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個人微博中稱:對於傳染病的控制一定是好的疫苗加上對疾病的科學管控,否則不能完全控制病毒的蔓延。
他表示,從歷史上傳染病控制的經驗來看,即使疫苗問世,也只能保護積極接種疫苗的人群,而全球實現普遍接種的時間可能要長達數年,人類在短期內難以通過疫苗達到群體免疫。因此,即使有了疫苗,在未來數年內必須保持常態化的防疫態勢。
因此
防疫不能鬆懈!
個人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專業消毒作業人員又應該注意什麼?
新冠病毒還可通過潛在的糞-口途徑傳播
這些都要注意!
個人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
一
做好手衛生
(一)正確洗手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推薦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
(二)勤洗手。在咳嗽或打噴嚏後、在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吃飯前、上廁所後、手髒時、在接觸他人後、接觸過動物之後、外出回來後等時候,注意做好手衛生。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三)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四)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雙手手心相互搓洗(雙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手心對手背,雙手交叉相疊,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手心相對十指交錯,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於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各搓五下。
(五)旅途在外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時,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
二
正確佩戴口罩
(一)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或 N95 醫用防護口罩,連續佩戴4小時更換,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二)醫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而且醫用口罩上還有鼻夾金屬條。
2.正對臉部的應該是醫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顏色比較淺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4.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 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 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三)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其臉型小,選擇兒童防護口罩。
三
做好廢棄口罩處理
(一)規範廢棄口罩投放。
1.在醫療機構時,將廢棄口罩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 作為醫療廢物收集處置。
2.對於普通人日常使用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 可以直接丟入「其他垃圾」桶,嚴禁回收及分揀。
3.對於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症狀的人,或接觸 過此類人群的人,可將廢棄口罩丟入垃圾袋,再使用 5%的 84消毒液按照 1:99 配比後,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可 使用密封袋或保鮮袋,將廢棄口罩密封后丟入「其他垃圾」桶。
4.對於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其護理人員, 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使用過的口罩作為感染性醫療 廢物進行收集處置。
(二)規範廢棄口罩收運處置。
1.加強收集管理。加強對生活垃圾投放點管理,及時對垃圾投放點和收集站進行消殺。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或疫情防控需要,可在居民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和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原有垃圾分類投放點增設專門垃圾收集容器, 用於收集廢棄口罩。收集容器應內設塑膠袋,避免廢棄口罩投 放時與容器直接接觸。廢棄口罩經過消殺後,按「其他垃圾」處 理。
2.及時清運消殺。各地要嚴格按照清潔運輸的要求,對生活垃圾及時清運、日產日清。加強垃圾中轉(壓縮)站等管理, 嚴格作業流程,強化標準化管理,定期開展清洗、消殺、除臭 工作。加強垃圾運輸車消殺垃圾運輸車必須密閉,在垃圾中轉處理後要對垃圾運輸車進行消殺。
3.規範分類處置。醫療機構收集的廢棄口罩按照醫療廢物管理,由專業處理機構進行集中處置,嚴禁醫療廢物混入生活 垃圾收運系統。其他區域收集的廢棄口罩按照其他垃圾進行無 害化處理。
