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2020-12-16 中國警察網

  這是一片有著厚重革命歷史和豐富紅色資源的土地。河南信陽,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的落腳點。在這裡,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傳奇,也孕育出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把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好,將大別山精神融入公安工作實踐中砥礪升華。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信陽市公安機關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為引領,運用大別山獨有的紅色資源鑄魂勵志,著力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過硬公安鐵軍,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信陽公安身處紅城,有著用好用活紅色資源的先天優勢,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傳承和發揚大別山精神,使之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信陽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侯欽東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傳承紅色基因——

  築牢忠誠使命思想根基

  位於新縣城南白毛尖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內,松柏環抱,綠蔭滿園,安靜莊嚴。11月3日,記者來到這裡,感悟這片紅色土地厚重的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

  「園內安葬著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紅軍首長遺骨,紀念著鄂豫皖蘇區13萬餘名革命烈士,集中反映了鄂豫皖蘇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從大革命時期到新中國成立的漫長歲月中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建立的豐功偉績……」聽著解說員的講解,信陽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楊芳芳對記者說:「這裡是全市公安機關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每次來到這裡,精神都會得到一次洗禮,思想都會得到一次升華。」   

  這塊「抓把泥土就能滲出鮮血」的土地,有著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信陽市公安機關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注重對紅色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他們通過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祭掃英烈、重溫入黨誓詞、開展紅色主題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邀請老紅軍講述革命經歷等系列活動,對民警進行忠誠教育,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鑄牢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

  「作為守護這片紅色土地的公安機關,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上必須走在前列。」侯欽東向記者介紹。信陽市公安局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會議,傳達學習領會重要訓詞精神。信陽市各級公安機關黨組織通過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組織民警觀看直播、專題研討、撰寫體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舉辦主題演講比賽等形式,把學習貫徹重要訓詞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如今,在信陽市公安機關,「學訓詞、鑄警魂、見行動」已蔚然成風,激發起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根植紅色沃土——

  扛起新時代使命擔當

  「牢記重要訓詞精神,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走進新縣公安局吳陳河派出所,門廳電子顯示屏上一行醒目的紅色大字映入眼帘。

  「作為全市唯一的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我們要在踐行重要訓詞精神上做表率,開拓創新,勇當前鋒,扛好『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這面紅旗。」吳陳河派出所所長王斌對記者說。

  革命戰爭年代,不足10萬人的新縣,有5.5萬名英雄兒女英勇獻身,「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新縣公安局根植紅色沃土,銘記初心使命,秉持「民需警應」理念,傳承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力打造群眾身邊的派出所,在「一村一警」平臺上書寫新時代專群結合、警民攜手共築平安的大文章。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信陽公安機關繼承黨的優良傳統,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把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作為抓實各項工作的風向標,扛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

  讓群眾感到平安就在身邊——信陽公安機關加快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始終把打擊的鋒芒對準制約發展、影響民生的突出問題,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龍頭,以「雷霆行動」為牽引,以「雲劍-2020」行動為重點,集中攻堅各類犯罪、深化攻堅有組織犯罪、合成攻堅新型犯罪,著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信陽。今年以來,在連續7年現行命案發一破一的基礎上,保持22起新發命案即發即破;全市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22%、傳統「盜搶騙」發案同比下降43%。

  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信陽公安機關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突出做好精準服務,全力以赴提效能。市級106項審批服務事項,全程網辦事項達到46%,平均壓縮辦事時限62%;全市所有派出所實施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換領,省內戶口遷移實現「一站式」辦結,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推出「零門檻」落戶政策;利用交通事故快處快賠App,為4200餘起交通事故當事人解決了「煩心事」;市縣兩級出入境管理部門開通周末辦證服務,受理群眾諮詢560餘人(次)……

  讓群眾生活更幸福更舒心——為讓貧困群眾得到真實惠、日子有奔頭,信陽各級公安機關扶貧民警攻堅克難,動腦子花心思,推動精準扶貧政策落地見效。「苦盡甘來」,搬進新家的那天,新縣沙窩鎮油榨新村村民李林敏將寫著這四個字的書法作品裝裱好,掛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新縣公安局民警的幫扶,我就脫不了貧,不會有現在的好日子。」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林敏開心地說,「現在我特別有信心,能把日子過得更好!」

  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心裡,始終與群眾心連心。信陽公安機關真正做到在感情上親民、職能上護民、管理上惠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守護革命紅城——

