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造就文化差異——中西方文化的內外之別

2020-12-25 容千尋

東方文化向內求,而西方文化向外求,是與地理環境有關嗎?我認為非常有關。

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其中「上層建築」不僅僅是指政治制度,還包括意識形態領域,這其中就包含了文化、藝術、哲學。換言之,也就是經濟形式不同,所產生的文化不同。舉個例子:古代時北方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生存的緊迫感與資源的缺失,造就了古代遊牧民族剽悍掠奪的天性。

1.東方文化向內求

古代中國(以華夏民族為討論對象)的經濟基礎是什麼?在絕大多數的地域內都是「農耕經濟」。而形成這樣的經濟基礎又與地理環境密不可分的:

首先,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流域,那裡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適合耕種。因此,文明首先在這裡滋生。

其二,中國的陸地面積廣闊,距海遙遠,自然資源豐富,不需要向外索取,人民就可以做到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因此土地逐漸與財富掛鈎,歷代百姓勤勤懇懇地耕作,形成了中國人「保守」「安土重遷」「重視土地」「踏實肯幹」「不願意冒險」的性格特徵。

這種農耕經濟首先影響到政治領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戰國時期秦國高度重視「耕戰之術」,最終秦國得以快速地富國強兵,最終實現大一統。

此外,在中國逐漸形成了「士農工商」的階層觀念。「農」排在了第二位,大家可能有些疑惑了,不是「農業為本」麼?怎麼反倒排第二?其實不必疑惑,我們看一下「士人」普遍出身在哪裡呢?貴族家庭,經濟條件良好,經濟從哪來?從土地上來,所以我們還把統治階層,剝削階層稱為「地主老財」。這也說明了在中國古代土地是衡量財富的標準,因此也逐漸形成了「上農」的觀念。

由於這種以耕種為主的經濟體系的形成,使得中國在有關農事方面的成就非常之高。曆法《夏小正》在夏朝時就已成書,裡面詳細地描述了每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此外中國的天文學也很先進,夏商時期就出現了關於日食月食的記錄,春秋時期出現了世界公認的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的記載。眾所周知,古代耕作是要靠天吃飯的,所以古代人格外的關注天象,天文也就變得容易理解了。中國古代的水利科技也相當厲害,戰國時期建設的都江堰,至今都堅固無損。

體現在哲學上,中國人讚美自然,喜歡順其自然,中國古代的許多文人雅士也以追求自然為雅趣,他們更加注重自己心靈的寧靜與升華。這正是東方文化向內尋求的高級表現。

2.西方文化向外求

古代西方(古希臘的文化高度繁榮,且非常典型,這裡的西方文化以古希臘為例,這裡不包括美國,因為美國的歷史很短暫。)的經濟基礎是什麼呢?

首先古希臘,以及大部分古代時期文明繁榮的西方國家如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國土面積狹小,海洋國家。這樣的地理條件意味著什麼呢?首先國土狹小意味著土地資源以及各類自然資源短缺,海洋國家意味著海洋資源豐富。因此,人們想要生存發展只能將目標對準大海。通過航海連通諸國,發展海上貿易成了必經之路。因此,西方國家的經濟根源是商業。

商人意味著靈活,冒險,投機,為了保障自身利益,他們需要形成同盟,這種同盟是家族血緣關係難以支撐的,必須是更大的,更有保障的,例如城市的連盟。因此,在古希臘形成了城邦組織。

而商人的本性是追逐利益的,所以他們要不斷地擴大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大航海時代就是在西方國家興起的。而大航海的開端是《馬可波羅遊記》中描述了一個東方的黃金之國,引起了西方人淘金的狂熱。這種情形在後來演變成了侵略與擴張,以及殖民地。

這種經濟特徵在西方人的性格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最顯著的就是冒險精神。例子就不舉了,我們經常新聞報導上看到。

總結

綜上,其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地理條件對於文化發展的影響的。基本上它的影響步驟是這樣的:地理環境——經濟類型——文化類型

