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景憶江南——北京的那些唐宋詩詞(三)

2020-12-20 意趣閣藝術沙龍

中國文化地圖全景平臺北京研究中心 梅明

唐宋時期,北京還是邊塞苦地,詩也好,詞也罷,憶江南都是主線,宋詞猶是。所以頤和園綜合江南園林之精華而建,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宮籍監其三

(宋·文天祥)

曾過盧溝望塔尖,今朝塔影接虛簷。

道人心事真方丈,靜坐日長雲滿簾。

臺城路/齊天樂

(宋·張炎)

序:庚寅秋九月,之北,遇汪菊坡,一見若驚,相對如夢。回憶舊遊,已十八年矣。因賦此詞。

十年前事翻疑夢,重逢可憐俱老。

水國春空,山城歲晚,無語相看一笑。

荷衣換了。

任京洛塵沙,冷凝風帽。

見說吟情,近來不到謝池草。

歡遊曾步翠窈。

亂紅迷紫曲,芳意今少。

舞扇招香,歌橈喚玉,猶憶錢塘蘇小。

無端暗惱。

又幾度留連,燕昏鶯曉。

回首妝樓,甚時重去好。

綺羅香 紅葉

(宋·張炎)

萬裡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

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

正船艤、流水孤村,似花繞、斜陽歸路。

甚荒溝、一片悽涼,載情不去載愁去。

長安誰問倦旅。

羞見衰顏借酒,飄零如許。

謾倚新妝,不入洛陽花譜。

為迴風、起舞尊前,盡化作、斷霞千縷。

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聲聲慢 都下與沈堯道同賦別本作北遊答曾心 傳惠詩

(宋·張炎)

平沙催曉,野水驚寒,遙岑寸碧煙空。

萬裡冰霜,一夜換卻西風。

晴梢漸無墜葉,撼秋聲、都是梧桐。

情正遠,奈吟湘賦楚,近日偏慵。

客裡依然清事,愛窗深帳暖,戲揀香筒。

片霎歸程,無奈夢與心同。

空教故林怨鶴,掩閒門、明月山中。

春又小,甚梅花、猶自未逢。

三姝媚

(宋·張炎)