  鍛造作風能力過硬鐵軍

  「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在光山縣公安局警體戰訓中心,屹立於訓練場一側的四個寫著紅色大字的標牌引人注目。10月9日至10日,信陽市公安機關警務實戰大練兵第二次比武考核在這裡舉行,來自全市8個縣局的449名民警參加了基本理論、基本體能、武器使用3個科目的考核比武,再次掀起全市公安機關全警實戰大練兵熱潮。

  作風過硬、能力過硬才能更好地擔當作為,守護好這座革命紅城。信陽公安機關從嚴從緊從實,在推進「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規範執法權力運行上持續發力。

  信陽市公安局黨委成立了全面從嚴管黨治警領導小組,深入推進教育整頓,堅決打好鐵腕治警、正風肅紀攻堅戰;全面規範執法權力運行,推進「一站式」辦案和監督管理服務「一體化」,實現執法辦案全方位監督、全流程管控。通過組織全警實戰比武考核、舉辦警種大講堂、開展常態化訓練評比等方式,在提高民警專業素養、履職能力、執法水平等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出實招,不斷把全警實戰大練兵推向深入。

  實戰檢驗戰鬥力。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信陽公安機關迅速組建了64個臨時黨支部、56個黨員先鋒崗、19支黨員突擊隊奮戰在抗疫一線。全體公安民警輔警充分發揚大別山精神,團結一心、勇當前鋒,做好人員信息登記排查、醫療機構和隔離點安全保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等工作,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貢獻。

  進入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在這片紅色旗幟屹立不倒的土地上,信陽公安機關繼續以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姿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實工作、銳意進取,為守護紅城平安、群眾安寧而不懈奮鬥。

