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春天的歌頌者,詩人眼裡的春天更有說不完的愛恨情仇。在杜甫眼裡,長安的春天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哀痛,洛陽的春天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悲喜。成都的春天則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絢麗。在長沙的春天卻是「落花時節又逢君」悵然。
走進詩聖杜甫的春天,讓我們感受詩聖的情懷。
第一、長安之春
長安,這個在韓翃筆下「春城無處不飛花」的繁華城市,因為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而破敗衰落,杜甫眼裡的春天也充滿悲傷。
1、《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伴隨著許多人長大,從當初經歷過無數戰亂時代的世紀老人,到今天的紅旗下長大新人,都背誦過這首詩。
而隨著歲月流逝,對這首詩中蘊含的國恨家仇更打動人心。
依然是長安,依然是春天,綠樹紅花映照著紅色的宮牆以及重疊的飛簷。可是,長安卻不再是昔日的長安,城頭變幻大王旗。江山易手。
國家破碎,山河依然存在,春天來了,到處花紅柳綠,長安城春意蔥蘢,可是那遍野的草木深深地掩映著無人居住的城池。一個「破」字寫出盛唐如大廈轟然倒塌的悲哀,一個「深」字,讓我們感受到杜甫內心深沉的悲傷,為國家和民眾的悲傷。一個「深」字,寫出長安由繁華到衰敗的蒼涼。
第二聯中「花濺淚」與「鳥驚心」的相對更讓人心痛,因為感傷,看到繁華都覺得花朵都在哭泣,在淚如雨下。因為離別之恨,聽到悅耳的鳥鳴,感覺到它們的叫聲讓人心驚,似乎花兒與鳥兒都在哀痛國家的破敗。而詩人面對鳥語花香的春天,更加感受到內心的傷悲。詩人以樂景(美景)寫悲傷與痛苦,讓悲傷和痛苦更加觸目驚心。
人說花落淚,花垂淚,但杜甫卻用一個「濺」字,讓人有淚飛頓作傾盆雨的悲傷感,真是杜甫一哭,全長安都落淚,甚至兩千多年的今天,我們也跟著落淚。
接著,詩人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戰事之長,國家與民族,包括自己的前途如此渺茫。而難得接到的家書多麼珍貴。杜甫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家人思念他,他思念家人,都難得互通音信啊。
而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將憂國憂民憂思家人的愁緒表達得淋漓盡致。太多的憂愁讓他的頭髮發如雪,讓頭髮越來越短,越來越稀疏,連髮簪都別不上了,乾脆不愛簪發了,等它亂七八糟頂一腦袋。
連起碼的收拾打扮都顧不上,可見這份哀愁多麼深。
同樣寫春天,同樣有一個「望」字,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的春天有惆悵,有思念故土,但卻有種豪氣與壯闊,而杜甫的春天卻是說不盡的哀愁。
2、《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飛減卻春,
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
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
何用浮名絆此身。」
這首詩作於乾元元年暮春。當時,唐軍已經收復長安,唐肅宗和朝中文武大臣都回到京城,安史之亂正在漸漸平息。
杜甫回到長安,任左拾遺,可是,朝廷內李輔國把持朝政,杜甫雖為諫官,卻被視為異己而被排斥,心情自然很鬱悶。
在春天,詩人在曲江漫遊。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西安(長安)西南五六公裡處,早在秦漢時,它就是上林苑的宜春苑,建有宜春宮。
如果說長安是唐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那麼,曲江這是唐朝著名的休閒娛樂或者遊樂中心。杜甫曾寫過《麗人行》,那也是三月三日一個明媚的春天,宮裡的貴妃娘娘們乘著香車寶馬到曲江遊玩,穿著如此華貴,氣勢如此強盛。可惜,這些麗人隨著安史之亂灰飛煙滅,葬身馬嵬坡黃土之下。
當然,宮中不缺美人,又有新的美人受到皇上寵愛。
