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出現這3種表現,家長一定要管!不管將來難出息

2020-12-20 小評果快樂育兒

孩子的叛逆期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學步期(2-3歲)、幼兒期(6-8歲)以及青春期(12-18歲)。

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有個不好的觀念:在孩子學步期和幼兒期(2-8歲),認為娃還小捨不得管,一味偏袒孩子。孩子犯錯,父母經常這樣說。

「孩子還小,長大後就會明白了 」「孩子現在什麼都不懂,你就讓他吧 」「跟小孩子爭什麼氣呢?他不懂事,你還不懂事嗎?」

等到孩子青春期(12-18歲),父母發現自己想管已經管不動了。因為經常吃孩子的「閉門羹」:

「別管我,說了你也不懂。」「走開,我不想和你說話。」「不用你管。」擁有幾十年教育經驗的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寫道,孩子接受家裡的管教,接受學校裡師長同學的薰陶,再加自己有靈性良心,能管制自己,以前在縱容下養成的種種劣根性,會有所改善。如果頑劣不受管教,或親人一味縱容,這孩子會變成壞孩子。

所以說,孩子需要管教!尤其是在孩子第1、2個叛逆期(2-8歲)的時候,家長該糾正就糾正,該打就要打,而不是一味地縱容。當孩子出現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就該好好管教。

1、壞品格,要管

同事的兒子從小很叛逆,4歲的時候,還揮拳頭朝向媽媽的肚子,用腳踢媽媽的小腿,把媽媽都打淤青了。還放狠話,「我不要你了」「你算老幾?」

同事氣急,兒子這樣目無尊長,連媽媽都打,現在不好好教訓,長大了還得了。孩子一打她,她就及時制止,進行教育。並注意減少在孩子面前和老公吵架,儘量協商一致後再教育孩子。

因此,當孩子出現壞品格的苗頭,如自私、傲慢、急躁、不尊重長輩等,家長就要警惕,並及時糾正,避免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形成錯誤的三觀。

2、壞行為,要管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中,有一次威廉吃飯的時候,爽歪歪地將一隻腳翹在桌子上。爸爸sam看到後,就用食指和拇指彈他的小腳掌,並嚴厲地說:「吃飯的時候不能把腳翹在桌子上,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在爸爸sam的堅持教育下,最後威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後來弟弟本特利同樣在吃飯的時候,將腳翹在桌子上時,他還幫助爸爸一起教育本特利。

所以說,孩子因為不知道,出現的壞行為,家長要當下立即制止,向孩子解釋不能這麼做的理由,並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堅決糾正孩子的壞行為。

其他常見的壞行為,包括任性妄為、無緣無故發脾氣、隨便摔東西、打父母、撒謊、罵粗話等,孩子若犯,家長也要幫助改正。

3、壞習慣,要管

姑姑兒子特別愛玩遊戲,存的「黑記錄」可不少。平時為了打遊戲,周末不愛出去玩。好不容易聚一次,吃飯走路也是眼睛離不開手機,盯著玩得很專注,總是要別人提醒快吃飯,走路要看路。

