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2020-07-06 啞鈴媽媽

文|啞鈴媽媽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悅悅啊,你怎麼總是不慌不忙的呢?一個星期遲到三天以上,明天把你媽媽請到學校來我們好好談談吧!」班主任魏老師恨鐵不成鋼地跟愛遲到的孩子說。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第二天,本來老師和媽媽約好四點見面,結果悅悅的媽媽四點半才來到學校,魏老師把孩子的情況反應給了媽媽。

第三天,可是媽媽並沒有立刻做出回應,悅悅的媽媽皺了皺眉頭,只說了句,「老師,麻煩您再等我一下哈。」

第四天,只見,悅媽緩緩地地放下了手提包,又去上了個廁所,整理下了頭髮。

第五天,然後回到老師辦公室語速比較遲緩,慢條斯理地說:「老師,麻煩您語速稍微慢點,信息量有點大…我以後一定督促孩子改正。」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魏老師不再多說什麼了,她禮貌地送走了悅悅的媽媽,回到辦公室對其他老師說:「哎,我把話放這了,這孩子以後可能永遠都改不了這個毛病了。」

鄰桌的王老師心領神會點點頭說:「確實,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娃!」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當家長們總是抱怨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的時候,其實孩子就是在扮演著家長的影子:

1、磨磨蹭蹭

學校裡總有些孩子動作很快,行動迅速,有些孩子卻行動遲緩,磨磨蹭蹭。這些愛磨蹭的的孩子大多是性子比較慢,脾氣比較平和的孩子。有時候老師都急得直跳腳,孩子越表現得非常淡定。

當老師深入孩子的家庭後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大多出生在「慢性子」的家庭裡,父母做事慢條斯理,優柔寡斷,孩子從小受到父母的「薰陶」也變得慢吞吞。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當別的孩子早上著急往學校趕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可能還在上學的路上享受著早餐。

孩子小的時候,磨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許不大,可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增長,學業負擔越來越重,磨蹭的孩子不得不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作業,以至於未來的學業和生活都慢人一步。

2、晚睡晚起

三年級的文文習慣了晚睡,當別的孩子進入夢鄉時,文文總是要到十一點以後才能睡覺。長此以往,文文每天早上上學總是起床困難,而且帶著起床氣,白天打不起精神來,就連是身高也落後於同齡人。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原來文文的父母上班都特別遠,晚上七點半以後才到家,吃過晚飯洗漱後都快九點了,再檢查輔導完孩子的作業後,往往都超過了十點。

因此孩子總是到了晚上反而特別興奮,即使早早地上了床,也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尤其是周末,一家三口總是睡到中午才起床。

3、喜歡插嘴

明明是個機靈的男生,可有個壞習慣,上課時總喜歡插嘴,有時候打斷了老師的思路,老師為此多次批評明明。

這天,在家長會上,班主任沒有點名地說起了孩子的學習習慣,沒想到有個家長竟然打斷了老師的話,直接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得非常活躍。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這個家長正是明明的爸爸,其實有些家長並不認同他的觀念,可他仍然自說自話,非常得意。

有些孩子總是表現欲非常強烈,喜歡搶話說,表現得非常高調。這樣的孩子多半也擁有一個表現欲非常強的家長,他們總是表現得非常活躍,以為大家都在關注自己,殊不知大家其實對這樣的「活躍」非常反感。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俗話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家長們要想幫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必須一家人共同努力,不妨試試這麼做:

①制定行動計劃

其實磨蹭的孩子,大多是缺乏緊迫感,做事沒有條理造成的。家長不妨和孩子每周一起制定行動計劃,從制定作息時間表,學習時間表開始,父母和孩子互相監督,讓生活節奏性更強。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②按時熄燈

話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晚睡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危害非常大,但是晚歸的家長常常讓孩子睡意全無。

要想讓孩子早睡,家長應該營造好的睡眠氛圍,不如約定九點半就關燈睡覺。如果家長有需要處理的事情,也等孩子睡著後再起來,這樣做往往能將孩子的生物鐘調整過來。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③冷處理

要想孩子改掉插嘴的壞毛病,家長首先應該讓自己在溝通交流上更加低調一些,同時對於孩子在日常交流中的插嘴行為。

家長應給予冷處理,這樣才能使孩子明白,他們插嘴的語言並不有趣,漸漸地孩子才會淡化掉這樣無理的「表現欲」。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娃有以上這些壞毛病嗎?

