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迷上了,就再也無法逃離它的掌控;不計較喜惡,不在意得失,不顧一切被吸引;就像天上那一群被黑暗吞噬、不知會被帶往何方的星星。
——三浦紫苑《強風吹拂》
文 | 大果子
圖片來源 | 箱根驛傳
最初對箱根驛傳的印象是來源於《強風吹拂》,明明這麼痛苦,這麼難過,為什麼就是不能放棄跑步?因為全身細胞都在蠢蠢欲動,想要感受強風迎面吹拂的滋味。也許這就是小說裡對跑步給出的終極意義。
前幾天,在日本立川市舉辦的第96回箱根驛傳預選會落下帷幕,經過各個大學隊伍每名選手的努力,最終前十名的學校為:神奈川大學、東京國際大學、日本體育大學、創價大學、明治大學、麗澤大學、早稻田大學、筑波大學、中央大學、駿河臺大學。
2019年箱根驛傳的前十名隊伍:東海大學、青山學院大學、東洋大學、駒沢大學、帝京大學、法政大學、國學院大學、順天堂大學、拓殖大學、中央學院大學。
2020年年1月2日-3日箱根驛傳正賽的參賽隊伍為:2019年箱根驛傳前十名+預選賽前十名+關東聯盟隊,21所學校。
在跑步文化早已根深蒂固的日本,箱根驛傳這項民間的大學跑步賽事獲得的人氣和關注堪比奧運、世界盃這樣的國際大賽。今天,我們從賽事運營當中賽事質量、舉辦地、時機等市場化運作的角度,分析一下這項發源於民間的長跑賽事。
歷史悠久且成功的大學體育賽事IP
日本的驛傳(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力賽)文化歷史悠久,跟中國古代一樣,江戶時代的日本就有了「驛馬制」,信息靠驛站接力傳遞,以此保證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箱根驛傳」起源於1920年,由日本的馬拉松之父金慄四三倡議發起,主要是為了「培養世界通用的選手」,中途僅僅因為戰爭原因中斷兩年,可謂是歷史悠久的賽事。
而日本人一直信奉的是,在比賽中勝利的不一定是將來一騎絕塵的馬拉松國手,但勝利的只會是最強的團隊,只有持久耐力、頑強拼搏、謙遜合作的團隊才有可能觸碰到勝利。
說起大學體育,NCAA(美國大學體育總會)的名字總是被第一個提及。NCAA憑藉一級聯賽(DIVISION 1)男籃錦標賽在「瘋狂三月」的高收視率和傳播度,不僅在美國,近年在國內的人氣也日益高漲。
但是實際上在日本,民眾對於箱根驛傳的熱情絲毫不遜於美國人對「瘋三」的痴迷。甚至可以說箱根驛傳是日本國民對於長跑運動痴迷和崇拜的原點。而且最近幾年國內跑步圈對於箱根驛傳越來越關注,各大媒體也開始爭相報導,這對於一項大學的體育聯賽這是非常成功的。(中國也有自己的「箱根驛傳」你知道嗎?-中國高校百英裡接力賽)
比賽自身的魅力
一項賽事能被大家的廣泛認可,僅靠宣傳和炒作肯定是無法做的長久,它肯定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由於箱根驛傳是一項接力性質的比賽,在比賽中,雖然每名選手跑步的距離為20km左右,但是不同於以平地路段為主的馬拉松,高低差變化之大,對選手腿部帶來了巨大的負荷。
而且比賽時間在每年的1月,日本關東地區的氣溫也不會超過10度,到了山地地區,氣溫更是會驟降到0度,殘酷性是對選手的身體素質和精神意志承受能力的雙重考驗。
因此隨著比賽的進行,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每個賽段過後第一名都會發生變化,這種不可預知性的存在成為了每屆比賽的看點。就像在今年1月的結束的95屆大賽中,傳統強隊青山學院大學和東洋大學分別奪得了4個賽段和2個賽段冠軍,但最後卻不敵僅獲得了一個賽段冠軍的東海大學。
每個人都能找到歸屬感
