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發布中國商學院排行榜:中歐第一

2020-12-11 網易財經


「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由《商業周刊/中文版》和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聯合發布。該排行榜基於國際僱主對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商學院MBA畢業生的評價,通過僱主指數得分編制。國際僱主首先自發提名有意從其聘用MBA畢業生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商學院。每一次受到僱主推薦,該商學院就得到一票,所得票數被稱為「自發投票總數」。僱主隨後從指定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商學院名單中挑出有意聘用MBA畢業生的學校。商學院想要進入這份名單,至少先得到一名僱主的推薦,或至少入選過《QS全球商學院200強》榜單。每被選中一次,該商學院就得到一票,所得票數被稱為「推薦投票總數」。

「自發投票總數」和「推薦投票總數」構成「僱主投票總數」,再綜合考慮過去三年《QS全球商學院200強》的數據,得出僱主平均投票總數。僱主指數得分決定各商學院在本排行榜上的排名。

中國內地和香港商學院國際影響力持續攀升

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影響力日漸增長,再加之受歐洲和北美經濟局勢推動,中國的管理教育也正在迎頭趕上。事實上,跨國企業對熟悉中國市場的高級管理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內地及香港部分MBA培訓項目的國際聲譽也在迅速提升。

「由於世界經濟力量的轉移,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MBA培訓項目變得更受歡迎,」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和研究生課程主任曾志安解釋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度的報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過60%的世界500強企業在中國開設了分公司。你可以看到中國蘊涵著巨大機會,這同時也意味著對高級管理人才的龐大需求。」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商學院擅長培養MBA學員國際化的管理理念,但是對於那些有意在中國工作,或是有志於中國市場的企業高管來說,他們必須本土化,深入了解中國。當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這種本土化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管理與特定環境密不可分。換而言之,你的管理方式要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調整,」 美國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副主席兼營運長丹·勒克萊爾(Dan LeClair)說道,「託馬斯·弗裡德曼所描述的平坦世界並不存在。國界依然重要,我們仍然需要用本土化的角度去看待問 題。」

MBA學位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是一個相對現代的概念,因為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中國的MBA發展還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情。全球首家高等商學院,沃頓商學院成立於1881年;位於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於1954年將MBA學位引進歐洲。有鑑於此,把中國地區的商學院與全球水平相比未免太過苛刻。

胡裡奧·烏格爾(Julio Urgel)教授是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質量服務部主任,他所負責的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EQUIS)是全球享有盛譽的MBA認證體系。在他看來,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MBA培訓項目需要迎合兩大市場。「基本上有兩種選擇;首先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商業教育的需求也會與日俱增。從這點來看,為本土市場開發MBA培訓項目至關重要。」 烏格爾說,「然而當今時代下,我們都應該意識到管理者必須能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從這一角度出發,學員接受國際化教育,或是培訓機構為學員提供國際化學習機會,這點同等重 要。」

從本年度「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商學院已經涵蓋上述兩大方面。該排名所用數據由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的國際教育專家搜集整理,與本刊聯合發布。

QS創始人兼行政總裁納齊奧·夸克奎瑞利(Nunzio Quacquarelli)說:「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清楚告訴我們,僱主心目中的商學院逐漸分化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三所擁有超高國際吸引力的商學院。這三所學校的畢業生受到大多數知名投資銀行和諮詢公司青睞。第二類擁有廣泛的地區吸引力,但是目前不如第一類商學院那樣受全球MBA僱主歡 迎。」

不過,和所有MBA項目排行榜一樣,不能單純因為MBA學員所畢業的商學院不屬於第一類院校,就貶低他們對本土和國際商業發展的價值。「世界並不需要另外的100所『頂級商學院』,」 勒克萊爾指出,「需求很大程度取決於國情。也許我們只需要一些『頂級商學院』,然後就是能滿足所在地區、所在國家,甚至於世界不同需求的多元化商學 院。」

