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起,一本名為《漫長的告別》的文學經典,在圖書市場上一路勢如破竹,接連登上噹噹、京東、亞馬遜小說新書榜榜首,一個月內印量破了20萬冊,成了2018年下半年最受追捧的外國小說。
讓人驚訝的是,《漫長的告別》在38年前就已經被引入中國,作為一本「公版書」(作者去世50年後作品進入公共版權領域),之前市面上已有近十個版本,根據開卷數據顯示,此前最暢銷的版本全年累計銷量也不過1萬冊,如今讀客版卻一個月印量破20萬冊,市場表現提升了上百倍,震驚業界。
《漫長的告別》是美國文壇一代宗師雷蒙德·錢德勒的代表作,與同為20世紀美國文學黃金時代的傑作《在路上》《了不起的蓋茨比》相比,《漫長的告別》此前在國內顯得頗為低調,很「小眾」。
為何引進中國38年,《漫長的告別》為什麼今年突然火了呢?記者採訪到《漫長的告別》的責任編輯、讀客文化的周奧揚。
換個文案就能暢銷,吸引對的讀者才能形成口碑循環
在周奧揚看來,《漫長的告別》如今的火爆,與先前的無人問津的懸殊對比,很重要的一點,與先前國內對錢德勒作品的主推方向有關。
《漫長的告別》發表於1953年,是錢德勒的集大成之作,曾獲推理懸疑的「奧斯卡」愛倫·坡獎,先前國內對這部作品的定位是「經典偵探小說」。而讀客版《漫長的告別》,宣傳語卻是用的「怪不得村上春樹讀了12遍」,主推文學經典。
在確定推廣方向前,讀客編輯團隊做過深入調研,發現讀者反饋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衝著「懸疑燒腦」來的讀者,周奧揚介紹:「這些讀者都是讀東野圭吾、阿加莎成長起來的,對偵探小說的期待是刺激、反轉,而錢德勒恰恰顛覆了福爾摩斯式『全知全能』型設定。」錢德勒筆下的主角「馬洛」落魄潦倒,東奔西走破案,常常一無所獲,強調人物心境,而非推理手法,將偵探小說帶入全新領域。「儘管馬洛是全球讀者票選最受歡迎偵探第一名,比福爾摩斯還受歡迎,但對於中國讀者這一風格仍是陌生的,難免讓衝著『燒腦』的讀者失望。」
另一類讀者則認為《漫長的告別》早已超越類型小說,更像一部文學經典。如豆瓣網友4everRtc評論:「讀《漫長的告別》,與其說是在讀一本偵探小說,不如說在讀一部真正的文學作品,繁雜的敘述不再是為了鋪展案情,而反將案件作為載體,來完成這場錢德勒的理想與世俗的理想之間漫長的告別。」
「只有吸引到匹配閱讀期待的讀者,口碑才能得到循環」,這是讀客編輯團隊對於先前版本的總結,經過反覆討論,明確把「村上春樹」作為將錢德勒介紹給更多中國讀者的「鉤子」。因為儘管村上春樹推薦過許多作家,但卻沒有《漫長的告別》來得意義重大,一讀就讀12遍,一讀就讀了四十年。實際上,村上春樹本來就是錢德勒在亞洲地區的宣傳「功臣」,2007年,他將《漫長的告別》譯為日文,2萬字作序,首印10萬冊,帶動日本全民讀錢德勒熱潮。更重要的是,村上春樹從寫作技法到寫作主題,都受錢德勒影響重大,兩者閱讀體驗相近。
用文案去吸引對的讀者並形成口碑,效果很快就得到了印證,在主推「偵探小說」版本的豆瓣頁面,評分只有8.1到8.3不等,而在主推「文學經典」的讀客版本,評分卻高達8.8分,入選豆瓣2018年度十大高分佳作。
「換個書名或文案就能暢銷」的案例在今年出版業層出不窮,如《遮蔽的天空》,是一部與《局外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齊名的存在主義文學經典,後兩部都是百萬級長銷書,此書上一版叫《情陷撒哈拉》,累計只賣了兩三千冊,而後絕版,今年憑藉「蒙塵70年的世紀文學經典」宣傳語,坂本龍一等名人加持火速翻紅,發行量破10萬冊;又如,豆瓣「年度最佳科幻小說」《與羅摩相會》,原名《與拉瑪相會》,憑藉「怪不得是劉慈欣的偶像」的宣傳語,將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瑟·克拉克迅速介紹給數量不斷上升的科幻讀者,小眾讀物一夜爆紅。
