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公惡作劇,翻手變變炎涼。海運三山動,江高數尺韁。震雷驚失弛,漏雨苦多狀。不虜填溝壑,真成老更狂。——《和心淵雷雨地震詩》
2008年,一場地震發生在四川汶川,突如其來的地震伴隨著強烈震感瞬間摧毀汶川及其周邊地區,一場聲勢浩大的救援行動也就此打開。大量的人都在這場災難中痛失家園和親人,在救援過程中,有感動,有危險,有氣憤,也有心酸。當年汶川地震後,共計有8萬遇難者和失蹤者,他們的存款和貸款,又是怎麼處理的?
汶川地震在當時的破壞性不光是摧毀了汶川周邊,很多人因此喪生和受傷,以汶川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地震所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也開始出現,大量的人被掩蓋進廢墟之下,5月正值暑氣上升的時間,如果救援工作稍有停頓耽誤了,尚存的人的生存希望也會少一分,細菌繁殖的能力也會強一分。所有人都守著電視機,看著新主持人不分晝夜地實時播放汶川的最新消息,大家都關注著還能救多少人,凡是從廢墟之中救出一個人,電視機前的人懸起的心就稍微放下了一點。
汶川地震共計8萬遇難者和失蹤者,他們留下的存款和貸款又是怎麼一個處理方式?首先是存款,遇難者的存款肯定還是要首先遵循相關規定,發生自然重大災害以後,如果存款人不幸遇難,那其第一繼承人還是可以憑藉相關材料辦理公證和繼承。
但是老百姓事先一般不會料到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一般會出現存款無法找到繼承人的情況,這時候存款裡的錢一般會交付給國家,在自然災害後,這筆錢都是用在災後重建的費用當中。那對於失蹤者呢,銀行對於失蹤者的存款往往會讓它們「休眠」,就是給予存款設置一個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銀行不得擅自使用。
但是「休眠」期結束還是無法聯繫到失蹤者的話,這筆錢也會上交給用作災後重建或者公共事業。對於貸款的處理相比存款就會簡單一點,因為重大自然災難而遇難或失蹤後,銀行沒辦法於當事人進行貸款處置,所以銀行就幫將這筆貸款記作為「壞帳」,就算遇害者安排了第一繼承人,出於重大自然災害以後,這些家庭在失去了親人以後很難有償還債務的能力,銀行本著向遇難者及家屬深切的慰問之情,和積極響應國家相關的制度號召,就免除了遇難者的債務。
在這次災難中損失了8000多億,但是在工作中還是首先保證了以人為本,配合各單位以及各組織,源源不斷地送去物資,首先保證倖存者的後續處理,當年在災難面前,從國家到民間,都表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人們在努力調動維持救援工作,民間熱心人士也自發前往汶川及周邊幫忙,各國及國際組織也紛紛伸出援手。在災難的面前,人是悲痛的卻也是團結的。
地震摧毀了很多人的家,而背後的國家作為一個「大家」,堅決地站在了百姓的身後,作為最強大的保障。從國內到國外,切切實實體會了「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的溫暖。如今12年過去了,汶川的建築在救援和清掃全部完成之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土地上,基礎公共設施也做得比以往都還好,除了一些紀念碑和博物館和所有人的記憶裡,都很難相信這裡曾經經歷過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汶川變成了旅遊景區,無數人前往參觀,汶川的車釐子一車車運外外地。人們陸續回到了這裡,在此安家,做生意。
結語
在自然災難面前,人們仿佛是無比渺小的,因為沒有人能阻擋其到來,但同時人又是偉大的,當人們緊緊團結在一起,萬眾一心,即便前路充滿荊棘也無法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災難無情,但是人間有情,在自然災害後,天空仿佛就會籠罩著一程陰鬱的濃霧,好在總有人性的光輝去驅散它。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