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應對這一趨勢,做好養老工作?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發布。《建議》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具體到養老方面包括: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對比十三五規劃,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2020年以後將有以下六個方面的變化:
從退休老人到極具價值的人力資源。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建議提出,要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
從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到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將老年人視為人力資源的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可以推遲一部分人的退休,但老年人的退休不可避免。十四五及以後,退休之後的老年人仍將被視為人力資源,要積極開發。
從被照顧者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建議提出要發展銀髮經濟,這是對新時代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習慣、偏好以及消費能力和方式的回應。
隨著60後、70後逐步步入老齡時代,老年群體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他們更加追求產品品質,享受型消費成潮流;他們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網上購物和行動支付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健康服務業、老年人專用產品、養老設施和護理服務、老年人金融和其他特色服務等將快速發展。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時,「銀髮產業」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發展銀髮經濟,老年人將不再是社會發展的負擔,而成了發展動力的一部分。
《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事關億萬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對拉動內需、擴大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從靠政府的基本養老到靠市場的普惠養老。
建議在要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同時,提出要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與基本養老服務由政府為主不同,普惠養老服務是在基本養老服務以外,面向廣大老年人、靠市場供給、由政策引導的一種服務。
普惠養老服務瞄準的是數量規模更龐大、需求更為多樣化的普通工薪收入群體,致力於通過激發市場活力實現養老目標。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出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這項行動已於2019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14億元,新增養老床位7萬張,吸引64個城市、119個項目參與。
「廣大老年人需要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政府的職責是保基本,同時要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來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曾表示。
從個人養老到互助性養老。
互助性養老是首次被寫入建議。據新華社消息,這一提法來自一位網名「雲帆」的網友所提的建議。
「雲帆」是一名叫李電波的村幹部。看到「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向廣大網民徵求意見後,他以「雲帆」為名,在建言專欄上留下了自己對農村養老的思考——「在農村人口聚集區域,由政府財政投入建設公共食堂、公共宿舍,有意願的老人都可以免費居住、生活在一起,年齡小的、有能力的老人照顧年齡大的、能力弱的老人,形成互助養老模式。」
「一名網友的建議,能被寫入黨中央文件,首先是建議提得好,來自基層,抓住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需破解的難題,所提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新華社的稿件中這樣寫道。
在這一趨勢下,時間銀行、「初老」服務「老老」等模式將迎來大發展。
家庭將獲得更多養老支持。
十三五規劃要求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議在明確提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同時,將家庭養老單獨列入,要求「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
這意味著,家庭養老不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情,政府將通過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等措施為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提供支持。
《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的支持措施就包括:
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普及居家護理知識,增強家庭照護能力。
通過產業引導、業主眾籌等方式,引導老年人家庭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康復輔助器具需求、居住環境等特點,對住宅及家具設施等進行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補貼。
從醫養結合到醫養康養相結合。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建議在醫養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醫養康養相結合的目標。
2020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於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
《通知》提出,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等康養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工作質量,直接關係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
其中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都涉及老年人。而且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4000多萬,對養老照護、康復護理的需求很大。
《通知》提出,2020年至2022年,要培養培訓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其中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
作者:王勇
值班編輯:於俊如 責任編輯:張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