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耍小聰明怎麼辦?家長不能視而不見,壞習慣要改正

2020-12-25 楊紫坊55

爸爸媽媽肯定沒少被自己的孩子愚弄過吧。有些孩子經常把父母的東西藏起來,父母就抓著頭皮去找;一些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看電視,吃零食,並且不要忘記及時處理現場。

事實上,這些行為證明了孩子天生就有「聰明鬼」。很多時候,他們並不像成年人想像的那樣聽話。父母有「政策」,孩子有「對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生活已經成為一場迷你遊戲,孩子們的聰明永遠在上演。

我的小外甥今年剛上小學,他媽媽讓我輔導孩子們三個小時的作業。沒有媽媽的監督,我的小外甥在這裡散步,在那裡蕩鞦韆。

不多的家庭作業已經寫了三個小時了,還沒有完成。然後他跑到客廳玩遊戲,對我說:「我媽媽說只能寫三個小時。時間到了,明天再寫吧。」 聰明並不是真的「聰明」

孩子們所謂的「聰明」只是源於他們放鬆和玩耍的天性。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打破規則和約束。事實上,他們沒有壞的意圖,但是要改正這樣的壞習慣是很困難的。許多父母對他們孩子的聰明感到驚訝,但他們從未想過及時糾正他們。

哪一種「聰明」不值得鼓勵?

1.投機取巧

就像我的小侄子的例子,孩子們往往對父母制定的規則不夠重視,他們認為自己足夠聰明,可以「鑽漏洞」。這種行為是「作弊」,應該及時糾正,讓孩子們明白制定規則的重要性。

2.愛說謊

有些孩子害怕說真話,怕被父母責罵,總覺得自己可以不受懲罰。但誠實應該是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中應該學習的第一美德。如果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說話,長大後很容易把撒謊當成一種習慣。

3.討價還價

許多父母經常和孩子們進行拉鋸戰。例如,當父母說,「你今天只能吃一塊巧克力」,孩子們會討價還價:「兩片就不行嗎?」如果你聽到父母的反對,孩子就會問:「餅乾和巧克力怎麼樣?」』,父母想了想同意了,孩子的「聰明」立刻獲得了成功。

4.貪小便宜

我們都說貪小便宜虧大,不能撿芝麻丟西瓜。孩子們也一樣。例如,如果你看到別人留下的東西,你應該及時把它送回去,而不是自己拿走。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聰明視而不見,但也正因為如此,孩子們才把「聰明」變成了伴隨一生的壞習慣。因此,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的孩子立即改正這些壞習慣。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擺脫孩子聰明的壞習慣呢?

1.培養規則意識

即使在家裡,父母也要樹立孩子對規矩的正確理解,並且要遵守家裡的規矩。當孩子準備聰明地打破規則時,父母不應該後退,而應該堅定立場。

培養規則意識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應該從小就開始。為了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日程安排,和孩子一起規劃和分配日常的娛樂和學習時間,培養孩子實施日程安排的責任感。

2.有獎勵和懲罰

讓孩子們放棄他們的聰明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給他們一個空白的空間,也就是說,不要給他們一個利用漏洞的機會。在家裡,你也應該受到獎勵和懲罰。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應該懲罰他們,如果他們做得好,父母應該獎勵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更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做事更加謹慎。

孩子的聰明並不是真的因為聰明。大多數時候,孩子只是想要更多的自我空間,打破規則,為自己尋求利益,等等。雖然意圖是好的,但是孩子很容易養成這種習慣,不及時糾正。因此,面對孩子的聰明,父母不應該視而不見,而是及時給予引導,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自律性。