你會關注國外的六大滿貫嗎?或者說你會關注一場你誰都不認識的比賽嗎?相信絕大部分人應該不會。
同樣的道理,箱根驛傳之所以會如此壯大,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支持的主隊:自己或家人、朋友的母校的隊伍。這種對母校大學的歸屬意識的存在,將觀眾完全代入到比賽當中。
在為期兩天、近11個小時的比賽過程中,隨著選手和隊伍名次的變化,或悲或喜,也會勾起了自己以往觀看比賽,甚至是自己大學生活的各種回憶,使觀眾全程參與到了比賽當中。
另外,可以看到與普通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每位參賽選手在比賽時都要佩戴一種日語叫做「襷」(jǔ)的斜挎在肩膀上的布條。上面清晰的印著自己大學的名字,增強了每位選手的榮譽感。
影響力和裝備競賽
電視轉播收視率以及贊助商也使得箱根驛傳發展成為成功的商業賽事。從1987年開始,便開始全日本實況直播,打下了牢固的收視基礎。即使是網際網路興起之後,去年第95屆比賽的平均收視率也超過了30%。沿著路線現場觀看的人達到100萬人以上。
憑藉高收視率,吸引了大量的商業贊助:比賽直播期間的廣告、運動員的裝備贊助等使得賽事得以持續、良性地發展。札幌啤酒自第一屆賽事起,便成為比賽的贊助商之一,每一屆的贊助費都超過了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千萬元)。而據說,獲勝大學可以幫助本校的贊助商得到60億日元的收益。(試想,如果國內的學校有這麼多的獎金,學校會多重視?)
目前為止,基本上各隊的隊服和裝備有主要贊助商,如NIKE之於東洋、ADIDAS之於青山學院、ASICS之於早稻田等。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場年輕跑者的對抗,同時也是各大跑鞋製造商的較量。
哪一位頂尖跑者穿著哪一雙跑鞋第一個衝過終點,多少可以證明,這雙跑鞋是值得關注甚至是值得擁有的裝備。(近幾年Nike還是最大贏家,今年也出了箱根驛傳配色)
新一年裡,哪些新鞋值得期待,又是哪些跑鞋在平路、上坡或是下坡的賽段表現出了最好的性能?說白了這場箱根驛傳就是2020年跑鞋裝備的風向標。
箱根,對日本馬拉松的影響
最直接的一點是,有著深厚跑步文化的日本,利用大學體育、民間賽事的箱根驛傳,為職業田徑、甚至是奧運會不斷地輸送著優秀的競技人才。日本大多數高水平的馬拉松運動員都有參加過箱根驛傳的比賽的經歷。
2019東京馬拉松精英選手名單裡共有111名日本籍選手,其中有78位選手在大學時參與過箱根驛傳,比例達到70.3%,排名前五的學校為駒澤大學(12位選手),城西大學(6位選手),青山學院大學(6位選手),東洋大學(5位選手)以及中央大學(4位選手)。
由此可見,日本的高水平選手在年輕時候大都參加過箱根驛傳的比賽。已經獲得東京奧運會馬拉松國內選拔賽資格的六名選手,除了木滑良外,其餘五名選手都參加過箱根驛傳。木滑良沒參加的原因是他沒有上大學。我們熟知的大迫傑、設樂猶太等人都參加過箱根驛傳。
箱根驛傳為日本馬拉松輸送著優秀的人才,也為關東地區的學校吸引著最優秀的學生。日本這種以箱根驛傳為代表的狂熱的跑步文化,特立獨行於全世界,篩選出一代又一代的跑步高手,促進著他們不斷進步。2020年年1月2日-3日我們共同期待。
最後,再送上《強風吹拂》裡的一段話:
很多人以為自己離成功只差奮鬥兩字,等他一努力就可以追上大神們。這不只是無知,也是一種傲慢。成功並非如此廉價。成功需要努力,但成功不止於努力。
你的戰爭,你開始努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