相關焦點

  • 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本報記者 宮玉聰 李斌琦 特約通訊員 孫明江河南信陽,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紅二十五軍長徵的出發地和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的落腳點。在這裡,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傳奇。
  • 讓大別山精神融入老區人民的血脈
    尚朝陽□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大別山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建黨基地,也是中國革命走向全面勝利的戰略轉折地,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奇蹟,留下了厚重的紅色文化遺產,孕育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
  • 大別山精神研究院在信陽師範學院正式成立
    李俊、郜火星陪同專家學者參觀校史館 信陽師院黨委書記宋爭輝在致辭中指出,信陽市委、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信陽師範學院共同發起成立大別山精神研究院是紅色文化研究領域的一件大事,標誌著鄂豫皖大別山革命老區有了第一家高層次高質量研究傳播弘揚大別山精神的專業平臺
  • 弘揚大別山精神—科教新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王中穎)歌聲嘹亮吟經典,砥礪奮進新時代。近日,信陽農林學院財經學院舉辦了「弘揚大別山精神,唱響紅色經典」暨第三屆紅歌大賽,參賽選手們用嘹亮的歌聲重溫了黨的光輝歷程,抒發了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 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肯定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豐功偉績,賦予了信陽和大別山革命老區巨大的歷史光榮和重大的歷史使命。 連日來,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一致表示,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深刻領會大別山精神所蘊含的初心和承載的使命,切實將其轉化為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信仰,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
  • 弘揚大別山精神 為老區振興凝聚磅礴力量
    大家紛紛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在弘揚大別山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感悟人民至上、激發擔當自覺、砥礪鬥爭意志,引導和激勵人們積極投身老區振興發展事業,為實現「兩個更好」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會議指出,要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老區振興發展精神力量,保護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抓好大別山精神深度發掘和創造性轉化。
  • 牢記總書記囑託 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
    ,以《牢記總書記囑託 弘揚大別山精神——在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奮勇爭先》為題,在市行政中心為黨員幹部上了一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交流學習體會,勉勵黨員幹部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為強大動力,大力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把初心守得更牢,把使命擔得更實,砥礪奮進、擔當作為,不斷把信陽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信陽更大貢獻。
  • 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
    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培訓課程內容:聽一堂大別山革命精神專題課、參觀各紅色教育基地、學唱一首大別山革命歌曲、吃一餐紅軍飯、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通過豐富的紅色課程,使培訓學員能夠近距離的感受大別山革命史和大別山精神,提高黨性修養,為在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提升精神動力。
  • 「大別山精神」弘揚大別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在信陽,他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看望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和大別山精神的重要地位,這對我們河南尤其是信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穿越時空的精神 歷久彌新的力量
    當日,由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指導,中共信陽市委和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主辦的「不忘來時的路——學習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研討會在大別山幹部學院隆重舉行。這是深入研討、集思廣益的一次盛會,也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思想盛宴」。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 深入推進大別山革命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研究
    ,由中共河南省信陽市委、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鄂豫皖三省大別山精神研究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位於河南信陽的大別山幹部學院召開。
  • 「不忘來時的路——學習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研討會舉行
    挖掘大別山精神豐富內涵 彰顯大別山精神時代價值「不忘來時的路——學習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研討會舉行信陽日報訊(記者 鄒 樂)9月28日,由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指導,中共信陽市委和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主辦的「不忘來時的路——學習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研討會在大別山幹部學院隆重舉行。
  • 信陽市副市長楊淑萍到信陽大別山高中調研
    置身偉大的新時代,為傳承好、弘揚好大別山精神,2020年12月30日,副市長楊淑萍來到信陽大別山高中,為師生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課。  楊淑萍以《守正創新 砥礪奮進 努力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弘揚傳承》為題,從堅守信念,鑄造「山」一樣的崇高信仰;胸懷全局,涵養「海」一樣的博大情懷;團結奮進,錘鍊「鐵」一樣的責任擔當;勇當前鋒,煥發「火」一樣的奮鬥激情等4個方面,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艱辛而輝煌的奮鬥歷程,深刻闡述了什麼是大別山精神、怎樣傳承大別山精神,並結合抗疫故事,詮釋了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體現。
  • 「信陽好人」緣何層出不窮?從根植於血脈的「大別山精神」找答案
    其中, 大河網記者深入信陽等地探尋「大別山精神」密碼。7月1日,在紅二十五軍長徵出發地——信陽羅山何家衝,一場關於信陽好人和「大別山精神」的對話正式展開。對話信陽好人:救人出自血脈中的本能人之大善,生之大義,莫過於捨身救人。
  • 「大別山精神」用大別山精神鑄牢黨性之魂
    在中國革命史中,大別山總是處在中國革命的漩渦中,而英勇的大別山兒女總是站在革命浪潮的前端。「老鄉,加入紅軍可以分到土地」是土地革命時期的宣傳標語,革命紅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是人民軍隊永唱不衰的經典歌曲。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鬥爭,大別山人民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形成了特有的大別山紅色文化。
  • 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信仰之鈣黨性之魂
    原標題: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信仰之鈣黨性之魂 回眸來路,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贏得全國人民的支持,如何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如何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其根源之一,就是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的紅色精神所蘊含的黨性之魂。
  • 大別山精神研究院揭牌儀式暨大別山紅色文化研討會在信陽師院舉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朱四倍10月25日—26日,信陽市委市政府、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和信陽師範學院聯合舉辦了大別山精神研究院揭牌儀式暨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省人大常委會、省委黨史研究室、省委高校工委、省委黨史研究室、信陽市委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來自北京、江西、湖北、安徽等地的高校、黨校、黨史研究機構5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揭牌儀式和學術研討會。信陽師院全體校領導和相關學院、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揭牌儀式由校長李俊主持。
  • 紮根大別山傳承革命精神
    「這裡是宋氏祠堂,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後,司令部就設在這裡。」82歲的宋春貴清楚地記得,是戰士們把「重建大別山根據地」「大別山是埋葬蔣家王朝的墳墓」等條幅掛滿整個村子,才讓村民們慢慢了解這支部隊、了解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時期的歷史使命。    時光追溯到70年前。1947年8月28日,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進入經扶縣新集(今新縣)境內。
  • 大別山上築忠魂,先烈精神代代傳
    大別山上築忠魂,先烈精神代代傳——河南師範大學尋訪團開展「大別山精神」實地調研 山川銘記歷史,精神星火相傳。為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大別山精神,7月28日,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追尋紅色坐標,踏尋黃河足跡」尋訪團成員走進信陽、新縣等革命老區,前往多個紅色基地進行實地調研。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實踐團隊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模式開展調研活動。
  • 從抗疫故事汲取奮進力量
    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引導官兵  從抗疫故事汲取奮進力量  本報訊史篇、段宴兵報導:「我們要向抗疫勇士學習,關鍵時刻敢於亮劍衝鋒!」初夏時節,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受命執行演訓任務,官兵鬥志昂揚,連創佳績。  「這次抗疫鬥爭的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