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為老年人和養老事業(產業)帶來六大變化

2020-12-15 公益時報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應對這一趨勢,做好養老工作?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發布。《建議》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具體到養老方面包括: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對比十三五規劃,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2020年以後將有以下六個方面的變化:

從退休老人到極具價值的人力資源。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建議提出,要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

從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到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將老年人視為人力資源的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可以推遲一部分人的退休,但老年人的退休不可避免。十四五及以後,退休之後的老年人仍將被視為人力資源,要積極開發。

從被照顧者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建議提出要發展銀髮經濟,這是對新時代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習慣、偏好以及消費能力和方式的回應。

隨著60後、70後逐步步入老齡時代,老年群體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他們更加追求產品品質,享受型消費成潮流;他們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網上購物和行動支付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健康服務業、老年人專用產品、養老設施和護理服務、老年人金融和其他特色服務等將快速發展。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時,「銀髮產業」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發展銀髮經濟,老年人將不再是社會發展的負擔,而成了發展動力的一部分。

《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事關億萬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對拉動內需、擴大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從靠政府的基本養老到靠市場的普惠養老。

建議在要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同時,提出要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與基本養老服務由政府為主不同,普惠養老服務是在基本養老服務以外,面向廣大老年人、靠市場供給、由政策引導的一種服務。

普惠養老服務瞄準的是數量規模更龐大、需求更為多樣化的普通工薪收入群體,致力於通過激發市場活力實現養老目標。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出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這項行動已於2019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14億元,新增養老床位7萬張,吸引64個城市、119個項目參與。

「廣大老年人需要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政府的職責是保基本,同時要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來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曾表示。

從個人養老到互助性養老。

互助性養老是首次被寫入建議。據新華社消息,這一提法來自一位網名「雲帆」的網友所提的建議。

「雲帆」是一名叫李電波的村幹部。看到「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向廣大網民徵求意見後,他以「雲帆」為名,在建言專欄上留下了自己對農村養老的思考——「在農村人口聚集區域,由政府財政投入建設公共食堂、公共宿舍,有意願的老人都可以免費居住、生活在一起,年齡小的、有能力的老人照顧年齡大的、能力弱的老人,形成互助養老模式。」

「一名網友的建議,能被寫入黨中央文件,首先是建議提得好,來自基層,抓住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需破解的難題,所提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新華社的稿件中這樣寫道。

在這一趨勢下,時間銀行、「初老」服務「老老」等模式將迎來大發展。

家庭將獲得更多養老支持。

十三五規劃要求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議在明確提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同時,將家庭養老單獨列入,要求「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

這意味著,家庭養老不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情,政府將通過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等措施為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提供支持。

《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的支持措施就包括:

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普及居家護理知識,增強家庭照護能力。

通過產業引導、業主眾籌等方式,引導老年人家庭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康復輔助器具需求、居住環境等特點,對住宅及家具設施等進行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補貼。

從醫養結合到醫養康養相結合。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建議在醫養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醫養康養相結合的目標。

2020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於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

《通知》提出,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等康養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工作質量,直接關係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

其中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都涉及老年人。而且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4000多萬,對養老照護、康復護理的需求很大。

《通知》提出,2020年至2022年,要培養培訓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其中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

