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輝:回答不了•老師重視•挪用•留住優生

2021-02-23 送你一雙慧眼

獨家文章,獨立思想,獨門絕技,獨特療效。歡迎向家長、學生、教師推送本微信公眾號,讓更多的人受益。點擊上方「送你一雙慧眼」藍色字體,即可免費關注!

 

《家長•學生•教師•故事》之六十六:

 

回答不了•老師重視•挪用•留住優生


獨家文章,獨立思想,獨門絕技,獨特療效;本期文章:

一、家長學校:回答不了孩子的問題時怎麼辦

二、學生課堂:學習環境不好怎麼辦

三、教師論壇:班會課能挪作他用嗎

四、教學故事:必須留住優秀的學生


一  回答不了孩子的問題時怎麼辦

       

   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問題事情時有發生,這個時候,做父母的該怎麼辦?

     有的父母怕在孩子面前露「醜」,於是,便敷衍孩子,這種做法不可取;最不可取的是,父母不懂裝懂,亂給孩子講解,結果後患無窮。

    正確的做法是,承認自己不懂,給孩子做出誠實、勇敢的榜樣。其實承認自己不懂沒有什麼了不起,人不可能什麼都懂。然後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孩子解決了,還要給予孩子適當獎勵,使孩子樂於鑽研問題,不畏懼困難。

      過一段時間後,父母要了解孩子解決問題的情況,這樣促使孩子必須去解決。如此,既培養了孩子鑽研精神,又培養了孩子的不屈不撓的韌勁。如果孩子沒有解決,父母可以同孩子一道解決,如此,既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培養了孩子的鑽研精神,還融洽了子女同父母的關係。總之,有百利而無一害。

甚至,有時,父母還可以故意裝出不懂的樣子,然後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其實是培養孩子探索精神的一種有效方法。而且也讓孩子知道,學知識有不懂是很正常,使他們不致於遇到問題就茫然和退縮,而是努力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  學習環境不好怎麼辦

事件回放:「陳老師,給你安排一個轉學生來。這個學生的情況是這樣的。他原來的學校,班上調皮的學生很多,班風不是太好,上課紀律很差。聽你班上的學習風氣很好,想方設法都要到你班上來。」教導主任告訴陳老師。

「學校安排,我沒意見。但是他來之後,我必須找他擺談擺談,學習不好,把責任推到學習環境上,這可不是一個好念頭。這個問題不解決,他今後不會有更大的發展。環境重要,但關鍵在自己。」陳老師說。

 

道理闡述:每個人都想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客觀地講,好的學習環境對人的成長是極其有利的,比如,大城市的孩子所受到的文化氛圍的影響,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所擁有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好,那是一種幸福。我們沒有必要自欺欺人,說學習環境差是好事,什麼環境越差越差越鍛鍊人,於是放棄好的條件而去有意磨練自己。條件差,那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這裡所說的學習環境不好,主要指學校條件不好或班級條件不好,或家庭條件不好等。

問題是學習環境好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多數學生的學習環境都不是特別好,而且好或不好都是相對的,你認為好,可他認為不好,所以,其實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學習環境不好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

面對不好的學習環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那你去抱怨它,毫無意義。因為客觀條件的改變不是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你只有想辦法去適應它。偏遠的山區一樣地走出了大學生,走出了科學家、文學家,小學校、小地方一樣也走出了高考狀元,這些都足以說明環境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

我們承認學習環境對學習有影響,但是學習環境不好絕對不能成為我們成績不好的理由,絕對不能成為我們不優秀的藉口。



三  班會課能挪做他用嗎

每個星期只有一節班會課,然而就是這一節班會課,有時都還要被有的老師挪做他用,比如,上課,上語文、數學、外語等一些所謂的主科的課。能這樣做嗎?

我個人的觀點是,班會課就是班會課,不能挪做他用。

一個星期下來,一個班要發生多少事情,平時又沒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這些事情,只有利用班會課來處理,如果這一節課都被佔用了,哪裡還有什麼時間?

