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 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老牟的讀書圈,我們繼續講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第二部。今天我們將結束這本書。昨天我們說到了王陽明的思想直到清朝末期才重新出現,這就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林則徐是王陽明的門徒,他提倡睜眼看世界,勇敢學習先進技術和思想,而且做事上,林則徐也繼承了王陽明事上練的傳統,做事必然盡心盡力,哪怕天下人都反對,他也必當全力以赴。
隨後的晚清三傑中的曾國藩和左宗棠也是心學推崇者,曾國藩表面上反駁王陽明,但是他的思想和做事原則都是跟王陽明一樣的。回頭我們也會讀讀曾國藩,在這裡就不多講了。而左宗棠則一直強調自強,對王陽明的心學也是推崇有加,還經常引用王陽明的話,比如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再後來百日維新的康梁二人也是心學的門徒,這個很好理解,他們總想著推翻太后,變法圖新,所以必然要借用王陽明的思想,去對抗傳統理學。為自己找到變法基礎。康有為的歷史評價不高,但是梁啓超還是可以的,他後來寫過不少有關王陽明心學的文章。比如他說王陽明心學是孔孟思想的結晶,既能讓我們不動心,又能讓我們從心所欲,而達到這一境界正是王陽明提倡的致良知和事上練。
他也有幾點總結,1不可做權威人物的奴隸,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提倡「學貴自得」,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他是個權威人物就完全聽信他的話,要有自己的判斷
2不可做世俗的奴隸,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獨立意識,不能被社會習氣所染,變成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人。
3. 不可做境遇的奴隸,人生在世,必然是有順境就有逆境,順境時,不可貪圖安逸,消磨志氣。逆境時,不能放棄心中的夢想。應該自尊自信的面對一切困難。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信心,哀莫大於心死,那些做出偉大事業的人都是內心強大,自信滿滿的人。
再後來革命黨中的很多人,孫中山,汪精衛,宋教仁這些全部都受到過王陽明心學的影響,他們需要通過這種心學思想,來激勵當代青年,奮起反抗。
另外,王陽明心學在日本也大放異彩,一個叫做中江藤樹的人,發現了王陽明心學的寶庫,並潛心學習,後來還以此理論招收了一大批弟子,其中一位叫做大鹽平八郎,他完全接受了王陽明心學,練心,知行合一,事上練的思想,主張人人平等,以此煽動群眾,在一次饑荒之中,他帶著農民起兵造反,不過他後來失敗了,他也被幕府追殺,最後自殺身亡。但是大鹽平八郎卻把武裝起義的大門一腳踹開了。後來的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這些日本明治維新的關鍵人物,都通過王陽明的理論改造著自己的國家。在他們的事跡中,都能看到王陽明心學的影子。
後來有日本軍神之稱的東鄉平八郎,也是心學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事跡就是在參觀完北洋水師的鐵甲艦後,揚言中日開戰,日本必勝。別人看到的只是滿清鐵甲艦的裝備強大,但東鄉平八郎看到的是艦隊腐敗,軍紀渙散。後來他又主導了日俄戰爭,打敗了歐洲強敵,所用到的還是王陽明經常使用的那招,故布疑陣,聲東擊西。圍著旅順港,在對馬海峽設下伏兵。又完全出乎俄國人意料地使用自殺式戰術,搶佔了戰場先機。徹底打敗了俄國人。當然日本人也就此佔據了中國東北。所以這是用了中國人的軍事思想,在中國的地盤上,打敗了敵人,佔領了中國的土地。後來有人問東鄉平八郎用兵之道,他默不作聲地掏出一塊腰牌,上面寫著:一生伏首拜陽明!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在現代日本,稻盛和夫也是王陽明的粉絲,他多次主動承認,人生最大的偶像就是中國的王陽明,並承認自己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稻盛和夫經常提到一句話叫做敬天愛人,說的就是要堅持正確的做人之道,摒棄私慾,體恤他人,他在創立KDDI公司的時候,就捫心自問,我創建這個公司,有沒有私慾,是為了自己賺錢,還是為國家做貢獻,為更多的人能有工作。後來他確定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所以才全力以赴,最終把企業帶進了世界500強。
其實我們做生意也應該是這樣的,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是想著自己得私利呢?還是想著能幫助多少人呢?想要做出偉大的生意,就得想著你能解決別人什麼問題,說白了你的出發點不應該盯著利益,而應該盯著別人的需求。一個被人需要的生意才是好生意,你幫助的人越多,解決的問題越大,你的生意就越大,這才是商業的本質。比如阿里解決了10億人的購物問題,騰訊解決了10億人的溝通問題,所以他們都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如果沒有一顆至善的心,沒有一顆仁愛的心,是不會有太大格局的,最後做成大生意的人不是那些絕對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包容一切的人。
後來有人讓稻盛和夫總結這兩家公司的成功之道。稻盛和夫說,京瓷的成功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判斷的基準的不同,我經常想的不是京瓷該幹什麼,或者我該幹什麼。而是想作為人,到底該幹什麼,這就讓京瓷具有了普遍性。這就是王陽明所提出的,對靈魂深處的拷問,是非對錯,好壞善惡,所以他的基準是良知。另外,稻盛和夫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行合一,無論你讀過聽過什麼理論真理,自己不親身實踐一下也是毫無意義。那些聖賢,給出的道理都是非常簡單的,但其實做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極其困難。這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
稻盛和夫有一次去聽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的講座,有的年輕人就很不耐煩,說傑克,你有沒有點新鮮的內容,你說的這些我們的都知道了。傑克韋爾奇的回答是,是的先生,但是我們把您知道的東西做到了。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稻盛和夫,那麼你學了那麼多東西,真正又做到了多少呢?這也是來自靈魂的拷問,這就跟開車一樣,你拿到駕照不代表你會開車,道理誰都懂,但是關鍵就在於危急時刻你是否還能從容應對,是否還能做到此心不動,理智的處理一切?良知光明,知行合一,這八個字真的需要你用心去體會。
比如我們讀書學習就是這樣,有些東西你看一遍兩遍根本無感,但是當你看到10遍100遍的時候,可能就會突然開竅。任何成功都是通過積累得到的,天賦固然重要,但是離開積累,天賦什麼都不是。所以耐心一點,踏實一點,我們看到的是某些人幾年間就突然暴富,但是我們沒看到的是他在這之前做過怎樣的努力。所以借用王陽明的話來說,我們必須做到本心光明,要時刻致良知才行。心擺正了,你的路也就對了。如果心歪了,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了。
這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了,這本書主要講了陽明四句教,告訴我們向內心去尋找答案,其實絕大部分時候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都知道該怎麼做才對,我們只要遵循內心的指引,去努力就好。而且王陽明告訴我們知行合一事上去練,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當你為工作賦予一個偉大的意義的時候,你就會有更多的動力。時刻想著,我在修行,一切都是考驗,那麼心底的良知就會被喚醒。也就不會再受到情緒左右了。
讀完本書,您有何感想呢?明天我們開始講王陽明心學的第三部,咱們明天見!
如果您新歡老牟的讀書圈就加入我們一起學習吧,微信添加老牟的讀書圈,每天讀書半小時,讓您輕鬆獲得成長!
知行合一王陽明5:不要空談理想,工作本身就是修行
知行合一王陽明6:心中無「我」,才能煩惱盡除
知行合一王陽明7:摒棄弱點,光明本心,才能無所畏懼
知行合一王陽明第二部8:心學的傳播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