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學步期(2-3歲)、幼兒期(6-8歲)以及青春期(12-18歲)。
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有個不好的觀念:在孩子學步期和幼兒期(2-8歲),認為娃還小捨不得管,一味偏袒孩子。孩子犯錯,父母經常這樣說。
「孩子還小,長大後就會明白了 」「孩子現在什麼都不懂,你就讓他吧 」「跟小孩子爭什麼氣呢?他不懂事,你還不懂事嗎?」
等到孩子青春期(12-18歲),父母發現自己想管已經管不動了。因為經常吃孩子的「閉門羹」:
「別管我,說了你也不懂。」「走開,我不想和你說話。」「不用你管。」擁有幾十年教育經驗的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寫道,孩子接受家裡的管教,接受學校裡師長同學的薰陶,再加自己有靈性良心,能管制自己,以前在縱容下養成的種種劣根性,會有所改善。如果頑劣不受管教,或親人一味縱容,這孩子會變成壞孩子。
所以說,孩子需要管教!尤其是在孩子第1、2個叛逆期(2-8歲)的時候,家長該糾正就糾正,該打就要打,而不是一味地縱容。當孩子出現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就該好好管教。
1、壞品格,要管
同事的兒子從小很叛逆,4歲的時候,還揮拳頭朝向媽媽的肚子,用腳踢媽媽的小腿,把媽媽都打淤青了。還放狠話,「我不要你了」「你算老幾?」
同事氣急,兒子這樣目無尊長,連媽媽都打,現在不好好教訓,長大了還得了。孩子一打她,她就及時制止,進行教育。並注意減少在孩子面前和老公吵架,儘量協商一致後再教育孩子。
因此,當孩子出現壞品格的苗頭,如自私、傲慢、急躁、不尊重長輩等,家長就要警惕,並及時糾正,避免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形成錯誤的三觀。
2、壞行為,要管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中,有一次威廉吃飯的時候,爽歪歪地將一隻腳翹在桌子上。爸爸sam看到後,就用食指和拇指彈他的小腳掌,並嚴厲地說:「吃飯的時候不能把腳翹在桌子上,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在爸爸sam的堅持教育下,最後威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後來弟弟本特利同樣在吃飯的時候,將腳翹在桌子上時,他還幫助爸爸一起教育本特利。
所以說,孩子因為不知道,出現的壞行為,家長要當下立即制止,向孩子解釋不能這麼做的理由,並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堅決糾正孩子的壞行為。
其他常見的壞行為,包括任性妄為、無緣無故發脾氣、隨便摔東西、打父母、撒謊、罵粗話等,孩子若犯,家長也要幫助改正。
3、壞習慣,要管
姑姑兒子特別愛玩遊戲,存的「黑記錄」可不少。平時為了打遊戲,周末不愛出去玩。好不容易聚一次,吃飯走路也是眼睛離不開手機,盯著玩得很專注,總是要別人提醒快吃飯,走路要看路。
甚至有1次,被鄰居同班同學告訴姑姑,他昨晚熬夜玩遊戲到12點。還有在家上網課時偷偷打遊戲,被老師隨機點名抓到,在群裡通報。
姑姑實在氣得不行,讓孩子面壁思過,打一頓。他才算消停一段時間。
如果孩子講不聽,屢教不改,父母為了他好,這些壞習慣,就算打一頓,也要幫他糾正。
綜上,孩子叛逆期出現的壞品格、壞行為、壞習慣,家長要及時制止,好好管教,不管將來難出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