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中,裝飾是當下書法的一大功能,不過,不少用繁體字「彰顯深度」的裝飾書法,細看之下卻讓人「傷不起」。日前,在上海舉辦的一場書法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孔子雲如何如何」、「贈予某某影後」、「鄰裡互助顯真情」等書法作品,掛在哪裡都挺掉價,因為其中的化簡為繁的「創作」,不過是想當然的畫蛇添足,而故作深沉的背後,是裝飾書法內容創作的失語。
字雖多了幾筆 意思卻已跑偏
「裝飾書法中的錯別字,已經多到讓人應接不暇的程度。」遼寧大學書法文獻研究者吳宇棟告訴記者,不少書法作品刻意化簡為繁。不過,看似有深度的繁體字,其實意思完全錯了。
比如,「孔子云」的「雲」字,就被不少書法創作者寫成繁體的「雲」,殊不知「雲」的意思是雲彩,而用來表示說話的「雲」只能寫作「雲」。「鄰裡」的「裡」字,也被不少人寫成繁體「裡」,而表示街坊時,「裡」字就寫作「裡」。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位知名書法家,曾在公開場合為某位影星題字,結果其中「影後」二字被不少書法愛好者揪了出來。被指寫作「後」時,指的就是方向,是「前」的反義詞,與「皇后」的稱謂無關。
「書法創作不能用繁體字偽裝深度。」學者告訴記者,真正的書法作品,比的不是形而是意,「『永』字八法」,意思是一個「永」,不僅包括的筆畫多,而且其間架結構也考驗作者的書寫功力。「王羲之的《蘭亭序》,其中一個『之』字出現多次,這個字雖寥寥幾筆,卻在每次出現時都有不同的變化。」
希望多讀好書 豐富自身內涵
偽裝深度的背後,是書法內容創作的失語。
瀋陽師範大學教授、書法學博士楊寶林認為,眼下眾多裝飾書法存在過多的仿寫現象,書法作者樂於做「文抄公」。類似的裝飾書法,只是繼承形式而忽視了書法的內在精神。他希望創作者多讀些書,從豐富自己內涵做起。
有研究者告訴記者,曾在一位老學者的壽誕上看到某位書法家誤用古人輓聯「高風傳鄉裡亮節昭後人」當壽聯呈上,雖然字很漂亮,但是其中的精神內核和情緒表達卻南轅北轍。
偽裝高深的畫蛇添足,或表達意思的錯位,被業界稱為「失範」。楊寶林認為,書法審美不應只重視表層,而需要融入個人的文化修養以及創作時的情緒。否則,再漂亮的作品也只是徒具形式的空殼。(本報記者 範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