相關焦點

  • 老人幫帶娃父母要感恩,但是有些壞習慣,為了孩子還得勸老人改正
    老人幫帶娃雖然不容易,但一些帶娃的壞習慣確實不好,父母要勸他們對大人的話輕信不疑,喜愛模仿大人的行為做事,老人帶娃固然可以減輕年輕人的壓力,但老人的某些壞習慣也很容易帶給孩子,因此再難開口,也要尋找適當的時機用適宜的方式指出,為了孩子還得勸老人改正。
  • 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家長及時改正,引導他們心理成長
    導語: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總是盡心盡力,這樣能對孩子好,稍微有點作用,家長就會進行嘗試。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總是遷就孩子、滿足孩子,只要孩子學習。在這樣錯誤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膨脹了很多,也要很多的毛病。家長認為這些毛病正常,只要孩子長大改就可以,但是家長想的太天真,孩子年紀小改不掉,長大更難。
  • 孩子愛耍小聰明怎麼辦?家長不能視而不見,壞習慣要改正
    爸爸媽媽肯定沒少被自己的孩子愚弄過吧。有些孩子經常把父母的東西藏起來,父母就抓著頭皮去找;一些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看電視,吃零食,並且不要忘記及時處理現場。事實上,這些行為證明了孩子天生就有「聰明鬼」。
  • 教育孩子得先從自身做起,家長如果有這些壞習慣一定要趁早改正
    下面,尚恩教育「少一門」中高考英語精英課程的老師通過網絡搜集整理了一些最易模仿家長的一些壞習慣,各位家長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習慣,如果有的話,希望能夠趁早改正,不要影響到孩子。同時也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的爭吵也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壞的榜樣,導致他學會一些攻擊性的行為,比如說一些髒話、粗話等。改變:父母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實在沒辦法控制的時候,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爆發,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 這5個壞習慣,最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父親千萬要改正
    爸爸的每一個習慣都會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個性特徵。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日後如何書寫一半在於孩子自己一半則在於家長的教導。作為父親,一定要嚴格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實這就是再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把孩子生下來之後,父母就要負責任,既然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孩子,那麼就一定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千萬不要有以下五個習慣。
  • 最易「帶壞」孩子的10個壞習慣,家長自己不改正,孩子難學好
    要把孩子養好,父母要先對自己有所要求。早期養育,父母需要先學育兒知識,到了教育階段,很多父母都很發愁,不知道如何教,孩子不聽話、叛逆、毛病多,每一個都讓父母頭大。每天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所以就很容易煩躁,下班回家,娃一天沒見爸爸媽媽,在屁股後面追著「媽媽媽媽」、「爸爸爸爸」的叫,就很容易不耐煩,要是娃再不聽話,家長就容易發火。這樣的表現,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爸媽到底愛不愛自己。他們會害怕,會恐懼。
  • 越窮的家庭越易「沾染」3種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娃難有出息
    老師本以為靜靜家庭條件優渥,但一次家長會後才知道,靜靜的父母是普通的清潔工,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擔心孩子在學校自卑,便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但靜靜卻拿著父母的血汗錢肆意揮霍。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越窮的家庭越易「沾染」3種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娃難有出息。
  • 孩子的這3個壞習慣,家長就該懶得管,你越寬心娃將來越優秀
    家長既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平安健康的長大,又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擁有優秀的品質和美好的信念,但是也要擔心孩子在將來會走上彎路,受到傷害,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保護責任也不可懈怠。當然要讓孩子能夠在未來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那麼保護好孩子,避免孩子在成長路上成為一個壞孩子就是必不可少的,許多家長既要怕自己的孩子被壞人害,又要怕自己的孩子成為壞人。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培養懂事娃並不難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在7歲前有哪些壞習慣,是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改正的。>,孩子想要什麼就滿足什麼更是不可以的,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中心點,到了外面也想要這種萬眾矚目的感覺,從而抬高自己的身價,但是越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越不容易獲得好人緣,所以,家長一定要改正孩子這一壞習慣,