序:海雲寺千葉杏二株,奇麗可觀,江南所無。越一日,過傅巖起清晏堂。見古瓶中數枝,雲自海雲來,名芙蓉杏。因愛玩不去,巖起索賦此曲。

芙蓉城伴侶。

乍卸卻單衣,茜羅重護。

傍水開時,細看來、渾似阮郎前度。

記得小樓,聽一夜,江南春雨。

夢醒簫聲,流水青蘋,舊遊何許。

誰剪層芳深貯。

便洗盡長安,半面塵土。

絕似桃根,帶笑痕來伴,柳枝嬌舞。

莫是孤村,試與問、酒家何處。

曾醉梢頭雙果,園林未暑。

北京秋風一起,落葉飄零,幾許綠色,立成珍寶,取宋人詩詞以和之。

所有配圖,均由北京意趣閣拍攝於房山天恆樂墅,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江南的景和人,都在這4首詩詞中,太美了!
    今天夢瞻想跟大家講講關於江南的詩詞,為什麼要把江南單獨拿出來說呢?事實上,夢瞻並不是江南人,只因為讀了太多關於江南的文學作品,所以從八九歲開始,便對江南這個地方充滿了無盡的憧憬和嚮往。一提起江南,你的腦海裡是不是馬上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
  • [小馬學詩詞]憶江南
    【小馬學詩詞】第四節 憶江南【簡介】始於唐代詞體之一,也稱「謝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中間兩句七言,或用對偶,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
  • 寫江南的詩詞那麼多,為何最為人所熟知的,非白居易《憶江南》莫屬?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賞過江南書畫,遊過江南園林,聽過「史姐姐」史依弘說戲,「行知讀書會·江南文化季」主題活動第四場近日再讀江南。隨著江南文化招牌「評彈」的曲調,帶領大家一同走進江南詩詞的世界。畫船聽雨眠,唱詞聲聲入耳。
  • 何人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更喜歡哪一首?
    憶江南(其一)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煙雨濛濛的江南三首《憶江南》,第一首更為人稱道,而我卻更喜歡後兩首。 「紅勝火」、「綠如藍」,色彩濃豔、熱烈,確實是極美之景,然而全是自然景觀,似乎少了那麼一些人文底蘊。
  • 看圖寫詩詞——憶江南·母子緣
    初次醞釀詩詞的意境,有點打油詩的味道,沒有格律,韻律尚且順口,不妨錄下供大家參考。頌母媽,媽,媽,乳恩兄妹仨。慈田育茁苗,愛河撫龍甲。所以今天又依歐陽修體《憶江南》為樣板,作下小令一篇,全文如下:憶江南·母子緣母子緣,甘乳妹兄安。慈手風霜培茁繭,心河柔指撫龍肝。恩澤大過天。童夢燦,稚氣惹閒煩。追打嬉喧過膝間,更為饑渴耍刁蠻。應是有媽憐。
  • 唐宋詩詞看中秋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觀月》中描寫了夜空如被月華洗淨,秋高氣爽而暑熱盡退的中秋夜景,詩句未被詩人寄託更多寓意,卻因純粹的中秋月景而打動人心。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中秋節又是在唐代正式地被視為一個節日,且與賞月玩月、親友團聚之意關聯在一起。張祜作《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 白居易《憶江南》:人人難以割捨的江南情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憶江南》本是一個詞牌。
  • 仿韻江南禮致皇家 泰禾用一座大院盡藏神州美景
    泰禾·北京金府大院的造園置景理念,與圓明園頗有異曲同工、心有靈犀之處——信步在泰禾·北京金府大院大美示範區之內,處處盡顯專注於深研中式造園工藝工法的泰禾之極致匠心。  妙境仿韻,不吝心力造江南  中國式造園,能不憶江南?
  • 白居易《憶江南》,寫盡江南景色美風物美女性之美,讓人心馳神往
    這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01原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 20200828每日一首,憶江南
    因此,從2020年7月25日起,開闢&34;專欄,選學小學課本的詩詞。一方面,可供放假在家的小學生學習時參考,另一方面,也希望那些陪伴孫子、孫女學習、生活的爺爺、奶奶們,伴隨著這個過程,找回自己上小學時的有趣回憶!憶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 「高端原創優秀詩詞」何其三詞《憶江南》選粹
    憶江南·春憶濃春日,草色綠於藍。捏我鼻尖驚淺睡,傍伊花下作閒談。雙目似幽潭。憶江南·夏憶初夏日,人立碧闌橋。憶江南·秋憶深秋日,蔓草未曾凋。眉樣恰如山隱隱,明眸還似水迢迢。情態十分嬌。憶江南·冬憶隆冬日,呵手試新毫。銜筆苦思相憶句,託腮枯坐可憐宵。雪似落英飄。
  • 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只知道「風景舊曾諳」嗎?
    關於詞牌《憶江南》龍榆生先生《唐宋詞格律》記「《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韻。
  • 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詞,盡顯江南之美
    江南,在古代文人的筆下是一個鍾靈毓秀、絢麗多姿、恬淡典雅的地方,是一個令人無限嚮往的地方。一說起江南,人們的腦海中就會閃現出白牆青瓦的素麗、小橋流水的清幽、煙雨迷濛的空靈、柳綠花紅的嫵媚。古人讚美江南的詩詞非常多。
  • 詩詞地圖之春秋三千載,史歷六朝都,光耀紫禁城,大美最北京
    一直在寫有關詩詞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以行走地圖的方式來記錄自己所走過那些充滿詩意浪漫的城市。我的目標是至少記錄自己所走過一百座城市。那些詩浪漫意的故事,那些雄渾厚重的歷史,那些文脈興盛的人文,那些煙火人間的風情,那些風光秀美的景致,是吸引我前往每個城市的緣由。
  • 唐宋詩人們筆下的「江南」究竟指哪裡
    唐宋詩人們筆下的「江南」究竟指哪裡?
  • 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成了蘇州和杭州最好的代言詩
    幾年的江南時光,使得白居易感受這裡的人傑地靈,以至於在白居易回到洛陽10年後,依舊忘不了江南的美好。在一個初夏時節,白居易又想起了曾經在蘇州和杭州為官的歲月,於是寫下了《憶江南三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注釋】 憶江南:詞牌名。能不憶江南? 賞 析 詩中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豔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離職後回到洛陽,懷念杭州的山水與西湖的風月寫下《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三四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不知不覺,白居易的這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傳頌至今已有1000多年。他經常出入山川,走街穿陌,深入民間,考察杭州的山川形勢,風俗民情,名勝古蹟,寫出了不少好詩:「繞郭荷花三十裡,拂城松樹一千株。」「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世園會江南園:憶江南 風景舊曾諳(圖)
    主題:憶江南。  概況:江南園濃縮了江南園林的精髓,以江南私家園林拙政園和網師園為藍本,融園林建築、小橋流水、太湖駁岸、文人意趣為一體,共包括杭州園、蘇州園、常州園3個城市展園。  導遊記者:範聖英  蘇州園  主題:生態宜居,憶江南  本園亮點:虎嘯劍池  從書齋出來,跨過一座小石橋,就到了蘇州園。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唐代白居易《憶江南》,走進江蘇
    【導讀】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我們吟詠這些詩詞,就像在與歷史對話。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白居易《憶江南》,走進江蘇。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關注觀光君,更多精彩等待您......江南好,風景舊曾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