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滴閱讀的第91天,聊一聊英語學習

2021-03-01 京城無處不飛花

說到學英語,幾乎每個人都頭疼。


初高中的時候學英語,是為了中考高考,抱著課本死命背單詞、詞組、語法、作文模板。回頭笑稱這算是英語的巔峰了。


到了大學要考四六級,看到真題卷就買,看到單詞書就背,借著高中的老本勉強飄過四級,六級有點難,考了好幾次也過不了。


或是考雅思託福、考研的,更難了。


英語專業的可能還好一些,非英語專業的同學抓到一種方法就像救命稻草——紅極一時的正序亂 序單詞書,手機的背單詞APP,看美劇《老友記》來學習純正英語,還有網上衝浪衝到一半飄出來的那些英語機構的廣告...


可是到後來,你發現,你一直在欺騙自己,你還是比不過別人,別人英語就是比你好。


想想就好累。



從小到大,我身邊很多朋友學英語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家想的不是把英語說出來、和老外溝通,而是,我該如何翻譯這個話,我怎樣去用英文說中文。大家想的不是去達到一個交流的目的,而是,我怎麼說才不會錯,怎麼用英文完美呈現中文。


但是,當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和很多外國朋友說到這一點,他們都很驚訝:他們其實不會在乎我們說沒說錯。


打個比方,當一個外國人在你面前說了很不標準的中文,你也會覺得他很厲害啊,甚至帶著一點可愛。其實外國人看我們講英文也是一樣的,你說出的英文其實他們都能聽懂,而且會覺得你很用心的學習一門語言,很贊!但很多人怕被笑話,克服不了心理障礙。


應該要知道的是,被嘲笑這件事幾乎是不存在的(只是我們內心戲太多罷了)。


再縮小到我們在學校裡學英語的時候,我們共同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害怕出錯,第二個是本末倒置了——很多中國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語法、詞彙、翻譯這些東西(這些是語言學家要做的事情)。


但真正要把一個語言要學好,首先你應該先去使用它,先去聽到,看到,再說出來,因為語言就是為了達到交流的目的。

語言學習中「語言感知」(也是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感」)特別重要,語感的形成,包括輸入和輸出。


輸入就是「閱讀」和「聽」,而不是簡單的背單詞,摳語法細節,應該是先看到、再聽到,把它們的「聲音」和「意義」一起打包輸送至大腦。


而且閱讀和聽力能幫大家做大量的語言積累,因為你有足夠的輸入才有輸出。


就像我們學母語一樣,你看到聽到,才會說出來。更何況,我們是在學習一門不是我們母語的語言。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專門負責學語言的區域,即布羅卡區(Broca`s area)。布羅卡區在2-4歲時開始發育,12歲時發育成熟,然後靈敏性開始下降。等到十幾歲再去攻外語,大腦已無法把外語直接貯存在布羅卡區,只能在記憶區新建一個記憶結構。


再說一說很多人關心的:要不要去背單詞?

我想到李笑來老師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提到的現象:大家學了這麼多年,背了這麼多年,可偏偏就不用!

實際上,詞彙量並不是決定口語能力的唯一,也不是最重要因素。

單詞是單獨的碎片,就像一塊塊磚頭,築造不成房子,你還需要鋼筋、水泥等等。而這些築造房子的「鋼筋」、「水泥」等等,就像是語言深層次的邏輯。


零碎的背單詞,當你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聽力中聽到,你也會是懵的。背單詞是需要的,但是,單詞是永遠背不完的,我們在一個語境裡去聽到、看到、學會一個單詞更重要。


其中有一個例子是,我當時在美國留學,參加一個培訓。其中有一個少兒英語老師根本聽不懂教授們在說什麼,每一節課都很吃力,但是半個月後就能聽懂了。


這是為什麼?因為她在這個語言環境中,讓她有輸入輸出的狀態。「詞彙量」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

學習語言,更上一個臺階,需要「自律」。這是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斷強調也被誇大的太嚴重的一個問題。


「自律」被渲染的好難又好苦:大清早天還沒亮就要從被窩爬起來,村上春樹數十年來每天早上堅持跑步、微博上的範志紅老師幾乎不吃甜食油炸食品以及其他零食。


想一想,真的太苦了。


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看起來非常自律,並且長年累月、每天每日皆是如此,那不是因為他自律,而是他擁有很多看起來稱得上「自律」的習慣。


