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丨德陽:突破關鍵技術 打造大國重器

2020-11-27 四川觀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作為重裝之都的德陽,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圍繞創新做文章,以「改」促轉,推動產業駛入轉型新賽道。

德陽第一站,我們來到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一場「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驅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進行。

東汽產品研發中心副主任 範小平:我們將學習貫徹好五中全會精神,做實汽輪機產品基礎技術研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品創新優化和新興能源產業研發力度,全力打造「大國重器」。

學好全會精神,做好大國重器,是我們在東方電氣集團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研究試驗中心,工程師們正在測試大型水泵的驗證模型。

記者 餘閔:這個是大泵轉輪1:5的實驗模型,如果它被做成實物的話,直徑會和我後面罐體的直徑相當,用它來抽水的話,每秒鐘可以抽15立方米的水,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如果我們用它來把一個標準遊泳池的水抽乾的話,只需要不到三分鐘的時間。

大功率帶來的自然是大能耗,這種水泵每小時耗電量可以達到上萬度,什麼樣的工程需要用到這種大泵?那就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將從廣東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南沙區、深圳、東莞缺水的問題,是國務院部署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東方電機研究試驗中心高級工程師 劉偉超:那麼我們目前的研發就是為了用更少的電達到抽水量,哪怕是效率提高0.1%,每年的節省的電費都是非常可觀的。

而這項工程,將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積累寶貴的經驗,並隨之開啟一個萬億規模的新興市場,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十三五期間,德陽打造了包括全球首臺白鶴灘百萬機組精品轉輪、國內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在內的一系列高端產品。

東方電機研究試驗中心副主任 劉德民:在「十三五」期間,經過大量的研發,我們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真正踐行了總書記的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裡。

十九屆五中全會同時提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手握「大國重器」的德陽,如何落實全會精神,拓展發展空間呢?離開東方電氣集團,我們來到了天府生態智谷產業功能區,僅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德陽全面融入成都、對標成都、學習成都的決心。

天府生態智谷開發建設中心副主任 李春花:我們每天都會接待北上廣深的投資客商到我們的天府生態智谷進行考察,目前已經有58同城大學、時代飛揚、四方偉業等企業落地,目前已經完成了工商註冊前面的一些手續。

這些頭部企業的入駐,為德陽建設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建成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示範城市」增添了新動能。

天府生態智谷黨群工作部部長 王宇:我們將在數位化、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加快中小企業智能改造,推進龍頭骨幹企業數字賦能,把天府生態智谷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主戰場、主陣地,打造先進位造業生態圈。

通過優化布局,推動園區創新化發展,目前德陽已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2個,貴州航宇、東方雨虹、特斯聯等行業領軍企業19個,新引進位造業項目佔產業項目比重達58.4%,裝備製造企業超過1500戶。目前,德陽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586億元,年均增長11.3%,規模佔全省25.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277戶、居全省第2,可持續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居全省第2。德陽正以技術變革、自主創新推動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加快駛入產業轉型的新賽道。