相關焦點

  • 「詭計多端」的孩子,兒時會出現這3種行為,家長要早發現早改正
    事實上,許多孩子從小便「詭計多端」,不過這些孩子的「詭計」在長輩眼中卻是小聰明,甚至有些爺爺奶奶還會鼓勵孩子這樣做,認為這樣孩子在外面就不會被人欺負了,可是事實上,這種行為很容易在孩子心中「紮根」甚至還會變成自己的習慣。
  • 孩子的這三種「小聰明」,你還在偷偷高興嗎?品行不端從這裡開始
    常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這話說的是孩子的純真質樸,但也表達了後天引導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覺養成的,所以說,教育孩子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並且注重細節的工作。 孩子的個性各不相同,有的安靜乖巧,有的活潑機靈。高明的家長懂得「因材施教」,給孩子最合適的引導。
  • 孩子有這幾種「小聰明」,家長先別高興太早,將來可能很平庸
    每個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就算不為孩子能報答自己,也希望孩子自己將來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都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的性格、行為都預示著將來的人生。一些孩子兒時會有一些「小聰明」的行為,雖然看著「聰明」,但是這也可能是將來他們事業有成的「阻礙」。
  • 「最懶小學生」火了,寫作業愛耍小聰明,網友:都是創作小天才
    現在的教育「火」在什麼都要家長的陪伴,孩子寫作業要家長陪,孩子的作業也要家長修改,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於是老師布置的作業簡直難上加難,怪不得需要家長的陪伴學習,那作業孩子根本 沒有辦法自己完成。
  • 老人說:愛耍小聰明的人,其實很傻,因為他們不懂得這三個道理
    第一,愛耍小聰明的人,往往目光很短淺,不懂得維護長遠的利益。老人說,愛耍小聰明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從來不肯吃虧,經常會因為得到了一些蠅頭小利而洋洋自得,卻不知道,他在獲取別人利益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人心。
  • 孩子的10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儘早糾正,尤其是第五個
    小孩子,愛耍脾氣的,十分常見。,這一點父母也要注意改正。對待孩子挑食,家長在烹調技術下一些功夫,做到色、香、味、營養均具備。並且,要注意食物種類多樣化,家長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磨蹭,無論是在孩子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不好的習慣。首先,家長千萬不能一直催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 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家長及時改正,引導他們心理成長
    導語: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總是盡心盡力,這樣能對孩子好,稍微有點作用,家長就會進行嘗試。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總是遷就孩子、滿足孩子,只要孩子學習。在這樣錯誤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膨脹了很多,也要很多的毛病。家長認為這些毛病正常,只要孩子長大改就可以,但是家長想的太天真,孩子年紀小改不掉,長大更難。
  • 寶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要不然長大了都不好改正
    導讀:寶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要不然長大了都不好改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要不然長大了都不好改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經常耍小聰明怎麼辦?父母要正確引導,將小聰明變成大智慧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耍小聰明怎麼辦?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經常會想出一些古靈精怪的耍小聰明的點子來,而且他還會沾沾自喜,這個時候如果搓破了孩子的小聰明,會擔心打擊到孩子,可不搓破又擔心孩子過於自大。
  • 孩子壞習慣很難改掉?那是家長做法有誤,三招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於孩子的壞習慣,許多家長都非常的苦惱,不知道要如何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這也就是一些家長往往會運用錯誤的行為來幫助孩子改正,但最後的結果卻並不明顯。最近一段時間魏女士就,就因為孩子的壞習慣感到頭痛。
  • 孩子的「假聰明」,你家孩子是嗎?
