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想要當一個合格的家長是非常難的,特別是在孩子「叛逆期」時,管教顯得尤為困難。「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走過的人生階段,在這個時期內的孩子往往性格暴戾,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等。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做好孩子的情緒疏導工作,很可能讓孩子走上一條不歸路。
叛逆期通常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中各種觀念逐漸建設成型,獨立意識日益增強,內心十分迫切地希望擺脫父母的掌控,他們渴望得到關注以及尊重,極其反對父母將自己當做小孩子對待,往往會以我已經長大了為由來頂撞父母。
叛逆期的孩子難以控制自身情緒,家長的反覆嘮叨在他們看來是一種不信任,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能夠有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不需要父母的教育,覺得父母的話都是嘮叨的表現。
在他們眼裡,與眾不同的服裝打扮可以讓他們成為孩子中的亮點人物,穿著打扮在他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到他們在朋友眼中的形象,是否會讓自己的到尊重。但這個時期孩子的審美觀可能不被家長所認同。
不論家長的對不對或者做的對不對,他們都會頂回去,和家長抬槓,並且樂此不疲。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極差,往往會因為一件小事,或者父母的一句話觸碰到他們的痛處時便對父母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臥龍鳳雛之輩,所以在孩子幼年時期將自己想要做卻未能做到的事情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幫自己實現當初未實現目標的替代品,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在課餘時間沒有自由空間,產生反叛心理這樣是不對的。家長應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自主選擇想要做什麼事情,培養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家長的興趣愛好。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不斷地犯錯。當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讓他們了解自己犯下的錯誤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不是一味地責罵孩子。相信父母在理解孩子的的同時孩子也會理解你的。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發生了變化時,父母應該慢慢地去適應孩子的變化,不應該大媽訓斥,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親子關係會逐漸破裂,讓孩子與家長的關係勢如水火。
孩子只有在感受到家長的尊重理解時,才會向家長敞開心扉,感情才能得到真正的交流,這種狀態下的孩子往往更加的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導。
進入叛逆期後,孩子的情緒起伏往往會很大,他們的情感世界會變得比以往負責,很容易變得更加易怒,家長應該學會接受孩子的小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覺得孩子脾氣差,不尊重我。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的控制欲是極其嚴重的,可以表現在:
1.偷看孩子日記試圖從日記中了解孩子想做什麼,發現不順自己心意的事情立刻將孩子的想法扼殺。
2.很多家長常把「我都是為了你好」掛嘴邊,以都是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藉口從而幹涉孩子的社交、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等。
3.不允許孩子做任何忤逆自己的事情。許多家長覺得孩子就得聽自己的,我讓他往東他便不能往西,我讓他站著他便不能坐著。
控制欲強的出發點都是愛孩子,但是家長們別忘了,鳥兒都是渴望著藍天的。過分地控制孩子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感受到束縛,沒有人不喜歡自由,讓孩子自由的同時我們只需要起引導作用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就足夠了。
有人說,小時候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是一支筆,孩子的所有品行都是由家長一筆一划勾勒出來的。我覺得:長大後的孩子是一本書,我們應該嘗試著去讀懂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看見他們的閃光點並加以呵護,就像呵護著一絲微弱的燭光一般,讓這星星之火只會點亮屬於他們的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