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高職院校不再是差學生集中營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2009-06-23 14:55: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謝湘 李劍平

  「高職院校甩掉了『上學貴,就業難』的帽子。社會也正在消除『差學生讀高職』的偏見,中國自己的高職教育新模式正在逐步建立。」

  6月16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這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十年來的最大變化。

  1999年7月進入教育部、在高教司司長的崗位上坐鎮八年的張堯學,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軌跡再清楚不過了。他說,「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在起步階段,『高收費、生源差、就業難』成為高職發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奮進,高職教育現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學生的就業率直線上升,高職院校再也不是差學生的『集中營』了!」

  說到這兒,張堯學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作為高職教育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的提出者和執行負責人,張堯學十年中主持制訂了在高等職業院校有著重大和廣泛影響的教育部(高)2006年16號文件,以及2008年在全國開始執行的高等職業院校評估方案。而且,他還是百所示範性高職學院評審專家組的組長,對於示範性高職學院的選擇以及建設方案的制訂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談及高職教育如何定位,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及未來方向發展等重大問題時,張司長都如數家珍。

  十年終究證明:職業教育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教育

  張堯學回憶說,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1977~1984年全面恢復,1985年開始十年探索與調整,1994~1998年確立高職教育,1999~2004年規模快速發展,2005至今全面提升質量與加強內涵建設。

  據他透露,1998、1999年高職教育進入「快車道」之初存在著一場激烈的爭論,爭論的問題集中在兩點:

  一是高職教育究竟是高等教育一種類型的教育,還是一種層次的教育?

  若是把高職教育定位於高等教育的一種層次,那就是專科。如果是定位於類型教育,則是與「學術型」完全不同的一種教育,那麼它就應該具有大專、本科,甚至工程碩士、工程博士等不同層次的一套完整的支撐體系。

  這種爭論最後一直持續到2006年教育部關於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16號文件出臺。這個文件明確把高職教育定義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並強調要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方法,著力培養有職業道德、有生存和適應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二是高職與高專二者如何區分?

  高等專科學校在我國一般指師專、醫專等,學制比大學本科要減少一年,從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上與本科相比,雖然在程度上稍有深淺之別,但科目並無太多差異,可以說是本科的「壓縮餅乾」。而高職,則強調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由於過去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能方面,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模式,因此我們高職的課程設置大多仍是以課堂教學和驗證性試驗為主,也是一種變相的本科「壓縮餅乾」。

  實際上,無論高職還是高專,都要注重學生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兩方面的培養,區別只是根據領域的不同,教給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理論基礎知識的要求和程度不同而已。

  高職教育不再是本科的「壓縮餅乾」

  早在1998年,高教司就開始關注高職院校的發展走向。在探索過程中,人們很容易跟風和走趨同化的路:一說重視動手,就放棄基礎理論課的教學;一提不能忽略基礎,馬上就回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至今為止,中國高職院校辦學模式實際上是在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與本科『壓縮餅乾』模式之間不斷鬥爭著發展」,而張堯學堅持認為,「高職人才培養不能按照『學術型』的模式進行,決不能把高職辦成本科的『壓縮餅乾』。」

  2000年出訪美國鹽湖城等地考察社區學院後,張堯學對高職教育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美國社區學院打通了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壁壘,成為一種生產實踐與實際環境相融合的職業教育。如學生學建築的場地是車間,卡車都能開進去。學生上午一邊實習一邊學習,把房子的組裝構件做好後,下午就用汽車拉到建築施工現場組裝。

  在另一個社區學院,他見到學生所有修理的工具和設備都是從福特公司拿來的,學生由福特的工程師來教,壞的汽車開進來,指導教師邊講邊指導學生如何修理,學生學的都是實際的應用技術。

  張堯學分析,德國「雙元制」的職教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加強實踐訓練,美國模式則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工作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中國的高職教育照搬照抄國外模式都不切實際,只能借鑑國外成功的先進經驗,堅持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培養實用型人才。」

  於是,位於湘粵桂交界處的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註定成為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1998年由永州農校、衛校合併成立的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既缺錢又沒有實訓基地,學生畢業後出路少。他們就因地制宜,建立了3條萬頭規模的生態養豬生產線,從小豬到出欄宰殺只需114天。學生就在生產線邊學邊幹,既學會了養豬、飼料配製,又掌握了防病、治病技術。來自農村的孩子不但可以勤工儉學,不用家裡掏錢上學,而且畢業後還可以創辦養殖場,自主創業,較好地解決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學生就業等迫切問題。