對於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商學院如何確保從本土化角度來教授國際商業這個問題,香港中文大學MBA項目行政主管陳行建介紹稱:「為了提供貼近市場的學習機會,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大多數商學院進行了更多研究,並且把教學重點放在中國本土的管理案例和理論上。許多本土商學院和國際商學院聯合發放學位,廣泛開辦交換項目,目的在於向本土學員提供國內機構無法獲得的學習經驗。」

世界各地的培訓機構對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MBA項目發展發揮了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並確保兩地的MBA培訓項目緊跟國際水準。

「以中國內地的頂級商學院為例,他們與歐洲等其他地區的合作院校密切交流,並且從中大為受益。」烏格爾教授表示,「就MBA項目的發展而言,歐洲和美國的商學院無疑給予了他們靈感。然而由於學校不同,聯合學位的含金量也會有所區別,當然他們從合作學校所吸收的『靈感』也各不相同。」

近些年來,中國力量崛起已成為眾人熱議的話題,單憑這點也許就足以吸引廣大MBA學員前來學習。再加之今年歐洲和北美經濟頻頻出現危機,受中國市場吸引的MBA申請只會有增無減。

「我來中國整整四年之後,才申請清華大學的IMBA項目。」羅布·德·皮喬託(Rob de Picciotto)回憶道。皮喬託今年剛從清華大學畢業,如今是馬裡蘭大學EMBA中國項目部的經理。「這一決定表明了我願意留在中國的決心。」

遊戲製作人莫裡斯·李(Maurice Li)今年也剛從清華大學國際MBA項目畢業,他目前在社交遊戲開發公司Kabam北京工作室擔任遊戲製作人。大約六年前,他從美國移居到香港。「這算是我在中國的軟著陸。我有時間學習和練習普通話,也有機會認識許多高素質的中國朋友。」這些都是他選擇中國內地MBA項目的潛在原因。他還補充道,「這是清華大學與MIT合作開辦的項目,然而價格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價格無疑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據清華大學IMBA項目營銷和招生主管馬佳介紹,過去二十年來,中國的MBA項目數量已經從9個上升到200多個。不僅中國的MBA項目數量在增加,選擇中國MBA項目的國際學員也在增多。「我之所以選擇亞洲的MBA項目,是因為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從瑞士來到中國後,卡亞·斯坦普夫裡(Katia Stampfli)進入香港科技大學攻讀MBA學位,「我認為亞洲擁有更好的職業機會。」

對在華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士而言,中國的飛速發展無疑提升了他們的信心,不過調查和準備是防止在MBA就業市場四處碰壁的關鍵所在。「尋找工作的時候,我發現文憑確實給我帶來很多面試機會,」莫裡斯透露,「不過坦白來說,文憑遠不及普通話水平重要。」莫裡斯把普通話必備水平定義為「能和當地人暢通無阻地交流,不會給公司造成任何額外負擔」。

儘管如此,中國公司仍在尋找具備國際管理經驗的MBA人才。無論中國公司是希望開拓海外市場,還是廣泛引進先進技術,擁有國際背景的MBA人才仍然極具價值。莫裡斯補充道,和語言能力同等重要的,是「從前的管理經驗是僱主最為看重的特質,特別是對外國人而言」。

跨國公司或是大型中國公司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中國鼓勵自主創業,只要能找到中國合作者,外國人也可以很快開辦他們的公司。商業機會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人脈關係,因此在中國攻讀MBA期間獲得的語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幫助你建立日後必需的人脈網絡。

對那些在華學習,並且努力消除文化隔閡的人來說,中國蘊涵著豐富機會,但是如果想要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益,外國人必須被迫變得更有創造力。就職於Kabam北京工作室的莫裡斯說:「舉例來說,英語外教變身本土營銷公司高管、獲得豐厚報酬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中國對具有國際視野的本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跨國公司也需要更多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國際人才,由此我們可以預見中國MBA市場將會持續發展。」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兼MBA學術主任白詩莉教授(Lydia J Price)說。

