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山東某大學,一個留學生竟然能申請三個學伴?這條新聞近期引爆朋友圈。
學伴申請表
當然,我們也要從正面來看:學校考慮到中外的文化差異,讓外國友人們打開交際圈,更好地融入中國文化、接觸地道的中國環境,這個出發點毋庸置疑,是從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出發的考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禮儀與尊重,無可厚非!
但實際操作中,這些好的想法走歪了,表現出來的現狀大相逕庭,令人倒胃!對待外國留學生,我們可以熱情,可以施以援手,可以提供幫助,可以提供人文關懷,但有些大學的官方態度以及出臺的不平等政策,將尊重上升到特權和優遇,傳遞給廣大群眾的是」崇洋」的畸形心態,讓人感覺醜態百出。
比如,在山東某濱海大學,國內學生要住六人間,要去公共澡堂,宿舍沒有空調而且限電,但同在一個校園的外國留學生公寓裡,洋學生們卻住著二人間,且房間內有空調,從沒有門禁,房間內有著獨立浴室,隨時可以洗澡。在地處八桂大地的廣西某高校,外國留學生住著新樓,新樓內陽臺、落地窗、單間、熱水、小廚房一應俱全,但同一校園的中國學生還在老樓房內的八人間、上下鋪上煎熬;再比如蘇南某著名學院疑似強迫學生搬到條件較差的舊宿舍,把好宿舍「讓」給外國留學生;再比如福建某外國留學生暴力抗拒交警執法,僅被行政處罰。而如果換成是中國男子,後果不堪設想。。。。。。這些亂象,就是中國高校的態度嗎?
留學生公寓(來源於網絡)
中國大學生公寓
不僅如此,國內有些高校為了吸引外國留學生來華讀書,降低門檻甚至不惜零門檻並且重金打造外國留學生超高水準的校園生活環境;而國內的學子們,高考過獨木橋,十二年寒窗苦讀換來的大學校園卻在資源和機會上向那些僅僅是面孔不同、素質不齊的外籍人士傾斜。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啊?
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校園差別對待已是由來許久,「三個學伴」不過是因太過出格才引發的非議。所有這些,是不是證明我們已經習慣了沒資格?沒公平?
活動照
如果教書育人的校園都讓我們認為國內學生便低人一等、配不上同等的待遇,將觀念深深刻在國內學生的行為中、骨子裡,那中國人的脊梁還能挺得直嗎?自信從何談起?
校園學習是辛苦的,但外國留學生在中國校園內卻過著皇帝般的生活。反觀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現狀,多麼令人痛心,先不說遭遇的種族歧視還屢屢發生慘案、命案。在美國留學的章瑩穎,獨自一人前往租房機構管理人員約定地點途中被克裡斯滕森帶走並姦殺,至今屍骨無存,家人崩潰。如果她有學伴陪同和照顧的話,一定不會這麼慘吧?章瑩穎痛苦、無助的時候,她的學伴在哪裡?
2017年,有5名在加拿大留學的中國學生相繼失聯,後來查明是偽造綁架現象的詐騙,如果此時有學伴在他們身邊告知經驗、及時匯報學校,就不會引發這麼大的恐慌吧?可惜的是中國留學生去外國留學尤其是發達國家留學,從來沒有學伴這種變了味的「保姆式」照顧,而國外的治安水平又遠遠低於中國。那些被殘害的中國留學生啊,如果有來世,請一定要選擇不同的國籍被人供奉,而不是留學任人宰割。
發展留學產業,是打造多元文化交流互見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國家的一種方式,首先要樹立的就是文化自信。希望教育者們擺正態度,量力而行,在擴大學校影響力之前安頓好本國學生,切勿本末倒置。可以尊重,但不能屈膝。對有些洋學生的屈膝,不僅僅是自卑的表現,更是低看了中國文化的吸引力,還有歧視的意味存在。
何為文化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就是文化自信,中國人一定要樹立文化文化自信。
隨著時代在變,「國際化」的內涵也在不斷改變,當今中國就是國際化的國家。中國人也應該明白,外籍人士紛紛選擇來到中國,是因為中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大放異彩。我們歡迎他們,熱情地對待他們,給他們提供幫助,這些都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不能變味。對那些表現好的外國留學生要表揚、褒獎,對他們不聽話的、違法亂紀的行為要嚴懲。
滿清時代獲13個博士學位。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辜鴻銘先生曾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裡的辮子是無形的。」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華民族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立,不卑不亢、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被人尊重。
作者:滄海、句號
編輯:田欣
本公眾號法律顧問:山東鑫士銘律師事務所 曲雯 律師,專業領域:政府法律事務、公司治理與併購、刑事辯護與代理。電話:0535-663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