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文章,獨立思想,獨門絕技,三力合一。歡迎向家長、學生、教師推送本微信公眾號,讓更多的人受益。點擊上方「送你一雙慧眼」藍色字體,即可免費關注!
《家長•學生•教師•故事》之二十一:
哪裡工作•數學意義•偶發事件•堅持下去
獨家文章,獨立思想,獨門絕技,三力合一;本期文章:
一、家長學校:孩子在哪裡工作好
二、學生課堂:「數學」在中小學學習階段有什麼意義
三、教師論壇:怎樣處理偶發事件
四、教學故事:堅持下去
一 孩子在哪裡工作好
臨近大學畢業,孩子面臨就業問題。孩子在哪裡工作好呢?
這個問題,孩子有孩子的考慮,父母有父母的考慮。
孩子可能希望找到一個最能發揮自己所學、錢也最多的單位,他們可能不在乎在哪裡。父母不一樣,他們也希望孩子能找到一個最能發揮自己所學、錢也找的最多的單位,但他們則希望孩子在自己身邊,因為這樣他們才放心。由於這種取向的不盡相同,孩子和父母往往在這個問題上會發生一些衝突。一旦發生這樣的衝突,父母應當如何處理?
就我自己的認識而言,我覺得,如果孩子在外的前途不是很大,與其一家人天各一方,哪裡地震了,擔心;哪裡火車出軌了,擔心;哪裡海嘯了,擔心,不如一家人在一起,省去了多少擔心,而且彼此有個照顧,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如果孩子在外很有發展,做父母的也不應該阻攔,因為,做父母的必須牢記一點:你的快樂不是孩子的快樂,孩子的快樂才是你的快樂。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當你的意見同孩子的意見發生衝突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除了從快樂的角度考慮外,還有一個問題,你硬要孩子按你的意見辦,今後,孩子好還不說,如果他不好,他就會怨你一輩子。你也從此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好像虧欠孩子什麼似的,一輩子都不安寧。孩子他自己的選擇,他也無怨無悔。
孩子在哪裡工作好呢?結論是: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應尊重孩子的選擇。
二 「數學」在中小學學習階段有什麼意義
事件回放:在調查中,陳老師發現,學生中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有學生說,我就喜歡語文,不喜歡數學,所以我不想學數學。
對此,陳老師當然很高興,因為學生喜歡自己教的語文,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不能誤導學生,不能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不健全的人。
語文是文科的代表學科,數學是理科的代表學科,文理兩科是學習雙翼,少了一個都會對學生成長不利,所以必須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道理闡述:數學僅僅是中小學眾多科目中的一科,但是這一科卻在學習中,尤其是中學階段的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升學考試為例,初中升高中,各省市一般是採取語、數、外三科各為150分的做法,而其餘科目,各只佔100分,或各只佔50分。高考也一樣,語、數、外各150分,文理綜合各佔300分。要想升學,數學絕對不能差。
另外,數學是物理,化學的基礎,有不少物理,化學題實際上就是數學題,所以,數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物理、化學的好壞。因此,要想成績好,不學好數學行嗎?
更為重要的是,數學這門學科,不僅僅是學習數學知識,它還在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這才是根本。說成績,說升學,姑且看作功利主義的做法。而如果把學數學上升為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才是為學生的終生考慮。回想一下我們自己,踏上工作崗位後,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們有多少時候用到數學知識呢?沒有,但通過學習數學培養起來的邏輯思維能力,卻使我們變得聰明起來,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使我們終生受益。
正因為如此,我們一定要下功夫學好數學。
三 怎樣處理偶發事件
班主任難免要遇到許許多多的偶發事件,包括課內和課外。遇到偶發事件該怎麼辦?
我認為(我也是這樣處理的),總的原則是,不管課內還是課外,發生偶發事件,一律冷處理,切忌盲目採取行動,否則,一旦事實有出入,會把自己搞得很被動,也很狼狽。
冷處理後,不是拖,更不是不處理,而是要馬上著手調查,進行全面、細緻地了解,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把事情的正確與錯誤分清楚,然後採取恰當的方法及時進行處理,該在全班講的就要在全班講,該進行個別處理的就進行個別處理。
如果能做到這樣,一般不會發生「誤傷」,置自己於被動的地步。不要「誤傷」學生,這對一個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有可能一次小小的傷害就會改變學生一生的人生道路。
四 堅持下去
學生在進行期末考試,我在辦公室改卷。
有老師來告訴我:「張老師叫你去一下。」張老師正在我們班監考。我不知考場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丟下手中的筆,跑步到教室。
原來是一個學生病了。我走到鍾同學的面前,小聲地問:「能堅持嗎?」他痛苦地搖了搖頭。我叫他收拾好書包到辦公室休息一下再說。
路上,我問他有哪些症狀。學生回答:「頭暈,心頭慌。」我再次問他:「能堅持嗎:」他依然回答:「不能。」
從內心講,我希望他能堅持下去。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如果不能堅持,該停止考試,身體更重要。但如果病不嚴重,能堅持,就應該鼓勵學生堅持下去。這對學生樹立勇敢堅強的性格是大有好處的,另外,稍有困難就打退堂鼓,也會對全班產生不好的影響。
在辦公室,我叫鍾同學喝了點熱開水。待他休息了一會兒,我又問他:「好些了嗎?」他點點頭。我告訴他:「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你就回到教室去,堅持考完。勞動了一個學期,現在是收穫的時候了,你卻不能收穫,這不太可惜了嗎?鍾同學抬頭望著我充滿希望的雙眼,然後背上書包,說了一聲:「我去繼續考試。」便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教室。
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揚了鍾同學帶病考試這種不向困難的低頭的精神。我的意圖就是要讓學生知道什麼光榮,什麼是恥辱。
作者:陳志輝
攝影:陳志輝
編輯:陳志輝
製作:陳志輝
攝影取景地:中國北京頤和園、中央電視臺
攝影器材:紅米手機7
一、長按二維碼識別,免費關注
二、歡迎微信、QQ轉發,但其他媒體轉載須聯繫作者並經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