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家老字號大廠出問題 標示不實全面回收

2020-12-23 參考消息

「乖乖」主動通報使用「銅葉綠素鈉」於「孔雀夾心鬆餅味付海苔」產品中。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老字號的零食大廠「乖乖」向臺灣高仲企業有限公司購買「天然葉綠素」,但實際購入產品為「銅葉綠素鈉」,並在食品添加物上標示「天然葉綠素」,屬標示不實。「乖乖」公司13日主動向桃園縣衛生局通報,並表示今年3月已經停產,全面回收。

「乖乖」公司生產的「孔雀夾心鬆餅味付海苔」,使用高仲實業的「天然葉綠素」,但實際購入產品為「銅葉綠素鈉」。因高仲登記在臺北市,臺北市府衛生局食藥處長邱秀儀說,該局已經約詢高仲,會去了解進口報單、產品品項以及規格,是否都符合規定合法報關,並確認高仲當初賣給「乖乖」時,是以銅業綠素鈉還是天然葉綠素的品名賣出。

不過根據臺北市府衛生局調查,「乖乖」在去年以後向高仲進天然葉綠素,但從2007年至2011年是向統園買添加物,數量有待釐清。

依據規定,銅葉綠素鈉為法定食品添加物,可用於烘焙食品並定有限量標準,雖然「孔雀夾心鬆餅味付海苔」合法使用銅葉綠素納,但食品添加物卻標示「天然葉綠素」,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可裁處新臺幣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並要求立即回收產品改正標示完竣始得販賣。

臺北市府衛生局表示,「乖乖」主動通報使用「銅葉綠素鈉」於「孔雀夾心鬆餅味付海苔」產品中,稽查人員隨即實地查核,發現乖乖是向「高仲企業有限公司」購買「天然葉綠素」,但實際購入產品為「銅葉綠素鈉」,購買6公斤,至今年3月用掉5.6公斤,產品也停產;至於向統園購買多少量,目前仍在清查中。

臺北市府衛生局表示,「乖乖」主動通報,將視情節從輕裁處並限期7天內完成標示改正,如未落實改善,將提高罰則並一案一罰。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相關焦點

