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悅悅啊,你怎麼總是不慌不忙的呢?一個星期遲到三天以上,明天把你媽媽請到學校來我們好好談談吧!」班主任魏老師恨鐵不成鋼地跟愛遲到的孩子說。
第二天,本來老師和媽媽約好四點見面,結果悅悅的媽媽四點半才來到學校,魏老師把孩子的情況反應給了媽媽。
第三天,可是媽媽並沒有立刻做出回應,悅悅的媽媽皺了皺眉頭,只說了句,「老師,麻煩您再等我一下哈。」
第四天,只見,悅媽緩緩地地放下了手提包,又去上了個廁所,整理下了頭髮。
第五天,然後回到老師辦公室語速比較遲緩,慢條斯理地說:「老師,麻煩您語速稍微慢點,信息量有點大…我以後一定督促孩子改正。」
魏老師不再多說什麼了,她禮貌地送走了悅悅的媽媽,回到辦公室對其他老師說:「哎,我把話放這了,這孩子以後可能永遠都改不了這個毛病了。」
鄰桌的王老師心領神會點點頭說:「確實,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娃!」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當家長們總是抱怨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的時候,其實孩子就是在扮演著家長的影子:
1、磨磨蹭蹭
學校裡總有些孩子動作很快,行動迅速,有些孩子卻行動遲緩,磨磨蹭蹭。這些愛磨蹭的的孩子大多是性子比較慢,脾氣比較平和的孩子。有時候老師都急得直跳腳,孩子越表現得非常淡定。
當老師深入孩子的家庭後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大多出生在「慢性子」的家庭裡,父母做事慢條斯理,優柔寡斷,孩子從小受到父母的「薰陶」也變得慢吞吞。
當別的孩子早上著急往學校趕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可能還在上學的路上享受著早餐。
孩子小的時候,磨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許不大,可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增長,學業負擔越來越重,磨蹭的孩子不得不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作業,以至於未來的學業和生活都慢人一步。
2、晚睡晚起
三年級的文文習慣了晚睡,當別的孩子進入夢鄉時,文文總是要到十一點以後才能睡覺。長此以往,文文每天早上上學總是起床困難,而且帶著起床氣,白天打不起精神來,就連是身高也落後於同齡人。
原來文文的父母上班都特別遠,晚上七點半以後才到家,吃過晚飯洗漱後都快九點了,再檢查輔導完孩子的作業後,往往都超過了十點。
因此孩子總是到了晚上反而特別興奮,即使早早地上了床,也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尤其是周末,一家三口總是睡到中午才起床。
3、喜歡插嘴
明明是個機靈的男生,可有個壞習慣,上課時總喜歡插嘴,有時候打斷了老師的思路,老師為此多次批評明明。
這天,在家長會上,班主任沒有點名地說起了孩子的學習習慣,沒想到有個家長竟然打斷了老師的話,直接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得非常活躍。
這個家長正是明明的爸爸,其實有些家長並不認同他的觀念,可他仍然自說自話,非常得意。
有些孩子總是表現欲非常強烈,喜歡搶話說,表現得非常高調。這樣的孩子多半也擁有一個表現欲非常強的家長,他們總是表現得非常活躍,以為大家都在關注自己,殊不知大家其實對這樣的「活躍」非常反感。
俗話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家長們要想幫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必須一家人共同努力,不妨試試這麼做:
①制定行動計劃。
其實磨蹭的孩子,大多是缺乏緊迫感,做事沒有條理造成的。家長不妨和孩子每周一起制定行動計劃,從制定作息時間表,學習時間表開始,父母和孩子互相監督,讓生活節奏性更強。
②按時熄燈。
話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晚睡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危害非常大,但是晚歸的家長常常讓孩子睡意全無。
要想讓孩子早睡,家長應該營造好的睡眠氛圍,不如約定九點半就關燈睡覺。如果家長有需要處理的事情,也等孩子睡著後再起來,這樣做往往能將孩子的生物鐘調整過來。
③冷處理。
要想孩子改掉插嘴的壞毛病,家長首先應該讓自己在溝通交流上更加低調一些,同時對於孩子在日常交流中的插嘴行為。
家長應給予冷處理,這樣才能使孩子明白,他們插嘴的語言並不有趣,漸漸地孩子才會淡化掉這樣無理的「表現欲」。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娃有以上這些壞毛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