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APP廣告亂象
在網際網路行業,各大平臺憑藉龐大的用戶群體,吸引了很多廣告主入駐。靠流量賺取巨額收益,用戶使用一款免費軟體的時候並不覺得自己給平臺貢獻了什麼,實際上用戶的每一次登錄,使用軟體的操作都是被記錄為活躍用戶。
活躍用戶越多,平臺賺取廣告的機會就越大,越能吸引一大波廣告訂單。或許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體驗,在瀏覽平臺頁面的時候,突然間出現一則廣告。
但由於廣告的排版界面和內容很相似,所以容易點擊廣告。進而跳轉到下載界面,或者強制用戶瀏覽一段廣告視頻。
還有的廣告分布在各個平臺板塊,包括啟動頁面廣告,雖然平臺提供「跳過」或者「X」的選項,但這些選項入口非常小,要是不小心,也會點擊到啟動頁面的廣告。為了避免用戶發現,還會偽裝成平臺內容。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朋友圈廣告了,標題一段文字,然後幾張精美的配圖。乍一看和平時的朋友圈沒什麼區別,但其實這是廣告。
這些APP廣告亂象層出不窮,猶如「牛皮癬」一般揮之不去。用戶沒有選擇的權利,面對APP廣告亂象,人民日報公開發聲了。
人民日報的發聲
通過上海消保委測試的600款APP中發現,有58%的APP含有廣告,其中69.7%的APP廣告無法輕易關閉。比如微信想要關閉廣告,普通人根本找不到入口,而且就算關閉了,朋友圈還是會出現廣告內容。
為此人民日報12月18日公開發聲了,表示請給用戶一個說不的機會。平臺讓用戶沒得選,或者是取消廣告設置重重門檻,把植入廣告做成讓人生厭的「牛皮癬」,如此霸王做法顯然不是上策。
保障用戶的權益和使用體驗,不僅需要把關好廣告內容,還需要監管機構的發揮出「有形之手」的作用,幫助用戶關掉「關不掉的廣告」。
人民日報的提到了重要兩點,首先是給用戶說不的機會,因為市場上大部分APP的設置當中,都沒有提供關閉廣告的顯眼入口。甚至違規收集用戶信息,了解用戶平時的喜好,進而推薦這類廣告。
其實是還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管理,想要靠媒體的發聲有時候不能起到實際作用,一段時間改正以後,時間久了還是回到原樣。希望人民日報的發聲能讓這些平臺知道,用戶權益高於一切。
用戶權益何在?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平臺靠用戶立足,如果用消費用戶權益的方式來換取財富,遲早會受到用戶的抵制。更有一些視頻平臺就算充值了VIP會員,也有VIP專屬廣告。
為了流量,為了財富,平臺已經不顧吃相了,可用戶權益何在?
或許正如人民日報發聲所說,需要監管機構幫助用戶把這些「關不掉的廣告」給關掉。必要時刻,還需好好敲打敲打。
APP內廣告憑啥不能關?希望這些平臺記住,你們是規則的制定者,但同時也是受用者。多給用戶選擇的權利,讓用戶有拒絕的機會。用戶權益不是用來消耗的,更不是流量和財富的接口,而是承載大船航行的水,沒有他們,APP一定會「擱淺」。
總結
用戶在使用APP時,被各種形形色色的廣告充斥眼球,用戶除了忍耐別無其它。APP靠廣告賺取收益,維持企業運轉這一點可以理解,但不是用強制性的手段去施加給用戶。
如何做好廣告和內容,這點需要APP加強管理。而不是只做好了廣告卻忽略了內容。別只顧著討好廣告主,把用戶權益拋在一邊,這樣下去,追悔莫及也為時晚矣。
對APP內廣告亂象你有什麼看法呢?
科技有趣味,帶你了解新鮮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