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陽明文化當代價值
王陽明故居
浙江寧波餘姚城中蒼翠簇擁的龍泉山以北,橫亙著東西走向的城市主幹道——陽明路,它與南北走向的新建路一起,構成了餘姚老城的骨架。在陽明路北、新建路西的「瑞雲樓」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的出生地。
餘姚,陽明故裡。一代儒學宗師、心學思想體系創立者的人生在此起步,這裡留下了他多維度人生追求的精彩縮影,也給餘姚深深烙印上「姚江學派發祥地」這一中國文化坐標。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歷史承載的文化名人更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脈的重要組成。在文化軟實力日益彰顯地位的今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陽明心學以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精髓,對提升城市實力、發展文化旅遊、塑造城市形象的深遠影響不言而喻。
近年來,寧波堅持擦亮王陽明這張「金名片」,在寧波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正式提出「開展王陽明思想等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將其作為「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打造一流的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抓手。餘姚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守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的職責,既抓有形的遺蹟修繕、活動推廣,又抓無形的內涵挖掘、文化傳承,充分發揮陽明思想對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價值,樹立「陽明故裡、心學聖地」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讓陽明思想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為助推寧波「名城名都」、浙江「文化大省」建設貢獻餘姚智慧、餘姚力量。
不遺餘力留住文化之根
走進王陽明故居主樓瑞雲樓,五間二弄的二層木結構樓房,處處留著歷史的痕跡,靜靜訴說著500年前王陽明的故事。
留住文化之根,從保護開始。1989年,王陽明故居修繕工程啟動,餘姚市政府徵收了瑞雲樓遺址的一處三開間住宅,經過修繕後開闢為王陽明紀念室。上世紀90年代又陸續徵收了故居內的部分住宅和單位用房,按原狀在原址修復了瑞雲樓,整修了故居大廳,布置「真三不朽——王陽明生平事跡陳列」「一脈良知——王陽明弟子生平事跡陳列」「知行天下——全球視野下的王陽明及其學說」等3個基本陳列。1997年,王陽明故居被餘姚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餘姚還修繕布展了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陽明先生講學處中天閣、陽明公園等一批文化地標,建設了陽明史跡檔案庫,收藏了王陽明珍貴書跡數件,包括《客座私祝》《寓贛州上海日翁書》,以及王陽明手書「遺墨」「理學舊居」匾額等。
近幾年隨著陽明文化研究、傳播的深入,每年到陽明故居參觀的遊客不斷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參觀人員達到30萬人次。
豐厚的陽明遺存,成為餘姚挖掘陽明文化的「富礦」。早在1989年,餘姚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社科院在餘姚市共同舉辦了「王陽明國際學術討論會」,這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舉辦的第一次國際性的陽明學會議,並促進了中日陽明學研究的學術交流。至今,該市先後與國內有關學術機構聯合舉辦了4次王陽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近300位專家學者與會,學術成果豐碩,在國內外取得了巨大反響。
2011年8月,餘姚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合作成立的「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正式掛牌,並聘請杜維明、陳來、吳光等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客座研究員。同時,一批本土的陽明學研究人才近些年脫穎而出,在國內外嶄露頭角。
在2019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陽明心學與當代啟示」清廉文化沙龍活動中,大家暢談陽明心學對當代清廉工作的指導意義
餘姚市還舉辦了「王陽明國際文化活動周」「王陽明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全國王陽明紀念地旅遊宣傳日活動」等系列活動,從2015年開始,餘姚已連續5年在王陽明先生的誕辰日(10月31日),舉辦「陽明文化」系列活動,自2017年開始升級為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與貴州、江西、福建、廣東、湖南等地進行了廣泛深入的陽明學術交流。在2017年陽明文化周期間,餘姚市又聯合修文、柯橋、崇義、隆安、沅陵、平和等全國具有陽明重要史遺的單位,成立「全國陽明史跡文獻保護研究聯盟」,發布相關章程和倡議,形成了跨地區合作,共建陽明文化研究傳播的跨地域聯合協作機制。
20多年來,餘姚對陽明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活動始終未曾間斷過,通過一系列舉措,研究好、傳承好、弘揚好陽明文化,挖掘出陽明文化超越時空的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注入強大精神動能。
陽明文化潤澤千家萬戶
大嵐鎮陰地龍潭村舉辦「王氏文化尋根」活動,王氏後人齊聚一堂,祭奠先祖,共敘宗親族誼,孩子們身穿漢服,誦讀《王陽明家訓(示憲兒)》
2019年底,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受邀走進帥康集團,就陽明文化如何助推企業發展這一主題,和企業員工進行深入探討。「讓『知行合一』紮根帥康人心底,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帥康集團有關負責人聽後獲益良多。