一個星期下來,學生有多少思想變化,這些思想,如果不利用班會課把這一思想逐一進行分析,如何讓學生分清是非,懂得哪些事情做得做不得以及怎樣做和不做?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一個有責任心,有工作藝術的班主任還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班會課被佔用了,哪裡還有時間?

不要把做思想教育工作看成是講大道理,有些大道理非講不可,尤其是學生。

另外,班會課還為我們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提供了專門的時間,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班會課這一寶貴時間。

說句老實話,要做好一個班的工作,一節班會課是太少了,哪裡還能夠挪做他用?



 四  必須留住優秀的學生

 

李同學來找我,說她母親要把她轉到某縣的一所學校去,原因是要親自督促她學習。

李同學是我班上最優秀的學生,我肯定捨不得她轉學,另外,也怕產生連鎖反應。在李同學告訴我的時候,我沒有多說,只是表達了希望她能轉到一所比我們學校更好的學校的願望。因為,我怕說的過多,適得其反。

下午,李同學又來告訴我,說她要轉去的學校是一所重點中學。我詳細地詢問有關情況,比如她母親是不是在某縣做生意,不然怎麼會說要督促她學習呢。李同學給了我肯定的回答。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下午第三節課後,我把李同學找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對她說道:「你的學習、表現都是班上最好,你的性格也很好,總之,你是陳老師最喜歡的學生。所以,陳老師肯定捨不得你。但是,這件事我不能強迫你不轉。轉還是不轉,你自己的決定。不過,我反反覆覆地考慮了一下,我認為你不轉,利大於弊。反之,則弊大於利。第一,你的學習還存在一些問題不是督促不夠的問題。因為你本身是一個非常自覺的學生。第二,我們班的任科教師,尤其是主科教師,除個別科目外,絕對是一流。你轉去的那所學校能保證每個老師都是一流的嗎?第三,轉到一所新的學校,基本上要一個學期才能適應。現在已經是初二期末。等到你下學期轉去適應了就要進入初三。這樣的動蕩對你的學習不利。第四,你在我們班上現在是最好的學生。如果繼續保持,進入初三後,學校老師都會全力以赴地保你們這些可能考上重高的同學。你轉去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嗎?所以,我認為,你轉走,弊大利小。當然,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停了停,我看了一下李同學的情緒變化。感覺同學對我的意見能接受。便又說道:「其實,轉或不轉,關鍵在你,你不轉,你家裡拿你也沒辦法。」

兩天後,李同學來找我說:「陳老師,我媽已在別的學校繳了錢,所以我沒辦法,只好聽我媽的。」

「不管你在哪裡讀,我相信你都是一個好學生。你最好去借讀,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今後發畢業證是我們學校,二是如果你去不習慣,你還可以回來,我歡迎你回來。」我對李同學說,看得出。李同學非常感動。

雖然我沒能把李同學留下來,但我盡力了。



 

 

作者:陳志輝

攝影:陳志輝

編輯:陳志輝

製作:陳志輝

攝影取景地:中國四川成都錦裡、武侯祠

攝影器材:紅米手機10 

 