甚至有1次,被鄰居同班同學告訴姑姑,他昨晚熬夜玩遊戲到12點。還有在家上網課時偷偷打遊戲,被老師隨機點名抓到,在群裡通報。

姑姑實在氣得不行,讓孩子面壁思過,打一頓。他才算消停一段時間。

如果孩子講不聽,屢教不改,父母為了他好,這些壞習慣,就算打一頓,也要幫他糾正。

綜上,孩子叛逆期出現的壞品格、壞行為、壞習慣,家長要及時制止,好好管教,不管將來難出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這3個表現,可能是叛逆期來了,家長要及時引導
    成年人大多都經歷過青春期之後的叛逆,實際上在寶寶2歲的時候,也會有一個幼兒的叛逆期,在這個叛逆期是媽媽最難熬的日子,也是孩子性格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對待幼兒的叛逆期時,家長一定要謹慎。切勿被孩子的各種行為打的手足無措,亂了方寸。
  • 李玫瑾: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0~6歲是孩子的人生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孩子會經歷他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樣也會經歷他人生當中的唯一一次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性格、習慣、乃至是成就。
  • 3個叛逆期,家長善用「魚缸法則」,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聊起叛逆,相信不少父母腦中立刻浮現了「怎麼打罵,孩子都不聽管教」的場景。想要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拖拖拉拉到睡覺前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 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階段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階段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
  • 有這幾個表現的孩子,說明到了叛逆期,家長別不在意
    青青的寶寶今年3歲了,他以前很個很乖的孩子,但是最近得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變得特別愛哭,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喜歡摔東西,你說往東,他偏要往西。你越去管他,他越來勁!這讓青青十分無奈,怎麼寶寶會變化這麼大?後來才慢慢意識到應該是孩子到了叛逆期了。
  • 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很可能是性格出現了問題
    每一位家長對於孩子都充滿了希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將來有所出息,對此也是不斷努力的培養孩子,但是據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卻很少有家長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若是一個孩子的性格出現了問題,那麼就算再有才華,也很難發揮出來。
  • 孩子進入叛逆期,這幾種行為不要管,省得越管越叛逆
    在我有了孩子後也是這樣去對待處在叛逆期的孩子的,基本上只要他不做出格過分的事情就行,反而他在叛逆期要比其他的孩子乖巧一些,這也就說明,叛逆期的父母不需要事事管孩子。很多家長看到就會說「又玩遊戲」或者「別玩了」等等的話來制止,其實玩手機打遊戲也是要看孩子的狀態的,只要孩子沒有沉迷遊戲,是在把所有的作業做完或者不管玩到多晚都能保證把作業做完的情況下,就適當地提醒一下孩子就可以了。管得越多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家長對著幹。
  •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其實孩子人生裡一共有三次叛逆期,都是生理成長反應在了孩子的行為上,不同的叛逆期,還有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髮育特點也太有不同,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主要分為三次叛逆期:2-3歲的時候,這是孩子第一次進入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關鍵期,這5件事家長要「使勁管」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千萬不能放縱,當小朋友做了這5件事情時,一定要使勁管。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會發脾氣並且摔東西。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表現,是因為他們內心出現了不滿,但由於該年齡階段的小孩,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完善,只能用動作來表達內心想法。家長在了解之後,最好不要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可以先讓小朋友平復情緒,再讓他們明白這樣做是錯誤的,時間一長小孩就能慢慢接受。
  • 孩子6歲前,都會有的這3大「叛逆期」,家長不要管,越管越糟
    那麼孩子下一步就是要將自己的「物品」和別人的「」物品區分來感受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了。所以孩子會將屬於自己的玩具給「保護」起來,不許別人碰。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表現得非常的自私。其實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任何應對孩子叛逆行為的方式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而不是去非要管教他,這樣只能是越管越糟。不過家長可以採用一些方法去引導孩子。
  •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並非叛逆,現在不懂得如何去管,將來會後悔
    在成長期的孩子,總會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積累到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孩子就會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家長會有一種錯誤的判斷,就是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孩子出現了叛逆期,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叛逆期的階段。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叛逆表現會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他認為,要把握好這一關鍵期,下足功夫,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支持,尤其在這3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孩子,將來才會更優秀。
  • 作為家長,這幾點一定要看,才能在孩子6-8歲時的兒童叛逆期過的輕鬆
    據研究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 孩子出現3種「壞毛病」,多半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家長要知道,孩子出現這3種毛病,多半是智商高的一個表現,家長要注意引導,而不是隨意制止,讓孩子錯失發展智商的機會愛頂嘴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都非常喜歡跟大人頂嘴,不管大人說什麼,孩子總是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反駁,家長把這視為頂嘴,認為孩子開始出現了叛逆期了。於是儘可能的制止孩子,叫孩子在大人說話的時候好好聽的就可以了,不要亂頂嘴,甚至通過打罵的方式要求孩子來閉嘴。
  • 孩子第二個叛逆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視
    孩子的成長中要經歷三次叛逆期。不同階段的叛逆期,孩子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髮育特點也不同,家長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及時更新。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前兩個叛逆期,孩子的問題會慢慢變成「頑疾」。如果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想辦法補救,為時晚矣。親子關係會因為孩子關閉了交流的大門,而無法溝通。
  • 十二歲孩子進入「叛逆期」,有這幾種表現,家長需注意
    這年頭想要當一個合格的家長是非常難的,特別是在孩子「叛逆期」時,管教顯得尤為困難。「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走過的人生階段,在這個時期內的孩子往往性格暴戾,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等。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做好孩子的情緒疏導工作,很可能讓孩子走上一條不歸路。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這三個年齡劃分都不是絕對的,部分孩子叛逆期年齡提前或延遲都是正常的。)先允許孩子把焦慮、惱怒哭出來,我們靜靜著就好了(這點很重要,情緒會傳染,我們急孩子會更急);待孩子情緒下來點之後,運用同理幫助孩子說出感受;最後孩子完全平靜之後,再和孩子講道理。3、家長自己不要老說不:避免孩子模仿。比如不要畫牆,不如說「我們用白板畫」。
  • 3歲看老,寶寶的4種表現預示叛逆期來了,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叛逆期,不只是存在於青春期,相對於青春期,孩子3歲時的叛逆期更為重要。因為&34;並不只是說說而已。孩子的性格,在3歲的時候,就定型的。即使長大後會改變,卻也不會太大。因此,家長抓住寶寶的叛逆期,並給到寶寶正確的引導,非常重要。
  • 關於叛逆期,你真的了解嗎?教家長3招正確應對孩子叛逆期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和「叛逆」、「調皮」聯繫在一起的,而如果再遇到叛逆期,那麼產生的「極致叛逆」可以說是「叛逆加倍,家長心累」了。而當家長想要解決孩子的這一系列問題時又往往會感覺無處下手:叛逆期的孩子凡事都想跟家長對著幹,你越管他越不聽,不管就更是無法無天,整個一「滾刀肉」,讓家長無處下手。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6歲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但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叛逆期的真相,看懂的家長,孩子有救了.
    「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裡拼命地玩遊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這就是叛逆期的表現。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一個乖巧溫順的孩子當然更討人喜歡,聽話最重要,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