陽明文化不僅是精神財富,也是一種無形的生產力。餘姚注重以陽明文化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作為國內家用廚房電器生產的領軍企業之一,帥康集團專門創辦「陽明文化培訓中心」大講堂,組建企業陽明文化志願者隊伍,成立以中高層管理人員為骨幹的「致良知」星火會,推行一日一讀《陽明文化經典詩文》、一周一次《帥康星火會》《最美家庭建設》課程等「五個一」學習法,並在員工中評選學習先進典型,掀起全員學習陽明文化的熱潮。截至目前,該企業已開展陽明文化學習講堂17次,受眾2000餘人次。
一種城市文化的魅力與活力,並不在於束之高閣,而是需要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的角角落落,在千家萬戶的土壤裡滋養出新的生命力。餘姚大力弘揚傳承王陽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精髓,針對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宣講環境,積極探索打造陽明文化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的「五進」模板,讓更多市民知陽明、學陽明、做陽明,使「知行合一」成為陽明故裡的人文底色。
餘姚中學將陽明文化良知教育納入校本學習課程,專門開設了「陽明實驗班」,該校學生每周組織集體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示憲兒》等經典文章。「我們還開設了相關的校本課程,舉行以陽明心學為主題的儀式,同時每周通過校園電視臺開設一次15分鐘微型學習課,讓全校師生一起學習。」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在餘姚市陽明街道陽明社區,一批熱愛地方文史的業餘文化工作者組成歷史文化研究小組,通過打造王陽明故居等清廉教育基地、上演姚劇《王陽明》、推出《王陽明家規》宣傳片、出版《王陽明廉政思想與行為研究》等,餘姚已形成了以清廉為主題串起的教育路線,為社會治理提供了「餘姚樣板」。「王陽明曾提出『求通民情、願聞己過』,從事社區工作10多年來,我始終把王陽明的這8個字貫穿於社區服務工作之中。」餘姚市新城市社區黨委書記韓靜安說,至今社區已培育社會公益組織21個,志願者1300多人。
「傳播陽明文化的精神內核,重要內容之一便在於立德。」餘姚市姚江文化研究會會長諸煥燦眼中,陽明文化中的「致良知」對如今社會道德風氣的改良和精神文明建設或有莫大幫助。成風化人,明德至善。
雙輪驅動
文化亮出新高度
2019年8月17日,餘姚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陽明故裡」品牌發布會暨「陽明古鎮」項目啟動儀式,項目總投資139億元,以武勝門歷史文化街區、府前路歷史文化街區、龍泉山、山後新村地塊等為主的區域內,將呈現出一座厚重的文化重鎮。
「『陽明古鎮』將打造成以陽明文化研究中心、陽明文化踐行基地及歷史文化體驗街區為核心的4A級景區,成為全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陽明文化的典範。」餘姚市相關負責人說,陽明古鎮項目以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為主線,通過講學傳道、沉浸體驗等各種方式來傳承、學習、體驗以陽明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與旅遊度假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度假產業+主題小鎮+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產業」融合的泛旅遊產業發展模式。
文化只有和產業結合,才能實現雙輪驅動。近年來,餘姚注重陽明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轉化,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
餘姚整合王陽明故居、中天閣、黃宗羲墓、龍虎草堂等相關遺蹟遺址,開設餘姚陽明文化旅遊專線,組織海內外媒體陽明故裡經典遊活動,多角度體驗、全方位傳播餘姚文化特質,讓餘姚成為學習感悟陽明文化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餘姚還將陽明文化傳承弘揚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依託文化創意企業,開展以陽明文化為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發動全國文化創意公司設計開發陽明文化文創產品,將陽明文化元素充分植入到旅遊紀念品、小家電、文具、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積極發揮文創產品的薰陶作用,實現文化弘揚和經濟建設互促共贏。近幾年來,餘姚向社會投放了「陽明故裡這些年」手繪紀事捲軸、郵票、水晶系列等文創產品百餘件,受到消費者歡迎。目前省文投集團、寧波影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等五方已籤訂電視連續劇《陽明傳》拍攝合作協議,以王陽明為主題的歌劇、交響樂、舞劇、廣播劇等藝術作品也在籌劃中。
2019年4月,餘姚「陽明故裡」商標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成功,未來一系列帶著「陽明故裡」LOGO的文創產品將會植入大眾生活,這為餘姚推動陽明文化從餘姚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餘姚建設陽明故裡,打造文化強市,深入挖掘陽明思想的當代價值,將陽明思想精髓跟餘姚經濟社會建設有機結合,是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餘姚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下一步,餘姚將推動陽明元素產業串點成線,積極依託寧波文博會、深圳文博會、陽明文化周等文化產業招商推介契機,開展陽明文化招商推介活動,將陽明文化弘揚和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互促共贏。利用陽明文化做強本地文化企業品牌,推進以陽明文化元素為內容,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陳醉 謝敏軍 圖片由余姚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