他們真的一點都不苦。這些你也可以做到。


但習慣也有它運作的原理。我前段日子看過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裡面用「習慣迴路」來概括習慣的形成。它包括「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三部分組成。


它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

 

暗示(cue)包括時間(到了放學/下班時間,想著吃飯)、身體狀態(飢餓/勞累等)、事物(甜食/手機等)、情緒、事件等種種。

 

比如,早上一睜眼,旁邊的手機就是一個「暗示」,形象點說是一個「觸發鍵」,然後如果不急著起床,你會玩一會手機。

在你感到焦慮時,你會想著去買吃的求得暫時的心理安慰,「焦慮」就是一個「暗示(cue)/觸發鍵」。

 

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

譬如早上睜眼後微信、微博、知乎等,屬於身體,晚上到點去跑步,亦如是;思維/情感方面,遇到某些事、聽到某些話,思想/情緒就會按照慣常的模式運作。

 

何謂「慣常」,意味著它是自動化的,你不必費力氣,也不必作何思考。

你每天花費在微信上的手機電量,一般都是穩定的百分比,這就是「慣常」;你每次焦慮時都會吃點垃圾食品,這就是「慣常」。

 

它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

 

譬如早上賴在床上玩手機,多巴胺系統無比興奮,這種感覺在當時太好了,於是大腦產生了渴求,記下睜眼就玩手機、就有可能得到獎賞這一迴路,以備將來繼續重複這一習慣性動作。

 

只有能夠得到獎賞,習慣才能養成——雖然這個獎賞可能是你沒意識到的/無形的事物,譬如內心的平靜和愉悅。

 

OK,以上,就是習慣運作的模式。

按照這三步走,找到合適的方法,做到「自律」的習慣,你能學好一門語言,更能挖掘到自己更大的潛力。

說了這麼多,那麼真正可以學英語的方式是什麼?畢竟培養「語感」和「習慣」這兩件事實在太抽象了。


最近我在研究一款叫「水滴閱讀」的產品,它給我的感受是,能較快的滿足這兩點學語言的需求。



1、把握住「輸入」環節的每個細節



每本書都有不同的難度標準的,水滴閱讀用一個難度標準匹配到相對應詞彙量上,當你的詞彙量在一個區間內,你就會匹配到相對應的書單。


這個書單的難度,會比你實際的情況稍微難一點,走出你的舒適區


我當時測試的詞彙量是8000+,給我推薦了高階1的《卡耐基「人性」系列》。




每一本書,水滴閱讀會做內容拆分。


根據難度和每天能承受的量分配成小章節,10分鐘的量,是在每日學習「可承受範圍」之內。


(每日閱讀界面)



看到介紹裡說的,都是資深的外教做的錄音。第一天聽,就覺得口音很正,聽起來很舒服,也不矯揉造作。

每天可以重複回聽,讓自己感受英文發音,去「聽清」每句話再講什麼。



水滴閱讀還會根據每天學習的章節製造學習內容,也就是每日講義——包括詞彙、文章、難點剖析,還有背景知識和每日彩蛋。內容算很豐富,但不超過承受範圍。特別是詞彙講解,每日精講2個重點詞彙,不增加負擔的前提下加深對重點詞彙的理解和使用。

(每日講義部分截圖)


每天的講義會根據當天內容做一個小循環,邊看邊聽之後再看講義,補充背後的文化知識,學到的不僅是語言,還有語言背後的文化和邏輯。



100天,足夠的學習積累。



2、提供「輸出」平臺



班級群是一個特別好的英文「輸出」平臺,這是一個學習氛圍很重的群。學員可以在群裡問問題,交流英語學習,發表每日學習感想,參加各種英語小活動,製造英語學習氛圍,提供英文「輸出」口。


除了群聊裡,老師有時候會私聊反饋你每期學習的情況,你也可以私聊詢問老師英文相關問題。





水滴閱讀做到簡單又明顯的「暗示」+清晰可見的「獎賞」,也可以說是用足夠「外在驅動」和「內在驅動」去激發更多的「內在驅動」。


1、在水滴閱讀裡埋了很多「暗示」的點——


你焦慮了,你就想上升,就想學習(內在驅動,但不一定能驅使你堅持);


