12家公司,以獲取其從事商業零售、倉儲和地產業務的15處房產和華東地區72家門店。
2017年5月,華堂商場豐臺北路店正式關閉。這已經是從2016年以來,華堂在北京關閉的第7家門店,至此,它在北京僅剩下亞運村店一家「獨苗」。
2018年4月,西班牙零售企業迪亞天天發布公告表示,蘇寧收購了迪亞中國100%股權。迪亞在2003年進入中國,門店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在被收購時,迪亞在上海擁有約250萬會員,有超過300家門店密集布於上海主城區。
從去年下半年起,德國零售商麥德龍也傳出有意收縮其在中國的零售業務的消息。據路透社今年3月的消息,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中國業務,估值在15億-20億美元之間。據透露,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多名競購方加入了對麥德龍股權的爭奪,其中包括高瓴資本和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博裕資本和萬科組成的財團、沃爾瑪、蘇寧控股等。據傳,阿里和騰訊也將加入戰團。
和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聯盟,也已經成為外資大型商超們要生存下去,不可避免的選擇。
2016年,京東收購了1號店,沃爾瑪也由此成為京東股東,並將自己的實體門店接入京東的物流平臺。並在之後,沃爾瑪通過增持京東股份,成為了京東的第三大股東。同時,從2018年起,沃爾瑪也和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利用騰訊平臺和社交流量,優化購物和支付小程序,整合會員體系等。
歐尚集團和大潤發的母公司潤泰在2000年成立合營協議並交叉持股後,雙方在香港成立了高鑫零售,運營歐尚和大潤發兩大品牌在內地的市場業務。2017年11月,阿里與歐尚零售、潤泰集團達成合作,阿里投入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國內的線下零售市場將誕生和以往不同的全新格局。而對於這塊陣地的爭奪,也主要在向阿里和騰訊兩大陣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