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為孩子鋪好了路,他還是會走彎路?

2020-09-07 俅俅閱讀

明明你為孩子鋪好了路,他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必是一條光明大道,為什麼他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彎路?

要麼是你貪心,要麼是你的方式錯了,往往是後者。

你越是規劃周全,孩子越不長進 有個漁夫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然而他的三個兒子技術很平庸,遠遠不如別人家兒子的技術,漁夫很納悶。

於是,漁夫經常向其他人訴苦:

「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將捕魚技術傳授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講起,告訴他們怎麼織網最容易捕魚,怎樣划船不會驚動魚,怎麼下網最容易套住魚。」

「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還是這麼差」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話問他:「你一直是手把手教他們嗎?」

漁夫說:「是的,我講所有的經驗都教給他們了,就是怕他們多走彎路,教的非常仔細。」

路人說:「他們一直跟著你嗎?」

漁夫說:「是的,我就是怕他們多吃苦頭,所以讓他們一直跟著我。」

路人說:「那錯誤很明顯了,你一直教他們技術,卻忘記教他們教訓。」

這正是很多家庭的縮影,為孩子規劃好了所有,沒想到孩子更不長進,原因就在於,沒讓孩子自己去走。

你的一千句一萬句叮囑,都不如讓孩子摔一跤,來得更實在。

相比你的苦口婆心,教訓會讓孩子記得更深刻。

該孩子走的彎路,一步都少不了 特別喜歡《小歡喜》中童文潔說的一句話:

該孩子走的彎路,一步都少不了。

精闢至極,宋倩為英子準備好了幾套房產,選好了學校,每天做好可口的飯菜,但還是狀況不斷,英子最後差點得抑鬱症。

其實,在孩子成長中,父母真不可能規劃得那麼周全,當你為孩子避免了一條彎路時,又會出現另一條彎路,你是繼續選擇替孩子走還是讓孩子走?

如果你替孩子走了,那他沒有得到教訓,等他獨立時就會不知所措。

所以,父母們都應該明白,你所謂的為孩子鋪好路,避免的彎路,都是在扼殺孩子得到經驗的機會。

溫室裡的花朵,永遠經受不住風吹雨打,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在於經歷得多,要想孩子真正地成長,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論成敗。

美國心理學者亞當·格蘭特說,small wins(小成功)能幫孩子找回自信。如果一個剛學步不久的寶寶由於被小石頭絆倒,鼓勵Ta「再走一次」是重拾信心的最好辦法,幫助Ta下一次再走同一個路段時擺脫猶豫。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摔倒」時,是要關心,但又不能太當回事,「摔倒」了孩子能「爬起來」並且「再走一次」才是一次完滿的成長。

彎路未必不好。

你的不放手,使孩子成為巨嬰 去年的48歲海歸啃老新聞依舊記憶猶新,留學歸來7年來, 一直在家啃老,依靠著母親3000多的退休金。

而這一切的根源,82歲的老母親悔恨自己當初的做法:

「怪自己教育不得當,當初樣樣包辦。兒子只管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操心。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改不了了。如今,兒子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垃圾堆在牆角,房間也從不收拾。」

不僅如此,還將房子轉到這個兒子名下,寵得連小兒子和小女兒都有意見。

到頭來,她為兒子鋪好的所有路,反而成了他的禁錮,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當你讓孩子按照你的方式走時,實際把他當成了提線木偶,他何來的自由和獨立的思考能力。

太殫精竭慮的父母,養不出步態輕盈的孩子;因為你的力都過度用在了孩子身上,使他得不到成長的空間。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教訓 記得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

有位中國父親帶著孩子的去德國旅遊,有一天,在海邊,看到一位德國媽媽在躺椅上看書,她的孩子卻抓了一把沙子往嘴裡塞。

這位父親看到後,非常著急走上前去,提醒德國媽媽,「你的孩子要吃沙子了。」

可是,那位母親非常茫然。「那又怎麼樣呢?」她說,等他嘗過之後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