  • 臺北虎牌粉絲竄改產地及有效日期 涉嫌標示不實
    華夏經緯網4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知名粉絲品牌虎牌食品公司竄改產品原產地及有效日期,涉嫌標示不實。臺北市衛生局下令業者下周一晚上12時前將5項違規產品完成下架回收。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一項一罰,各開罰新臺幣4萬至400萬元罰款。
  • 新北米粉違規標示不實 衛生局罰款264萬(圖)
    新北米粉違規標示不實 衛生局罰款264萬(圖)  中國臺灣網4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新北市衛生局今(15)日指出,生產「呷七碗」的「嘉義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被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獲13批共3千多公斤炒米粉使用逾期原料、3項產品標示不實、廠區衛生複查不合格,且在第一時間未提供衛生局正確數據,衛生局以1罪1罰並加重處分,共裁罰新臺幣264萬元整(新臺幣,下同)。
  • 新竹鱈魚排標示不實以次充好 遭下架670公斤
    中國臺灣網11月17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新竹市衛生局查察市售的假鱈魚排產品,共清查產品共67箱,計670公斤,已要求業者當場下架退貨。 新竹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表示,日前接獲彰化縣衛生局通報,「光大食品企業社」製售的鱈魚排產品,是冷凍鯰魚(又稱巴沙魚)原料及加工品,經分切、裹粉製成魚排,再以「手工日式鱈魚排」品名上市販售,外箱標示內容物名稱與品名不符,疑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 臺灣一家老字號修改保質期 過期產品賣飯店(圖)
    圖自聯合報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臺南老字號商家「銘哲行」涉嫌修改食材有效期,將過期食材賣給臺灣南部各大飯店、餐廳、學校、KTV,有學生吃了過期奶酪拉肚子,當地相關部門21日查扣大批已逾期一年的食材。  查扣產品包括酸奶油、玉米片、韓式泡菜、香腸、火腿及發黴的幹香菇、麵皮等。
  • 老字號裡藏著的老味道,每一口都很大廠
    大廠老字號很多令人回味至今的食物,都與記憶有關,它們在時光中流轉,愈老愈讓人心馳神往。或許,這些記憶,就是老味道留給舌尖最美好的印記。在大廠,很多老字號裡藏著值得無盡回味的老味道,每一口都很大廠。
  • 臺灣小吃又「躺槍」 臺灣老字號食油企業被查造假
    「花生油不含花生」、「辣椒油沒有辣椒」,臺灣一家名為「大統」的食油生產企業近日被查出九成油品造假,甚至有的還添加銅葉綠素等有毒物質。對此,消費者固然膽戰心驚,相信最憤怒的應該是小吃店主——臺灣小吃又「躺槍」了。   據介紹,成立36年的「大統」是臺灣的老字號,在臺灣食用油市場佔有率達10%。
  • 臺灣臺中查獲黑心地下工廠 發黴豆棗回收再出售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政府配合市調處、臺中地檢署會同」食藥署「人員,前往西屯區元隆農產食品行偵查,發現業者不但使用未經過濾的地下水製造,還回收過期發黴豆棗,重新加工後當作新品出貨,甚至在包裝上標上不實有效期限等。該廠商每年生產豆棗等產品約1000公噸,銷往全臺各市場和雜貨店。
  • 臺灣藥品又引關注 「杏輝」有多款出問題
    原標題:臺灣藥品又引關注 「杏輝」有多款出問題   據ETtoday東森新聞報導 臺灣大廠杏輝繼日前自首生產劣藥金貝比嬰兒擦劑、喜癒痔乳膏和喜癒痔栓劑後,近日再主動將6款問題藥品下架,分別為蜜花面皰擦液、治疥芬軟膏(每蘇芬)、治汗樂液、治汗樂乳膏、素露殺菌消毒液(三氯卡巴)和使痘消乳膏(雅潔麗酸)。
  • 臺灣6成火鍋湯底不合格 盤點近年來臺灣食品安全事件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5日報導,臺當局「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抽查54件火鍋湯底(粉),發現其中32件、高達6成標示不合格,紅燒牛肉湯沒有牛成分、羊肉爐沒有羊,甚至在素食鍋中驗出動物性成分,提醒民眾消費時要小心。
  • 臺灣接連爆發食品安全事故 老字號"義美"也"淪陷"
    新華社臺北5月22日電(記者 陳君 陳斌華)臺灣最近連續爆發食品安全事故,繼「毒澱粉」、「毒醬油」之後,食品行業老字號「義美」近日也「淪陷」,被查獲使用過期原料生產泡芙系列產品,至少有12萬箱,其中多數已被消費者吃下肚子。    臺灣衛生主管部門目前除要求相關問題食品下架回收、銷毀外,已責成工廠所在的桃園縣衛生局追蹤調查。
  • 老字號湯圓店被舉報湯圓回鍋再售 「口水湯圓」將被嚴處
    最近,有知情人向我們反映,在南京市江北新區大廠新華西路上有一家老字號湯圓店,顧客吃剩下的糯米湯圓又被店主倒回了大鍋裡,二次售賣。事實真的如此嗎?11月22日,記者來到新華西路229號,據舉報人龔女士介紹,這家老字號「沈記湯圓」店已經多次做出類似的回收吃剩湯圓的事,由於是鄰居,這件事才被她發現。
  • 臺灣大統出產數十種「黑心油」 被重罰2820萬
    「花生油不含花生」「辣椒油不含辣椒」,臺灣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簡稱「大統」)日前被查出9成油品是造假「黑心油」。臺灣當局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針對此案定調:「這不只是食品安全問題,而是刻意的經濟犯罪」。據了解,彰化縣政府已被勒令大統彰濱工廠停工,臺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對大統開罰2820萬元(新臺幣,下同),創下臺灣單一食品廠遭罰最高金額紀錄。
  • 臺灣地區制定宣稱含果蔬汁的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2014年7月1日起...
    為及早提供消費者完善食品標示信息,2014年3月3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31300643號公告,修正"宣稱含果蔬汁的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並自2014年7月1日生效。    該規定規範宣稱含果蔬汁的市售包裝飲料,應依果蔬汁總含量標示原汁含有率及相關醒語。該規定的生效日期由原公告的2015年7月1日調整至2014年7月1日(以製造日期為準)。該規定適用外包裝標示敘及果蔬名稱或標明果蔬圖示(樣),且直接供飲用的包裝飲料。
  • 臺灣桂冠小湯圓著色劑標示不全 部分已經下架
    原標題:臺灣桂冠小湯圓著色劑標示不全 部分已經下架  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知名湯圓品牌─桂冠小湯圓被抽驗出「著色劑」標示不全,大潤發表示將下架;全聯與愛買尚未確定;家樂福表示考慮中。   臺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元宵湯圓,桂冠冷凍小湯圓檢出著色劑標示不全,已令下架該批號產品。
  • 大廠這家景泰藍老字號企業竟有百年歷史!
    大廠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景泰藍之鄉,曾經服務於宮廷皇室的精良技藝很早就根植於這片沃土。在這個遍布景泰藍工藝品的小縣裡,屹立著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景泰藍品牌企業——老天利。
  • 臺灣「外交部」改口承認印錯「護照」 全數回收重印
    臺灣外事部門發行的第二代晶片「護照」內頁底圖被疑為誤植美國機場圖樣後,引發爭議。臺外事部門「領事事務局」(以下簡稱「領務局」)幾經改口,終于于26日晚間致歉,並表示將收回重印。 據臺灣「中央社」12月26日報導,臺外事部門於當日晚間舉行記者會,致歉表示將回收已發出的285本「護照」,並請負責設計的「中央制印廠」重新設計圖樣,重新印製發行。
  • 小吃攤擬規定強制標示基改成分 "食藥署":可研議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檢13件小吃,有6件驗出基改成分,籲強制標示基改成分。「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對有營業登記證業者,強制標示基改成分,小吃攤不在此限,但外界如有意見可研議「修法」。     據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7月隨機購樣小吃攤13件食品檢驗,有6件驗出基改成分,雖未標榜是非基改,沒有違法問題,但仍期盼臺當局強制標示基改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