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隨著《中餐廳》進入尾聲,合伙人中唯一的素人林述巍該何去何從,是繼續大廚生涯,還是順應呼聲出道走上演藝界?又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林述巍,成都世紀天堂洲際大飯店的廚房運營總監,美食美酒中國Best50明星廚師,聯合利華評選出來的中國新生代行政總廚Top50,曾經擔任G20峰會主廚、世界旅遊大會主廚、全球財富論壇晚宴主廚,一連串令人目眩的光環,使他在《中餐廳》出場時,讓大家充滿了期待。有這樣一個國家級廚師掌勺,做菜這塊必定是妥妥的,其他合伙人就當是來旅遊吧。
可是,我們看到的是,林述巍在宮鬥戲般的矛盾中焦頭爛額,先是與財務秦海璐因為採購產生不合,然後是與店長黃曉明因為做菜類型、上菜速度發生矛盾,甚至連菜品味道也遭到過質疑。我們看到的大廚不是想像中的從容、優雅,而是滿頭大汗吆喝,像快餐店般瘋狂切菜炒菜,收工後倒在床上一動不動。
應該說節目的人員配備是有問題的,餐廳規模比上一季大了三分之一,合伙人總人數卻是一樣;請來總廚元帥,卻不配備幫廚士兵,把「瘋廚」林述巍真的是整瘋了。
直到後來後廚增加了人手,餐廳的運轉才算正常起來,林述巍才有空好好跟鏡頭交流,炫出他的絕活作品,展現他不但「入得廚房」,同樣「出得廳堂」上得鏡頭的另一面,這才引出他要進軍演藝圈的話題。
02
那麼,林述巍真的具備了進入演藝圈的條件了嗎?他做好準備了嗎?
素人通過上節目進娛樂圈的例子確實不少,比如:學護士專業的毛不易,通過參加《明日之子》出道成為歌手。村花楊超越,為了2000塊錢的通告費參加《創造101》成團出道。他們要麼有才華,要麼有顏值,要麼有綜藝感和觀眾緣。
林述巍在節目中備受關注,帶起了話題,但是否真正火起來了呢?其實並沒有,從微博上的粉絲量可以看出,到目前只有34萬,與上述兩位的過千萬相比,相差甚遠。
娛樂圈是利益紛爭之地,矛盾重重,林述巍應付得了嗎?他與秦海璐、黃曉明產生矛盾時,臉色凝重,並沒有辦法去說明對方,靠的是王俊凱、楊紫兩小隻來調節氣氛。仝卓、王鶴棣被秦海璐帶走攬客,他直接生氣冒火,從這些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耿直的技術男,並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矛盾。而娛樂圈比這兒不知複雜多少倍,他的性格和情商並不足以應付。
林述巍是否就無法在娛樂圈立足呢?我們看後面幾期,他在介紹中餐菜式製作過程的片頭中,整個人是絕對的光彩奪目,所以,上電視拍MV他是hold得住的,只要節目是跟中餐美食文化,跟他的烹飪專業有關。
在專業方面他是絕對的自信,那是經過無數艱辛努力,千錘百鍊打造出來的技藝。
03
林述巍是福建廈門人,是家裡8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本來應該得寵,他卻懂事地看到了家裡的窘境,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在15歲那年輟學了。接下來的路怎麼走?他並沒有很清晰的規劃。
他跟著哥哥進入了一家餐廳打雜,被分配做一項單調而枯燥的工作:領貨。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在倉庫找到廚師需要的調味料,然後用一個小推車到廚房。日復一日,循環往復,很多工人覺得單調乏味都走了,但他堅持了下來。
「這工作我做了一年,通過這個工作我認識了幾乎所有調味料的特性,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用法,對我以後做菜很有幫助。」他說。
做個有心人,所有的付出終將成為你築夢未來的最美點綴。
廚房裡的耳濡目染,尤其是一次宴會中,主廚光彩出場做燻烤火雞、再精妙片好的精湛刀功,讓他心動了,堅定了成為一名廚師的職業志向。
