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會如何?三種結局,現實又心酸

2020-12-19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弗蘭克·蘇洛威曾經在《天生反叛》一書中曾經用達爾文主義解釋「偏心」這一問題:他認為父母偏心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後代,是因為這些孩子最可能獲得成功,最可能將家族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是父母希望通過繁衍後代來複製自己的生物學自戀情節,這也是最原始的動物本能。

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偏心是一件比較常見的家庭現象,雖然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孩子都是父母的骨血,可有些父母就是會區別化對待孩子,而且往往是毫無緣由的。那麼,你們知道偏心的父母大多會出現什麼結局嗎?三種現實,沒幾個人願意承認。

一、年老後身邊沒有伺候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對父母天生存在著一種割不斷的血肉親情,這是與生俱來的,可是如果父母從小就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十分不同,用雙重標準去對待他們,可能會讓他們對父母的態度和想法發生一系列的轉變。

圖文無關

例如受寵的那一個因為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恃無恐,他們覺得父母就應該是給予者,而自己就應該是受益者,他們就像吸血蟲一樣依附在父母的身上,變得好吃懶做、自私自利。一旦將來父母年老以後,無法再照顧自己甚至反倒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受寵的孩子就會變得手足無措甚至是氣急敗壞,覺得自己不該承擔這份責任。

而受冷落的那一方則認為自己從小就沒有受到父母的疼愛,自己完全就是自生自滅過來的,所以自然沒有照顧父母的義務,這應該是受寵的那個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

兩邊互相推卸著責任,真正願意在父母身邊伺候的幾乎沒有,這樣的晚年生活未免有些悽悽慘慘。

二、家庭關係破裂

正如歌詞中所唱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如果父母無法公平對待兩個孩子,給予的愛是有條件的,是偏心的,那麼很容易讓被寵的那一方變得恃寵而驕,將來很容易養成蠻橫、不講理的性格,而受冷落的一方,則容易產生嫉妒、怨恨之情。

在生活中,大小事都喜歡爭搶,手足關係冷漠,將來老死不相往來。此外,他們也會忍不住地怨恨起父母來,認為都是父母的錯,要多生一個來到人世間,原本屬於自己的愛被另一個人搶去,如果父母不能第一時間觀察到他們心理的變化,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們對這個家充滿怨言,最終家庭關係四分五裂,這種情況下,父母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吧。

三、被周圍人看笑話

偏心的父母年老以後,被寵愛的那一方子女可能依舊會讓父母來幫忙,如果遭到拒絕,還可能面臨被辱罵的下場,吃力不討好。而被冷落的那一方則因為寒心,一年到頭不願意回家,平時與父母的關係也不會太好。兩邊都不落好,偏心父母欲哭無淚,可是後悔已經晚了。

時間久了,街坊鄰居看見他們這樣,估計都會在暗自裡笑話,或者把他們當作揶揄的對象,每次聊天時都會提起,然而這一切都是父母們以前造下的孽,如今這份苦果也只有自己能承受了。(lyj)