在她看來,針對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MBA培訓項目從本土化角度教授國際商業管理的需求只會隨著中國經濟地位提升而不斷增加。她說:「獲得了解中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機會,這是國際學生選擇在中國學習的關鍵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光是從國外,我們很難切實了解中國和中國的經濟狀況。考慮到中國錯綜複雜和變化多端的環境,除非來中國親身體驗,建立豐富的人脈網絡,通過擁有專業背景的同事來增進了解,否則你很難深入透徹地認識中國。」

如QS行政總裁夸克奎瑞利所總結,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商學院日漸贏得全球僱主的認可,但是它們依然無法與北美和歐洲地區的傳統商學院相媲美。「QS全球200強商學院報告同樣基於僱主意見,北美和歐洲商學院的統治優勢在這份MBA排行榜上一覽無遺。該報告表明,MBA僱主認為西歐、美國和加拿大仍是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MBA畢業生的最佳培養地。」

中國商業教育新「特區」

當一位曾在美國某大學數學系讀書和任教多年的華裔教授三年前決定舉家遷回中國時,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中歐和長江」。這多少源於他的一位「體制內商學院」朋友對他說過的一番話:「相對於長江或中歐作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大學內的商學院只是個學校的二級單位,註冊校友會民政部門都很難受理。」漫長的海外工作經歷似乎令他在商業教育上信心十足,但同時對歸國後的文化隔閡心存憂慮。「獨立商學院就像是塊試驗田,課程上和西方幾乎完全接軌,又能接中國的地氣。」獨立商學院或體制外商學院,這種特殊形態無疑為中國所獨有—長江商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為其代表。相對於體制內的其他商學院,它們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和優化資源。換句話說,身在中國,它們就像是商業教育的「行政特區」。

比西方商學院更懂中國,比體制內商學院更理解作為舶來品的商業教育,這是獨立商學院真正的生存法則。和此前許多中國學生為獲取MBA學位競相留學海外相比,如今他們更願意留在國內。中國社會瞬息萬變,他們既要維持和中國商業社會的接觸,又想接受和西方同等水平的教 育。

誕生於1994年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資(由上海市政府與歐盟合作成立)的獨立商學院。8年之後,長江商學院在北京誕生,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在本次「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上,長江商學院並未上榜。QS行政總裁夸克奎瑞利指出:「長江未能在榜單中,是因為我們考慮了全球2000個僱主的意見,而非僅僅是中國僱主。中國的僱主對長江商學院非常熟悉和認可,因為它主要為國內市場服務,而中歐在我們調查的國際僱主中認可度更高。」

這些獨立商學院在中國發展迅速,聲譽頗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已經擁有了全球規模最大的EMBA項目,並且榮登本年度「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榜首。「作為一所獨立運作的商學院,中歐有點類似於中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或瑞士的IMD」,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約翰·奎爾奇對《商業周刊/中文版》表示,「我們在課程設置和教授方式上享有極大的靈活度」。在哈佛商學院和倫敦商學院兩家最知名的商學院任職多年後,約翰·奎爾奇選擇了到新興市場工作。在他看來,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複雜變化,顯然是這個時代最不容錯過的話題,「論及整個亞洲,真正令我感興趣的地方不是新加坡或中國香港—而是中國內地,我要去的是『野獸之腹』。」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一年一度的MBA招聘和僱主答謝酒會上,作為主人的約翰·奎爾奇一邊反覆打量著長長的邀請名單,一邊和身旁的MBA主任李媛媛仔細溝通,生怕漏掉任何一位來賓。來賓大都是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或其他職位的高層管理者。當被問及美國商學院的學生近來因找不到工作,甚至發起了「佔領華爾街」運動時,約翰·奎爾奇笑了笑說:「我不認為我們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在中國有大把的機會。」

對獨立商學院而言,知名院校內的「國際MBA項目」或將成為它們的有力競爭對手。在本年度「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前十位的榜單上,這些知名院校的國際MBA項目佔據了大部分位 置。