「孤獨且獨立」的價值觀,引一線城市年輕人共鳴
作為一部常讀常新的文學經典,《漫長的告別》價值觀與當下追求獨立的時代精神非常契合:主人公獨立的生活方式,孤獨但追求體面的人生態度,以及自帶醉意的生活方式,貼合了現代年輕人的心境,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年輕讀者中廣受好評,書中金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生命的悲劇不在於美麗的事物過早衰亡,而在於它們變得蒼老和鄙俗」火遍社交平臺。
小說中,孤獨不羈的硬漢偵探馬洛,遇見了神秘優雅的酒鬼萊諾克斯,因為一起喝過的幾杯酒,因為對方身上有打動自己的特質,馬洛為了維護這位朋友的聲譽,甘願挨揍,差點坐牢,被恐嚇,被羞辱,也毫無怨言。
馬洛代表了現實中的一類人:他們生活在人群中,卻保持對人群的疏離,他們冷靜卻不冷漠,孤僻但無怪癖,我行我素卻不損人利己,他們聽從內心的召喚,忠於自己的原則行事,即便潦倒也活得不卑不亢。
馬洛雖沒有福爾摩斯的絕頂聰明,但他會經歷和普通人一樣的內心掙扎、情感糾葛, 甚至會因為同情而放了嫌疑人。他從不高呼正義,對他人守口如瓶,但活得問心無愧,如此「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馬洛也因此超越福爾摩斯,成為美國推理家協會(MWA)全球讀者票選150年最受歡迎的偵探第一名。
錢德勒曾這樣評價馬洛:「如果有足夠的人像他,這個世界會是個安全的地方,不會變得太無趣而不值得居住。」關於金錢與欲望、關於人生、關於成就等困惑現代人的諸多迷思,讀者在這本書裡可以獲得共鳴和思考。
全新版增加原創插畫,附贈書迷手冊,打造最「錢德勒的錢德勒」版本
為了重新包裝錢德勒,出品方讀客文化在產品開發上也頗為費心,力圖打造最「錢德勒的錢德勒」版本,周奧揚認為一定要抓住錢德勒及其作品最核心的兩個特質:一是妙不可言的冷硬文風;二,用妙不可言的冷硬文風塑造的經典形象——硬漢偵探馬洛。
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組成這本書的所有細節,翻譯、封面、插畫、導讀、文案,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
在這樣的要求下,周奧揚在第一時間找到了與讀客合作過《教父》的譯者,人稱「BY叔」的姚向輝。BY叔是圈內資深的美國小說、犯罪推理小說譯者,對美國文學史、流行文化、俚語俗語如數家珍。BY叔在翻譯的時候,同時參考了法語、日語、西班牙語三個版本,力求每一句話都能貼合錢德勒文字的原汁原味。書中最經典的句子: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其他版本翻譯成「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或者「說一聲告別就是邁入死亡一小步」,而姚向輝版本則是「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另外該版本的一大兩點是增加了原創插畫,周奧揚介紹,「自己初讀《漫長的告別》時,為其中幾個場景打動,久久不忘。作為讀者,我只能感受,但作為編輯,我可以創造感受。於是有了內文之前的六張彩色插圖,正好對應書中六個精妙的片段。」插畫之後,緊接著一張洛杉磯地圖,標明了故事裡涉及的重要地點,全景呈現錢德勒筆下的罪惡之城。附送的錢德勒珍藏版書迷手冊,可以看到與錢德勒的生平相關,讓廣大讀者快速認識錢德勒。
事實證明,讀客文化精心打造的《漫長的告別》,已成為迄今為止市場表現最好的版本。相信這本書的熱度還會持續,錢德勒和他的作品《漫長的告別》將更加地廣為熟知。
來源: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