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先生童年橋上留影
南門大橋全景
南門橋通車老照片(資料圖)
南門大橋的橋頭
宜賓市金沙江南門大橋,1990年建成通車,被稱為「亞洲第一拱」,曾是四川省的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20多年來,承載著日益驟增的人流、車流,承載著宜賓城市繁榮發展的歷程。近年來,由於車流量爆發式增長,加之南門大橋的橋面系和吊杆結構體系的先天缺陷,出現安全隱患。4月26日零時,宜賓市金沙江南門大橋交通封閉,實施加固維修改造,預計2017年1月建成恢復通行。
南門大橋的改變,也勾起了宜賓市民懷舊的情感,不少市民紛紛曬出自己的老照片,講述南門大橋的故事。
童年願望要是修一座橋就好了
「都在說南門橋,都在發南門橋,哥也來發一張,這張照片是上世紀拍的。1990年7月1日是南門橋通車的日子,2001年11月7日,哥拍照的這個地方的橋面斷了,掉到江裡還砸翻了一艘躉船。鄧童靴,你還記得當年幫我拍照的情景不?」這是宜賓市民顏先生發在朋友圈的感概,還配了一張南門大橋當時通車時,他站在橋上拍的一張照片。
顏先生回憶,拍攝這張照片的時間正好是他們初中畢業的日子,為了記住這一天,他在照片的背面蓋了一個日曆戳。顏先生的女同學拿了相機,而他去買了膠捲,準備與同學們一起拍畢業照,當他們騎著自行車經過南門橋時,女同學為顏先生拍攝了站在南門橋上照片,他的童年定格在了這張老照片上。如今,距離拍攝照片已有20多年,畢業後,女同學去了昭通,一直沒有聯繫,直到去年,顏先生才與女同學聯繫上,真是時間飛逝。
「70後」顏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宜賓人,南門大橋與顏先生的家、工作、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小時候,顏先生的家就住在宜賓老城區走馬街,而走馬街緊挨著現在的南門橋。顏先生當時就讀的集義街小學,距離南門橋的直線距離也就兩三百米。每天下午放學,顏先生總會與同學沿著江邊走,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交通工具,放學後只能步行回家,從老城區走到南岸,也就是現在南門橋的南橋頭,需要兩個多小時,同學玩到下午6點回家,回到南岸的家已是晚上8點過。
1983年,放學後顏先生與同學像往常一樣在河邊溜達,同學看著正對岸的家感嘆:「要是這裡修一座橋就好了」,那時只是顏先生和同學隨口說的一個願望,令他們感到高興的是,1986年12月,真的就開始動工修橋了。
大橋通車騎車上班10多分鐘
南門大橋建成前,從老城區到南岸,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在大南門坐輪渡到南岸的下渡口,早上6點開渡,晚上收班六七點,每隔半小時一班,一趟行駛10多分鐘,輪渡費用幾分錢,當相於當時一頓早飯錢。還有一個辦法是步行,經過鐵橋到南岸,路程較遠,沒有一兩個小時是到不到的。
南門橋建成通車後,輪渡停止運行,對於在南岸工作的顏先生來說,更加方便。顏先生騎自行車上班只要10多分鐘,坐公交車只要20多分鐘,比起以前步行過鐵橋和坐輪渡,要方便快捷很多。
大橋姻緣顏先生找到另一半
1999年底,宜賓舊城改造,顏先生從老城區的大南街搬到南岸東區,整個生活基點就在南岸,並沒有覺得與老城區有距離。
顏先生回憶,1998年南門橋進行了裝修,橋拱進行裝修。2001年11月7日凌晨,南門大橋發生懸索及橋面部分斷裂事故,隨後開始封閉維修,2002年5月1日,恢復通行。
南門大橋封閉維修期間,對於住在老城區,工作在南岸的女孩曉雨(化名)來說,不得不選擇暫時租住在南岸。曉雨租住的房子,正好是顏先生鄰居家的房子,由於兩人的年齡差不多,比較聊得來,一時間謠言四起,傳兩人在談戀愛。曉雨為了破解謠言,主動提出給顏先生介紹一個女朋友,後來,曉雨給顏先生介紹的女朋友成了顏先生的妻子。南門橋修復後,曉雨搬走了,顏先生與她再也沒有了聯繫。
大橋變遷對宜賓經濟貢獻巨大
隨著20多年的發展,顏先生見證了南門橋的發展。南門橋剛修建之前,南岸片區還是糧食和甘蔗的主產區,老城區才是最繁華的區域,「寧願城區一張床,不願橋外一間房」,當時這個順口溜,形容的比較貼切,反映出當時老城區各項生活配套設施齊全,人口居住密集,比較繁華,而南岸和江北卻比較滯後。
隨著南門橋建成通車,南岸開發區初具雛形,蜀南大道和長江大道相繼挖通,之後南岸修建的道路相比城區要寬敞得多,新修的小區從環境等各方面都要優越很多,後來很多城區的居民都遷往南岸居住。可見,當時南門橋對宜賓經濟發展發揮的重要作用,南門橋還是當時宜威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南門橋再次封橋維修,宜賓市交警支隊一大隊一中隊中隊長左興中有另一番感觸,他2001年參加工作,當時是一名巡警,2001年南門橋封閉維修後,負責職守渡口等地方的治安。2010年左興中調到了交警部門工作,從接手維持南門橋北橋頭交通秩序以來,已有3個年頭,大橋封閉後,交通壓力增大,工作量同時增加,在大橋修復前,將努力維持好交通秩序,方便市民安全出行。
/新聞連結/
南門大橋的橋面
曾部分斷裂
南門大橋,1990年7月1日建成通車,被稱「亞洲第一拱」,曾是四川省的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位於宜賓市三江匯合口上遊0.7公裡,是跨越金沙江航道的一座特大型橋梁,橋長387.4米(主跨243.367米),橋寬19.5米,為中承式鋼筋混凝土公路拱橋,是當時連接老城區和南岸的唯一過江通道。
2001 年 11 月 7 日凌晨,南門大橋發生懸索及橋面部分斷裂事故;該橋主橋學名叫「中承式鋼筋混凝土勁性骨架肋拱橋」,雖然在當時解決了跨越能力和通航問題,但其吊杆體系、橋道繫結構是「漂浮」式靜定結構,存在結構離散性、吊杆索體及下錨頭不可檢查性的先天缺陷,長期運行情況下易出現無預兆性的突然斷裂事故。
2012年,對大橋的拱肋裂縫、橫梁缺損、人行道鋪裝、支座損壞、拱肋塗裝等進行日常定期維修;
2016 年 4 月 26 日零時起宜賓市金沙江南門大橋交通封閉,實施加固維修改造。
預計 2017 年 1 月 20日建成恢復交通通行。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