  • 這三種孩子,將來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要幫助改掉這些習慣
    這三種孩子,將來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要幫助改掉這些習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孩子的競爭也越來越大。孩子的競爭越來越大,如果孩子不努力,未來就很有可能會被同齡人淘汰,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下三種特徵,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並改正,不然遲早會被社會淘汰!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家長先別急著糾正,將來可能更容易成功
    很多孩子天性活潑,經常調皮打鬧把家裡整的一團糟,要不然就是話特別多,無論大人說什麼都能接上話,這也讓不少父母感到苦惱,想盡辦法要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治一治。調皮的小男孩玩彈弓但實際上這些壞習慣,正是孩子能力的一種表現,父母們其實不用太過在意,特別是下面這3個「壞習慣」,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 這幾種父母,很容易養出「白眼狼」,現在不改將來會很後悔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百善孝為先,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都能是個孝順孩子,雖然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孝順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所以家長們都非常重視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而一個孩子是否孝順的前提是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 孩子壞習慣越來越多,是"爛蘋果定律"在腐蝕娃,家長要學會隔離
    等到豪豪逐漸可以自己吃飯的時候,也是要邊看動畫邊吃飯。表姐一家雖然知道邊看手機邊吃飯沒啥好處,但卻一心總想著等到孩子長大後就好了。而在長久如此之下卻發現,豪豪邊看手機邊吃飯這一習慣沒有改掉不說,反而還添了一生其他的壞習慣,無論做什麼事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拿起手機或平板,注意力也很難會集中於某件事上,學習成績更是差到快要墊底。以上表姐的經歷不知點開文章的你是否有曾或是正在經歷呢?
  • 當孩子出現這3種壞習慣,家長不要心軟,該打還是要打
    成年人養成了壞習慣,在朋友的建議下,也會為了自己的想像而改正。但小孩子則不同,價值觀和自我意識處於&34;階段,做事全憑自己的喜好。各種不良習慣在他們看來都屬於正常行為,沒有任何的錯誤。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壞習慣,都會以&34;為由,對他們過度慣縱。
  • 孩子壞習慣很難改掉?那是家長做法有誤,三招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其實家長如果想要對孩子進行教育,真正的改正孩子這些壞習慣,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存在這些壞習慣。1、模仿家長一些孩子之所以會存在這壞習慣,是因為一些家長,並不懂得管理自己的言行,經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然而家長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當孩子看到父母存在這些行為的時候,也會認為這些行為是正確的,自然而然的會去模仿。時間一長,孩子的這種錯誤行為就會演變成壞習慣。
  • 孩子的10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儘早糾正,尤其是第五個
    如果,孩子說謊嘗到了甜頭,就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將來長大後把這種壞習慣帶到社會上,是很難被人接納的。爸媽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不哄騙他們。如果小時候就得了蛀牙,將來成人時得蛀牙的機率會很高。而生活中,有許多的小孩子,都不怎麼喜歡刷牙,這一點父母一定要注意。要養成孩子刷牙的好習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孩子叛逆期出現這3種表現,家長一定要管!不管將來難出息
    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有個不好的觀念:在孩子學步期和幼兒期(2-8歲),認為娃還小捨不得管,一味偏袒孩子。孩子犯錯,父母經常這樣說。所以說,孩子因為不知道,出現的壞行為,家長要當下立即制止,向孩子解釋不能這麼做的理由,並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堅決糾正孩子的壞行為。
  • 孩子有這三個壞習慣,若家長現在不捨得懲罰,將來他只會吃大苦
    俗話說,捨得讓孩子吃苦的父母最是難得。因為這樣的父母既要為孩子的將來打算,又要忍住心疼、繼續錘鍊孩子,其中滋味只有父母自己知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比如幾點之前要睡覺,零食一天最多只能吃多少,出去玩要提前報備……諸如此類,最好把這些規矩貼在家中明顯的地方,讓孩子時時可以看到。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心裡有一桿秤,知道底線是什麼,也讓他明白享受的同時也要遵守規矩。
  • 寶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要不然長大了都不好改正
    導讀:寶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要不然長大了都不好改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要不然長大了都不好改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