(三)暫停實施特定區域生活垃圾分類。
對各地指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收治機構或病區、集中隔離觀察點、居家隔離觀察點(戶)產生的其它生活垃圾(除應納入醫療廢物管理範疇的垃圾外),暫停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由各地安排專車收運,直送生活垃圾處理廠(場)處置。
(四)加強環衛等作業人員的健康防護。
各地要做好收集、轉運、處理的環衛作業人員及生活垃圾焚燒廠現場工作人員自身防護措施,相關人員在作業時要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護用具。要積極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意識、防護用具和作業程序的專業培訓,增強環衛工人自我保護意識,做好作業工具和場所的消毒滅菌工作,確保日常環衛作業健康安全。
預防新冠肺炎糞-口傳播公眾指引
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疾病,防控進展提示新冠病毒還可通過潛在的糞-口途徑傳播。根據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制定本指引,為公眾個人預防新冠肺炎糞-口傳播提供指導。
一、保證廚房清潔和飲食安全衛生。喝開水,徹底煮熟食 物,分開處理生熟食物,以免食物交叉汙染。建議實行分餐制, 用膳時要用公筷及公勺。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 野味)。
二、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 位;從公共場所返回、飯前便後、咳嗽手捂之後、擦眼睛前後、 接觸寵物或家禽後、接觸病人前後等應及時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如無條件洗手,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雙手。
三、保持生活用品清潔。家庭成員間毛巾、玩具和生活用 品等應儘量分開,保持家居、餐具、用品清潔,勤曬衣被。
四、做好環境和物品的消毒。地面及桌椅臺面、床圍欄、 門把手、電話、玩具等物體表面應每天清潔,每周使用含氯消毒劑或 75%乙醇消毒液消毒 1-2 次;流行區域應增加消毒頻次。 餐飲具、奶瓶每次使用前應煮沸 15-30min或高溫消毒。隨身攜帶的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溼巾或 75%乙醇消毒液擦拭。
五、加強廁所通風和清潔消毒。每天開窗通風 2-3 次,每次不少於 30 分鐘。每天對廁所牆壁、地面、水龍頭、門把手,及馬桶蓋、馬桶座、馬桶按鈕、便池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 250-500mg/L 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再用清水衝洗或擦拭乾淨。被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汙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潔後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廁所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使用。
六、注意如廁衛生。蓋上座廁馬桶蓋後再衝廁,避免汙水外濺,使用過的廁紙應放馬桶裡衝走,不得放置在廁所裡。
七、保持渠管暢通及沒有滲漏,切勿擅自將渠管改道。定期注水進下水道排水口內,以防昆蟲及臭氣經排水口進入室內。 對於下水道密閉性不嚴格的小區,如發現反水、漏水,應當加強馬桶或便器的密封性。
八、接觸排洩物後應及時洗手。家長及看護人員在接觸兒 童前、替兒童更換尿布、處理兒童糞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後均要洗手。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專業消毒作業人員個人防護指引
為指導專業消毒機構消毒作業人員在對未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或無疑似病例的普通環境如農貿市場、公共場所、公共運輸服務站、大型會場、電影院、醫院、學校、託 幼機構、託老機構等,和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認病例或疑似病例情況下的汙染環境進行消毒時做好個人防護,保護消毒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特制訂本指引。
本指引適用於專業消毒人員使用化學方法消毒作業時的個人防護。
一、個人防護基本原則
有針對性地分類分級防護,充足但不過度。在普通環境中進行預防性消毒作業時,主要防止消毒液等化學物質對操作人員的危害。個人防護一般採用普通級(勞保 級)防護用品。
在汙染環境中進行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作業時,既要防止消毒液等化學物質,又要防止病人或疑似病人攜帶的病原體(重點是新型冠狀病毒)對操作人員的危害,個人防護需要採用加強措施。
二、普通環境預防性消毒作業個人防護
由專業消毒機構消毒人員對普通環境大型場所如農貿市場等進行大規模消毒時,消毒人員個人防護需採用基本防護措施。 需穿工作服、防水工作鞋、帽子和一次性口罩、手套和普通眼 罩。
工作期間,嚴禁用戴手套的手接聽手機或觸摸裸露的皮膚黏膜。工作結束,進入指定區域摘脫個人防護裝備,工作服、 眼罩應每天更換清洗。每次工作完成後都要進行手衛生。
可以重複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等每次使用後用洗衣粉清洗乾淨曬乾。一次性防護用具使用後可作為垃圾分類中的「其他 垃圾」處理。