    ,尤其是當孩子又聰明嘴又甜時,但家長要分清楚,自己的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 前者固然是好事,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不用太過操心,可如果是後者,家長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引導孩子及時改正「假聰明」的不良習慣,否則長大後難有出息。
  • 這3種孩子看似聰明,長大以後多半「泯然眾人」,別高興太早
    1、耍小聰明有些孩子鬼點子特別多,大人就會認為孩子很聰明,會說孩子的思維靈活,鬼點子多,應變能力強,但是都知道,愛耍小聰明的孩子,其實最愛的是投機取巧,而如果孩子習慣了這種耍小聰明但是事情是有兩面性的,如果家長對愛耍小聰明的孩子得以正確的引導,讓把讓孩子把小聰明用到正確的地方,也是不錯的。
  • 孩子有壞習慣怎麼辦?心理學:父母可使用「條件反射理論」
    最近同事又開始抱怨,孩子上一年級以後,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原本是要自主去預習複習課程,完成當天的作業,但是孩子卻對只要不是寫出來交給老師的作業視而不見,即便說了幾次仍然馬馬虎虎完成。其實這些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父母別帶著濾鏡看孩子:如果娃有這些「小聰明」,趁早幫他改掉
    雖然不知道那位家長的濾鏡是不是厚得都起霧了,但是管這種拾取不義之財的行為叫做機靈,簡直是太不應該了!不指望他主動提醒前面的客人丟了錢包,起碼也不要將他人財物私自佔為己有吧?古語有云:愛子不教,猶飢而食之以毒,適所以害之也。這些父母不僅不教,還將孩子往歪道上引,真是讓人無語。
  • 孩子很容易沾染家長這些壞習慣,為了娃的將來,父母要先自己改正
    第五天,然後回到老師辦公室語速比較遲緩,慢條斯理地說:「老師,麻煩您語速稍微慢點,信息量有點大…我以後一定督促孩子改正。」鄰桌的王老師心領神會點點頭說:「確實,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娃!」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培養懂事娃並不難
    幾乎每個家長都能說出自家孩子身上的幾個壞習慣、例如沒有時間觀念經常遲到、寫作業總是寫到很晚,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習慣能夠影響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把習慣培養列入到育兒教育中,但是說的容易做的難,真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時,總能遇到各種麻煩。
  • 教育孩子得先從自身做起,家長如果有這些壞習慣一定要趁早改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孩子會模仿家長的習慣,模仿他們說話的方式語氣,其中,習慣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下面,尚恩教育「少一門」中高考英語精英課程的老師通過網絡搜集整理了一些最易模仿家長的一些壞習慣,各位家長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習慣,如果有的話,希望能夠趁早改正,不要影響到孩子。
  • 1歲內寶寶,這3個壞習慣,家長別強迫寶寶改正,不利於寶寶發育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寶寶也會有很多的壞習慣,讓家長很頭疼,所以,家長們特別希望寶寶能改正。看到孫子總是抓臉,她特別的著急,孩子臉上被抓成一道道的傷,她心疼不已,所以,就給寶寶天天帶手套。寶寶兩個多月以後,她又發現寶寶總是愛吃手,而寶寶總是亂抓亂鬧,小手不乾淨,她擔心寶寶把細菌吃到肚子裡,於是,寶寶一吃手,她就強行把寶寶的小手拽出來,結果寶寶就開始哭。兒媳婦看到婆婆這種做法,表現的很不高興,但是婆婆就是不聽,非說這些都是壞習慣,得及時的改正。
  • 家長時刻關注孩子,孩子有毛病就要改正,才能成為品學兼優的孩子
    孩子不懂規矩也是孩子常見的壞習慣,現在教育是要孩子放飛自我,但是孩子也不能太過於放縱。孩子在於家長的愛護下,雖然健康成長,但也是養成很多的壞習慣。現在不管去哪裡都要遵守規矩。比如去做公交車,還要排序的慢慢上車,公共場合還不能丟垃圾等,這樣的規矩數不勝數,但是在家長的慣縱下,孩子橫衝直撞,都有家長進行善後,造成孩子混世魔王的性格。
  • 孩子這四個壞習慣,家長要重視,縱愛過多到六歲很難改正。
    孩子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從小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以後才能更加出色。老人常說:三歲看大,7歲看老,而孩子三到六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期間,如果孩子有什麼壞習慣不及時糾正,會給孩子以後的人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孩子有以下這四種壞習慣,親愛的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1、孩子平時總是忽視別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