設立在北大國際發展研究院下面的國際MBA項目今年在「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由北大同美國26所商學院組成的國際教育聯盟所共同創立,比利時知名院校弗拉瑞克(Vlerick)頒發學位,師資中八成來自於歐美。排名同樣位於前列的清華國際MBA,優勢則源於一個機構的存在—由朱基創立的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雲集了多名知名全球商界領袖。它同時可以享用合作方斯隆商學院的大量案例。目前清華國際MBA項目中外國留學生的比例達到45%,是國內所有MBA項目中比例最高的一個。

長江商學院的滕斌聖認為,選擇進入「體制內商學院」的學生,大多懷有「名校情結」。「他們期待可以彌補大學時錯過的遺憾,相對而言,獨立商學院和中國商業社會更能直面接觸,可以更好地構建本土的社會網絡」。曾在多所體制內商學院和獨立商學院分別就讀過的一位企業家對此深有感觸:「獨立自然會帶來好的師資,激發更自由的討論。中歐幾乎快成了自由主義的大本營了,吳敬璉、許小年都是針砭時弊的代表。相形之下,張維迎在北大、錢穎一在清華,都很孤獨。」

就讀獨立商學院價格不菲。長江商學院EMBA項目目前每人收費約10萬美元,11月剛剛結束的中歐17周年慶典論壇上,中歐商學院教授許定波透露:「中歐的EMBA學費明年要漲到50多萬(人民幣)。」

儘管作為獨立商學院「雙雄」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長江商學院不無暗暗角力,甚至在學員中流傳著相互揶揄的段子,但兩者已表現出風格上的顯著差異。一位幾年前從長江商學院畢業的EMBA學員評價說,「長江有種江湖感,讀懂了長江就認識了中國。中歐還是職業經理人主導的文化。」剛剛進入長江商學院MBA就讀的新東方培訓部的夏鵬認為在這裡學習非常自如,「長江和新東方文化比較接近,都講究學以致用。」新東方和長江還建立了長期的高管培訓計劃。

「國際化」已成為這幾年中國商界最時髦的詞彙之一,這同樣反映在兩家獨立商學院發展中。2011年9月,長江商學院位於倫敦市中心聖詹姆斯廣場的歐洲業務代表處正式宣告成立,之前已經進入紐約和新加坡。這是目前首家在海外辦學的中國商學院。滕斌聖說:「對中國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目前高端管理教育培訓項目僅針對EMBA,希望有機會拓展到MBA中。」相對其他凱洛格、斯隆等頂級商學院,長江對海外學生的吸引力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它在解讀中國議題方面具有獨特資源,不斷傳輸這個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的鮮活案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此前也已在非洲加納設立了EMBA項目。越來越多的國際學員也被吸引到中國。約翰·奎爾奇表示,「跨國公司這幾年越來越多到中國尋找全球主管,中歐學生由此獲得了更多機會。」

來自香港的長江2011級MBA學生招政怡此前在普信資產管理公司工作,從事投資組合和數據分析,接觸的很多客戶來自內地。當她進入長江商學院就讀MBA之後發現,班上很多同學都在之前的客戶公司工作。「我發現從這些中層職員那,能了解到內地公司更豐富微妙的運作細節。商業本就實踐性很強,長江的授課方式更實用。」她也在考慮學業完成之後,找機會留在內地工作,並希望薪水比讀書之前上漲50%以上。