三、汙染環境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作業個人防護
專業消毒機構消毒人員在特殊環境進行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時,可能直接接觸病人或病人血液、體液及其汙染物品等, 消毒操作人員需要採用加強防護措施。
(一)防護配備:穿戴工作服、長筒膠靴、工作帽子、防水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防霧化護目鏡、橡膠手套。 防護裝備應儘可能選擇一次性用具, 可重複使用裝備必須按規 定嚴格消毒。
(二)消毒人員在進入重點區域前應仔細檢查個人防護裝備、消毒用具及消毒劑。儘量選擇對病原微生物殺滅作用良好,對人、畜較安全,對物品損害輕微,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消毒劑。
(三)消毒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個人防護裝備的穿脫操作細節。工作中使用的口罩被汗水浸溼或持續使用4小時後應更換。工作服應在每次處理完成後更換、 清洗和消毒。
(四)進入汙染環境後要注意個人防護,嚴格遵守消毒工作程序,不得隨意走動及走出消毒區域。並儘量減小在特殊環 境內的活動範圍和縮短工作時間;開展工作時必要時才說話且不要大聲;要養成良好的個人防護習慣,不要隨意摸鼻子、揉 眼睛、倚靠被汙染的物品。工作結束,應立即從汙染區域撤出併到指定地點摘脫個人防護裝備。脫下的一次性個人防護裝備 應裝在隨身攜帶的黃色醫療廢物(感染性廢物)垃圾袋中,雙層包裹後作為醫療垃圾處理。
四、消毒人員個人健康監護及工作記錄
專業消毒機構要指定專人負責對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點的消毒操作人員進行健康監護,建立個人健康檔 案和消毒工作記錄。
個人健康檔案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文 化程度)和健康監測指標。健康監測指標主要包括每天1次體溫監測和身體異常狀況的記錄。
消毒工作記錄包括工作地點、環境類別、消毒物品名稱、消毒範圍面積、消毒劑名稱、有效成份、作用時間。消毒效果 評估。
附錄:個人防護用品穿脫順序和七步法洗手流程
有關清潔消毒人員應進行穿脫個人防護用品專業培訓,工作結束後,脫摘防護用品的順序原則上是先脫汙染較重和體積較大的物品,後脫呼 吸道、眼部等最關鍵防護部位的防護用品。
一、個人防護用品穿脫順序
(一)穿戴順序
步驟 1:穿工作服。
步驟 2:戴一次性帽子。
步驟 3:戴口罩, 檢查密合性。
步驟 4:穿防護服套裝(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時必須穿)。
步驟 5:穿防水鞋套或膠鞋。
步驟 6:戴手套,將手套套在工作服或防護服袖口外面。
(二)脫摘順序
步驟 1:脫下鞋套或膠鞋,帶手套將鞋套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將膠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驟 2:脫掉防護服和手套,從裡面往外翻卷,將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
步驟 3:進行手衛生。
步驟 4:從後往前摘下口罩,放入醫療廢物袋中,注意雙手不接觸口罩表面和面部。
步驟 5:將手指反掏進帽子,將帽子輕輕摘下,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
步驟 6:洗手、消毒。
(三)佩戴密合性檢查
佩戴防護口罩和自吸過濾式呼吸器後,在進入汙染區域前,應進行密合性檢查。
1.防護口罩(N95 及以上) 用手掌蓋住防護口罩,緩緩呼氣,如果感覺口罩與臉面部貼合部位沒有氣體洩漏,說明密合良好;
2.全面型自吸過濾式呼吸器 用手掌蓋住呼吸器的濾盒或濾棉的進氣部分,然後緩緩吸氣,如果感覺面罩稍稍向裡塌陷,說明面罩內有一定負壓,外界氣體沒有漏入,密合良好;然後用手蓋住呼氣閥,緩緩呼氣,如果感覺面罩稍微鼓起,但沒有氣體外洩,說明密合良好。如果感覺有氣體從鼻子兩側、下巴或其它部位洩漏,需要重新調整頭帶和面罩位置,重新試驗,直至沒有洩漏。
二、手衛生措施
所有人員日常工作中均應加強手衛生措施,特別是接觸患者前後、 接觸可能汙染物品前後及在穿脫個人防護用品(包括手套)前後,均應洗手或手消毒,推薦使用快速手消毒劑,如果發現手部有明顯可見汙染時,使用皂液洗手,不要單純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未戴手套嚴禁接觸患 者或患者的血液、體液及其汙染物品。
(一)脫手套方法
(二)手衛生方法
1.洗手方法
(1)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溼。
(2)取適量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3)按下圖1- 6認真揉搓雙手 30 秒,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
(4)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用一次性紙巾擦乾, 取適量護手液護膚。非感應式水龍頭採用一次性紙巾開關龍頭。
2.快速手消毒方法
(1)取適量快速手消毒劑,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2)按下圖1- 6認真揉搓雙手至乾燥,應注意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如下,整個過程持續 30 秒左右。
來源:廣東省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專班
編輯:佛山新聞網盧秋堅
審校:麥思穎、潘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