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院方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新民網】新冠疫情讓一群湖北的重度聽力障礙寶寶手術一再被延期。為了使他們儘快得到救治,六一兒童節當天,上海市兒童醫院為四位來自湖北的困難家庭重度聽障兒童組織了愛心手術,為他們植入了人工耳蝸,使他們重獲新「聲」。人工耳蝸費用昂貴,很多家庭憑一己之力難以承受,院方特地為他們申請了「大愛有聲 聽建未來」愛心基金,緩解家庭壓力,幫助他們回歸這個精彩的有聲世界。
抗疫志願者家庭來滬手術
來自湖北仙桃市的小龍,如今兩歲四個月了,因為聽障,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如同「默片」一般,也沒有聽見過一句父母對她的聲聲呼喚。看到別的小朋友快樂地蹦跳玩耍,他只能遠遠地看著,媽媽經常偷偷落淚。因小寶聽力原因,媽媽辭職在家帶兩個孩子,並且每周還要往返武漢仙桃做康復治療。2019年年底疫情爆發以後,孩子爺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社區志願者並且至今仍然在做一線崗位,孩子爸爸也響應單位號召二月份就上崗做寬帶網絡支撐服務,保證當地網絡的暢通,儘管自身還需要幫助,但這個堅強的家庭仍在用他們的綿薄之力為社會做貢獻。
原本在湖北,家裡已經為小龍預約好了人工耳蝸手術,可是由於疫情的原因,當地無法開展手術。直到5月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看到了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CHARGE症候群患兒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報導後,小龍的父親與院方取得了聯繫,成功預約了手術,為孩子打開了一扇「聲之門」。
術前為患者做好「就醫攻略」
同樣來自湖北的丫丫(化名)10個月的時候去醫院檢查發現是極重度耳聾,她來自一個困難家庭,奶奶是聾啞人,一直沒有工作,爺爺已患肝癌去世,母親一直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和老人,全家的生計都是靠父親一人工作承擔。即便家境困難,為了給孩子恢復聽力,他還是花了2萬元買了一隻助聽器,但是現實很殘酷,寶寶還是如同被按下了「靜音鍵」一般。諮詢專家意見只能植入人工耳蝸,經多方打聽得知上海地區有專項資金補助,頓時讓他看到了希望。
記者獲悉,為了做好這次愛心手術,讓四位來自湖北的困難家庭感受異鄉的溫暖,在他們來滬之前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就已經建立微信群,詳細介紹病房環境和周邊交通條件,並且為他們安排住宿,開闢綠色通道進行核酸檢測、各種術前檢查。耳鼻喉頭頸外科所在的外科三支部黨員志願者還為寶寶們悉心準備了各種小禮物,希望他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不會害怕。同時為他們申請了建行人工耳蝸專項基金,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為本次四位湖北貧困聽障兒童提供手術費支持的是「大愛有聲 聽建未來」專項基金,該項目由建行上海市分行攜手上海市兒童基金會共同發起。2018年起,建行上海市分行創新推出慈善集合信託計劃,愛心客戶通過認購產品將收益定向捐贈給上海市兒童基金會,專項用於貧困家庭兒童耳蝸手術患兒,並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個全部由聽障兒童組成的「蝸牛寶寶」合唱團。目前,「大愛有聲 聽建未來」已成功幫助78位聽障兒童回歸有聲世界。當得知湖北地區有幾位聽障兒童因為疫情耽誤了治療,建行上海市分行第一時間提供支持,攜手兒童醫院為患兒打開綠色通道。
疫情期間,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李曉豔主任所帶領的耳蝸團隊已為40餘例極重度耳聾寶寶成功完成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這也是他們回歸到有聲世界的第一步。
通訊員 徐運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