那位父親很愕然,如果這是在中國,大部分父母會阻止孩子,告訴孩子沙子不能吃,抑或是孩子自己放到嘴裡發現難以下咽,結論是一致的,但獲得這個結論的方式卻不一樣。

前者,孩子獲取的是父母判斷之後提供的間接經驗;後者,孩子卻是親身體驗之後的直接經驗。

有個理論說,父母做了80%,孩子做20%;父母做了20%,孩子做80%。

你做得再好,得了90分,只是你的分數;孩子做得再差,即使不及格,好在他有了經驗。有了經驗後,他才知道下次怎麼改進。

無菌的環境,只能養出抵抗力差的孩子;有時孩子走的太順,寧願他栽個小跟頭,讓他記住教訓,走得更穩。

我們永遠沒辦法規劃孩子的所有,只能幫助他,製作屬於他自己的鎧甲。

相關焦點

  • 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
    胡清汝和他的學生們。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人生有很多種選擇,他們卻用一生選擇平凡,選擇寂寞,選擇奉獻,只為讓山裡的孩子都有學上,看到外面的世界,走向明亮未來。
  • 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不要用愛的名義,去不尊重孩子
    學校給孩子留了作業,讓回家洗一次衣服。我們選擇了手洗的方式來完成這個作業。我先示範了一遍洗衣服的步驟,然後讓大寶自己動手。放水,浸泡都很容易,到搓洗的環節,因為大寶沒做過,掌握不了其中的訣竅,只能用手一小點一小點的搓洗。作為「熟手」的我,想當然的認為這不是完成這件事最佳的方法,多次幹涉他進行調整。大寶調整了幾次,我還是不滿意,最後大寶認真地對我說:「媽媽,這是我的作業,我想自己完成」。
  • 臥室是鋪木地板好還是地磚好呢?
    前兩天有一位業主過來問我,他說,我現在家裡已經做到鋪瓷磚了,就是考慮到房間地板要怎麼鋪,是鋪瓷磚還是鋪木地板,我應該怎麼選擇?要鋪什麼,需要根據自家的情況進行分析,今天就來聊聊這種情況下需要鋪木地板還是地磚?
  • 還是農村人會玩,大理石塊混合現澆水磨石,鋪出來的路獨一無二
    還是農村人會玩,上次假期回農村到表叔家串門,他家正在翻新房子裝修地面,不過他家地面不是鋪地板,也不是像我們常見的鋪瓷磚地,而是澆水磨石地面,不過這澆的時候為啥還是先鋪層碎大理石塊呢?好奇!先說下啥是水磨石地面哈,在以前,農村也是相當流行的,混合水泥、玻璃、石子、石英石等鋪成的地面,只不過鋪的樣式不咋好看,所以被淘汰了。現在為啥又流行起來了呢?自然是審美提高,鋪的花樣也多了!
  • 語文學習就是要「走彎路」,3個必走彎路,才能幫你提高學習能力
    家長覺得自己沒少付出精力和時間,都是在幫助孩子高效學習,怎麼就一點進步都沒有呢?其實,語文學習就是要「走彎路」,多走彎路,體會到學習的規律,才能提高學習能力。害怕孩子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走彎路,其實就是家長的焦慮,擔心落後到起跑線上,擔心被淘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沒必要有這樣的擔心。3個必走彎路,我們來一起看看,是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
  • 家裡鋪地毯好不好?茶几底下為什麼鋪地毯?
    我們經常會看到電視裡或沙發茶几圖片裡,會在茶几底下鋪上地毯,或者床邊上。很多人覺得家裡鋪地毯雖然坐著舒服,但比較難清潔打理。那麼到底家裡鋪地毯好不好?茶几底下為什麼鋪地毯呢?以此作為發展,可以舒舒服服席地而坐與友人在客廳遊戲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在客廳的茶几下鋪一塊面積較大的地毯,可以就地作為在地上摸爬滾打的活動空間,能夠很好緩解如今中小戶型的面積緊張問題。許多人說, 坐地上愛好者最終都會變成地毯+坐墊愛好者。對於清潔地毯,吸塵器滾筒才是王道,特別是滾筒。
  • 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二)
    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二)這種想讓孩子隨時隨地「活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想法,是一種過度關注,對孩子的成長,是害不是愛。過度關注的病根,有幾個原因: ①不想孩子走彎路 心理學認為,只有當一個人對自己非常重要時,才會引發過度關注。家長為什麼會過度關注孩子?大抵是出於愛。確實,沒有父母不愛孩子。
  • 好工作難找?那是因為你不懂「走彎路」思維
    日前,網上看到一位資深 HR感慨道,如今許多大學畢業生抱怨大工廠難找好工作,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大工廠的招聘門檻高,也不在於找得好工作難,而是畢業生本身沒有「走彎路」的思想。
  • 臥室你會鋪瓷磚還是木地板?
    先來做個小調查吧,臥室裝修地面你是喜歡用地板還是瓷磚?地板你是喜歡實木地板還是複合地板?可以留言說說你的選擇理由。臥室地板,我純粹說說自己的個人感受,我上一套房子是個複式,樓下全部鋪了瓷磚(仿古磚),包括一個臥室也是瓷磚,樓上兩個臥室鋪了實木地板。這兩年回老家住在父母的房子裡,臥室都是實木地板,客廳是瓷磚(拋光磚)。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真相曝光:你給孩子鋪的路,最後都成了坑