相關焦點

  • 那些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如何?大多逃不過這三種結局,心酸又現實
    而這些過於偏心的父母,到了晚年以後,都逃不過以下這三種結局,看完以後深深的感覺心酸又現實。過於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如何?逃不過這三種結局1)家庭四分五裂當父母過於偏心家裡的某一個孩子之後,那就應了那句「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被偏心的那個孩子就會變得恃寵而驕,性格上蠻橫不講理,有時還會欺負家裡被冷落的孩子。而那個不受父母待見的孩子,很可能會經過多年的積累,產生怨恨嫉妒之情。
  • 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過得如何?逃不過這3種結局,心酸又現實
    今日問題:偏心的父母晚年過得會好嗎?對於兩個孩子的家庭,很多時候家長都能做到對於孩子的公平,畢竟都是自己的娃,但是也有的父母,可能是有意的或者是無意識的偏心於一個娃,其實不管是哪種偏心,對於孩子的內心都會留下一定的陰影。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大多逃不過這3種結局。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三種結果,看完既心酸又現實
    在中國就不同了,父母在「閉眼」之前都在為自己的子女操心,不僅要將自己的子女養大成人,幫助他們成家立業,這時候他們還不能頤養天年,等到自己的子女有了孩子後,老人還要幫忙帶孩子,雖然有的老人不是很情願,但是在中國傳統如此,他們也不得不在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再帶孫子。在中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忙帶孫子的現象,簡直太普遍了。
  • 那些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3個老人說了實話
    導語:明明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可父母就總會偏心,父母的偏心是無法理解的,有時孩子沒有做錯什麼,他們也會偏心。父母的偏心無疑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那麼這些一碗水沒端平,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我的兒子長大後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談晚年給我養老了,我一輩子都在偏心我這個兒子,可我這個兒子是最沒用的。我的兩個女兒反而嫁人之後都過得不錯,見我晚年無依無靠,她們兩個各自每月給我600塊錢。平常有空她們也會帶我去逛街,帶我去吃飯。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下面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其實老人們偏心的背後看似沒原因實則老人都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很現實。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③父母自己的心理因素,沒具體原因,就是更偏心某個孩子④被父母偏心的這個孩子更懂事或者學習更好不得不說這也是很多父母偏心的一個因素,正是因為某個孩子更懂事,或者學習更好,看起來更有出息,所以父母才會更偏愛這個孩子。
  • 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最後過得怎麼樣了?這3種結局很現實
    但弟弟在家卻幾乎不用幹活,所以小何從小就盼望著能夠離開父母獨自生活。 長大之後小何和弟弟都在外工作,小何因為父母的偏心,所以內心對他們比較疏遠,一年中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不超過三次。而弟弟更是只在乎自己的生活,完全沒有思考在家的父母,有時候一年都沒有回家一趟。
  • 老人幫子女帶娃,晚年真的幸福嗎?3位老人的現狀,既現實又心酸
    隨之而來就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誰來帶孩子?普遍的家庭條件,還沒有優渥到能長期請保姆的地步,因此,絕大多數家庭的選擇就是,要求雙方父母給帶孩子。許多老人,美其名曰幫子女減輕負擔、享受帶孩子的幸福和樂趣,但其實,背後的心酸與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 已婚女人的心酸:「婆婆偏心大姑姐,老公愚孝,說多了都是淚!」
    婆婆如何做,兒媳婦一定是看在眼裡的。正所謂「有樣學樣」。婆婆若是在婆媳關係中做得不地道,那兒媳婦就很難做到尊重她,孝敬她。作為婆婆,想要和兒媳婦之間處好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把兒媳婦當成家裡人看,不應該排斥兒媳婦,而是要把兒媳婦當成親閨女一樣對待。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現在孩子終於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沒想到還要為了孫子、孫女做免費的保姆。很多老人就表示,並不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因為體力不支,也影響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度過了自由幸福的晚年生活,他們的生活結局不外乎這三種。①兒女記恨老人,感情疏遠。有很多女人說,「月子愁」要記一輩子。