早上起床,收到一條推送,今天的學習時間到了,那就正好學一下吧(外在驅動);


老師私聊提醒,你該學習了(外在驅動)


班級群裡大家踴躍發言,我是不是該跟上他們的節奏?畢竟我也是花錢學習的。(外在驅動——內在驅動)

(閱讀主界面和每日日籤)

2、「獎賞」這一點,水滴閱讀做的特別好——


首先,報名時這個產品就在不斷強調「100天,讀完3本名著」(具體的時間內做完具體的事情,更有目標感;讀名著比背單詞更能看到實效)


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打卡,就能獲得水滴,每天的水滴累積到100天,給樹苗澆水,就能種成一棵大樹,最後實現在沙漠裡種樹。(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提升學習價值感)


完成12天得手帳、完成80天得實體書,這些實際的但時間線相對有一些遠的「獎賞」更有長期驅動力和提升放棄成本(學都學到今天了,再學下去也無妨)


這樣,100天,可能不到100天,你的這個習慣就根植在你心裡了。

(我的水滴打卡記錄)


水滴閱讀我已經使用了91天,感覺還挺不錯,如果很想好好學英語卻又一時半會找不到學習方法的同學,我在這裡還挺推薦試一試的。不是做廣告,只是想讓大家不錯過每個值得學習的機會。


送給大家20元優惠券,各位自取啦: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類似水滴閱讀的產品,像薄荷閱讀、懂你英語等等,它們大體的邏輯是相似的,但很多細節會有細微差距,之後有機會我想多體驗一下,給大家做一個對比。