為了學到廚藝,林述巍去撿主廚看到的報紙,把上面的食譜剪下來貼成冊子,並從微薄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去買食譜,訂閱美食雜誌,仔細研究揣摩烹飪技法。他從領貨,到幫廚,到真正開始做菜,基本是沒日沒夜泡在沒有空調的廚房裡,完成每日的廚房任務後,他還經常研究新菜、試菜到深夜,對烹飪可以說是達到了痴迷地步。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幾萬人的激烈競爭中,林述巍幸運的被洲際集團旗下的五星級酒店挑選為主廚助理,踏上了夢想的階梯。入行初期,林述巍跟隨香港師傅學習中餐粵菜,打下堅實基礎。後來,他又繼續向來自奧地利、英國的大廚學習西式料理等。二十六年來,他輾轉於廈門、青島、深圳、北京、成都各地,學習各頂級廚師的經驗,掌握不同菜系的做法,尤其在粵菜、川菜方面鑽深鑽透,從助理到主廚再到行政總廚,一步一步邁向行業的頂峰。
04
功夫在廚外,在林述巍眼裡,美食就是文化。
國慶期間播出的這一期《中餐廳》,林述巍向全國觀眾展示了五款構思精巧、寓意深刻的菜式:旭日東升、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心心相連、錦繡中華,構思新穎,充滿了家國情懷和文化氣息。
把中國特色的文化引入菜品之中,是林述巍的看家本領。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通過觀察、思考,創造出既美味可口,又飽含思想、充滿意味的菜品。
做菜的最高境界是做文化。這高於普通廚師的理念,來源於他善於思考、不斷求索的性格,就像他總能說出一些金句一樣,「演戲要生活,生活不要演戲。」
五星級酒店的廚房裡,有一些奇怪的潛規則,比如外國主廚待遇總要優於中國的主廚,在行政總廚這個重要職位上,五星級酒店更青睞於外國人或者有留洋經歷的主廚。
究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還是外國主廚真的強呢?林述巍經過觀察,他發現外國主廚做菜未必比中國主廚好吃,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文化層次高。
「外國的廚師他具備了很多比我們好的地方,比如他對文案、對文字的處理,甚至會畫畫,會做音樂,甚至電腦也用的很好……」
林述巍馬上行動,拿出每月收入的一半,報英語、電腦、書法、網球各種學習班。他基礎薄弱,就從初級班開始學起,和十幾歲的小孩一起學,一點一滴去學,堅持不懈去啃,逐漸增厚自己的文化積澱,形成對烹飪藝術具有個人獨到見解的思想。
現在,我們看到的林述巍,能用流利的英語,在節目中與陶爾米納人順暢交流。平時拉拉小提琴,閒來寫寫書法,抽空出去旅遊找找靈感。把一道道菜,注入形、意、神,做成中華美食文化的美麗風景。
05
節目的熱度是一時的,立足自身優勢,築造匠人之魂才是行穩致遠的根本。
亂花漸欲迷人眼,娛樂圈中的掌聲、鮮花、關注、曝光,容易使人失去初心。好在林述巍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自己進演藝圈是不可能的,希望大家多關注的是他的廚藝,關注美食文化的發揚光大。
我們不缺演藝精英,我們缺少的是更多的匠人精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有更多專注本行,把本行業做專做精、做到極致的頂級「匠人」,才能把各領域推向高峰。
中餐美食,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具有我們獨特的優勢,其體系豐富多樣,內涵博大精深。在節目中可以看到,我們精美的中餐在國外大受歡迎,很好地起到了傳遞友誼、溝通文化的作用。
希望林述巍繼續專注於中餐烹飪,做出更多美味品種,進一步提升中餐檔次,藉助節目的熱度,弘揚傳播烹飪技藝,為國人的餐桌奉獻更多健康美味的菜品,為中國美食文化走出國門更好地發展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