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3個老人說了實話

2020-12-11 寫字的黃小骨

導語:

明明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可父母就總會偏心,父母的偏心是無法理解的,有時孩子沒有做錯什麼,他們也會偏心。

父母的偏心無疑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那麼這些一碗水沒端平,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

林女士:一直都偏心兒子,晚年卻是兩個女兒孝順我。

我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初生女兒時,全家人都沒給我好臉色看,大家都覺得我一連生了兩個都是女兒,因為生不出兒子,我婆婆和我老公對我很不滿。

後來第三胎終於生出了兒子,我在婆家終於不用低眉順眼地活著了,我對兒子非常寵愛,我一直都很偏心兒子,我覺得就是因為兒子的出生,我在婆家地位才高漲。

我把兒子看成了我人生中的福星,對兒子非常偏心。家裡的農活家務活兒子從來都不用插手,他就像一個小太子爺一樣被我寵愛著。

這個被我寵愛著長大的小太子爺,成年之後卻驕縱,連個正經工作都沒有。我的兒子長大後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談晚年給我養老了,我一輩子都在偏心我這個兒子,可我這個兒子是最沒用的。

我的兩個女兒反而嫁人之後都過得不錯,見我晚年無依無靠,她們兩個各自每月給我600塊錢。平常有空她們也會帶我去逛街,帶我去吃飯。

好在我的兩個女兒大人不計小人過,從來都不責怪我這個媽媽只偏心兒子,還很體諒我說媽你也不容易,你們這一輩的人偏心兒子很正常。

擁有這樣懂事貼心的女兒,是我的福氣。我要把財產分成三部分,我的兩個女兒必須各佔有一份,這是我這個媽媽應該給她們的。

朱女士:偏心嘴甜的大兒子,晚年住進了養老院。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嘴甜,小兒子不太會說話,我從小就比較偏心嘴甜的大兒子。大兒子嘴甜,但性格比較強勢,受不得欺負,小兒子不太會說話,性格比較不爭不搶。

我喜歡大兒子,我認為大兒子嘴甜,性格又很強勢,將來肯定會出人頭地。所有父母都是這樣的,哪怕是你的親生兒子,但肯定會偏心那個比較會說話的,比較有能力的,比較有個性的。

大兒子確實長大後挺有出息的,證明我的眼光並沒有錯,但有出息的大兒子,也並不見得對我多有孝心。

我從小就偏心他,可他長大後卻一心只想著飛黃騰達,把我這個老母親看成累贅,到了晚年也不願意接我到身邊養老,怕我跟兒媳婦合不來,把我打發進了養老院。

我不想去養老院,我想居家養老。大兒子不想接我到身邊去,我就去找小兒子,可是因為從小就偏心大兒子,不怎麼待見小兒子,所以小兒子也不願意接我到身邊養老,小兒子說大哥決定把你送進養老院,那麼我也會出一部分錢,你安心在養老院養老。聽到小兒子這樣說,我真的非常的生氣。

張女士:偏心大兒子,虧待女兒,晚年看大兒媳臉色。

我是一兒一女,我比較偏心大兒子。對女兒不怎麼好。小時候我經常給兒子買新衣服,都讓女兒穿舊衣服,兒子打扮得很洋氣,女兒打扮得像個村姑一樣。

我從小對兒子和女兒就是區別化對待,偏心地理直氣壯。我不怕虧待女兒,她不過就是一個女人,我有什麼好怕她的。

以前女兒責怪我為什麼偏心兒子,為什麼虧待她,我都沒把她的責怪當回事。可能是因為我偏心地太明目張胆了,所以女兒從小就不喜歡我。

女兒出嫁時我也沒有落淚,我們倆母女的感情就是這麼淡薄。人到晚年我一直和大兒子大兒媳住在一起,雖然我對大兒子很偏心,可是大兒子娶了老婆之後,家裡是大兒媳做主,並不是大兒子做主,我常常要看大兒媳的臉色。

大兒子很聽大兒媳的話,大兒媳在家裡一手遮天,常常給我臉色看。我的女兒又不怎麼愛搭理我,所以我偏心的結果是晚年過得並不如意,兩頭都不讓我好過。

結束語:

其實不管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不管兒女有沒有出息,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把一碗水端平了,以後晚年自己也不至於太難做人,所以為人父母的,別傻傻地去偏心,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女,沒什麼好偏心的。

相關焦點

  • 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3個老人說了實話
    導語:在許多人看來,父母應該平等地對待孩子。即使你沒有精力給幾個孩子同樣的愛和關懷,至少你也不能太偏心,然後給孩子留下不同的陰影。但是可悲的是,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中一直存在。自己一直告訴自己要把水端平了。所說的和所做的基本上是不同的,甚至以各種理由為藉口。那麼這些偏心的父母最後過得還好嗎?
  • 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過得如何?逃不過這3種結局,心酸又現實
    對於兩個孩子的家庭,很多時候家長都能做到對於孩子的公平,畢竟都是自己的娃,但是也有的父母,可能是有意的或者是無意識的偏心於一個娃,其實不管是哪種偏心,對於孩子的內心都會留下一定的陰影。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大多逃不過這3種結局。
  • 那些過於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過得怎樣?說出來心裡真不是滋味
    儘管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然而偏心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著。有些父母本身也無法意識到或控制自己的偏心。如果對其中一個孩子過於偏心,另一個孩子的心裡就會留下心理陰影。有些家長在要二胎之前就告訴自己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等二胎出生之後卻忘了自己曾經說的話,有時候還經常會讓大寶讓著二寶點。心裡不樂意,但法律道德要求在小時候被父母偏心對待的孩子。其中也有比較孝順的,因為這些人內心比較善良。雖然在生活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們覺得父母有生養之恩。
  • 兒子娶個什麼樣的媳婦,父母晚年才能過得幸福?一位老人說了實話
    看到這條留言之後,有位婆婆的見解很是獨到,她說:「無論你的前半生多麼辛苦無助,都不要在兒媳面前倚老賣老,因為你養的是兒子,兒媳並不虧欠你,所以說話客氣一點,對人家好點,晚年就會幸福很多。」但關係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改變而變化,如果父母能夠開明,就需要兒媳的配合,那兒子娶個什麼樣的媳婦,父母晚年才能過得幸福呢?一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了實話。
  • 強勢的老人晚年生活更悽涼?兒女說了大實話,讓人心寒
    文|好孕姐都說強勢的人,不吃虧。我鄰居張阿姨年輕時強勢,處處爭先,在外工作是一把好手,在內持家也是一家之主的做派。但是,到了晚年,她日子過得相當悽涼。三個子女,沒一個願意接她同住,雖然也都給她很多生活費,但卻很少回來看她。
  • 那些對兒媳婦好的婆婆,晚年過得怎麼樣?兩位奔七老人說了實話
    很多人都覺得,婆媳關係是天底下最難處的關係,但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婆婆和兒媳都是如此,就比如以下這兩位婆婆,她們在年輕的時候是出了名的好婆婆,那她們現在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我們不妨來看看。曹女士曹女士今年67歲,當年她兒子兒媳結婚的時候她就說過:「兒媳婦也是她家的寶貝,人家父母把她養這麼大,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受氣的,我當然得對人家好一點。」所以他們小兩口結婚後,曹女士和兒媳的關係一直很好,而且曹女士還叮囑兒子:「平時也要做一些家務,老婆娶回家是為了跟你過日子的,不是為了伺候你的。」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真心話
    導語: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和老二相處的時間多了,我就比較偏心老二。因為老二就是要向著他,就是要多寵他,他才會聽話。為了讓老二聽話,為了讓老二不那麼胡鬧,所以我分了更多的愛給老二,我更偏心老二。林女士:兩個孩子我也沒辦法做到一視同仁,一個個性比較乖巧,一個脾氣比較壞。
  • 那些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如何?大多逃不過這三種結局,心酸又現實
    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多數的父母在養育子女的時候都會做到一碗水端平,愛著家裡的每一個孩子。但還有一些父母對子女出現偏心的情況,有的是無意識的偏心,有的是刻意偏心。但不管是那種偏心,都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
  • 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會如何?三種結局,現實又心酸
