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弗蘭克·蘇洛威曾經在《天生反叛》一書中曾經用達爾文主義解釋「偏心」這一問題:他認為父母偏心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後代,是因為這些孩子最可能獲得成功,最可能將家族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是父母希望通過繁衍後代來複製自己的生物學自戀情節,這也是最原始的動物本能。
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偏心是一件比較常見的家庭現象,雖然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孩子都是父母的骨血,可有些父母就是會區別化對待孩子,而且往往是毫無緣由的。那麼,你們知道偏心的父母大多會出現什麼結局嗎?三種現實,沒幾個人願意承認。
一、年老後身邊沒有伺候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對父母天生存在著一種割不斷的血肉親情,這是與生俱來的,可是如果父母從小就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十分不同,用雙重標準去對待他們,可能會讓他們對父母的態度和想法發生一系列的轉變。
圖文無關
例如受寵的那一個因為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恃無恐,他們覺得父母就應該是給予者,而自己就應該是受益者,他們就像吸血蟲一樣依附在父母的身上,變得好吃懶做、自私自利。一旦將來父母年老以後,無法再照顧自己甚至反倒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受寵的孩子就會變得手足無措甚至是氣急敗壞,覺得自己不該承擔這份責任。
而受冷落的那一方則認為自己從小就沒有受到父母的疼愛,自己完全就是自生自滅過來的,所以自然沒有照顧父母的義務,這應該是受寵的那個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
兩邊互相推卸著責任,真正願意在父母身邊伺候的幾乎沒有,這樣的晚年生活未免有些悽悽慘慘。
二、家庭關係破裂
正如歌詞中所唱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如果父母無法公平對待兩個孩子,給予的愛是有條件的,是偏心的,那麼很容易讓被寵的那一方變得恃寵而驕,將來很容易養成蠻橫、不講理的性格,而受冷落的一方,則容易產生嫉妒、怨恨之情。
在生活中,大小事都喜歡爭搶,手足關係冷漠,將來老死不相往來。此外,他們也會忍不住地怨恨起父母來,認為都是父母的錯,要多生一個來到人世間,原本屬於自己的愛被另一個人搶去,如果父母不能第一時間觀察到他們心理的變化,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們對這個家充滿怨言,最終家庭關係四分五裂,這種情況下,父母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吧。
三、被周圍人看笑話
偏心的父母年老以後,被寵愛的那一方子女可能依舊會讓父母來幫忙,如果遭到拒絕,還可能面臨被辱罵的下場,吃力不討好。而被冷落的那一方則因為寒心,一年到頭不願意回家,平時與父母的關係也不會太好。兩邊都不落好,偏心父母欲哭無淚,可是後悔已經晚了。
時間久了,街坊鄰居看見他們這樣,估計都會在暗自裡笑話,或者把他們當作揶揄的對象,每次聊天時都會提起,然而這一切都是父母們以前造下的孽,如今這份苦果也只有自己能承受了。(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