對亞洲很多商學院而言,長久以來往往依賴於「訪問學者」的模式維繫日常運營,但中歐的奎爾奇正試圖將越來越多的訪問教授轉化為全職教授,剛剛從董事長席位卸任的中國最大電腦公司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已成為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的客座導師。「我可不希望他僅僅是來做個演講,」奎爾奇笑著說道,「他將會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校園之中。」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亞洲商學院崛起,中歐商學院排名穩居第一位
    在新發布的金融時報商學院排行榜中,亞洲商學院在Top25中佔據了4個位置,其中中歐商學院以全球第7名的位置衛冕亞洲Top1。2019年末因為疫情和一些政治因素的影響,亞洲商學院的整體申請人數出現了壓縮。但是這樣的增長停滯只是暫時的。金融時報排行榜中亞洲商學院裡,中歐商學院CEIBS一直穩坐第一名。
  • 中歐MBA再登商周刊大中華區商學院排行榜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課程在近日發布的「商業周刊/中文版-QS中國商學院排行榜(2011年/2012年版)」中,以僱主指數得分最高的優秀成績再度名列大中華區榜首。  沉寂了4年之後,改版上市的《商業周刊/中文版》攜手國際權威研究機構英國QS公司,再次推出了根據僱主指數得分排名的「中國商學院排行榜」。與往年排名不同的是,此次排名的詢訪對象是國際僱主,參與排名的不僅局限於中國內地商學院,還增加了香港地區的商學院,商學院MBA畢業生受僱主青睞的程度成為排名依據。
  • 中國最佳商學院榜:光華中歐各居MBA和EMBA榜首
    據MBA中國網報導 2014年3月27日,上海——《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4年中國最佳商學院排行榜,這是福布斯第六次對中國商學院MBA項目進行全面、獨立的調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則排在「中國最具價值在職MBA項目」的第一。其2013年的在職畢業生入學前後的薪資增幅最高,為71.3%,2009年的畢業生5年投資回報為59.7萬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則在「中國最具價值EMBA項目」中名列第一。在我們榜上的這些EMBA院校中,有一部分目前年薪已超過百萬。
  • 2019年全球MBA排行榜,中國商學院第一次強勢殺入前5名!
    1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布了2019年全球MBA排行榜,在這個榜單中中國有6所商學院強勢殺入前100強。是所有國家排名第三,僅次於us(美國)51,uk(英國)。
  • 法國多家權威媒體發布最新商學院排名,SKEMA商學院表現優異
    法國多家權威媒體發布最新商學院排名,SKEMA商學院表現優異 以下是部分指標: 除《巴黎人報》發布最新排名外,法國國家雜誌《觀點報》(Le Point)、全球高等教育排名機構Eduniversal、《法國貿易導報》(Le MOCI) 等法國多家媒體也紛紛在本年度發布商學院與專業排名。SKEMA在各排行榜亦有不俗表現。
  • 復旦「飛躍」中歐 中國商學院不該靠排名賺錢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公布了其一年一度的EMBA排行榜。復旦與華盛頓大學合作的EMBA項目首次參加即位居第8;而連續 6年進入EMBA全球50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此次排名為第17位。這兩所不同辦學模式的學校,成了榜單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西班牙政府第一副首相到訪中歐商學院
    中國與西班牙進一步加強工商教育合作-西班牙政府第一副首相兼首相部大臣瑪利亞·特雷薩·費爾南德斯·德拉維加女士到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2007年4月3日,西班牙副首相瑪麗亞•特雷薩•·費爾南德斯•德拉維加女士於周二訪問了位於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以示西班牙政府和商界對中國頂尖商學院的大力支持。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三期發展項目正式啟動
    學院成為有史以來入選全球排行榜的最年輕的商學院之一、不僅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躋身全球排行榜的商學院、也是亞洲唯一一所學位與非學位課程全面進入全球排行榜的商學院。 背景資料:1994年11月8日,中國政府和歐洲聯盟分別指定的項目執行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和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籤署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辦學合同》,並於同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進出口加工區舉行了中歐工商管理學院成立典禮暨新校園奠基儀式,宣告了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國際化商學院的成立。
  • 《金融時報》EMBA排行榜出爐 中歐Global EMBA連續兩年全球第五
    新華網上海11月25日電(記者 何曦悅)近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公布了最新的全球Executive MBA排行榜,中歐國際工商學院Global EMBA課程連續兩年位列第五,在亞洲獨立辦學課程中穩居第一。    今年1月,中歐MBA課程也躍居《金融時報》排行榜全球第五。
  • 2019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50排行榜發布!
