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江:學張謇精神,做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

2020-12-17 MBA中國網

12月12日,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開幕,兩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郝明金,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潘嶽,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江蘇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等領導出席論壇,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大家將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民營經濟發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職業教育、愛國企業家典範的內涵闡釋三個議題板塊作主旨演講和探討。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應邀參加論壇,並作了「新發展格局下 發揚張謇精神打造三自企業」主題演講。

周海江在發言中結合紅豆發展,就民營企業如何學習踐行張謇精神進行了闡述。他說,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員,在新發展格局下,民營企業要以張謇為榜樣,在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挑戰中有所作為。

學習張謇精神,做好三個堅守。結合張謇精神,周海江認為,民營企業家在富起來以後,要見賢思齊,以堅守實體經濟、堅守愛國情懷、堅守社會責任,發揮先富帶後富的作用。

堅守實體經濟,紅豆63年一直心無旁鶩,默默堅守,把精力放在做大做強實業上。紅豆集團掛牌上市的兩家公司——紅豆股份和通用股份,有個共同特點,都是做實體經濟的。

堅守愛國情懷,為國主動擔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周海江第一時間向黨組織繳納1000萬元特殊黨費,專門用於疫情防控;第一時間帶領紅豆人改造生產線,生產防護服、隔離衣、口罩等抗疫物資,用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阻擊戰,展現了新時代民營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受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的感謝,稱讚紅豆「是當之無愧的抗擊疫情『軍工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周海江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堅守社會責任,踐行八方共贏。紅豆三代領頭人都是共產黨員,跟黨走、聽黨話、報黨恩是三代人不變的情懷和初心,堅守「實業報國、八方共贏」是紅豆發展宗旨,做一名有責任、有情懷的企業家是周海江孜孜不變的追求。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熱心公益、回報社會,多年來,紅豆對外捐款超5.5億。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如何發展好企業才是企業家思考的頭等大事,周海江表示,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才能不懼任何挑戰。

周海江認為要在企業層面通過打造「三自企業」,即通過「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資本」來解決「三座大山」問題,從而加快企業進化升級,即以「自主創新」翻越「轉型的火山」,以「自主品牌」融化「市場的冰山」,以「自主資本」攻克「融資的高山」。

我們要學習好張謇精神,做具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周海江說,打造「三自企業」是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強,而做好「三個堅守」是企業做大做強做的前提和使命。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就在於,我們在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要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相關焦點