希望你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相關焦點

  • 聊一聊閱讀英文的思路
    文 / Eva LeeEric在今天的晨讀群點評文章的時候剛好聊到英語閱讀,精讀與泛讀,其實這也是令我困擾已久的地方。到底該如何進行英語閱讀?泛讀與精讀有什麼區別又該分別注意些什麼?這麼隨便一想, 其實自己在英語學習上投入的時間精力並不在少,可是為什麼閱讀水平仍然不甚滿意,詞彙量仍然有限? 細細想來,嘗試雖然很多,但是真正讀下去讀完了的好像還真沒有。現在看來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方法,二是心態。 方法,從戰略角度來說其實是就是指導思想,而指導思想是如何落實到具體操作,用何種方式出發去讀書的一個關鍵。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2期:再見. Farewell.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2期:再見. Farewell.想聊就聊Jane: Once you arrive at the American airport, please call me.珍妮:你一到美國機場,就馬上給我打電話。Tom: OK, don’t worry about it. I will.湯姆:好的,不用擔心,我會的。
  • 英語零基礎如何學習英語,簡單聊一聊
    所以這裡就想和大家聊一下、時間有限我並沒有把全部都說完。如果在聽了之後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留言給我我整理第二彈給你們。這裡簡單列一個大綱1首先不要在開始之前就給自己下結論。我年齡大了、我語言天分不好 、我學不好 、我記不住、 我背不下來、 我總忘 、我不敢說、 我沒地方說。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0期:你過獎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0期:你過獎了 2012-11-30 22:07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7期:八字還沒一撇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7期:八字還沒一撇呢!八字還沒一撇呢!還不確定。噴倒老美Jane 每次見到好友的時候,好友都在傻笑,神情有些怪。Jane猜好友準是戀愛了。過了幾天Jane去好友家玩,看到好友一幅憂鬱的樣子,便好奇地問:「Are you dating with your boyfriend now?」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期:馬馬虎虎啦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期:馬馬虎虎啦 2012-11-30 21:54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4期:你在開玩笑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4期:你在開玩笑嗎?噴倒老美下班後,Jane想去逛街,於是她給一位好友打電話,好友覺得有些晚了不想去,於是問她想買什麼, Jane說今天有個商場的羽絨服特價,想去淘一件,她的好友嚇了一跳說道「Are you kidding? It’s summer now.」 Jane說:「 I’m serious. It’s very cheap.」.
  • 聊一聊英語中的被動語態
    今天在這裡聊一聊被動語態。一般來說,主動語態用來強調動作的發出者,而被動語態用來強調動作的承受者。當動作的發出者未知,從上下文中可以輕易推斷,或者動作的發出者不重要時,我們就可以使用被動語態。第一個句子裡面waste這個動作的發出者無法明確(也沒必要明確),第二個句子裡面誰出版了Freud的作品並不重要,因此也沒有必要使用主動語態來說明出版商是誰。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5期:嗨,老兄!Yo, G.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5期:嗨,老兄!Yo, G. 噴倒老美Bill報名參加了一個培訓班,連個月過去,Bill的英語水平也長進了不少。在培訓班的老師遇見了他,迎面就打招呼:「Yo, G.」, Bill心想:」這是什麼意思呢?竟用G來稱呼人家。「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隨口拋了句,「Yo, H.」,對方一頭霧水,不知如何回答。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第12期 你看起來真性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第12期 你看起來真性感 2012-11-30 21:58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3期:我可以試一試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3期:我可以試一試嗎? 想聊就聊 Daniel: My uncle gave me this bicycle as a birthday present. Look! 丹尼爾:瞧!我舅舅送了一輛自行車作為我的生日禮物。
  • 董老師聊英語-第一期
    -第一期各位家長,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晚上如約來到這裡,和大家聊一些有關英語學習的問題。正如趙老師所說,咱群裡有許多優秀的老師,也有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家長,還有我們的海歸碩士龍龍,群裡比我優秀的老師和家長有這麼多,我在這裡說這個話題有點班門弄斧之嫌。今天我不聊英語的重要性,因為這個之前龍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也不講具體的英語知識,這個東西也是鋪天蓋地。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3期:再見!I will catch you later.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23期:再見!I will catch you later.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4期:真不錯!太好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4期:真不錯!太好了!
  • AI情景對話想聊就聊,科大訊飛英語通助力孩子開口說英語
    雖然英語課在中小學已經開設了很多年,教學方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不少孩子還是非常討厭英語這門學科。其實,想要學好英語並不難,平時多學多練是非常重要的。近期,科大訊飛發布了一款可攜式英語學習機——訊飛英語通,它在幫助孩子學英語方面又有哪些優勢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英語聊職場」加薪、聊情懷、畫餅等,用英語怎麼表達?
    領導不同意給你加薪,又不好意思生硬地拒絕你,一般就兩招:要麼,跟你談情懷,和你聊三觀,聊成就感,聊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要麼,給你畫大餅,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的明天會更好。就像你和女孩表白,她拒絕你時說的「你是一個好人」一樣,這種鬼話你還信就太天真了。◢ "加薪,和老闆提加薪要求",用英語怎麼說?
  • 培養英語好感度 | 聊一聊英語啟蒙-第11期
    #魔奇英語南方區產品副總Nancy爸爸媽媽們,你們是否知道:孩子幾歲開始學英語最合適?孩子最多可以學習多少種語言?19世紀60年代,法國醫生布洛卡發現:「布洛卡區」為語言的運動中樞,主要功能是編制發音程序,掌管大腦的語言學習。根據長期的研究發現:所以,6歲以前是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期,這一時期學習的語言,會被大腦定義為母語,終身都不會遺忘,在這個時期,孩子可以同時學習5種語言。
  • 笑抽了,聊一聊你在杜拜遇到的阿式英語
    本以為杜拜會是一個說阿拉伯語的國家,但其實要想在這裡生活,基本的英語交流能力還是必須要具備的。
  • 我們與女生聊第一句話的時候,其實是在聊什麼?
    這又是一個就算再苦再累,推廣也不能丟了逼格的分割線!只要你有行動力,我知道很多人打上十幾個招呼就能完成任務,如果用了我們給的開場白的話。 很多人就會問,你們「一見」為什麼有那樣的自信? 我會回答:不為什麼,有料,任性。 那麼在剛剛通過了一個女性好友,內心還有些小激動的時候,問題又來了。 該聊些什麼內容呢?
  • 和孩子聊一聊「高考」,讓孩子理解高考並不是「學習的終點」
    這場「大考」,已然成為了整個社會關注的重點,我們需要和孩子聊一聊每逢高考季,各家媒體的報導會從考前的準備工作、各方「愛心送考」、考試中的意外狀況、作文題、考後的心情等等,形成一整個的專題系列報導。這一合力的背後,是一種共同意識——高考是決定人生的重要大事。如此重視高考會為孩子帶來一個問題——忽視了作為一個個體為什麼而高考?高考似乎成為了學習的終點,孩子學習的動力與努力都放在了高考前,高考之後,一下子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