作者:王勇

值班編輯:於俊如 責任編輯:張雪弢

相關焦點

  • 十四五規劃解讀之計生政策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面涉及到計生政策的內容有: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關於十四五規劃解讀,我們會有一系列的文章。為什麼會首先想到計生政策?因為所有的事情實際上直接或間接都與人有關。
  •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原文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全文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 十四五規劃趨勢是什麼?十四五規劃機會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有一個說法值得我們注意,在描述當前國際形勢時,用了「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幾個簡單的詞語,背後則是整個全球經濟博弈的暗流湧動,在這背後包括三個關鍵變化:一是疫情常態化影響全球產業鏈分工、貿易促進和合作交流;二是經濟發展逆全球化帶來各種伴生的貿易摩擦、區域衝突甚至大國的全球利益選擇;三是國際政治多極化,其中最大的變量就是中美關係。
  • 安馨養老鄂俊宇:2020年將成中國康養產業分水嶺,老齡人口變化和...
    今年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與科教興國、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並列的最高層級國家戰略,具有裡程碑、劃時代意義。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養老服務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
    現將《「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健全養老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 金融百家|施輝:從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建議中探尋保險發展新機遇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全文共十五部分60條,對「十四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目標遠景做出了詳盡建議。
  • 政協委員鍾茂初:建議「十四五規劃」將經濟、社會、生態三者並重
    加之,新冠疫情過程中,暴露了我國社會事業領域存在諸多短板,暴露了我國社會事業發展整體上與國民經濟、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相比明顯滯後。因此,『十四五規劃』應強化社會發展內容。另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廣泛,具有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併列的必要性。」
  • 十四五規劃最新消息 深圳公布十四五規劃規劃目標
    2020年10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十四五」規劃(草案)》(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以相關法律、法規和上層次規劃的要求為制定依據,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核心,以持續強化政府統籌力度、全面盤活城市低效用地為方向。
  • 如何理解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於此次會議,我們簡要做幾點提示:
  • 李超:下篇:十四五規劃量化指標的建議
    「三新」佔比2019年數值為16.3%,建議2025年目標為17.5%;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2019年為11.5%,建議2025年目標為1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2019年為60.6%,建議2025年目標為6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019年為44.4%,建議2025年目標為50%;直接融資佔比2019年為12.2%,建議目標值為25%;股市市值佔GDP比重2019年為59.8%,建議目標值為
  • 十四五規劃背景和意義是什麼?十四五規划具體舉措和機會
    所以戰略思維,最重要的是能夠具備以產業與經濟理解為前提的時空感,即放眼五年之後,我們到底會面臨哪些確定性的機會。  我們認為未來機會主要體現為8個重要趨勢:  第一,全球第二大需求市場帶來的消費升級與消費支撐。  如果未來五年中國按照5%的GDP平均增速計算,到2025年中國經濟體量將達到132萬億人民幣。
  • 「十四五規劃」時間表 十四五規劃利好什麼行業?
    不過,下周四即將公布的十四五規劃,這個決定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走向與科技產業發展方向的政策文件勢必對處在調倉換股的機構指明方向,也將帶來相關題材板塊的炒作。  十四五規劃時間表:  1)10 月 29 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闡述十四五規劃主旨;  2)11月初中共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稿全文發布;  3)明年 3 月 中旬人大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全文發布;  4)明年後續發布十四五戰略 新興產業規劃。
  • 解讀︱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對慈善、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
    在此之前,慈善事業是被定位為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的。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外發布,慈善事業的發展被列入第七章「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第五部分「縮小收入差距」。其中明確提出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範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但並沒有提出第三次分配的說法。
  •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解讀 2035年將如何實現目標?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
  • 十四五規劃關鍵詞解讀 從關鍵詞看十四五規劃建議
    上月,指導中國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和2035年遠景目標》審議通過,這份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 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有哪些?
    大會曾議「十四五規劃」大致發展,目前十四五規劃將會在各省各城市進行,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從哪些方面開始,重點項目有哪些呢,關於十四五規劃引起了不少人重視,這也是未來發展規劃的一個重大布局,以下就是全文:
  • 安馨養老鄂俊宇:2020年將成中國康養產業分水嶺
    今年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與科教興國、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並列的最高層級國家戰略,具有裡程碑、劃時代意義。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 十四五規劃對房地產有什麼要求?十四五規劃房地產將怎麼發展?
    11月3日晚間,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簡稱《建議》)。《建議》提出,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遊、產供銷有效銜接,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係協調。
  • 臺商對於十四五規劃之思考與期待
    文:張競2020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稱《十四五規劃建議》)。在明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審定出臺前,就臺商立場來說,對於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若有任何思考與期待,就必須依據前述《建議》涉臺要點為基礎,才能所論有本,亦不至於離譜與空想。
  •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是什麼?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一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時間為2021年-2025年。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