    可怕的是,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並非少數,為了讓孩子贏得比賽,找專業機構代筆,為了獲得加分特權,偽造假證書。本以為拼智商的比賽,都成了拼爹,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可以說用心良苦。但頂著名不副實的榮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研究員父親說,「孩子已經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本來對科研的興趣會不會受到打擊?
  • 給家長個忠告,養女兒有三點忌諱,父母儘早明白,孩子少走彎路
    剛出生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是陌生的,什麼事情都是需要家長細心的教導,但是男孩和女孩在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在教育上採用的方法也是不同,女孩在社會群體中是弱勢的,家長在教育女兒的時候總是會更加的上心。那么女兒該怎麼樣呢?給家長們個忠告,養女兒有三點忌諱,父母儘早明白,孩子長大後才會少走彎路。
  • 臺灣「手作步道:讓這世上有一段你自己鋪的路
    原標題:臺灣「手作步道:讓這世上有一段你自己鋪的路一位自然名叫黃蜂的戶外拓展教練,曾赴臺灣參加過「無痕山林」課程,他印象深刻的是臺灣原住民泰雅族的生活方式,他們世世輩輩在山裡靠打獵為生,在山裡生活五天,只要備一把刀就夠了,山林也沒有被破壞,因為他們打獵知道「夠用就好」。而我們「現代文明」不知道什麼是「夠用就好」。一些都市的孩子,能背下一整本《昆蟲圖譜》,但看到蟲子依然會把它玩死,因為生活與自然沒有連結,沒有情感。
  • 如何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
    成長中更是倍加呵護,希望他事事都好、不想他走錯路、走彎路。正是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和希冀,很多家長才會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父母終有與孩子分別的一天,我們不可能保孩子一世,他的路,註定要靠他自己走。比如,孩子第一次獨自去上學,你肯定擔心路上會遇到危險,但請忍住別說。因為你的提醒,只會加劇孩子對「獨自上學」這件事的恐懼和排斥。
  • 「孩子,那條路你不能走。」「媽媽你都曾走過,我為什麼不能?」
    有一個女孩,她站在青春的路口,前方有兩條路:一條是曲折蜿蜒的小路,看上去風景迷人,在雲霧裡若影若現;另一條是筆直的大道,一路平坦,延伸到天際,但看起來比較乏味。女孩選擇了那一條曲折蜿蜒的小路,可是,媽媽攔住了她:「孩子,那條路你不能走。」「為什麼?」「我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
  • 李玫瑾教授:「養兒三忌,養女五忌」,家長早知道,孩子少走彎路
    天下沒有不疼孩子的父母,每位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受苦、走彎路,於是就會儘自己所能,幫孩子鋪好前方的路,打點好一切,不管大事小情,會幫孩子考慮好、做好。因為在家裡有父母給你買單,但在社會上是會很難生存的,沒有人會無原則包容任性的女孩子,不但沒有較好的人性關係,還沒有讓人認可的工作能力。
  • 【教育鋪築小康路 全國校園歌曲展播(9)】《幸福的約定》江蘇省...
    【教育鋪築小康路 全國校園歌曲展播(9)】《幸福的約定》江蘇省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20-11-06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成功的路,是用心鋪出來的
    >正像水泥,沙子和石子一樣這是我們鋪路必須的東西成功之路這三樣缺一不可我們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使自己變強這樣鋪出來的路才結實03一段路的鋪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鋪路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遇到河流高山、風霜雨雪這些也就是所謂的挫折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為他不懂自律、自控、自覺,而這些,正是教育能賦予他的好品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若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 優秀孩子是「比」出來的,學會正確地「比較」,孩子才能少走彎路
    導讀:優秀孩子是「比」出來的,學會正確的「比較」,孩子才能少走彎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優秀孩子是「比」出來的,學會正確地「比較」,孩子才能少走彎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智慧父母切莫走彎路
    所以說孩子所謂的問題,父母最應該考慮的,就是切記走彎路的第一點就在於我們要去識別你孩子的問題,真的是問題嗎?如果我們以我們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那麼這是說明孩子有問題,還是說我們對於規律不夠有把控性?這個孩子他最多的是行為習慣不是特別好,最後一個去集合,但是孩子也是在規則範圍之內行事,他也並沒有去影響到誰。所以說我們認為孩子的問題大可以從調整他的一個行為習慣去入手,那麼在孩子的過程中去幫助他去形成一個更為合理的習慣,而不是去糾正他,認為他這個問題是非常大的問題要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