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6月17日訊 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三,古勞水鄉「北控水務杯」傳統龍舟賽在新落成的昇平河龍舟公園龍舟賽道精彩上演。本次比賽由古勞龍舟協會主辦,古勞鎮人民政府協辦,共有22支龍舟隊參加角逐。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光應邀出席了比賽開幕式。
端午節賽龍舟
古勞鎮位於鶴山市的西北部,有著著名的古老水鄉旅遊資源,被稱作「嶺南的威尼斯」,這裡不僅是詠春拳的發源地, 更有著延續三百年的「三夾騰龍」龍舟文化,每年的農曆初三初四,那些遠在外地拼搏的古勞人,都會自覺返回家鄉,參加、觀賞龍舟賽。
但今年的龍舟賽事,2018年度「北控水務杯」三夾騰龍龍舟賽的舉行,卻讓不遠千裡回鄉觀賽的彭東升充滿了新奇和感動。「沒有想到今年的龍舟賽道這麼美,沒想到河水這麼幹淨,好像又回到了可以在河水裡摸魚的小時候。」
治理前後的龍舟賽道,舊貌換新顏。
傳承文化,延續水鄉情懷
對這一切不敢置信的不僅僅是彭東升,還有當地的鶴山市民志哥。漫步在沙坪河岸邊,清風吹來陣陣花香,再回想起之前的沙坪河,他仍然禁不住皺起了眉頭,「以前河水都很髒,有很多淤泥,蚊子和垃圾,很臭,周邊的居民真是沒法生活。」
沙坪河全長37.6km,貫穿鶴山市中心城區,輻射鶴山雅瑤、龍口、古勞、桃源等鎮,可以說是鶴山百姓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快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工業、養殖業大量排放,沙坪河流域主要河段水質惡化,生態嚴重退化,水環境問題不僅成為鶴山市發展的生態瓶頸,更難以滿足鶴山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百姓的需求就是政府的追求。2014年鶴山人民政府和北控水務集團籤署戰略協議,就對沙坪河流域進行綜合整治召開專門會議,並將其確定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16年北控水務集團憑藉強大的綜合實力中標「鶴山市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一期)」項目。
沙坪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涵蓋了城市防洪、道路橋梁、洲灘景觀、河道清障清淤及截汙管網等五大工程,實現了供水與排水資產的高效整合、傳統水務與水環境治理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在原灘涂基礎上,通過實施河流清淤、清障、生態保護帶建設、生態溼地修復等系列工程,由點到面系統綜合整治沙坪河水汙染,改善水質。另一方面基於當地豐富的文化傳承和市民宜居的需求,在河道截汙清淤基礎上,深度挖掘鶴山龍舟文化、榕樹文化、詠春文化、舞獅文化等傳統文化特色,運用景觀設計的手法,塑造文脈與水脈交織的濱水景觀空間,使傳統文化得以復興展現。
例如沙坪河流域著名的三段八景。其中八景之「三夾騰龍」是對舞龍文化的體現,「柳岸芳蹤」對應的是水鄉文化,「清泉如許」對應詠春文化。
鶴山三段八景之一「柳岸芳蹤」如今已經成為市民休閒運動的場所。
「柳岸芳蹤」治理前與治理後。
夕陽中的「清泉如許」,充滿著靜怡的美麗。
「清泉如許」治理前與治理後。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承載今年龍舟賽的鶴山古勞龍舟主題公園以及龍舟賽道的修建。坐落在昇平河上的新龍舟賽道筆直開闊,長800米、寬50米,兩岸是可容納4萬人的生態梯級看臺。在該區域中,又分為龍舟競賽起點的「龍舟起舞區」和終點的「龍舟風採展示區」,最大化地展示出鶴山的龍舟文化。改變了原來在沙坪河「三夾騰龍」龍舟賽道彎曲,不能承辦國際龍舟賽的局限性,為進一步繁榮龍舟文化提供了可能。
「龍舟文化及其盛事將會成為我們鶴山人民、水鄉人民的一個新起點,非常感謝鶴山市委市政府、北控水務集團對我們古勞水鄉龍舟文化的重視,這讓我們古勞水鄉的龍舟文化更增添了世代地傳承的希望!」鶴山古勞龍舟協會秘書長黃華勝激動地表示。
六位一體 打造水產業鏈示範城
兩年的治理,從遍布淤泥、垃圾的黑臭河湧,搖身一變成為綠水秀美的濱水長廊的背後,是鶴山政府、北控水務集團基於國家對治理效果的導向要求,從「單純側重單個流域的項目治理開始重視城市、城鄉整體水系治理」的治理理念的改變和創新。
北控水務從城鄉共享、傳統與現代共享、生態與人文共享理念出發,通過六個一體化,打通了鶴山城鄉供水、城鄉治汙、河流修復、空間貫通、文化景觀的流域治理全產業鏈,實現了治理效果最大化。