  • 今天怎麼學習張謇精神?
    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博物院參觀張謇生平展陳時,讚揚張謇是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及其精神對當下有何啟示?民營企業家到底該向張謇學習什麼?在本次論壇上,與會嘉賓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卻同時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  張謇精神對今日中國企業家具有四個重要啟迪。
  •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京舉行
    郝明金指出,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張謇,稱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潘嶽表示,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又同時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
  •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京召開
    研究和弘揚張謇精神,有助於推動民營企業投身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助於提升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有助於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企業家當與國家同進退
    郝明金指出,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新時代的企業家爭做愛國報國、實幹創新、堅韌不拔、遵紀守法的楷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潘嶽表示,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又兼具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張謇精神對於今天的中國企業家具有重要的時代啟迪,「中國企業家當與國家同進退、共榮辱,同呼吸、共命運」。
  • 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
    01 張謇精神背後的「中華商道」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潘嶽表示,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卻同時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雖然時代不同,但當代企業家精神與張謇身上所展現的精神情懷是相通的。
  •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潘嶽表示,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卻同時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表示,張謇研究的戰略意義在於實業界應該以社會企業為目標,加強微觀主體的自覺改造。當代企業家要從張謇身上學什麼?
  • 弘揚和踐行張謇精神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
    今天,「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聚焦「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郝明金指出,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張謇,稱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本次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新時代的企業家爭做愛國報國、實幹創新、堅韌不拔、遵紀守法的楷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 ...幹部群眾和企業家表示見賢思齊:自覺增強家國情懷,勇於擔當社會...
    它由著名愛國實業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館。  11月12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調研,仔細察看博物苑歷史建築,並走進張謇故居陳列室,了解張謇創辦實業、發展教育、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聽取當地培育企業家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奮鬥精神等情況介紹。他指出,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 「地評線」視評:傳承「張謇精神」 常懷赤子之心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陳時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鑑往事,知來者。傳承「張謇精神」,不僅要借鑑他的成功哲學,更應常懷赤子之心,時刻將國家裝在心中,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企業家要有滿腔熱忱的愛國情懷。愛國、救國、報國,是張謇一生的追求,興辦實業,以商養學,一生所獲財富,皆為社會服務。新時代中國民營企業家當以張謇為範,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把企業發展融入國家建設,把社會責任轉化為長久之功。
  • 薪火相傳,張謇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
    三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談起過張謇,稱他為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時隔三個多月,總書記又實地了解張謇的事跡,再一次肯定張謇為企業家實業救國、造福桑梓的典範。總書記對先賢張謇如此關注、看重,是因為張謇不僅在實業救國的同時,還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促進文化建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 張謇的企業家精神是什麼
    救亡圖強的愛國精神張謇將發展實業和教育視為愛國救亡和民族復興的兩大根本。1903年,他與友人說「天下將淪,唯實業、教育有可救亡圖存之理」。張謇認為「國非富不強,富非實業完不張」,「非普及教育不足於救亡」。這是他毅然投身於實業、為國爭權、為民謀利,興辦教育、啟民智、明公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張謇身體力行,融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效國之行於一體。
  • 僑商談傳承「張謇精神」:擔當時代責任 立志回報桑梓
    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題:僑商談傳承「張謇精神」:擔當時代責任 立志回報桑梓  中新網記者 吳侃  「張謇是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我們僑商也應當傳承『張謇精神』,常懷赤子之心,時刻將家鄉裝在心中,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今天的《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我們一起來聽張謇的故事。  △點擊收聽本期《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音頻  狀元辦廠,實業救國赤子心  張謇,我國近代著名的企業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於江蘇通州(今南通)海門常樂鎮,祖上幾代都是以農商為生。
  • 萬字長文讀張謇!羅一民:他是與眾不同的企業家
    張謇身上確實有一般企業家的共同屬性,包括投資創辦、經營管理企業,根據市場需要生產銷售各類商品;在主觀上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同時,為國家經濟社會做貢獻;以特定的經營管理專長和能力,自成一類社會群體——企業家。然而張謇的偉大,不在於他和一般企業家的共同點,而在於他不同凡響的與眾不同之處。正是獨特卓越的個性所為,才成就了他人生的輝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為後人由衷的景仰。
  • 關於張謇的民間「十問」,答案都在這裡了
    甲午戰爭爆發,主戰的張謇看到國弱民窮的原因和制度的衰落,父親去世他須回到家鄉丁憂守孝。正在此時,兩江總督張之洞命其主理通海商務,創辦紗廠。」實業救國」早在他心中已有醞釀,然而狀元辦廠何其容易,他思考再三,依然從官場轉身商場,投入未知結果但一定是中國出路的實業生涯。8.張謇究竟是不是可以稱作思想家、政治家?
  • 張謇論壇2020|高層一再提及張謇,背後有何深意?
    圖源:新華社在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以張謇為榜樣,勸勉企業家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正所謂「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張謇,到底是誰?他為什麼一再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評價?他對當今中國的企業家有什麼啟示?
  • 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三個多月前,總書記曾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談起張謇,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三個月後,總書記又實地了解張謇的事跡。這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總書記為何如此關注?他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我們一起來聽張謇的故事。
  • 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為什麼企業家要學張謇?
    1897年,守孝期滿的張謇接連收到翰林院催促回京的三封函電,但趕上百日維新,恩師翁同龢被罷免,張謇深感官場險惡。又回想起三年前中狀元時,自己有幸隨文武百官迎駕慈禧太后。當時突降暴雨,路面積水一尺多深,官員們個個跪地匍匐在路邊,渾身溼透,其中還有七八十歲的老臣,但慈禧乘轎經過,連正眼都不看,視若無物。這一景深深地印在張謇腦海裡,自問:難道幾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做一個磕頭蟲嗎?
  • 「時代新人話張謇精神」江海網絡文化研究會會員分享會舉行
    中國江蘇網12月16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黃敏)為深入了解張謇精神,感受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12月15日,崇川區委網信辦舉辦「時代新人話張謇精神」江海網絡文化研究會會員分享會。活動特邀南通博物苑社會教育部講解組組長陸苒苒進行宣講。
  • 馬雲湖畔大學開學演講:企業家要有家國情懷,能看見理想主義
    湖畔大學在今天舉行了開學典禮,校長馬雲強調:企業家要有加過情懷。3月27日,湖畔大學舉辦第五期新生開學典禮,馬雲作為校長出席並演講金句頻出,馬雲表示在他看來能賺再多錢也未必稱得上是企業家。馬雲強調:「湖畔同學在外面,要能看到理想主義、境界、格局、家國情懷。」同時馬雲也寄語41位學員:做企業一定是有波動的,要重視企業文化,善於反思、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這才是了不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