  2002年,教育部組織全國高職院校在湘南這所學院召開「立足地方經濟,開展產學合作」的現場會,推廣他們工學結合的辦學經驗。隨後兩年又分別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了數控加工技術、三產服務業等主題的現場會,以行政手段推進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高職發展模式。

  職業道德第一,職業技能第二

  「高職教育要把堅持職業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原以為張堯學表述有誤,沒想到他語氣堅定地表示,「沒錯!我說的就是職業道德第一,職業技能第二。」

  幾年前,張堯學曾買過一輛國內某知名品牌自行車,準備騎著上下班。新車使用之前,還專門找師傅緊固過構件。沒想到,才騎了幾公裡,車軸鬆了,鏈條掉了,最後不得不推著自行車回家。

  這件事對他刺激很大。「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要與德國、日本貨比拼質量的話,必須培養出新一代高技能的產業工人。在這一過程中,職業德道比什麼都重要。只有把職業道德放在高職教育的第一位,才能培養出找得到工作,幹得好工作的人。」他特別強調說。

  在實施訂單培養,頂崗實習過程中,高職院校還要考慮人才培養的系統性。他認為,新時代社會需求日新月異,學生培養的目標是什麼,怎樣設計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訓實踐,千萬別陷入「為了口號而口號,為了實習而實習」的形上學誤區,隨便找一家企業籤一個合同,把實習的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扔給企業,那是不行的。

  中國高職教育特色模式正在形成

  2006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發展的意見》,要求分3年在製造、建築、能源化工、交通運輸、電子信息、農林牧漁和服務業等領域建設100所學校,同時教育部又出臺了新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評估方案,按工學結合要求評估其辦學方向與創新建設成果。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職教育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方式培養高技能實用人才的進程。

  「這是一條高等職業院校自主發展之路」。張堯學總結說,目前,一個花錢少、效率高、符合中國國情的,能使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贏的中國高職教育新模式正在形成,這就是所謂的「一二二一」模式。

  第一個「一」就是要把學校辦成一個整合企業與各種外部資源的開放式平臺,例如企業的設備可以「借」到學校並可以不斷流動;政府也可把圖書館等公共設施搬到學校,這樣既減少了學校投入,又方便了企業和政府,提高了資源共享度。

  第一個「二」是人才培養要注意兩個系統,即系統地設計和推進實踐技能的培養過程,系統地設計和推進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過程。這兩個「輪子」互相聯繫、緊密結合,這是高職教育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

  第二個「二」是學生畢業時要有兩個證書,即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最後一個「一」指學校也是一個培訓平臺,成為服務終身學習的機構。

  張堯學認為,這個「一二二一」模式就是力圖推進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其關鍵在於提高認識、改革辦學和管理機制、改變雙師型教師結構、系統地設計和開發新的實踐和基礎課程以及加強基地建設等。

  高職院校不再是差學生的「集中營」

  社會上一度對高職教育存在誤解,認為高職院校是低人一等,差生聚集的地方。但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才需求結構的多樣化,國家配套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以及單獨招生的試點與推廣,走進高職院校的不再是「低等生」或「落榜生」,而是一大批熱心工程技術,希望掌握一技之長的人。許多學生在「陽光教育、成功教育」的氛圍下,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與信心,愛一行,學一行,幹一行,培養了很好的交流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據了解,高職院校的另一支重要的生源來自社會上一些想找新工作、好工作,或在原工作崗位上希望進一步提升技能的群體。「這些可喜變化是建立在高職開放的、系統的與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教育平臺之上。」張堯學說,高職院校不但逐步向社會開放,而且各學科、專業之間也開始打通。

  十年來的實踐證明,凡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發展就快。他們以較高的就業率,以及由此帶來的較高的新生報考率、招生報到率說明,高職教育正在以鮮明的辦學特色贏得了政府、社會和群眾的支持與認可,高職教育的工作者越做越有生氣、越做越有幹勁、越做越有方向。