一、長按二維碼識別,免費關注

二、歡迎微信、QQ轉發,但其他媒體轉載須聯繫作者並經作者同意。

相關焦點

  • 陳志輝:父母生日•好老師標準•優生率•尊師條件
    如果不澄清這個問題,勢必對班上的管理及同學們的學習、成長都是一個大問題,陳老師決定要在班上開展一場「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的大討論」,爭取通過討論,解決學生這個問題。  道理闡述: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各人的標準不一樣,答案就不一樣。
  • 陳志輝:上綱上線•運動會•欣賞優點•看相老師
    :「老師,運動會我沒有比賽項目,我可以不參加運動會嗎。」有一位作家在回憶他中學時代的老師時,曾經滿懷深情地寫道:在眾多的老師眼中,「我」這也不順眼,那也不順眼,「我」乾脆以爛為爛,說「我」差,「我」就差。但是,「我」的語文老師總是發現「我」的優點,又完成了一次語文作業;這一節課很認真:這篇作文的這句話美極了;你穿得真乾淨……由此,「我」喜歡上了語文老師,喜歡上了語文課,「我」的語文成績從中下躍居班上前茅。
  • 陳志輝:有意見•擔任幹部•假期作業•壞事
    言語中,對老師意見很大,家長問:為什麼說老師是「暴君」呢?孩子回答說:「老師根本不允許女同學披著頭髮到學校去。」家長立即問孩子:「老師錯沒錯嘛?《學生守則》允不允許嘛?」孩子回答:「其他老師都不管,她偏偏要管。」家長馬上對孩子進行了語重心長的教育。這個家長做得很對。 一般來說,孩子不可能對老師沒有意見。
  • 陳志輝:寫好漢字•代籤名•辭職•夜晚敲門
    之所以這樣要求,陳老師自有陳老師的道理。陳老師認為,學生要好,沒有家長的配合,那是很困難的。正因為如此,每次家長籤名後,陳老師還要求學生交回來。這樣才能督促學生必須拿回家。 可即便如此,也會出現一些特例。你看,這天,在陳老師檢查試卷時,他左看右看,李明交的試卷,家長的籤名怎麼看都不像李明家長的籤名。
  • 陳志輝: 哪裡工作•數學意義•偶發事件•堅持下去
    ,學生中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有學生說,我就喜歡語文,不喜歡數學,所以我不想學數學。對此,陳老師當然很高興,因為學生喜歡自己教的語文,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不能誤導學生,不能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不健全的人。語文是文科的代表學科,數學是理科的代表學科,文理兩科是學習雙翼,少了一個都會對學生成長不利,所以必須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 陳志輝:比孩子•睡前做什麼•班主任錯•「愛」的教育
    ,陳老師發現小明沒帶語文書。遇到這種情況,學生要麼回去拿,這樣勢必影響學習或老師的工作。客觀地說,危害性不小。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建議同學們在晚上睡前,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檢查當天的作業是否完成,如果沒有完成,要完成以後才能睡覺;第二,把第二天要帶的東西清理好並裝到書包裡,第二天早上,背上書包就可以走。
  • 陳志輝: 小學重點•睡覺•競賽•班長決定
    利用做眼保健操的時間,陳老師讓大家邊做邊聽他講,「上課『我』為什麼總想睡覺」以及解決的辦法。    道理闡述:該睡覺的時候想睡覺,這很正常,比如晚上或疲倦時。不該睡覺的時候想睡覺,偶爾睡一下,這也很正常。
  • 校園霸凌為何不叫家長?「差生」與「優生」的區別待遇究竟在哪裡
    校園霸凌為何不叫家長?「差生」與「優生」的區別待遇究竟在哪裡?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在校園也不例外。家長送孩子上學,除去孩子的學習之外,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沒?在學校過的好不好?每一位家長都想讓自家的孩子得到老師的賞識,每次送孩子去學校,都想去和老師說上兩句。
  • 陳志輝: 孩子工作•語文重要•學生座位•告別六一
    小明不聰明嗎?聰明,那問題出在哪裡? 經過調查,陳老師發現,問題就出在小明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可能受家長的影響,認為學好數理化就行了。陳老師決定要找小明聊一聊「語文同其他學科的關係」。 讀書的時間是有限的,不過十幾年,而人生的時間很漫長,一旦進入社會,學校所學的知識,除語文外,非工作需要,都很難用得上,凡是用不上的知識,要不了多久就會還給老師。語文知識卻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而且從時間上講,直至終生。
  • 陳志輝:以暴制暴•打小報告•哀思•善誘
    就是同學及時向老師反映班上的情況。「向老師反映情況是打小報告嗎?」這個問題不解決,班上不可能有正氣。陳老師考慮必須要在班上理直氣壯地講這問題。 道理闡述:「報告」本身是中性詞,加上一個「小」字,似乎就成了貶義詞了。
  • 陳志輝:學會遊泳•男生頭式•喊報告•考「砸」
    可惜,我們的教育部門人人自危,誰也不敢冒這個「天下之大不韙」。學校不敢做,可以理解。既然學校不敢做,就只有家長來做。家長帶孩子去遊泳,教會孩子,或者讓孩子參加遊泳訓練班,都是好辦法。