  • 老人拒絕幫忙帶娃,晚年過得好嗎?常見的3個結局,最後一個圓滿
    老人帶娃會影響晚年生活嗎?很多網友都說,自己的孩子自己帶。但現實生活中往往和想的大不一樣,以為自己為母則剛、仿佛三頭六臂,到頭來還是下班回家只想葛優躺,孩子早睡就萬事大吉,更別提堅持每天的高質量陪娃了。所以站在年輕人的角度,如果老人能搭把手,自己就能安心上班,開心陪娃。
  • 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3個老人說了實話
    導語:在許多人看來,父母應該平等地對待孩子。即使你沒有精力給幾個孩子同樣的愛和關懷,至少你也不能太偏心,然後給孩子留下不同的陰影。但是可悲的是,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中一直存在。自己一直告訴自己要把水端平了。所說的和所做的基本上是不同的,甚至以各種理由為藉口。那麼這些偏心的父母最後過得還好嗎?
  • 80、90後二胎父母的新型偏心,比60、70後的重男輕女更傷娃,速看
    幸虧好心人送到了派出所,但女孩卻怎麼也不肯說出父母的聯繫方式,經過很久的開導女孩才透露是因為家裡有了小弟弟之後所有人都偏心。」委屈的小女孩一氣之下就跑出來了,所幸最後小女孩的父母趕過來將女孩接回了家。但讓警察叔叔都感到後怕的是如果小女孩遇到的不是好心人是別有用心的壞人,這對父母怕是要因為自己的「偏心」後悔一輩子了。
  • 父母偏心,對子女是一種怎樣的傷害?答案很悲傷
    別說父母偉大,有的父母偏心的沒法說。所以,現在,雯雯從來不指責有些人對自己父母冷漠,因為你不知道,他們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雯雯從小到大,媽媽不喜歡她,有時她和爸爸生氣吵架了,就拿雯雯撒氣,不是打就是罵,雯雯的媽媽偏心,卻不承認。從小雯雯得讓著哥哥。吃完飯,雯雯不能閒著,要去洗碗,而雯雯的哥哥就可以沙發上躺著看電視。她倆人還能嘻嘻哈哈的聊天。
  • 如果不結婚也不生孩子,晚年結局如何?幾位老人的經歷很現實!
    如果不結婚也不生孩子,晚年結局如何?幾位老人的經歷很現實! Q:你們大家怎麼看? 不因個案來理論,至於孝與不孝,那也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倫理延續模式,總的來說,有兒孫縈繞的晚年幸福得多。
  •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家庭,晚年哪種父母更享福?答案簡直太現實
    為什麼現在的人更喜歡生女兒,反而更擔心生兒子小區的趙大媽有一兒一女,但是到了晚年,她的生活並不幸福,趙大媽年輕的時候非常能幹,為了撫養兩個孩子更是省吃儉用。但是在對待兩個孩子方面不免有所偏心,雖然她也很疼愛女兒,但是,她覺得女兒始終要嫁到別人家去,更覺得女孩子多讀書沒有什麼用,在女兒上高中時,便讓女兒輟學外出打工。
  • 「為什麼我的父母會這麼偏心?」
    這麼赤裸裸的偏心,真實地刺痛了很多女孩。因為類似的事情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有些甚至更過分。1前幾天,有朋友給我們留言,說自己從小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直到現在都覺得很痛苦。2即便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父母的偏心就不存在了嗎?我有個朋友就覺得父母尤其偏心她的妹妹。她其實比妹妹長得更漂亮,學習成績更好,也更懂事體貼,可父母仍然覺得妹妹還小,需要得到更多照顧。
  • 偏心的父母是兒女最大的災難!
    他現在也特別怨恨父母,已經很久沒跟家裡聯繫了,他現在想想父母的確太過分太偏心了,無休止的壓榨他去貼補弟弟,使他妻離子散,成了孤家寡人一個。而被偏心的弟弟結局也好不到哪兒去,好吃懶做、一事無成,生活一地雞毛。
  • 偏心父母的養老結局:最後會由誰養老,父母很難想到
    有一天他對楊絳說:「我們不要生第二個孩子了吧,如果那個孩子比阿瑗聰明漂亮,我們會偏心的。阿瑗就太可憐了。」如上述情形,我們看到,偏心對於父母來說,有些難免。是的,偏心的父母在偏心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覺得自己應該對誰更好,他們就自然地去做了。他們做這些,從沒有想到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其他的孩子。
  • 晚年在子女間「輪流養老」最公平?聽聽當事人怎麼說,太現實了
    文|好孕姐都說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大,父母晚年悽涼,那麼生兩個甚至幾個孩子,老了是不是就老有所養,日子更舒心呢?其實,麻煩事更多,尤其是子女之間互相推脫,都不想承擔養老責任的時候,父母養老會更悽涼。那麼,多子女家庭,父母晚年在子女間「輪流養老」是不是最公平呢?
  • 那些過於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過得怎樣?說出來心裡真不是滋味
    儘管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然而偏心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著。有些父母本身也無法意識到或控制自己的偏心。如果對其中一個孩子過於偏心,另一個孩子的心裡就會留下心理陰影。心裡不樂意,但法律道德要求在小時候被父母偏心對待的孩子。其中也有比較孝順的,因為這些人內心比較善良。雖然在生活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們覺得父母有生養之恩。他們覺得不管老人偏向誰,等他們老了之後,他們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我鄰居家的大兒媳婦就是這樣明事理的人。老人有兩個兒子。但是老人對小兒子比較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