    2020年1月9日,MBAChinaamp;《經理人》雜誌發布「2019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50榜單」,共有來自全國各地區200多個商學院項目參與評選。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第四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並列第五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並列第五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第六名)、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第七名)、南京大學商學院(第八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第九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第十名)表現亮眼,入圍榜單前十名。。
  • 翁史烈:中歐商學院是如何辦起來的
    1994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上海成立,並推出中國大陸首個高層經理培訓課程。中國管理教育的特區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整個辦學體系為我們國家的管理教育提供了一個可供參照、分析的樣本。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要求中歐「辦一所不出國也能留學的學校」。學院從成立之初就充分利用「教育特區」的政策支持,積極探索辦學體制機制的創新。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教授:創新是中國商學院的根本出路
    位於中國上海浦東新區紅楓路699號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下稱「中歐」)正迎來它的20歲生日。朱曉明教授,也在這裡開始了他作為院長第九個年頭的管理、教學與研究。「不出國也能留學的商學院」,中歐在中國那些擬進入國際商學院學習的MBA或者EMBA候選人的計劃裡,頗負盛名。
  • 中歐在《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行榜中創歷史新高
    中歐在《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行榜中創歷史新高《金融時報》排名以其嚴謹的評價指標體系與廣泛的參評範圍,成為了全球工商管理教育界最受認可的商學院排行榜之一。排名基於多個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包括參評院校的學術能力和多元化程度、校友畢業後的職業發展情況、院校的研究實力和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等。
  • 搜狐商學院會客廳:專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許定波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2008級學員結束兩年的學習,從這所「最中國、最國際」的商學院裡畢業,在中歐的兩年學習中,作為商界精英、莘莘學子,慈父孝子的EMBA學員們,穿梭於單位、學校與家庭之間,成功地演繹著人生的不同角色。今天的中歐校園,洋溢著喜悅與驕傲、激情與淚水。600多位EMBA畢業生將踏上新的徵程,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 「中國最具影響力MBA排行榜」發布
    2020年(第十八屆) 「中國最具影響力MBA排行榜」9月22日在上海發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位居前五名。
  • THE/WSJ全球商學院排名首次出爐 中歐MBA位列全球第十
    2018年12月6日,《泰晤士高等教育》/《華爾街日報》(THE/WSJ)聯合推出的全球商學院排行榜首次出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再傳捷報,位列兩年制MBA項目全球第十、非美國本土商學院全球第一。此次,共有來自24個國家的114所商學院入圍,其中54所為兩年制MBA項目的商學院。中歐MBA課程在全球商學院排名中屢創佳績,不僅在2018年英國《金融時報》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八、亞洲第一,也在2017年美國《福布斯》雜誌排行榜中位列亞洲第一、非美國本土兩年制MBA項目全球第三。「對於中歐而言,這是又一次與全球最優秀的商學院進行對標的機會。
  • 如何看商學院國際三大認證 五大排行榜?
    2016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MBA排行榜於周一揭曉,中國有7所商學院的MBA項目入圍全球50強,取得突破。排行榜多而雜,放眼全球比較知名的商學院管理類課程排行榜就有不下四五家,申請人往往看得眼花繚亂,把自己繞進去了。
  • 中歐商學院探訪及中歐MBA學員訪談
    【MBA中國網訊】中歐,全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很多人心中是中國大陸範圍內最好的商學院。方楠曾在上海工作3年,包括張江,卻從未來到距離張江並不遠的中歐商學院。中歐位於上海浦東中環高架旁(類似北京四環),附近都是大片的高檔豪宅及別墅區。
  • 中歐商學院難成世界一流
    這些人大多是中國企業高管,其中一些還是企業CEO。他用英文授課,講課內容會被同步翻譯為普通話。    奎爾奇說,中歐商學院約85%的收入來自其規模可觀的企業高管教育部門。該校收入中有相當一部分,被重新投入到教師招聘中去。    但提高師資力量方面的努力,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了。
  • 2018彭博最佳商學院排名:中歐商學院進前100,北大光華落榜
    2018年12月11日,全球知名金融財經媒體——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通過調研26699名在校生、大學校友以及各大用人單位,評選出了全球最佳的124所商學院。其中史丹福大學奪得世界第一,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母校——沃頓商學院排名第二,哈佛商學院排名第三,中國僅有中歐商學院和香港大學進入前100。以下為榜單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