  • 陳志輝:學習動力•以暴制暴•班主任著裝•不來集合
    陳老師了解到這個情況,馬上找小明談話,小明被陳老師說服,放棄了「以暴制暴」的念頭。  道理闡述:同學之間難免有矛盾,有矛盾難免發生衝突。這種時候,只要採取恰當的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很容易就把同學之間的矛盾化解了,衝突平息了。
  • 一個班級裡的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老師最該優先關心誰?
    老師的精力投給中等生還是學困生後進生?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立場和心態,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學生家長,筆者相信,大家都可以得出正確結論:教育要公平公正,甭管學優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當老師必須一視同仁。
  • 重視人文學科 用「心」留住人才
    在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中,他們就如何通過教育提升深圳的創新能力、發揮引領作用以及留住青年人才紛紛建言。 重視人文學科教育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深圳將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建設國際化新型研發機構,來自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市人大代表稽世山感到非常欣慰,他認為推進未來網絡實驗室和移動網際網路安全技術等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將有利於提升深圳的國際創新教育水平,「深圳是中國最具有矽谷氣質的城市,很多在美國矽谷產生的最新科研成果也是在深圳進行最早的小批量生產,並最終轉化為產品推向全球
  • 維生素A與優生
    只有優生,才可能優育。所以說,優生是優育之必要前提條件。涉及優生的要素很多,如遺傳、營養、孕檢與圍產期保健,及合理用藥等均非常重要。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備孕、妊娠和哺乳期的營養。
  • 優育優生,家族希望!優生的3個關鍵,男女都應該要看看
    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優生優育也越發重視,畢竟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寶寶是既聰明又健康。優生四項、優生五項,都有什麼作用?2、 優生五項在上述的&34;加上另外一些檢測——生殖道感染檢測,就是優生五項檢查了,主要是對生育和胎兒影響較大的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
  • 優生是這樣「煉」出來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小就嘗試把他當大人對待,小到呀呀學語的時候不讓他說「雞咕咕」「蛋哆哆」等疊詞的小事,大到對待異性、家庭事務決策等大事,都把他當大人對待,加之凌晨閱讀涉獵很廣,所以心智比較成熟,雖然智力不是超群,但有些方面的秉性,他與同齡人相比有很多不一樣。
  • 什麼是優生五項?一般體檢可以代替優生五項檢查?醫生:不可以!
    優生五項檢查是近幾年普及的育前檢查項目,主要是檢查女生身體是否複合優生優育標準,很多年輕人在婚後育前都需要檢查,許多想要二胎的夫妻,也需要檢查,因此很多人就會產生疑問,優生五項檢查究竟檢查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優生五項檢查包括什麼?
    原標題:優生五項檢查包括什麼?   優生五項又叫做「致畸五項」,是多種孕婦患病後會引起子宮內胎兒流產、或者造成先天缺陷的病原體總稱。隨著人們對於身體健康以及對胎兒質量關注,優生五項檢查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麼,什麼是優生五項檢查,優生五項檢查都包括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這個「優生」打了誰的耳光
    好久沒出現考上清華的學生了,學校以他為無比的驕傲和無上的榮光,通過媒體大肆炒作「素質教育碩果纍纍」,自然是一番熱鬧景象。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學校給了這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以七萬元的獎勵——這也是當初招生時的承諾。許多人和我一樣感到不解:為什麼要給這孩子七萬元獎金呢?校長的回答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衝刺清華北大!」我笑了,考清華考北大是需要智商的,有的孩子你就是給他七十萬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