  回望高職發展的十年,張堯學不僅欣慰,而且自豪:「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我們做了一件對國家民族、對老百姓、對青年學生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多了個職務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吳巖同志兼任職務的通知》稱,經研究決定,吳巖任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主任(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領導」頁面顯示,吳巖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而擔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的範海林還兼任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目前,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設在教育部高教司,但實際上在之前,還有一個和高教司「並列」的直屬高校工作司。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英語四六級醞釀網考
    3月30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在西南政法大學為重慶市高校負責人作「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的報告」時透露,英語四六級擬啟動網考。   張司長說,教育部新出臺的「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正醞釀開發網上考試系統,逐步實現英語四六級網考,目的是防止作弊。
  • 新文科重磅啟動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據統計,截至2020年1月,我國高等教育在學規模中,文科高校數1240所,佔比98%,在校學生數877.9萬,佔比50.2%,佔專業種類和在校學生數的半壁江山。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以產教融合推進「質量革命」
    11月30日,「2019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於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本次對接會以「提升合作質量,助力『四新』建設」為主題,旨在介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實施進展,分享項目實施經驗,分析相關政策及項目指南,進一步探討深化產教融合、助推「四新」建設,提升項目質量、促進協同育人模式創新的方法與途徑。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一流本科建設論壇上的講話
    今天,高教司的正副六位司長、九個處室的十四位正副處長都來了,可以說我們是「傾巢而出」。我代表高教司的同仁講幾句暖場的話。第一個方面軍是管理大軍,就是我們31個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的高教處長,這是我們1月份召開新時代第一次全國高教處長會以後的第二次聚會。我在那次會上曾說過,教育部高教司是各省廳高教處的駐京辦事處,我是辦事處的主任,我們在座的5位副司長是副主任。今天我們在四川勝利地會合了。這支管理大軍將帶領著千軍萬馬奮力建設中國的一流本科。
  • 在一流本科建設論壇上的講話——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
    今天,高教司的正副六位司長、九個處室的十四位正副處長都來了,可以說我們是「傾巢而出」。我代表高教司的同仁講幾句暖場的話。  今天參加會議的同志們可以分為四個方面軍。第一個方面軍是管理大軍,就是我們31個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的高教處長,這是我們1月份召開新時代第一次全國高教處長會以後的第二次聚會。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謀大局 應變局 開新局——加快推進醫學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謀大局 應變局 開新局——加快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10月1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做客醫學教育大講堂,以題為「謀大局 應變局 開新局——全面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主旨報告,開啟醫學改革創新發展第一講。
  • ...組織收看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附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
    (通訊員 劉政鑫)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要負責同志、新文科建設工作組成員、文科類教指委主任委員、全國130餘所高校負責同志和文科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在主會場參加會議。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謀大局應變局開新局——落實落實再落實...
    會議介紹6月15日,2020年全國高教處長會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召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出席會議並作以《謀大局 應變局 開新局——落實落實再落實 提高提高再提高》為主題的主旨報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重磅報告吳巖介紹:2019年,全國高等教育戰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精神,大力推進新農科、
  • 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將在2019年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將在2019年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作者:子航 發布時間: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一行蒞臨貴州醫科大學調研指導
    9月10日下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副司長範海林、辦公室主任江河,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邸姜滔等一行蒞臨貴州醫科大學調研指導。調研座談會在知雨樓六樓會議室召開,由校黨委書記梁貴友主持。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有關職能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參加。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以「四新」為引領 全面加快推進醫學教育...
     視頻製作人 張德奇  國際在線消息:日前,由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與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主辦的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2020要幹好十件大事!
    6月15日,2020年全國高教處長會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召開。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出席會議並作以《謀大局 應變局 開新局——落實落實再落實 提高提高再提高》為主題的主旨報告。
  • 四川大學師生踴躍觀看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解讀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10月14日上午,由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及北大醫學部主辦的「醫學教育大講堂」以線上形式重磅開啟第一講,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應邀作「謀大局、應變局、開新局——加快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主題報告,對國務院辦公廳9月17日發布的《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進行全方位解讀,對推動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加快新醫科建設作全面部署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全面提升新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全面提升新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2020-10-20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加快建設新農科 抓機遇搶「開工」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加快建設新農科 抓機遇搶「開工」 2019-07-02 來源:高教司   央廣網安吉6月28日消息(記者 王啟慧)今天,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教育部新農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農科建設安吉研討會在浙江省安吉縣餘村召開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
    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什麼是新文科?「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
  • 教育部高教司來校調研全國雙創周有關項目籌備情況
    5月30日,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浙江大學調研全國雙創周有關項目及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全國啟動儀式籌備情況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浙江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根芳參加座談。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主持座談會。吳巖表示,舉辦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奮力建設「學習中國」「質量中國」「公平中國」「創新中國」的重要舉措。
  • 高教司司長吳巖:2019年,打好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高教處長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作了題為《演好「連續劇」 念好「九字經」 打好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的主題報告,他表示,「2019年要努力建設以質量文化為核心的高等教育奮進文化,續寫中國本科教育的「十新」面貌」。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解讀《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 今日,由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主辦的醫學教育大講堂第一講開講。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解讀。大講堂採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