相關焦點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高端裝備製造與新興科技並存 四川德陽經開區打造現代化產業新城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1966年,隸屬於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的東方汽輪機廠在四川德陽市建設,為當地奠定了雄厚的工業、高端製造業的基礎,自此拉開了德陽作為中國西部工業重鎮的領先地位。時間荏苒,50多年時間過去了,如今的德陽不僅坐擁中國二重、國機重裝、東方汽輪機、東方電機等高端裝備製造企業,還新增了英傑電氣、思遠重工、深蘭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9月18日,記者隨「走進全省優秀開發區」活動來到了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7月,2020年四川省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結果,29個開發區獲評優秀,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便是其中之一。
  • 為中國打造大國重器
    她依靠自己的努力打破美國封鎖,為中國打造大國重器,她就是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著名研究員,推動中國雷射武器發展的美女科學家侯靜。說到侯靜,我們不得不提到雷射武器的發展。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等超級大國的核武器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由於核武器和洲際飛彈具有互相摧毀的能力,這使得全球的軍事強國都不敢使用核武器打擊對手。
  • 2020大國重器裡的「泰興身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嫦娥一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四號、五號試驗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各號嫦娥探測器系統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內首臺F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運行是東方電氣集團發展史上重大的裡程碑成就,也是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成果,特別是為國家突破重型燃氣輪機關鍵核心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
  • 大國重器「極端製造」者
    導 語 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全國勞動模範雷丙旺紮根北疆30多年,用智慧和汗水攻克「極端製造」領域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技術和中國力量。請聽報導《大國重器「極端製造」者》。
  • 王傳福再推大國重器,長安CS75PLUS成明日黃花!
    今日話題提到最有民族情懷大佬,莫過於比亞迪王傳福,因為他推出比亞迪漢後,又再次推出大國重器,足以讓長安CS75成明日黃花;1、最有民族情懷大佬?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央視開講吧節目中表示,中文按鍵是民族文化,即便錯了也要堅持到底,同時推出高端品牌則以中國王朝系列命名,從秦、唐和元,再到比亞迪漢推出,喊出了中國汽車崛起最強音,堪稱最有民族情懷的汽車大佬;2、王傳福再推大國重器?
  • 北科又一大國重器建成啦!
    北科又一大國重器建成啦!與會專家合影經專家組質詢討論後一致認為:已建成的特殊地域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滿足國家發改委可行性研究批覆的功能及指標要求,項目組編制的工藝測試大綱內容合理、方法可行,根據測試大綱進行的現場測試數據真實可信,所測設備運行良好,性能指標滿足技術任務書的要求
  • 推介會上「亮」家底 市長帶你「看」德陽
    12月9日,「成德同城化 天府新未來」 2020德陽城市推介會在成都舉行,對外展示德陽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城市建設發展格局,積極吸引國內知名企業到德陽投資興業,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助力德陽打造「遠者來、近者悅、居者安」的現代公園城市。
  • 【川網探展筆記】德陽70年:這裡不止有重型裝備和三星堆
    四川新聞網記者來到2號展館,帶您一起來逛逛咱們四川的21市州,看看70年來,我省各地繪製下了怎樣波瀾壯闊的綺麗華章。  德陽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農村改革的策源地、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始終與祖國共同命運、與時代同發展。
  • 疏浚「大國重器」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疏浚「大國重器」不再受制於人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不久前成功下水,目前即將出海試航。它的誕生意味著疏浚領域的「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中,不再受制於人。
  • 央視《大國重器》:A股的脊梁,投資的風向標!
    新時代下,我們需要怎樣的重器?什麼樣的核心技術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2月26日,由中央電視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在京舉行開播儀式。
  • 研發在成都、生產製造在德陽 成德欲打造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新模式
    四川新聞網德陽12月25日訊(記者 周鴻)如何提升成都德陽整體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和能級?12月2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德陽市科知局獲悉,兩地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地區行政壁壘,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和科技人才在成德間的自由流動和充分流動。
  • 國之重器""三喜臨門"
    天舟一號讓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國產大飛機讓夢想翱翔於藍天之上,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向地球深部進軍……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國重器」的突破刷屏了。
  • 中國探索海洋的「超級裝備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每一件「超級裝備」都讓世界發出驚嘆       中國造出一個海上巨無霸,破解了人類千年的能源難題!     「藍鯨1號」,這個自重43725噸的「深海巨獸」,長117米,高11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是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
  • 「深海一號」將抵深圳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20海博會
    屆時,公眾可以近距離接觸「大國重器」,感受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實力。網上預約通道將於10月10日上午10時在海博會官微「海洋經濟博覽會」和海博會官網開啟。  近年來,中國海洋事業不斷發展,為加快發展深遠海、大洋、極地通用技術,突破海洋調查、探測工程技術與裝備開發「瓶頸」,一批「大國重器」應運而生。
  • 感動交通|痴心守護「大國重器」
    圖片來源 新華網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三峽工程實地調研通航船閘、升船機和左岸發電廠時強調,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試想當年建設三峽工程,如果都是靠引進,靠別人給予,我們哪會有今天的引領能力呢?
  • 走進「重裝之都」德陽:成德同城化,如何共建高端產業鏈?
    C919國產飛機載著「德陽造」零部件翱翔天際,四川全省裝備製造業總產值的25.6%誕生於德陽……被稱為「重裝之都」的德陽,如何發揮傳統製造業的產業優勢?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的戰略機遇下,德陽如何在醫藥、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與成都共建產業鏈、謀求新發展?
  • 「厚道魯商」宗豔民:突破核心技術,打造國之重器
    憑藉這種勁頭,宗豔民帶領山東天嶽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天嶽」)成為全球第4家實現碳化矽襯底材料量產的企業,產品和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個別產品在世界上僅有美國一家企業和山東天嶽可以批量生產,該產品是支撐關鍵裝備的核心材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足跡:共和國記憶》|「大國重器」蛟龍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2002年6月項目立項,到2012年深潛突破7062米,再到2017年完成試驗性應用航次,蛟龍號不辱使命,在遠海大洋刻上了中國深度,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向領跑的跨越,為實現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