曲江的春天依然綺麗動人,但大唐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而人生的春天也匆匆而過。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這是暮春時節,花謝花飛,一片飛花減去多少美麗的春色,在風中飄舞的萬點飛花不是更讓人哀愁嗎?有多少春天多少歲月就這樣流逝。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面對紛紛飄落的花瓣,哀傷又有什麼用?能挽回它們墜落的命運嗎?不能,眼看著片片落花飛過我的眼帘,枝頭殘花落盡,誰人不傷感,我只有借酒消愁,也不怕喝酒過量而傷害身體,算了,不要再讓美酒沾溼我的乾渴的嘴唇吧,可是,我還是做不到移開酒杯。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詩人的目光從紛飛的花瓣落到曲江邊的建築上,江邊原來充滿達官貴人們歡聲笑語的小堂已經成了翡翠鳥的巢穴。而遠處宜春苑邊高大的陵墓前的石麒麟倒臥在地上,無人看管。
這些原本是皇家陵墓,有專人看管,可惜,戰事一來,沒有人管理了。石麒麟是陵墓上的裝飾,可是,在安史之亂中,叛軍進入長安後全部打碎推倒,至今無人管理,維修,一片破敗。
一個曲江,活人在這裡休閒娛樂,死人也在這裡安眠,可如今卻一片破敗,什麼富貴繁華,什麼青春紅顏都煙消雲散。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我仔細推測宇宙萬物的道理,發現人生如此,應該及時行樂,不要用浮名牽絆住人生的腳步。
雖然如此,但杜甫卻不會放下內心憂國憂民的情懷,放不下報銷國家的一腔熱血,放不下對民眾的關懷。
第二、奉先之春
洛陽被稱為東都,唐武則天在這裡建立行宮,因為她自己創造的名字就叫「曌」日月當空,自然,做女皇,將李唐王朝改成大周的她不願意在長安行使她的皇權,於是,她到長安的東邊城市洛陽,開始她的縱橫天下二十年。
不過,當她到了耄耋之年,還是依依不捨地將皇權還給李唐。
大周成了一段與女人有關的繁華的夢。
但洛陽在盛唐時代依然繁華如絢麗的牡丹。可惜,安史之亂中洛陽的繁華也成了過去。
杜甫沒有走進洛陽的春天。唐肅宗乾元元年,也就是寫《曲江二首》的那一年,杜甫因為上書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冬天告假回東都洛陽探望舊居陸渾莊。第二年三月,九節度之師叛亂潰於鄴城,杜甫自洛陽經過潼關回華州,路過奉先縣。
他曾在奉先縣,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表達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情懷。
而今,再次過奉先縣,拜訪居住鄉間的少年時代好友衛八處士,心中卻是感慨萬端,於是,他寫下這首詩送給友人。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在戰亂不斷的年月,就算家人都天各一方,難得相見,何況朋友呢?人生中的聚散不定,就像天上的參與商兩個星宿,此升彼落,無法相會,可是,今天是個什麼日子?我們卻相見了,在燭光下暢敘往事,這是醒來還是夢中?
我們曾經還是少年郎,可是,那些日子已經匆匆而去,不能追回,我們兩個人頭髮已經斑白了。打聽故友,他們多數已經作古,成鬼了,而我們倆居然還能相見,你這樣驚呼,讓我心腸一熱。沒有想到還有老友記掛著我。
我真沒有想到,二十年過去了,我還能夠登上你家的廳堂,當年我們離別時,你還沒有結婚,今天看到你,兒女都成人了,他們排列在一旁,一個個青春年少,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老了。
你的兒女多麼懂事啊,知道我是你的老朋友,親切問候我,關心我,詢問我從哪裡來,我還沒有回答,你的兒女們就已經把美酒擺好了。
他們冒著夜雨到田間地頭剪來春天剛發出的韭菜,剛燒好的黃米飯噴香。你招待我的飯是黃米飯,素炒韭菜,雖然簡單,但卻是我吃過最美的飯菜。你不斷地熱情招待我,要我喝酒,頻頻舉杯,我也回敬你,一點也不勞累。
美酒一杯又一杯,喝十杯(虛指)都不會醉,因為我感謝你對我的情誼那麼深長。明朝你我將分手,這一別就像千山萬水,再也無法相見,世事艱難而渺茫,我心中的感懷就像酒一樣醉人。
「一個夜雨剪春韭」寫出老朋友之間的友誼,冒著大雨到地裡剪韭菜,這菜不貴,但因為是老友的一片心意,因此格外珍貴了,黃米飯,春天的韭菜勝過珍饈萬千。
春韭一茬又一茬,隔了又生,就像他們的友誼,從父輩傳到兒女。
而這個夜雨綿綿的春天,因為友誼在杜甫心中永遠蔥綠。
只是,這個春天的他依然傷感,老友相見難,別亦難,傷感,歲月流逝,許多老友成鬼,傷感,人生匆匆,世事艱難,前途渺茫,傷感。但傷感中卻有欣慰,這就是從父輩到兒子綿延的友誼。
而我們讀這些詩篇,也為杜甫的情懷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