與一般水務項目僅僅是城市供水、汙水處理、水環境綜合治理單個項目不同,鶴山項目是以鶴山市整體水環境效果最大化作為出發點,以水質提升為目標導向,從城鄉共享,傳統與現代共享,生態與人文共享理念出發,通過城市防洪、道路橋梁、洲灘景觀、河道清障清淤及截汙管網等五大系統,近期17項工程,中期9項工程,遠期8項工程,實現供排水一體化、水務水環境一體化、廠網河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環境管理智慧化、環保教育常態化,打通城鄉供水、城鄉治汙、河流修復、空間貫通、文化景觀的流域治理全產業鏈。
六個一體化的統一規劃,在空間上實現了從城鎮、郊區到農村的全覆蓋,統籌流域不同空間、不同地域、上下遊、左右岸的治理需求;行業上實現供水與排水資產的高效整合、傳統水務與水環境治理的有機結合,流域監測預警與運營管理的智慧耦合;時間上實現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控制,全鏈條監管。
簡而言之,就是基於項目整體需求,給出綜合解決方案,解決單個水環境項目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專業多樣化、管理碎片化、城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最終呈現1+1大於2的效果,打造「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管理、水經濟、水生活」九位一體水生態文明格局。
從2015年,北控水務開始為鶴山提供自來水服務,到2016年中標後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開工,2018年6月,沙坪河一期工程完工。兩年時間,沙坪河項目治理效果逐步顯現:
沙坪河城市段恢復生態,河水COD濃度降低47%,總磷濃度降低38%,消滅黑臭現象,使河道從難以近身的死水恢復成市民喜愛的公共親水空間。實現給水水質達標率100%,為30萬鶴山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飲用水。
通過六位一體化的系統治理,不僅滿足了多樣化城鄉環境治理需求,實現了傳統水文化傳承與發揚,濱水產業及治水產業的升級,而且充分促進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人群的公平權益,在切實改善自然環境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和諧發展。該項目作為二元結構流域治理的成功範本,被選為廣東省流域PPP試點。
智慧平臺 助推河長管理長效化
要想實現水生態文明的永續發展,治是一時,管卻需要一世。河長制,是國家為了實現水生態的長治久清而採取的重要舉措。而要真正履行河長制的巨大責任,既需要建立科學長效的水務管理機制,也需要最新的信息化技術來為管理提供重要支撐。
智慧管理平臺基於BIM、GIS技術,對沙坪河道、第二供水廠、村汙處理站等進行BIM建模,實現區域全方位可視化動態輔助決策。
基於長期管理的要求,以及對現實管理中存在的工作人員上報問題難、重點河道實時監控難、對河長工作的管理考核難等問題,北控水務集團與鶴山市政府多次研討,研發了針對沙坪河流域治理的鶴山智慧化河長制管理系統。
該系統主要基於鶴山市河長管理中移動辦公、在線審批、過程監管、公眾參與的多維度需求,對已有管理工作流程進行了重構或優化,通過全面監控區域水務水環境實時狀況,全方位聯動協調各級部門及河長,全市資源實時更新與共享,讓公眾參與更有效、企業管理更智能、政府監督更到位。
而對該管理系統提供支撐的是包括5375個農業汙染源、298個工業汙染源、74條水庫、32條山塘、9個汙水廠、5個供水廠、155個農村汙水處理站的管控,以及動態水環境監測與響應機制和45條河一河一策針對性治理措施資料庫。基本實行了從汙染源到管網、從供排水廠到河流、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到企業到公眾的全面覆蓋。
為了獲得更全面清晰的數據,掌握河段水質現狀及發展情況,北控水務集團利用無人機、數字高光譜與水質水動力模擬軟體,突破傳統點位監測方法,實現葉綠素A,總氮、總磷、懸浮物水質指標的面狀可視化,能夠及時發現並預警入河汙染,動態掌握水質變化數據,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技術先進、數據繁多、管理多層,但該系統使用起來卻非常便捷,主要通過公眾參與微信端、河長巡查移動端、河長管理計算機端以及河長信息採集與互動公示牌四種形態展現。
市民可以通過關注鶴山河長制公眾號,利用微信端隨時上報汙染情況,上報信息會根據汙染河段權屬分類,方便河長及時處理問題。
高效安全的水務信息處理和資源整合能力,科學的水務監測、預警、分析、預測和決策能力,高水平的水務設施遠距離控制和智能化執行能力,以及協調的水務業務跨部門、多層級合作能力,使鶴山智慧管理平臺獲得廣泛認可,被廣東省納入「河長制」推行示範點。
從汙水到清水再到親水,鶴山市政府與北控水務集團一同為鶴山人民延續著水鄉情懷,樹立著生態治理與社會發展提質轉型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