    文 | 幸孕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弗蘭克·蘇洛威曾經在《天生反叛》一書中曾經用達爾文主義解釋「偏心」這一問題:他認為父母偏心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後代,是因為這些孩子最可能獲得成功,最可能將家族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 獨寵一個孩子的父母,晚年都怎樣了?聽聽2位老人怎麼說?
    「一碗水端不平」這個話題一直都備受大家關注和熱議。父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真的很難,只能要求不做那麼明顯,因為會傷了孩子的心。手心手背都是肉,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上有所不同,也會有所偏愛另一個多一點。
  •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只能怨自己
    一般來說,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種行為,要怨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也只能怨自己: 1. 偏心嚴重,不平等對待孩子 對於家中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家長是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 偏心父母,老了會怎麼樣?
    偏心父母大兒子當兵退伍有十幾萬退伍費。父母說,把錢拿給我們給你存下,以後娶老婆。老大心想也是這樣,自己的父母肯定信得過。出去打工掙的錢也寄回了家裡。老大在外打工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女孩,感覺不錯就回來給父母說準備結婚了,想用存款交個首付按揭套房子。這父母就開始哭天搶地,「我們辛苦養你這麼大,你不該養我們老呀,居然還要把錢要回去,這麼點孝心都沒有?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 老人拒絕幫忙帶娃,晚年過得好嗎?常見的3個結局,最後一個圓滿
    曉麗生完二胎3個月了,眼看馬上就要回去上班了,就想讓婆婆來幫忙帶帶孩子,因為大寶是外婆帶的,一個老人看兩個娃不太現實。婆婆常年住在農村,也不常往城裡跑,曉麗就和老公商量,讓他和婆婆說說來搭把手。原以為婆婆會很願意來帶孫子,想著隔代親,卻不料婆婆說自己住不慣城市的房子,自己鄉下還有好多農活也要做,拒絕了曉麗。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意思說,人們常常在意的不是自己得到的少,而是分配不均。這句話講透了人性,在家庭關係中同樣適用。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
  • 幾類老人晚年容易遭罪,兒女不孝順,多是因為父母年輕時太荒唐
    生兒育女是很多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是有些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生命中的陽光,有些父母帶給孩子的卻是無盡的磨難,如果做父母要經過考試的話,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是不合格的父母。父母對孩子如何孩子,孩子日後便會回報父母什麼,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絕對不能夠,心存僥倖,總是放任孩子野草般生長,孩子的成長自然也會受影響,不僅日後行為容易出現不端,而且也很難糾正。
  • 父母從小就偏心,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
    父母從小就偏心,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我公婆就偏心小兒子,前幾年公公生病做手術,我們都在外地工作,我跟老公知道後第二天就回來了出錢給他做手術照顧一個月!小兒子知道後一分錢不出也不回來看望還把手機關機了怎麼都找不到他!
  • 那些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如何?3種結局現實又戳心
    雖然法律上並沒有規定老人有撫養孫輩的義務,但出於對子女的幫扶,很多老人都會犧牲自己的自由,主動上門帶孫子。在這種大勢所趨下,那些不願意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就成了眾矢之的,很多寶媽認為如果婆婆不幫忙帶娃,那麼晚年必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
  • 一輩子不生孩子,晚年生活後悔嗎?60歲丁克老人實話實說,很現實
    「我一生沒孩子,晚年過成這樣」,60歲丁克老人說出大實話,扎心在約摸三十年前「丁克家族」出現在了人生生活中,那時候的丁克家族並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但是在當時,丁克確實也是一種十分新鮮的想法,所以還是有部分人選擇了丁克,尤其是一些高知分子。
  • 年輕時欺負「兒媳」的婆婆,晚年都過得怎麼樣?3位婆婆說出實話
    那些年輕時欺負兒媳的婆婆,晚年都過得怎麼樣?這三位婆婆說出了實情。 一、囂張跋扈的對待,最後在養老院度過餘生 68歲的李婆婆:我這個人啊,其實從小脾氣就很暴躁,一直到我長大了結婚生子,都是囂張跋扈的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