相關焦點

  • 椅子文化:通過對比中西方傳統椅子,來探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而西方文化的圖騰是十字架,十字架體現的是直線思維,因此西方人做事情的時候講究規則,一是一二是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了東西方人生活習慣和審美的不同,這種差異也體現在了椅子上。通過對比研究東西方椅子的不同點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不同文化在家具上的體現,讓我們對東西方文化差異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接下來本文將通過對比中西方傳統椅子在材料、結構、外觀和功能上的不同,來具體分析椅子上所展現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每個穩定的文化系統,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和中心目的。但是,因為每個文化在形成時期所受的影響不一,所以會形成各異的文化精神,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也不外如是。這兩個文化在形成期,都曾被各自文化中早期文化巨匠的精神內涵所影響,並因此形成中西方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精神核心,並進而影響中西方的價值體系。
  • 英語教學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
    英語教學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文化知識的欠缺和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已經會影響到學生對於所學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包括對西方的文化,社會習俗和典故的理解。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學語言國的文化知識,那麼他就不能更好的掌握這門語言。
  • 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及其原因
    二、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從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區域。導致它們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 、受經濟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
  • 飲食文化:通過中西方餐桌禮儀對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不管是什麼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
  • 高考地理小專題——文化與地理環境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類活動的產物,地域的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建築作為物質文化景觀,最能體現一定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地理環境特點。廣州西關大屋(左圖,也稱竹筒屋)和北京四合院(右圖)分別是我國嶺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 體驗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
    帶傷上陣  節日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每個節日都有著深刻的寓意。  近日,黔西南日報小記者訓練營來到小倫敦英語,在外教Nadia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們了解體驗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一起輕鬆學習、快樂遊戲。
  • 大學英語教學中,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運用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英語文化。如果脫離英語民族文化來學習運用英語,往往會犯下很嚴重的語用錯誤。有些人用中式語言交際標準來套用英語還搞出過許多笑談。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表現。
  • 中西方「坐月子」文化的差異
    那麼,中西方「坐月子」為什麼這麼大的差異呢?下面小編從多方面分析一下。在身體結構方面:牙齒,中國人28顆,即便算上智齒,也只有32顆,而西方人的牙齒比中國人多4顆,是32顆,少部分36顆。中國人的膝關節面軟骨層的覆蓋面積多,但不覆蓋整個膝關節面。所以中國人可以作蹲位,能蹲著幹活。而西方人和其他人種,一般蹲不下來。都採用跪著操作。
  • 中西方婚禮的差異,到底差在哪?
    中西方的差異化除了文化還有飲食以及一些生活習慣。所以在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上——婚禮。也是會存在很多差異的,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薰陶下也逐漸呈現出了不同的風俗習慣,那麼中西方婚禮差異到底有哪些呢?中國婚禮和西方婚禮的區別有主要在哪呢?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 語言藝術:通過習慣性語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真是長知識了!
    而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都擁有著歷史悠久性,自然也會都包含著大量的習語,因此,英語學習者往往可以從英語習語的學習中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和學習,這對於其真正把握英語這種語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以英語習語為研究對象來探究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 中西方俠義文化的差異——梁山好漢與俠盜羅賓漢的差異性比較
    二者的差異1、群體與個人從兩本書名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這些差異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導致的。英國作家的創作思想中,普遍帶有人道主義色彩,他們崇尚仁愛、寬容和寬恕的態度,這與西方人自覺的法制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西方基督教宣揚人道主義精神,崇尚慈愛與仁慈,主張愛的感化。正如培根說的那樣:"復仇是一種野生的裁判。人類的天性越是向著它。 因為頭一個罪惡不過是觸犯了法律。
  • 中美文化的差異
    而這兩大國,在文化上的差異很大。為什麼會有文化上的差異,當然這有很多原因,比如地理原因,氣候原因,民族原因,地緣政治等等。但實際上,這些都可以算作次要原因,而中美文化的差異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這就是本文今天要為大家分析與介紹的話題。首先,中美文化最大的一點差異,就是對誠信與謊言的態度。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我看來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正如上面文章中所介紹的。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能使我們更好的去認知這個世界,去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西方國家都有各自代表的哲學家。
  • 中西方古建築風格之比較
    一、中西方古建築空間結構之差異(一)中國古建築的形制特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其中建築文化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中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國情和文化特點,以及人民群眾居住和審美的需求,形成了中國建築獨特的風格與特點。如,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為特徵的形制延續時間很久,其中飛簷與中軸線的特徵也較為突出,這一形制特點基本延續至今。此外,中國古建築多用磚木材料,尤其是木架構的使用使得中式建築更為緊密,在結構、形式方面更具審美價值,符合中國人的居住需求。
  • 別卡速: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使口感香甜的葡萄酒更受國人的青睞
    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的差異,對葡萄酒的口感選擇也不一樣。飲食也是一種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主要在飲食觀念上和烹飪方式上存在差異。
  •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圖)
    西方國家秉承著遊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統,以漁獵、養殖為生,傳統飲食習俗以動物性食料為主。以採集、種植為輔,葷食較多,吃、穿、用都取之於動物。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飲食結構適應於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生熟結合,蔬菜很多時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現。二、飲食觀念與準則由於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對於飲食重科學,講營養,所以近代的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準則。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也是如此。中國先賢認為,同與異既是相對的,也是一體的,還是相互轉化的。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中國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互動本就是一個相生相成的過程。只看到差異性,忽略統一性,是難以生存的。事物是按照「差異—趨同—新差異—再趨同」的規律發展的。
  • 中西方科學文化的同與不同
    自近代科學傳入中國以來,原本孕育於西方科學共同體內部的科學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交流碰撞,在中華大地落地紮根,並呈現自己的若干特點。 中西之間的科學文化呈現不同的文明底色 科學文化誕生於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自由民對純粹知識、對「無用之用」學問的追求,就培育塑造了西方文化中探究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和理性傳統。
  • 導致中西方教育差異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與其各自的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文化差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它主要以人倫為出發點,以禮義為核心。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以理性和科學為核心,重視個人的發展。受此文化的影響,在西方學校裡,老師的角色就是一個諮詢者或者顧問,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都是平等的;同樣在家庭裡,家長都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在給孩子做決定的時候都會徵求他們的意見和興趣。二、社會環境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